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阳学

试论“少阳学说”

1 “少阳学说”的起源

“少阳学说”,来源于

《内经》的“阴阳学说”

明代万全,首先提出

“少儿体禀少阳”之说

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

小儿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

受气初生,其气方盛

少阳之气,方长未已

“少阳”在天,象征着东方;

在季节,象征着春季;

在植物,象征着芽;

在脏,象征着肝;

在腑,象征着胆;

在人体,象征着少火

少火即是,维系小儿

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

是人体生命之源

“少火生气”

少火,少阳

2 “少阳学说”的基础

厥阴之表曰少阳

少阳根起于窍阴

名曰阴中之少阳

三阳之离和

太阳为开

阳明为合

少阳为枢

一阳也,少阳也

王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

“少阳学说”

只强调了“阳”

并未提及“阴”

但中医学,一贯强调

阴阳互根,相互依存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成人如此,小儿亦然

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

小儿出生,之后

存在自身的阴阳平衡

“少阳学说”

的基础是

阴阳学说

3 “少阳学说”的核心

小儿自从

离开母体

便就开始了自身

阴阳平衡的过程

小儿的阴阳平衡,不同于

成年的阴阳平衡

“少阳学说”

强调小儿的

阴阳平衡

处于动态

每时每刻

异于从前

年龄越小

阴阳平衡

越不稳定

小儿的生长发育

皆赖阳气的生发

小儿的阴阳平衡是

阳气占主导地位的

阴阳平衡

处于不断的

发展变化中

是维持小儿健康生长的基础

阳气不断迅速生长

阴气亦会随之生长

即“阳生而阴长”

旧的阴阳平衡

被不断生发的

阳气所打破

阴液

又随之迅速的生长

形成新的阴阳平衡

这种阴阳平衡的不断更迭和替换

即构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小儿时期阴阳平衡更迭的速度

主要取决于,阳气的生发速度

阳气旺盛,生发得快

阴液的生长速度也快

小儿时期

阴阳平衡

更迭速度

有时会快

有时会慢

但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形成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

这种特点在小儿3岁

以前表现得更为突出

古代儿科

医家对小儿

这种生理特点

早已有所认识

《颅囟经》:

凡孩子

3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所谓“纯阳”

既并非纯阳无阴

也并非阳盛阴微

“纯阳学说”

是对婴幼儿时期小儿

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生理现象的高度概括

因此,阳气占主导地位的

阴阳平衡是“少阳学说”的核心

4 “少阳学说”

充分体现了

小儿体质特点

中医儿科理论

分“纯阳学说”

和“稚阴稚阳学说”

两种学说

分别体现

小儿生理特点的

两个不同的侧面

“纯阳学说”体现的是小儿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

“稚阴稚阳学说”体现的是小儿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

但“纯阳学说”难以体现小儿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稚阴稚阳学说”难于体现小儿

生机逢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而“少阳学说”

则高度概括了

“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全面体现出小儿的生理特点

4.1少阳主小儿生长发育

《灵枢·本输》:“少阳属肾”

肾者,为真阴真阳之所在

主骨生髓,故说“少阳主骨”

小儿的生长之机,皆源于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

女子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时下,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

真牙生而长极

丈夫

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精气益泻,阴阳和,

故能有子

三八

肾气平均,筋骨劲强,

所以真牙,生而长极

少阳主小儿的生长发育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

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

都在迅速地、不断地

向着成熟的方面发展

这充分体现了

小儿体禀“少阳”、阳气偏盛、

蒸蒸日上、生机勃勃的生理特点

小儿初离母体,降生于世

有如旭日初生,草木方萌

年龄越小,生发速度愈快

这种特点,在人的一生中

即好似自然界的春天

万物争荣,生机盎然

洋溢着蓬蓬勃勃

欣欣向荣的气象

小儿出生时

身高仅为50cm,体重为3kg

到了1岁,其身高已经达到了75cm

增加部分相当于原来身高的1/2

体重增加3倍以上,达到10公斤

这些具体数据足可以证明

小儿生长发育速度的迅速

小儿不同于成人的

显著生理特点就是

处于不断生长发育

小儿身体

生长发育

必须依赖

阳气的不断生长

阴液的不断补充

因此,在小儿时期

阳气显得尤其重要

小儿体禀少阳,阳气偏盛

有利于小儿不断生长发育

在小儿的

阴阳平衡

相对阳气

阳气居于

主导地位

“少阳学说”

所强调的小儿阳气偏盛突出表现在

“阳常有余”、“肝常有余”、“心常有余”上

肝常有余

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

乃少阳生长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

肝者

象征着东方,象征着春天

主少阳之气,为生发之始

为有余之时,“肝常有余”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

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其味酸

其类草木

其应四时

上为嵗星

春气在头

心者,

象征着南方

象征着夏天

主君火,为阳中之阳

君火

实为少火,少火生气,

故亦称为,“心常有余”

心为君主之官

主神志和智慧

所以小儿智慧的发育

与心之功能密切相关

南方赤色

入通于心

其类火

其应四时

上为荧惑星

4.2

“少阳学说”充分体现

小儿阴阳二气皆稚嫩

(1)

小儿脏腑娇嫩是指

小儿机体各器官的

发育不完全和脆弱

形气未充即是指小儿

形态和功能未臻完善

体现了小儿

“体禀少阳”

嫩弱的一面

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由此可见

在隋代以前

对小儿体质特点

已有明确的认识

宋代以后,《小儿药证直诀》

“五腑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高度概括了,小儿这种生理特点

草木茸芽,未经寒暑

娇嫩软弱,芽儿故也

小儿一周之内

皮毛、肌肉、

筋骨、髓脑、

五腑、六腑、

荣卫、气血

皆未坚固

小儿

血气未充

肠胃脆薄

精神怯弱

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小儿

“三有余四不足”的特点

张锡纯:

小儿虽为少阳之体

而少阳实为稚阳也

以上充分说明,“小儿体禀少阳”

虽然阳气偏盛,生长发育迅速

但对成人而言,小儿之阳气

仍然处于稚嫩和脆弱的状态

对于“阴”来讲

“少阳学说”与

“稚阴稚阳学说”

的看法也是不同

不同之处:

“不是把

小儿阴阳二气

等同起来看成

一样的稚嫩”

这主要由于“少阳学说”

强调小儿的阴阳平衡是

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

因此,小儿之

“阴”相对于“阳”

处于从属地位

由此可见

少阳学说

充分展现

“稚阴稚阳学说”

所提出的小儿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的生理特点

这些理论充分说明小儿

尤其是指初生儿和婴儿

脏腑娇嫩、

肌肤柔弱、

血少气弱、

经脉未盛、

神气怯弱

生理特点

极为显著

小儿的

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物质基础

虽已成形

但未健全

随之而来的生理

功能活动

虽已运转

但是尚未

成熟完善

小儿阴阳

平衡之中

虽阳气偏盛

居主导地位

但是,小儿之阳气

尚未强大,亦属稚嫩

相对于阳气来讲

阴液则更显不足

故云“阴常不足”

(2)

小儿五腑六腑、四肢百骸,皆不足

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更明显

肺位最高

五脏华盖

主一身之气

外合皮毛

小儿

初离母体

肌肤薄嫩

卫外不固

易感外邪

外邪

无论从口鼻而入

还是由皮毛而入

必内归于肺

五脏之中

肺先受邪

最易受到

外部侵犯

肺为娇脏

小儿之肺

更加娇嫩

更易受邪

脾者

气血生化之源

即为后天之本

脾居中洲

担负着五脏六腑

输送水谷精气的

繁重任务

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对精、血、津液

等营养物质的

需求比成人多

脾的运化能力

却能比成人弱

因此为了保证小儿

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常常感到相对不足

肾者为真阴真阳之所在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为先天之本,是小儿

生长发育之根本所在

肾之阴阳

小儿时期

即已充盛

但肾气尚未

强大和成熟

小儿时期身体的生长发育

要靠肾气来维系,因此会

时时表现出肾气虚弱之象

“少阳学说”

客观反映了小儿

基本的病理特点

小儿由于

体禀“少阳”

因此在证候上

有其自身特点

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中

阳证、表证、

热证、实证

所占的比例

明显高于成人

同时“少阳学说”,强调小儿

阳气偏盛而稚嫩,阴更不足

因此小儿

体质嫩弱

易于患病

外易为外邪所侵

内易为乳食所伤

一旦患病

控制疾病

能力较弱

病情传变迅速

这体现了小儿易发病、

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

5.1阳证多于阴证

阴阳为八纲之总纲

凡病须先辨明阴阳

以便用药补偏救弊

“少阳学说”强调,小儿阳气偏盛

小儿患病之后,往往以阳证居多

5.2热证为多

“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的观点

即与小儿热病居多的道理一致

《河间六书》:

小儿,病在纯阳,热多冷少

《幼科要略》:

襁褓小儿,体属纯阳,热病最多

对此,清热之法和清热之药

在儿科临床的使用率相应较高

小儿“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是

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邪之后

易从火化而致,临床热证居多

5.3惊风多见

小儿

阳气偏亢,肝常有余

发热之后,易于引动肝风而发生抽搐

临床来看,小儿惊风多发于6岁以下

5.4易于受惊

小儿心常有余

而又神气怯弱

易受惊吓,易出现多动、

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疾病

5.5阴液易于受损

小儿阴阳二气

皆处稚嫩状态

阴液相对阳气

又显更加稚嫩

因此一旦患病之后

易于导致阴液受损

例如

小儿腹泻和小儿高热

皆易出现,阴液大失

5.6外感疾病多

小儿

肺常不足

肌肤嫩薄

卫外功能较差

寒暖不知自调

易受外邪伤寒

外感疾病居多

传染病多

相当数量的儿科疾病是由于

外感疾病,进一步发展而来

临床常见

表证未已

里证已起

表里俱病

5.7脾胃病多

小儿脾常不足

又乳食不知自节

故一旦调护失宜

则易为乳食所伤

形成伤食与积滞

且伤食

与积滞

常常引发

其它许多

脾胃疾患:

厌食、呕吐、

腹痛、腹泻、

疳证

5.8

阳气受损

亦不少见:

小儿具有

阳气偏亢

而又稚嫩

肾又常虚

冷饮充斥,家庭内外

小儿往往又贪凉过度

寒伤阳气之寒证日渐增多

临床常见相当数量的小儿

阳气受损,而会出现

生长发育,迟缓之象

5.9寒热错杂

小儿病后

传变迅速

易寒易热

寒热证之间

常相互转化

因此寒热错杂证

临床也并不少见

临证之时

应仔细分别

寒证与热证

不应一味

强调小儿

“阳气盛,热病居多”

以免导致辨证失当

5.10虚实夹杂

小儿具有

“易虚易实”

病理特点

虚实之间

易于转化

临床常见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之

“虚实夹杂”的证候

由于小儿感受外邪

与乳食内停的情况较多

虚实之间,往往以实证更为多见

临证之时应详细审察,分清虚实

5.11愈后迅速

“少阳学说”强调小儿

阳气偏盛,生机旺盛,修复力强

治疗得当,可以迅速,好转康复

张景岳:

脏气清灵

随拨随应

确得其本

而撮取之

一药可愈

“少阳学说”不仅避免了“纯阳学说”对于

小儿阴阳二气稚嫩和不足阐述的不够

也避免了“纯阳学说”之“纯阳”

易被误解为“纯阳无阴”的不足

还避免了“稚阴稚阳学说”

单纯强调小儿脏腑嫩弱

对于小儿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肌体自身修复能力

极强的生理特点

强调不够的缺陷

总之,“少阳学说”高度概括了

“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

全面地体现了小儿的体质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试论“少阳学说”
中医对儿童生理特点的认识
中医儿科学——概论(一)
我对儿科病的认识——陈老中医系列讲座之七
小儿推拿治病的原理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推拿保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