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的力

康德暮年:

遗著或最后的转变

为了尽量不取决于

外部的偶然事件和影响

而保持自己的生活顺畅

康德建议

要将哲学思考

作为普遍医学

康德还是年轻大学生的时候

在哲学中为自己发现了一种

可帮助他克服

自由生活中的

一切障碍的力

即使现在被岁月的重担压弯了腰

他还是感觉哲学当中有一种能量

“这种能量通过

对生命价值的理性评价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

老年人身体的衰弱”

可是,他虽越来越乏力

这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

而且使他面临不能够

进行脑力劳动的危险

但是他对此并不失望

康德在给

胡弗兰德

的报告中

第一次暗示说

大约从1796年起

他就感到自己

不能集中精力

从事脑力劳动

他说,“头部的压痛”

使他感到大脑在抽搐

这种压痛

虽然不影响思考

但难以集中精力

他认为这个是“痛风

它有时在大脑上发作”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

压力特别高的气电

正如他在报纸上

看到过的许多猫

就是死于

这种气电的

有害影响

他往往不能够在各种

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中

保持意识的统一

他开始

说话或者

写作之时

往往

不知自己

要说什么

要写什么

一下全乱套

他不得不问

听者或自己:

我刚才说什么

我说到哪儿了

当然

这并没有妨碍他

勇敢地撰写自己

最后一部的

大部头著作

他以这部著作填补自己

哲学体系中的某些漏洞

并结束自己的批判事业

康德虽然感觉自己衰老了

但还来得及接受在生命的

最后几年

加强创作

这个精神挑战

按照长期形成的习惯

他让仆人马丁·兰普

每天早上

4时45分叫醒他

并让他在卧室里

等着主人起床

康德穿上内衣

罩上一件配有

红色丝绸腰带

的淡黄色睡袍

戴上睡帽

上面再戴一个

三角形的小帽

然后

他走进自己的工作间

喝杯淡茶,抽一斗烟

5点钟他坐到书桌前

在那工作一个上午

他从事了40年

教学工作之后

1796年7月23日

作了最后一次讲座

虽然他

预告下一学期

还要开设讲座

但他感到自己

已经力不从心

在接下来的6年当中

康德每天早晨都写作

即使他的

朋友和熟人

也不知道他在

几百页稿纸上

写的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

手稿内容是:

“自然的形而上学

向物理学的转变”

康德本人

认为这一部手稿

是他的主要著作

是他的“大杰作”

但是人们怀疑

他余下的精力

能否完成

这项伟业

康德难道

不知自己

在干什么

难道这仅是一个

童心未眠的老者

情有可原的缺点

康德

去世之后,他的

卷帙浩繁的文稿

经历了不少磨难

它们是由

父系方面

亲戚保留

曾经一度失踪

大部分手稿

包括所属的草稿

都由鲁道夫·赖克分批在

《老普鲁士月刊》上发表

1885年

全部手稿最终

由汉堡的牧师

阿尔布雷希特·克劳泽

以800马克的价格购得

当时柏林的王国图书馆

认为这价格太高而作罢

1888年,克劳泽撰文

对这部遗著作了通俗的介绍

但是没有介绍其结构或思想

整部手稿似乎非常混乱

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笔记

甚至最优秀的

康德哲学专家

也认为它

是一些完全

没有意义的

词句的集成

这是康德的思维器官

遭到损害的不幸标志

直到1920年

《康德遗著

埃里希·阿迪克斯

整理和作注》

一书的出版

才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

康德

从形而上学向物理学的转变

看起来就是成熟的晚年著作

尽管形式怪异

阿迪克斯要求

刊印全部手稿

但康德委员会

首先

反对将其收入

科学院编辑的

《康德著作集》

后来这部手稿作为

《康德遗著》的

第21卷(1936年)

第22卷(1938年)

共计1269页

发表时

人们已经

无法辨认

康德自己对

这些文稿的

编目

许多稿子

因为私人收藏

而且几经转手

顺序完全打乱

“好像整捆手稿

从书桌抽屉里

掉了下来以后

又被胡乱拾起来

没有考虑原来的

页码顺序”

许多片段不是这部

原本著作的内容

而是日常的笔记

而许多的属于这部著作的

写在活页上的片段没收入

《康德遗著》

康德这部

最后的著作的分量

才始为人们所认识

人们才开始对他1796年夏天

在一张活页上第一次表述的

《从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初始原因向物理学的转变》

展开热烈讨论

就是说,这是

这位哲学家的

最后一次转变

两分法的分割和所追求的中介

贯穿于,他的全部的生平事业:

直观和理智之间

经验和观念之间

感性欲望和

纯粹意志之间

经验的心理学和

纯粹的道德哲学之间

实践理性和理论理性之间

物理学研究和形而上学原理之间

必须架设一座桥梁

康德

想要通过

这座桥梁

打开一条

通往现存自然

通往现实世界

通往

我们这个

实存世界

—人

这个

血肉之躯

及其力量

也属于

这个世界

具体而特殊的

物理学的道路

“物理学是

关于物质特有的

各种运动的力的

学说”

老年康德

每天早晨

不停写作

他的这种

工作方式

首先使他

只能举步维艰地

跟随自己的转变

大概是同时撰写

各种不同的思想

将它们记在不同的纸上

开始他并没将这些稿子

按照时间顺序加以编排

马休理清了

“手稿的新的

细胞状结构”

以及康德与之

相关的思维方式

除了几张活页、

几张4开纸和

所谓的

“8开纸手稿”外

康德将他的转变性著作

都写在大开本的纸张上

这些纸张每张

可以折成4页

有些纸张和页面

都各包含

一种思想

整体构想在

文本各页中

往往像一个

有机体的细胞

一样拥挤一起

阐明各种

不同观点

《康德遗著》

是碎形安排的

像宇宙体系一样

整体即由

各个部分

反映出来

这一些部分

又自成一体

发挥至无限

“康德每次要

而且必须要

将这部著作

设想而为

一个整体

他的手稿之所以

具有细胞状结构

那是因为对书面

思考材料的需要

一定程度上是为了

'文字思考’”

手稿的思想

虽然很丰富

从对物质的自然科学构想到

“自我设定理论”无所不包

自我设定理论

将“我”解释为

一切客体的本源

将人的主体

提升为

想象的

上帝和

不可理解的

世界整体的

中介物质

但我们只要把握

其中的一个要点

因为传记上

值得关注的

首先即是

那种回归:

康德

在50年以后

重新转向他

最初的伟大主题:

自然物体的活的力

当时,他以

初生牛犊并不怕虎的精神

试图正确测算这种活的力

这种测算符合对自己的力的意识

而他现在感到这种力越来越衰弱

相反,他越是感到乏力

他关于这种

运动的力的

思考越深刻

越合乎逻辑

越具有内在联系

但同时

他也提出了

困难的问题:

如果这些运动的活的力

一方面像他1746年所说的

“被完全排除在数学的范围之外”

另一方面它们不接受

1786年提出的要求

因为“在任何一门

特殊的自然学说中

我们能在其中找到

多少数学的东西

它就包含了多少

真正科学的东西”

那我们怎么

理解这种力

1746年

康德

就坚持认为

由于活的力

物体能够

由其内部

产生运动

这种运动不是由

其他运动的物体

从外部引起的

康德知道

这种想法

的根据是

“形而上学的”

他同时代的

自然科学家们

是不会喜欢的

尽管如此,他还是确信:

“我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

他用这个公式一方面

表达自己的生存处境:

作为

自律的“我”

在自己预先

规定的轨道上

不能受到阻碍

另一方面也表达了

他的形而上学信念:

物质的活的力

存在于物体本身

在主体的力和

客体的自然力

之间存在类比关系

虽还不清楚

它们的原因

1798年,康德

在运动的力的

基本体系当中

又着手研究了这种想法

他区分了两种运动的力

康德还是年轻的大学生时

就对牛顿的著作兴奋不已

现在再次

也是最后一次

对他表示赞赏

一方面存在

事先由物体的运动

所引起的力的作用

牛顿已经在他的“不朽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当中论述了运动的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

存在原本

即就包含

在物质之中

的运动的力

然而

这种天生的原动力的

基本原理却无法计算

只能由主要研究生命的

“自然哲学的生理学原理”

—动力生理学来论证

晚年康德并不像

有人经常断言的那样成为

牛顿最坚决的敌人或对手

他虽然乐于挑战

这个伟大的榜样

但他始终很清楚

他非常感谢牛顿

和他的《原理》

他在1755年

毕竟按照牛顿的原理

设计了自己的

整个宇宙体系的模型

消除了混沌

当然,他也

指出了《数学原理》的局限性

它并不方便理解可经验的整体

而自然研究当中的

“生理学的初始原因”

也是属于这一个整体

为了论证这个

可经验的整体

康德在

1799年前后完成了

他的最后一次转变

他引入“以太”或热质

作为任何可经验的

现实的解释原因

由于到处分布且无限的热质

将所有天体联结成一个体系

并置于“一个互相作用的共同体”

所以一切感觉和单个经验

就能够联结成“一个经验”

植物生理学家

最先引入

这种热质

以便解释

植物生长的

某些现象

康德并没有局限于此

他将这种物质普遍化

并于1799年使这种

假定存在的物质变成了实际

“从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初始原因向物理学转变的

最高原则”

这种以太物质,作为物质

虽然永远无法经验地证明

康德自己

也开玩笑:

他的

以太只是

一种幻象

一种单纯的想法

或者纯粹的管见

但他坚信

这一种热质是

所有运动的力

在整个宇宙中

永远进行游戏的

基础、媒介

和可能性

“存在一种到处分布、到处渗透、

内部到处都在运动(鼓动)的

并在运动中形式始终如一的

(持续不断的)基本物质

即所谓的热质”

康德的转变,并不是与牛顿的

《数学原理》实行彻底的决裂

他一步进入了,生理学原理

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另一领域

数学

无法插手的生命过程

是晚年康德最后的

压倒一切的主题

只有他能,理解了生命过程了

他才认为,自己的体系完成了

学术史角度看上:

康德的以太构想

可以追溯到当时

即就热现象

进行的争论

特别是,就燃烧物质“燃素”

是否存在的问题展开的争论

但更重要的却是这种由

活的力、生理学原理和

普遍热质构成的

全部体系的不可忽视的

人神同形同性论背景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

康德将人的生命力解释为

一切经验可能性的本原

只有当

主体自己意识到

自己的运动的力

并与这种力

自由地运动

才能够真正理解

物质的肉体特质

这是

他自己的切身体验

可以鲜明地刻画出

他晚年事业的特点

最后

只有发挥自己的

活的和运动的力

的主体的肉体

才可能成为人类的

整个世界经验的

先验条件

这部最后未完成的著作的

碎形结构是从“力”的概念

发展而成的

这个

概念不禁使人想起

胡弗兰德对生命力

进行的长寿学研究

这位医生加哲学家

将生命力赞为大自然

最普遍、最精细、

最具穿透力和

最不可捉摸的

活动

“生命力

充满一切

运动一切

它极有

可能是物质世界

特别是有机界

产生所有的

其他的力的

根本源泉”

因为康德正好是在

那个时候开始写作

《转变》的

那时他

收到胡弗兰德寄来的

《延长生命的艺术》

胡弗兰德还请他就书当中

包含的思想进行哲学思考

1798年

在给胡弗兰德的

关于情感力量的报告中

康德即让他的“我”说话

并谈了自己的亲身经验

就是在《遗著》中

他也谈到:

活的力

与自己

的亲身经验

和阅读经验

密切相关

他虽然多次强调

活的力(visviva)和

生命力(vis vitalis)

之间的区别

他将生命力归于

大自然的有机王国

而将活的力与一般物质的

力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一起

但,康德作这种区分

也确认了二者的共性:

“活的力

不是生命力

不是有机的

而是机械的

可是

在与有机的力

作了比较以后

机械的力

也可设想

反之亦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康德的自然科学著作
10分钟马哲课 | 如果这部手稿没丢,究竟会说些什么?
康德的形而上学
重走马克思的哲学之路
​胡塞尔遗著《经验与判断》
《舍勒全集》的编辑出版与舍勒著作汉译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