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上火又怕凉,解决“上热下寒”体质,要先疏通这里的淤堵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上半身经常出现上火的表现,比如脸上长痘、喉咙肿痛、口腔溃疡等,而下半身却容易受寒发冷,出现腰膝酸冷、大便糖稀等虚寒之症。中医将这种火旺之证寒之证并存的情况称之为“上热下寒”。

什么是上热下寒症


上热下寒证,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症。就是说人体的上半部表现为热性,而下半部表现为寒性的症候。具体如下:

上热下寒,源于中焦闭塞


中医认为,头要凉,脚要暖。阳在下,自下而升;阴在上,自上而降。相互转化制约,才能阴阳平衡,平和健康。

当中焦脾胃淤堵闭塞,道路不通,使上阳不得降,下阴不得升,则出现阴阳颠倒,上热下寒。中焦脾胃所生中气可调阴阳,脾胃虚弱则中气不足,使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肾水无法借脾气升发,向上升腾以济心肺之火,人就会因为心火亢盛而出现上热之症;心火无法借助胃气的下降,向下沉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因为肾阳不足出现下寒之症。特别是以下几种人,容易得上热下寒之证。

01

贪凉受寒之人


春季过早换衣,夏季经常吹空调、吃冷饮,冬季不注意保暖,这些不良习惯都容易使寒邪入侵体内,寒气加重而影响脾胃运化不济,造成中焦淤堵。

02

劳倦过度之人


长期熬夜,劳累过度,会损害人体精血,伤人体阳气,使寒气易侵,出现脾胃虚寒的问题。此外,经常用脑过度还会过度消耗肾水,使下寒更为严重。

03

经常优思之人


中医认为五气、情致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过度优思会伤脾,出现肝郁脾虚,并伴随失眠、焦虑等情况。

通中焦,解决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所致虚不受补,最重要的要打通中焦通络,清上热而暖下寒。百草君推荐“一方一法”,从内到外通上下升降,调阴阳平衡。

栀子干姜汤——清上热暖下寒

服用方法:以水700ml,煮取300ml,去滓分两次温服,一周后可见效。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可清上热。用于热病心烦,能大降心肺之火等上热证,泻火除烦。栀子归三焦经也可清肝火凉血解毒,清热而利脾湿。栀子可以将上半身的热,导入膀胱,通过下焦排出体外,所以用栀子泻火清上热。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经,可暖下寒。用于脘腹冷痛、肢冷脉微、呕吐泄泻,能暖脾胃而驱寒邪,除寒通气,温中散寒,逐风除湿。干姜擅长散里寒,可通脏腑之气将脾胃虚寒排出体外,所以用干姜温中暖下寒。

栀子干姜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一味栀子清热泻火,一味干姜温中散寒,二者可清胸膈热暖脾,清上温下,专治上热下寒证。

揉中焦——保持气机通达

按摩方法:

空腹或饭后2小时进行,以肚脐为中心,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方向,顺时针揉按。右手按住左手,螺旋式逐渐扩大,在螺旋式回到肚脐,注意手法轻柔,手部紧贴腹部有些许按压感。每次按摩5-10分钟,感觉小腹生热为宜。

中医认为“腹要常摩”,对腹部中焦之处进行适当揉按,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能帮助脾胃的气机保持通畅,上下通和,升清降浊,助力中焦通达。

参考文献:


[1] 王桂利,浅析《伤寒论》中上热下寒证,《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刘冠峰,仲景调和寒热学术思想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陈拥军,孙晓梅,扈国杰等,《伤寒论》寒热并用法及临床应用,2013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条目及学习笔记-80
慢性胃病证治经验
理中丸
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的异同和药效比较
千古名方:理中汤不传之秘!
调中焦之枢以治中焦虚寒、升降失常之证——理中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