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倾尽毕生积蓄给儿子买了两套房,儿子却……健康的亲子关系长什么样?|育儿杂谈15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01

某天晚上,松哥在我们公司群里发了一个视频,@我让我有空写写观点。我看完了这个视频,内心确实有一些感触,决定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大家可以看这个视频,大概六分钟,我也可以大概说下梗要。这位律师说,她接到了一个代理,她的当事人是一个妈妈。这位妈妈倾尽所有为自己的儿子在上海买了两套房子,一套写儿子的名字,一套写儿子和儿媳的名字。条件就是保证自己有生之年可以居住其中。后当事人的丈夫去世以后,她儿子就把她居住的那套房子挂出来出售了。当事人不同意,应该是和孩子起了冲突,后诉诸法律,求助律师,希望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

在法庭上,当事人和儿子都来了。休息期间,这位律师和法官在庭外谈这个案件可以有的解决方案时,听到了法庭里面传来大骂的声音以及摔东西的声音。法官和律师都跑了进去。看到这个儿子正在指着当事人大骂,而这个当事人妈妈,蜷在座位上,低着头,非常无力和无助。

当时这个律师和法官都很生气。尽管他们的职业属性让他们尽量从法律的角度而非情绪的角度解决问题,但那个当下这个律师还是没有忍住,非常大声地制止了当事人儿子的行为。后续这个律师想起这件事还是非常难受,她对一个妈妈应该对孩子付出多少,亲子关系中的牺牲和界限这些部分有了很多的思考。

02

我成为妈妈后,这两年也不断在接青少年来访者,以及接触父母们,了解很多形式的亲子关系。我自己也不断在思考,到底我要成为什么样的妈妈,以及我和孩子之间要构建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视频里谈到的妈妈,儿子,以及他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无疑都不是可取的。妈妈无尽牺牲,全部奉献给儿子,在儿子面前无力,无助。儿子冷漠无情,接受着妈妈给予的一切,却完全置妈妈的感受于不理,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不满足她。在法庭上,儿子可以公然训斥妈妈,大骂打砸东西,更不要说平常私底下两个人的关系有多么恶劣了。这样的亲子关系,真的让人唏嘘。一个付出一切,一个照单全收。但情感上,情义上,却没有对等的流动,甚至连普通关系都不如。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说说自己的一些观点,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这里我更多从父母角度探讨,当然这并不代表很多成年子女不应该为自己的不当言行负责任。

其实现在很多关于父母付出很多,孩子却不领情甚至对父母大喊大叫大打出手的报道。之前就有一个报道,一对母女,在手机店,因为妈妈突然反悔,不给买新手机,两个人闹情绪。后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女儿央求妈妈走,妈妈却怎么都不动,使得孩子对妈妈大打出手。这个事情出现后,很多人拍了视频,也有很多人对那个女儿有非常多的指责。

民众对这样的案例有一种一边倒的情绪倾向,那就是现在的孩子,真的太不应该了!父母都为你付出这么多了,你还这样!真的是狼心狗肺!

大人们,特别是为人父母者,往往发出的都是这样的声音。因为终于有一个极致的例子可以释放自己平常的牺牲感。

所以,我们先从牺牲感来说说这个事情。

不管强调多少次都不算多的提醒是,父母真的不要带着牺牲感养育孩子。这还不仅仅是父母因为过多牺牲而自己没过好的问题,这里面其实包含着很多的深意。

(图片来源见水印)

当父母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时候,这意味着,父母个人需要的满足是被很大程度剥夺的。父母不会过得好,于是,他们不断压抑自己过得不好的感受。一个能忍受自己感觉不好的人,其实对感受是不敏感的。因为,如果他敏感,他会很痛苦。

”我怎么这么难受?我都没有被满足啊?我都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啊,我也没有自己的成就感了啊!我好累!我需要休息!”

可能是各种各样痛苦的感觉。为了不要去感觉,为了继续牺牲,父母们就只能慢慢关闭自己的感受。

关闭自己的感受,可能让自己感觉好一些。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父母的麻木。因为父母对自己麻木,所以一定也会对孩子麻木。

父母沉浸在自我牺牲和付出中,对感受的麻木也看不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同时,因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所以,也会不断干涉孩子的生活,想法和需要。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付出和宠溺,父母对孩子也是过度干涉。

看起来发生在两个人之间,其实都是父母的独角戏。甚至孩子的独立自我,人格都是被剥夺的。

这就像我之前用到的比喻:父母把所有吃的都喂到了孩子的鼻子里,还觉得自己为孩子牺牲了这么多。但孩子一个是被喂养得很痛苦,一个是一直很饿。他真正的需要其实一直没有被满足。

孩子在这样的关系中是比较难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的。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有,看起来好像又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父母安排的,其实没有他什么事。他甚至都无法愤怒。因为父母都为自己付出那么多了,怎么还可以愤怒呢?也因为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孩子无法承担什么责任,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去爱一个人。种种加在一起,孩子可能最终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03

我们再来说说爱。到底,什么是爱呢?

其实真的很多人认为爱=牺牲。之前王敬伟老师就很深刻地谈到这一点。黄铭松老师的微课《改变人生的七句话》里也有说到这个部分。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听课)

爱真的不是牺牲。这个在前文牺牲部分也说了个大概了。那么,爱是什么呢?如果从现实的可操作层面来说,爱是什么呢?

我觉得爱是尊重,看见,和共情。

尊重,是尊重孩子是一个个体,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需要,有自己的好和不好。

尊重,是尊重自己也是一个人,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榨取自己。

尊重,是富有界限的关系。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不能在关系中想干嘛就干嘛。就算是好意,也要征得对方的允许和同意。

看见,是看见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看见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如此,我们才能精准地满足。就算不能满足,也可以精准地回应。

共情,就是感受到对方的感受,并且有直接的回应。这考验的是每一个人的敏感性。试问,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是麻木的,内心装满了压抑的情绪、感受,各种想法,他怎么可能共情到别人呢?他对自己都无法共情,他是迟钝的,所以,又何谈爱,何谈流动?

只要能在关系中做到尊重,看见和共情,我觉得这样的关系就是有爱的,不仅仅爱对方,最重要的是爱自己。

(图片来源见水印)

最后,说回到亲子关系。到底父母要怎么对待孩子呢?

首先,就是尽量不要有牺牲感。对自己的牺牲感足够敏感。只要觉得自己很累,很烦躁,很不甘心,很愤怒,也许,在这个关系中就有压抑自己牺牲自己的部分了。停下来,先满足自己,先照顾好自己。这是前提。一定要做的。

律师谈到的当事人,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一套房子,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先照顾好自己。如此就不会陷入最后由孩子来掌控的悲惨境地。

其次,就是建立有界限的关系,前提是真的尊重孩子这个个体,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完成这个生命本身的成长和功课。

父母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也不能过多干涉孩子。父母照顾好自己,而非为孩子付出一切,然后要求老了以后被孩子照顾。关系是一种选择,而非强迫和要求。

再次,有了尊重,就更能看见彼此。能看见彼此,就更能共情到各自的感受。爱也就自然开始流动。

父母要看见孩子的需要和情感,给予回应和满足。当父母的情感没有被孩子回应时,也可以去和孩子谈论这个部分。慢慢地,双方对感受,情绪都有更多更自然的体悟。孩子自然也不会那么冷漠无情了。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春期的孩子一身反骨,到底管还是不管?
我从律师成为法官,但终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妈妈你要这样说话,孩子才会懂事!不得不学!
孩子性格好不好,与父母关系重大!
培养孩子的心理法则:蝴蝶效应对亲子教育的启发
“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为什么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