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已没有了,在外定居的年轻人清明节如何祭祖?

对老家已没有了,在外定居的年轻人,大多数的时间可能是一种骄傲和兴奋,但是,有时也难免让人伤感和无奈。不能上祖先的坟头祭祖扫墓,心里不免遗憾。老家是根,祖先是根,树高千丈忘不了根,人之常情。只是,题主的问题古人早就有办法解决了。


(挂青实景图片)

中国古代,不乏外出谋生,然后定居他乡之人。也不乏在战乱时期,为避战祸,颠沛流离,逃难迁徙而定居他乡之人。

如,南北朝时期和北宋未到南宋初,就有大批中原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了南方,并定居在南方各地。

清末和民国初年,一批又一批的人“走西口”、“闯关东”,后来就有很多人留在了大西北和东北。

这些人当年也失去了老家,失去了祖坟,但他们身在异乡,心想老家,每到清明,也要去祭祖“挂青”,其虔诚之心,比在家更甚。没有祖先的坟墓,祭祖还可以,但古人如何在外地给先人“挂青”呢?

挂青是很多地方清明期间祭祖扫墓的标志。俗话说“有儿坟上飘白纸,无儿坟上草树青”,又有“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

一座坟头清明期间是否有人前来挂青,成了这座坟头所葬之人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父慈子孝的标志。坟头上“挂青”越多,说明墓主家族人丁越旺。

我国很多地方用白纸,或黄纸,或彩色纸剪成的纸串,挂在柴棍挂的顶端,或插于坟前,或插于坟顶,或插于坟的围周,地方习俗不同,所插的地方的讲究有别,这就称之为挂青,也有的地方称为挂纸。有的地方把“挂青”一词解释得非常有思念之情,称之为“挂念去世的宗亲(青)”。


(挂青祭拜祖坟)

因各种原因移居外地,回家不便,也一样要“挂青”。过去的交通条件不像现在,现在交通方便,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回老家来回近的一天打来回,远的也不过是一个星期的时间。

过去的人们,大多靠步行,少数有钱人靠车马船,路途迢遥,回老家一趟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那些不能回老家挂青的人们又怎么办呢?古代人就发明了一种实用的祭祖“挂青”方法,叫“挂飞青”,以了祭扫心愿。

现在有的人给“挂飞青”起了一个文绉的一个词,叫“遥祭”,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但还是有些区别的。“遥祭”主要是“祭祀”,而“挂飞青”,既有祭祀,也体现了清明挂纸的特色。

每当清明来临之时,身居异乡的人们,就来到河岸(最佳地点是河岸),没有河的地方就来到一块空旷的草地上,面对老家的方向“挂飞青”。其程序与在坟前的祭祖扫墓是一样的,上供品,点香灯,烧冥纸(有的地方为包袱)等,用柴棍将剪好的纸串挂起来,插成一排,或很有层次地插在一起,其方位也是朝老家的方向。心里估计老家有多少座祖坟,就插多少根挂纸串的柴棍。


其实,这就是身在外地的人们,模拟祖坟的场景进行祭扫。为什么要到河边呢?这与民间的说法有关,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从水路是来得最快的,是一个快速通道,而寄出的包袱也能快速到达。

民间的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良好心愿,体现了对老家坟墓里先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对老家的一种思念之情。“挂青”就是“挂亲”,是对祖先的挂念。

过去,人们对失踪之坟,因各种原因消失掉的坟,已经无法到坟头上去祭扫的人家,清明时节大多采取这种“挂飞青”的方式祭扫。

我改一下题主后面说明的话:老家没了,也就意味着——根还在,只要心还有对祖先的牵挂,走在城市的街头,这里有可能就是你后代的老家。你认为对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光山县(豫南)独特的元宵节文化
又是清明
【棣华堂·乡韵】秦文堂:清明烧纸
又是一年清明时 你还祭祖吗?
纳雍人的清明挂纸
福安甘棠一人扫墓不幸身亡。转发谨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