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113方——第二方、麻黄汤

备注:每天发一条经方医案,只检典型的发,所以序号,不是连序的。

1外感——唐易医医案

余某,女,47岁,2002年2月2日,初诊,时值腊月岁末,因数日公事繁忙,催收货款,驾驶摩托车劳碌于寒风之中。是夜甚觉劳累,次日凌晨起浑身寒战,头疼身痛,身盖三床棉被,尚觉寒冷,其夫急邀前往诊视。榻前见其三床棉被覆盖,呻吟之声不绝,舌色淡,苔薄白,面色苍白,唇青暗。伸手切脉,手不烫,一息四五至,六脉浮紧。问其何时起病,有何所苦?答;昨夜回家11时许,洗澡后疲惫身重,即睡觉。可凌晨1时过后越来越冷,叫其夫加被至三床仍不觉暖,继而浑身骨头痛的厉害,头痛到眼睛都难睁开。诊完立方;

麻黄12克,桂枝9克,杏仁9克,炙草3克,1剂

药后未得汗,寒战稍减,再方

麻黄15克,桂枝12克,杏仁9克,炙草3克,2剂

药后仍未汗出,症状如前,遂当机立断,煎第二剂,服药后20分钟仍未有汗。细思其脉症相合,何以麻黄汤不汗呢?这大半天已服了3剂麻黄汤,大概是寒邪太重,药力仍在搏斗,于是给患者一杯热水以助药力,20分钟后,患者遍身出汗,全身舒泰而愈。

论:剂量太小,是整个中医的现状,这也难怪,往前数十多年前出版的中医书大多言仲景一两为一钱等于3克。直到李可老中医的书出版,才让很多人知道伤寒剂量,一两约等于15.6克,居然有五倍的差距?《经方100首

2外感——陈宝田医案

孙某,男,68岁,因操劳过度,感受风寒,发热头痛,无汗,浑身关节皆痛,已2至3天,给服西药无效。来诊时自诉关节酸楚烦疼较甚,症见两脉浮紧带数,舌苔薄白,身灼热无汗,微喘,气息稍粗。似属麻黄汤证,然虑其年高,用此发汗峻剂可能有弊,故对家属言明,嘱其注意观察,症情有变,随时来诊,处以麻黄汤;

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9克(打碎),甘草3克,2剂

数天后,其子来说,服药2剂后病已愈,特来致谢。《经方临床应用》

论:浮紧带数,身灼热无汗,典型的伤寒表实证。浮紧者,太阳伤寒也,数为经阳内郁已发热,故灼热而身无汗。肺主皮毛,伤寒窍闭,故气逆喘粗也。关节皆痛者,伤寒而筋缩也麻黄发表寒泄卫气,桂枝解表寒,杏仁泄肺也。

凡操劳过度者,皆是汗出窍开,卫泄表虚,而伤寒闭也。操劳过度,汗出愈多,则表越虚,则越易伤寒。

9偏头痛——范中林医案

邢某某,女,67岁。河北省任丘县马家坞乡,农民。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某某医院,北京某某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明显好转。19781218日来诊,按太阳证偏头痛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1218日。近日来疼痛加剧,痛甚时脸肿发亮,眼不能睁,夜不能眠,坐卧不宁,生活无法自理。微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淡黄润夹白,根稍厚腻。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偏头痛,风寒夹湿侵袭,无从达泄,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以麻黄汤加味主之。

处方:麻黄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8克,杏仁18克,法夏15克。二剂。

六经辨证:太阳伤寒表实之证具,邪无达泄之路而上扰,以致多年头痛不愈,急用麻黄汤以开之。

二诊:服药二剂,疼痛明显减轻,余证亦随之好转。原方再服二剂。

三诊:剧痛消失,夜能安睡,精神顿觉清爽,多年痛楚若失,不胜欣喜。舌质正常,苔黄腻退。头部微觉恶风,头左侧尚有轻微阵痛。风邪未尽,尚有病后营卫不和之象。

宜祛风解肌,桂枝汤和之,以善其后。处方:桂枝10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二剂。

服二剂,病愈,遂停药。嘱其免受风寒。观察约一月,情况良好。患者说:“头痛三年,真是痛苦极了,花了二三百元,还是不好。范老看了三次,每付药只四五味,一共只花了一元零一分钱,病就治好了,真使我感动。”遂返回家乡。

其后,向其亲属追访,知病未复发。《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论:头痛、恶寒、无汗,这都是太阳经证,也是麻黄汤证,这就是六经辨证。

10三叉神经痛——娄绍昆医案

一妇女,三叉神经痛,有七年之久,病发时,上下牙剧烈掣痛,太阳穴悸痛难忍,为了止痛,拔掉了三颗牙齿。白天隐痛还可忍耐,夜间掣痛失眠,真是痛不欲生。诊时有恶风,烦热,无汗,脉浮紧等表证。根据脉证投以麻黄汤一剂。次日早晨,患者来敲门,说服了中药一夜没睡,笔者大吃一惊,问头和牙齿还疼吗?患者回答,奇怪的是,齿一点也不疼了,太阳穴也不悸痛。问其什么时候服的中药,答;晚上八点服每一次,十一点服第二次。思,药是服对了,晚间服药,麻黄有兴奋神经的作用。根据当时的脉证,又给他开出三剂四逆散,并在太阳刺血,并告诉她,如果复发就再来,一年后追访,没有复发。

从这个病例中,笔者进一步了解到,在杂病中也有表证,当表病存在时,你如果不去解表,其它的治疗可能达不到疗效,因为表病是整体性的病变,它比局部病变对机体的影响较为强烈。《娄绍昆经方医案》

论;三叉神经痛,是西医病名。用中医的统称就是头痛。有太阳经证,则经气不降,表不解则疼不止。很多太阳病医案,不解表者,有喘咳十多年,皮肤病十多年,表一解则病皆愈。此病头痛,七年之久,表一解则疼止。这七年皆是其表失解,痛不欲生,又拔掉三颗牙。此一夜没睡,当是汗出表解而卫气外泄之故。太阳在表,统于六经,皮毛一病,则有生各种变证。

11身痒斑块——李树滋医案

陈某,春节前,清晨冒寒到临村换面粉,后突然身痒,身前后及两上肢,遍起斑块,高出皮肤,颜色不红,时抓时起,用扑尔敏及注射剂均无效,四五日后改找中医,初用浮萍方无效,后思考脉迟,肢凉,并有明显感寒外因,遂改麻黄汤原方,共服2剂,块消痒止,后未复发。

按:荨麻疹,中医学旧称㾦瘟,多因外受风寒,并兼有血虚、血热等不同的内在因素,所以其临床表现也有暮重朝轻、暮轻朝重、色淡、色红、发病新久等的不同特点。治疗时应根据这些特点,或凉血,或祛风,或固表,或内治,或外洗来对症用药。但特点虽各有不同,而止痒消块却是共同的目标,因此,凡能止痒的方剂,有时都有可能用到治疗荨麻疹上去。在《伤寒论》中提到身痒的有两条:一是“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一是“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后者是表虚,宜实表,补中益气汤加荆、防之类。前者是表实,宜泄卫,除了桂枝麻黄各半汤之外,如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芍药汤,便秘者桂枝加大黄汤,甚至《金匮要略》中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加术汤等,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加以选用。本证用麻黄汤治愈,就是很好的例子。《伤寒解惑论》《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经方临证集要》《经方研习》《名医经方验案》

12风疹——陈宝田医案

李某,男,18岁,1982年4月20初诊,患者诉说,昨日清晨6时许,起床长跑1500米以后,全身大汗淋漓,回家后立即冲凉,约20分钟后,突感身痒,上身及腰部遍起风疹块,其色白,突出皮表,时搔时起,连成一片,形成猪皮状。经西医皮尔敏治疗,均未获效,故前来中医就诊。检查;全身遍起白色荨麻疹,四肢厥冷,苔白,脉迟,宜温经发汗,投麻黄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杏仁10克附子6克细辛10克,水煎服。

复诊:投上方2剂后,汗出,四肢转温,风疹块也消失。《经方临床应用》

论:麻黄发表寒以泻卫气,桂枝通经解肌,以解营风。此有脉迟,故加附子与细辛。脉法;迟为在脏,故加温药,以防发汗泄阳。此脉迟者,应是脉缓之义,全身大汗出,汗出阳泄,故见脉迟,此脉迟或是脉缓,可以不用理解成内寒,可以不加温药。

热胀冷缩,此是物理之性,而人也如此,运动热胀则汗出,凉水冲洗则冷缩,人身热胀与凉水冷缩互搏,所以卫气不出则突如猪皮,营郁生风则身痒生疹块。同样是汗出冲凉,此病风疹。西医没有解表之理,故用之无效,此病唯有中医,解表则愈。麻黄汤,即能内治喘逆,又能外治风疹,皆是解表之治。善治者治其皮毛,俗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皆是不善治皮毛,不善解表也。

13荨麻疹——闫云科医案

张某,男,25岁,高城农民,平素体健身强,保田护秋期间,披星戴月,餐风沐露,甚为辛苦。秋分之际,早晚寒气袭人,一朝归来,自觉全身不适,少顷便恶寒,头痛,肢体外露之处出疹起块,与肤一色,淡而不红,汇集成片,唇肿睑臃,眼睛仅露一缝。痒甚,抓之呈痕。口服加注射西药,疹块不退,身痒不止。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紧。观其脉症,知为风寒外袭,邪郁肌肤,方;麻黄15克,桂枝9克,杏仁9克,炙草4.5克,1剂

服后时许,汗出如洗,肿痒俱消,霍然病已。

《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本案形似风水,实非风水,然治疗与风水同,当须从汗而解。

论:麻黄汤有荨麻疹,桂枝汤也有荨麻疹。从麻黄汤医案二则,对比桂枝汤医案,来区别二者证象;

麻黄汤的荨麻疹:颜色与肤一色,淡而不红,汇集成片,或者遍身起白色麻疹,或对外突起,时骚时起,脉浮紧,而病突发。无汗,恶寒。

桂枝汤的荨麻疹:多见红色,或红色瘾疹,身痒,或皮肤骚痒数月,或汗出低热,恶风,脉浮缓,脉弦细。或季节性骚痒生疹,或遇寒即发性,颜色发红,重点是红色风团,或红斑紫癜,病缓,缠绵不愈。

二者只是对比,以各汤证为主。麻黄汤加桂枝汤,也能治好颜色发红的麻疹。

18复视——范中林医案

刘某,男,54岁。两月前突然发病,视一为二,有时视物变白色。除此全身无明显不适和既往病史。舌淡红,苔白黄微腻、稍紧密。白睛微现淡红血丝。此为寒湿之邪入侵手太阴肺经,形成视歧。法宜散寒湿,利肺气,通经脉,以麻黄汤加减主之:麻黄10g,杏仁12g,法夏12g,甘草10g。连服六剂,复视消失,视觉恢复正常。(《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按:前人对麻黄汤之运用,其要不外太阳麻黄八症。范氏对其应用已大大超过上述诸证,许多内伤杂病运用之,亦多获效。此例复视,并无麻黄八症而用麻黄汤,即是一例。《拍案称奇》

19暴盲——李可医案

2000年秋,一位37岁农妇患原发性高血压18年,由于暴怒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48小时,醒后暴盲。诊见寒战,咳逆无汗,查颅内血肿、水肿,双眼底出血、水肿。眼科名家陈达夫先生目疾六经辨证大法有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启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李师此妇禀赋素壮,症见寒战无汗,纯属表实,与少阴无涉,遂径与麻黄汤一剂令服。次日诊之,夜得畅汗,小便特多,8小时约达3000mL,头胀痛得罢,目珠胀痛亦止,目赤亦退,血压竟然复常,已可看到模糊人影。又以通窍活血汤冲服水蛭末12g,调理一段,终于复明,左、右眼视力分别为1.2、0.8,病愈3年后随访,血压一直稳定。(《中医是无形的科学》)

原按:麻黄、桂枝升压,现代药理已成定论,近百年来已列为脑血管类病用药禁区,这几乎成了每个中医的常识。而李师却用麻黄汤治愈不可逆转的高血压,岂非怪事?其实不怪,李师之所以成功治愈此病,就是因为他未受西医药理的束缚,而是用中医理论去分析本案病机。即由于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故用麻黄汤发汗,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拍案称奇》

论:此暴怒昏迷者,是在原发高血压的病基上,而此高血压本就在外感表实的病根上,恶寒无汗则知。麻黄、桂枝升压,是西药的药理。而麻桂解表,就是泄压,此表不解,此压不降。中医从病理论治,不是从西药的药理论治。恶寒无汗,所以解表。此病用西药若能降下,何致18年。这18年,说明表实一直未解。

《中医是无形的科学》作者郭博信,此李师可能是李可老中医。李可老中医的著作开头,就有两人的合影。

24鼻衄——陶尚文医案

陶尚文治一人,伤寒四五日,衄血不止。医以犀角(水牛角代)地黄汤等,治而反剧,陶切其脉浮紧而数,若不汗出,邪何由解,遂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江璀曰:久衄之家,亡血已多,故不可汗。今缘当汗不汗,热毒蕴结而成吐血,盖发其汗,则热越而出,血自止也。(《名医类案》)《经方研习》《经方直解》

论:不解表寒,反用凉血,此即是见热清热。卫气不从毛孔外泄,则逆冲鼻窍,而为衄血。麻黄发表寒,开毛孔以泄卫气,则血自止。

25衄血——宋孝志医案 

何某,男,36岁,1983年6月3日初诊。患者一身尽疼1天,无汗,时流鼻血滴点,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鼻衄(风寒表实)。治拟发汗解表,麻黄汤主之。

  麻黄 15g(先煮去沫),桂枝 12g,杏仁 9g,甘草 3g。  1剂,分2次温服,避风。

果然药尽衄止,余症均大减。继服姜葱汤数杯,竟告愈。

30寒闭失音——赵守真医案

汪某,以养鸭为业。残冬寒风凛冽,雨雪交加,整日随鸭群蹀躞奔波,不胜其劳。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冷茶1大盅。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言语失声。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盅,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就诊,代述失声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痛无汗,乃太阳表实证。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素问·咳论》云:“皮毛者肺之合也。”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形寒寒饮则伤肺。”由于贼风外袭,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宜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疏麻黄汤与之。

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服后,温复取汗,易衣2次。

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嗽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贝母,桔梗各6克,豆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继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赵守真。治验回忆录。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1962:2)

按语:《灵枢·忧志无言》说:“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容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致其开阖不致,故无音。”风寒冷饮,阻塞肺窍会厌,故致音哑,所谓“金实不鸣”也。麻黄宣通肺气开散“金实”,使邪外出,则会厌动利,音声能发。《治验回忆录》《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经方临证集要》《经方研习》《经方直解》《名医经方验案》

论:肺主皮毛,伤寒窍闭,则肺胀而实,所以失音。

37开表治水肿——刘含堂医案

孙某某,男,18岁,学生。2003年元月3日初诊。一周前因穿衣服单薄,感受时令之风寒,出现寒热、咳嗽等症,校医予西药治疗3天无效,而又出现面目浮肿,肿势自上而下,渐渐波及全身,尿量减少。其父急将儿子送往我院门诊,经血、尿化验检查,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现症:主症如上,恶寒,发热(体温39.2℃),头痛,身痛,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诊为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失宣降,水湿泛滥。治宜发汗解表,宣肺利水。用麻黄汤合五苓散,处方:水炙麻黄5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炙甘草3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猪苓10克。水煎服。

二诊:服2剂,全身汗出,寒热,头身疼痛已退,水肿已消大半,继以前药去麻黄,又服6剂,水肿全消。复查尿常规,已无异常发现。

按:本例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为水肿,病因病机为风寒在表,肺失宣降,肺为水之上源,水液代谢障碍,潴留而为水肿。治以麻黄汤合五苓散,麻黄汤辛温发汗、宣降肺气,五苓散健脾化气利水。《经方治病经验录》

论:伤寒窍闭,肺气不降,则水道失调。卫气不行,即为水气浮肿,此有寒热浮紧,是麻黄汤证。麻黄发汗,泄卫气以消肿。

气降化水,不能独行,肺气下行者,必化津液而下行也。皮毛窍闭,肺气不降,津液不化,则为水气浮肿。汗出者,即为津液也,表闭无汗,津液内郁,即为浮肿。此还区别于水气病,一是汗出而寒闭;一是小便不利,水溢经络。

38开表治腰疼——张荒生医案

患者,男,38岁。腰部疼痛1月余加重1周。患者1个月前因姿势不当导致腰部疼痛伴左下肢牵掣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经磁共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以针灸、推拿治疗后,症状控制尚可,腰及下肢疼痛明显缓解。1周前,因夜间感凉,腰部受寒,患者腰腿疼痛显著加重,伴有恶寒身痛,发热无汗。患者自觉周身不适,关节疼痛,畏风寒。查体:舌红苔薄白,脉紧。诊断:腰痹(风寒痹阻)。时值冬月,加之患者年轻且形体较为健壮,故予麻黄汤加减以散风寒之邪。方药:炙麻黄6g,桂枝10g,炒杏仁10g,炙甘草10g,独活10g,川牛膝10g,杜仲10g,续断10g,伸筋草15g3剂而症状顿减,疼痛减轻,汗出正常。

后予补肾活血祛风湿药物善后调理治疗。《经方治痹》《名医经方验案》

论:太阳十九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疼,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伤寒总纲

太阳二十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9开表治关节炎——门纯德医案

刘某,女,45岁,患关节炎十余年。每逢冬春之交,疼痛加重。此次邀余诊治,是因近日感冒致使诸症加甚,见患者息有喘象,虽发热但无汗出,脉浮兼弦,淡苔薄,令服麻黄汤一剂,关节疼痛大减,诸症若失。《名方广用》

40开表治遗尿——韩天育医案

某女,32岁。1991年春因感受风寒而发热恶寒头痛,服用感冒胶囊等未愈。此后经常怕冷,微热,头痛身痛,体温常在37℃以上,住某院治疗,发热有所好转,但小便开始不利,数日后不禁,迭经医治,病无起色。刻诊:形体肥胖,两眼睑虚浮,下肢浮肿,尿意频急,小便后仍有尿意,时有自遗,咳嗽高声、大笑时尿液自出。有尿时需急入厕,动作稍迟则尿湿衣裤,痛苦不迭。发热微恶寒,肢节酸痛,体温在37℃~38℃之间波动,平时很少出汗,炎夏时亦是如此,查尿常规阴性。舌质淡润,苔白腻,脉浮微紧。查以前所服处方,皆温肾固涩、补肺健脾之法,鉴于此,另辟蹊径,以太阳表实证治之,投麻黄汤:

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甘草15克。3剂。服药后遍体津津汗出,发热解,小便正常,至今未有复发。[吉林中医药1992,(4):19]

按语:肺主皮毛,又通调水道,风寒外束,肺气不宣,则汗闭而小便失常。用麻黄汤宣通肺气,以开鬼门,则汗出小便畅也。本案与上案小便不通,皆肺通调水道失常之证,因于外寒闭阻者,皆宜麻黄汤治之。《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肺朝百脉,而主治节,皮毛窍闭,肺气壅实,气逆不降,则失治节,水道失调,故尿频失禁也。伤寒窍闭,此是肺实,不能制下,所以尿频失禁也。麻黄发汗,开皮毛孔窍,以泄肺实,气降统水,则尿有节。

肺实麻黄汤————上实不能制下,故尿频不利而失禁。

肺痿甘草干姜汤——上虚不能制下,故尿频亡津而肺痿。

牡蛎泽泻散————上虚不能制水,故腰以下有水气。

55痛经——彭艺丛医案

李某,女,30岁,1990年2月15日初诊。痛经10余年,逐年加重,行经前1~3天,小腹呈阵发性剧痛或胀痛,难以忍受,直至经行2~3天排出膜样物后疼痛方减,伴有乳房及胁肋胀痛,西医诊断为膜样痛经。刻下经期将至,腹痛剧烈,患者以头撞壁,心情不佳,少腹胀脉弦迟,舌黯苔白,尺肤欠温。检视前医之方,多是归、芍、桃、红之类以活血化瘀者,又有逍遥散之类舒肝解郁者。问知患者素小腹冷胀,肢冷畏寒,白带多而清稀,经色黯有块,经期感寒则腹痛增剧,少腹温熨则略减。此寒结太阳之府膀胱是也,宜麻黄汤加味治之:

麻黄10克桂枝12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水蛭4克(焙干研末冲服)。3剂,水煎冷服。

服药1剂,痛减经行。3剂服讫,经畅无痛。嘱常服附子理中丸,并于每次经行前服3剂麻黄汤,调理半年病愈,至今未见复发。[国医论坛1993,(5):15]

按语:本案痛经,为寒与血凝,结聚于太阳膀胱之府。前医化瘀、行气之不效者,未散寒之故也。用麻黄汤以散太阳府寒,寒去则经通,经通则痛止。于此诚信仲景之方,不我欺也。《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外感证不明显,辨证较难,更像是妇人病。只有经期感寒则腹痛增剧,作为解表治法提示。此应是外感之寒,循经内传胞宫之证。如白虎汤治胞宫热痈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你是否还在畏惧麻黄如虎狼之药
《经方观止》麻黄汤《伤寒论》
大青龙汤——提纲注解与医案
国医大师裘沛然:古方今病,不相能也——93期
“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解表”质疑
田丰辉:读《伤寒论》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