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懂得他人,是给自己的一场疗愈

前阵子在网上看到一段对话:

妈妈让儿子把吃一半的饼干袋子用夹子夹起来,以免潮了。

儿子:夹子在哪里?

妈妈:夹子在哪你不知道?

儿子:在阳台吗?

妈妈:那还能在哪儿呢?

儿子:我不知道你让我用夹衣服的夹子还是食品夹。

妈妈:呦,你还知道食品夹啊?我还以为你对家里的事都不关心呢。

多么熟悉的味道!多么熟悉的配方!

回忆当年和我妈的对话,和上面的段子比,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毛一样!

当初年轻气盛的我妈,就是用这样的怼、杠、反讽的方式,“支配”着我的童年。

对此,我总结出了一条规律:

如果我没有做错什么,我妈又有发泄情绪的需要,那么,我妈会让我尝尝“鸡蛋里挑骨头”的滋味。

如果我做错了什么,那就完蛋了,我妈会骂得我找不着北。

许多年我都搞不懂,为什么妈妈们总爱拿孩子“撒气”?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很难吗?

我活成了她的样子

无论年龄大小,面对又怼又杠的沟通方式,心里总归是不那么愉快的。

于是,内心戏就产生了:

凭什么我就要被拿来撒气呢?难道我不是亲生的?

凭什么当爹妈的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他们是不是不爱我?

太自私了!就知道自己爽,不顾我的心理!

我有心理阴影,一定是原生家庭的错!是他们对不起我!

此处省略一万字…

我想不通,也没人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我要保护自己。于是,我开始了反击。

有挺长一段时间,我对我妈,都是持敌对态度的。

一度到了她一说话,我就本能地抗拒的地步。能不答话就不答话,万不得已,就以“嗯”来代替,还是不行,那就能怼就怼,能杠就杠,反正就是不好好说话就是了。

慢慢地演变到,对任何人,都以这一招来应对。

是的,我成功地活成了她的样子。

可是这样的我,快乐吗?我不快乐。

发泄情绪的当下是爽了,代价是自己往往先气得半死。

如果不发作呢,又憋得慌,身体也各种不舒服,胃堵、肝郁、胸闷,一个个都找上门来。

而长期不愿意好好说话,也导致我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被人误解。

被误解后,要么埋怨全世界都跟我作对,要么自我怀疑,纠结来去。

真是作茧自缚啊。

看,我最初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结果,把自己搞得一身束缚。

真·【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理解对方后,我疗愈了自己

多年的心结不得解。

直到我有了一定的阅历,对于我妈当年的处境多了一些感同身受后我终于愿意沉下心来,回顾我妈的一生。

除了原生家庭不受宠、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之外,我妈作为一个单亲妈妈,面对当时严重的生存危机,和生活里的各种鸡毛蒜皮,心里一定是非常焦虑的,才会觉得生活里,处处不顺心。

此时,如果再不给她一个情绪的出口,恐怕从精神到肉体都会面临崩溃。

怼、杠、反讽这样的“拒绝正面回答”的交流方式,既发泄了情绪,又能把锅甩给对方,以曲线救国的方式,维护了自我价值感,实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可否认,当年的妈妈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也是有心理上的盲点的。

那个年代的父母,普遍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是最最重要的。说到要考虑孩子的心理,大概大多数都会觉得矫情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父母对孩子确实算不上理解。但,即使是现在这个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时代,又有多少父母是真正理解孩子的呢?

接受了这一点,我对我妈的不满就消失了。反而被她的人生经历和女性力量所感动。

这时候再面对她,内心就多了很多的柔软和共情

同时,我的表达方式也变得平和又带着温度。

我不再厌烦和她说话,不再心里各种埋怨,搞得自己时刻处在战斗模式。

我从作茧自缚的困境中解脱了出来,感受到了轻松、自在

重新认识世界

当我把对我妈的这份“理解”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后,看世界的角度,也产生了变化。

过去非常容易看这个不爽那个不爽:

被人超车了,不爽;

被滴滴司机放鸽子了,不爽;

被楼上走路声音吵醒,不爽;

被领导批评了,不爽……

在愿意耐心地去了解实际情况之后,才发现,有很多的不爽,是我自己在加戏,并且偏偏幻想了最令我不爽的情况。

愿意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之后,再遇到这些问题,就会考虑对方的处境,和各种可能性。

有人超车了,可能他急着上班快迟到了吧。我也没那么着急,被超就超了,让让。

滴滴司机放鸽子,那是他确实不想接这一单,或者觉得太远了,这点钱不划算,都是为了赚钱生活而已。

楼上走路声音响,去问了才知道,楼上的奶奶脚不好,没人精心照顾,穿着硬硬的拖鞋淌着走。给买一双舒服绵软的老人拖鞋送上去后,再也没被走路声音吵醒过。

学会理解后,心都变柔软了,对自己对他人就没那么容易升起埋怨、逼迫等等的负面情绪。

反而,无论遇到好事坏事,更容易升起感恩和爱的心。

又因为心怀感恩和爱,觉得世界如此新奇,就像个孩子一样,重新认识着这个世界。

是我们需要真诚和善良



心理学中,这种感同身受地换位思考的能力,被称为“共情”。

共情不是“技巧”,不是市面上所说的社交速成法。

真正的共情,本质上,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善良的体现。



因为善良,才愿意做那个先伸出橄榄枝的人;

因为善良,才愿意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

因为善良,才愿意真诚地接纳对方。

作家梁晓声说过一句话:“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是为了心安理得。”

当然,善良不仅仅是为了心安理得,当我们坚持真诚和善良,对自我和世界的攻击,便渐渐土崩瓦解了。

消解掉一分内心的贪嗔痴,自我便获得一分疗愈。

疗愈了自己,内心也就有了一些力量,去疗愈他人。

所以说,实际上,不仅仅是他人需要我们去善待,更是我们自己需要维持心底深处的真诚和善良


#
请移步点击:
#

爸爸,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放生,慈悲之水滋润心田

读《地藏经》的心得分享

有一句歌词写得很贴切:

如果没有人来幻想明天花儿会开放,就不会有人拼尽全力播种下希望。

如果没有人去蛮荒之中寻找出甘泉,就不会有人认为生活充满着甘甜。

做跨出第一步的那个人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一些帮助,比如善待流浪动物,比如去公园里陪老人说说话,比如耐心地给孩子辅导作业,比如在家人失意的时候给一个真诚而温暖的拥抱……

一次、一次,唤醒自己的慈悲心,疗愈他人,也疗愈自己。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与人之间最让人信服的是人品,(是传递给对方的信赖、踏实、真诚、善良)
真诚最贵,善良最美,靠自己,最心安!
为什么我在最脆弱的时候,却说不出“我需要你”
我拒绝成为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妈妈
娃!终!于!要!开!学!了!
8个建议,男人婚前要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