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丹江,淅川人的母亲河

丹江,发源于陕西秦岭的黑龙口,注入汉江。淅水、淇河、滔河在淅川境内与之汇合。丹江全长480公里,是汉江的主要支流。丹江是淅川人的母亲河。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在淅川县域内形成了一望无际、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并自淅川陶岔渠首出发,自流千里,滋润着华北大地,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悠久的通航历史

古时候,丹江叫黑水,也叫过粉青江。据说,夏时洪水遍溢,尧的儿子丹朱带领乡亲们对黑水河进行治理。丹朱因劳累过度而牺牲在工地上,人们为纪念丹朱,把黑水改名为丹江。现在,淅川县老城镇石门村境内,还有丹朱坟存在呢!

旧时,由于陆地交通不发达,人们交往主要靠水路运输。丹江是中原重要交通航道。西到陕西龙驹寨,东到湖北老河口,顺着汉江,又可到达湖北的荆襄、武汉。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曾记载了荆州贡赋送达冀州的路线:“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禹贡释地》对这条路线的解释是:“自长江溯汉水而上,至老河口入丹江,至商县,陆行约百里至卢氏,顺洛水而下,达黄河!”《禹贡》成书于战国时代。据此记载,丹江在战国前就通航了。

秦汉时期,丹江是江南人民通往古都长安的要津,后来通航时断时续,唐代中后期,地方藩镇势力阻断了淮河和汴河的漕运,朝廷不得不利用丹江航道传输江淮地区的货物,河运又繁荣起来。宋代欧阳修曾撰《通进司上书》,建议造舟车利用丹江航道。以后由于宋金长年交战,明末起义军屯兵此地,频繁的战争导致丹江航道时有间断。清朝康熙年间,湖广总督丁思孔主持修复航道,利用航道运输襄阳的存粮接济陕西。这时,丹江的航运达到空前的繁荣。主要码头有淅川县城(指老城)、荆紫关、白亭街、马蹬、李官桥。丹江河上,千帆如林,百艇接樯,异常繁荣。

民国时期,政府不注意修复航道,作为以船为家、以水为命的广大船民,过着朝不保夕的牛马生活。当时,淅川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船家胸口三把刀:河霸、土匪和暗礁。船家面前三条路:挨饿、淹死、坐监牢。”广大船民称丹江河道为“黑河”。即河上土匪多,河霸多,捐税多。当时,最大的船行有三家,分别是荆紫关的凌老四(船帮头目) ,淅川县城(指老城)的郭老婆(江湖诨号),李官桥的金玉楼(红帮会头目)。这些河道霸头,都是船民的吸血鬼。现在,丹江岸边岩石上那光光的脚窝,印证着船民们的艰辛。

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陇海铁道、焦枝铁路的修复和各地公路的贯通,丹江航道变得冷落萧条,上游航道基本堵塞。解放后,举世闻名的丹江大坝建成,丹江两岸的李官桥、埠口、马蹬、老县城等繁华城镇相继搬迁,辽阔的顺阳川、板桥川、淅川三大川系,变为一望无际的水域。丹江航运又繁荣起来。目前,丹江通航83 公里,大中型客货轮日夜穿梭于江面上,成为中原最大的优良航道之一。

灿烂的古代文明

早在夏商时代,丹江流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盛湾下王岗遗址的发掘更是把丹江的历史文化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楚国始都丹阳就在如今淅川县老城杨山村附近。楚国国姓为芈(mi)姓,熊氏。其先祖为黄河流域祝融部落的一部分,原定居在楚丘,因此被称之为楚人。商朝中期,祝融部落分为八个分支,开始外迁。楚部落就是其中之一。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楚部落在芈()季连的带领下,率领族人自陕西凤凰山山麓出发,沿着丹江顺流而下,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并最终定居在丹江与淅水交汇的丹阳定居。公元前1042年,“熊绎当周成王时,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摘自《史记·楚世家》)。这就是楚国纪年的开始。

关于丹阳的地理位置,史学家多有争论。但是,随着淅川大量楚文物的出土,“淅川丹阳说”逐步成为主流,并被专家和世人认可。那么丹阳故城究竟在哪儿?古时候,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丹阳应在丹江之北。据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考证:“(丹阳)位于今陕西、河南和湖北三省交界之处。丹水与淅水合流,进入汉江上游,与荆山山脉连成一片”(摘自《中国通史》),这个丹水与淅水交汇的地方就是现在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杨山村前面的双河镇遗址。丹江口水库蓄水后,丹阳故城遗址被丹江水淹没。

楚国以淅川丹阳为中心,逐步向汉江、长江流域发展,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楚国自建国到灭亡历时819年,在淅川丹阳定都有353年左右;楚国42位国君,有18位国君曾在淅川丹阳生活和工作。

丹江航运的繁荣带动了丹江两岸的繁荣。加之背靠商雒险地,南可窥荆襄,东可下宛、洛,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晋伐鄀”、“秦攻楚,取析十五城”、“秦胜楚于丹阳,取屈罔,得汉中”(丹阳, 在今淅川丹江湖下)、“宋孟琪败金兀仙于岵山”等战事亦发生在丹江。

丹江两岸有名的故城有丹阳城、定阳城、永安城、老县城、兴化城、马蹬城、白亭、罗城和龙城。“在百米深的人造海底,沉没有古城。石砌的城堞,石铺的长街,以及石门楼前的石狮子,都在轻波细浪中横斜着……”(出自碧野《人造海》)这些优美的诗句,写的便是龙城。龙城西北望埠口,隔河望下寺。在下寺的山岗上,发掘了25座楚墓群。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楚国宰相令尹子庚墓。该墓群共出土珍贵文物7000余件,大部分调往郑州和北京珍藏。其中编钟、排箫、列鼎、甬钟等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稀世珍宝。

许多历史名人在丹江两岸,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屈原登丹江岸边的岵山,观丹阳之战遗址,回郢都后写下了悲壮激昂的千古名篇《国殇》。这一历史,由屈原的诗句“低回夷犹宿北岵兮”(出自《抽思》)可以见证。唐朝诗人元好问在淅水与丹江交汇处,观两河相遇的磅礴气势,写下了《马蹬驿中大雨》一诗,其中“万壑千岩一雨齐,先声喷礴卷湍溪”二句气势壮观,气魄宏大,堪称千古名句。《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游丹江岸边的香严寺,写下了“倚锡静眠松下石,煮茶闲诣花间泉”(出自《寄香严海仙上人》)的优美诗句。位于丹江水库中的龙巢寺是欧阳修幼时读书的地方,明朝彭凌霄主持重建龙巢寺,并写有《重建欧阳文忠公祠》一诗。

自古以来,丹江两岸,名人辈出。商圣范蠡出生于丹江岸边的三户城。南北朝的史学家、《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东汉哲学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均出生于丹江湖下的埠口。现在,丹江岸边,还留有“范氏九冢”。明朝礼部侍郎彭凌霄,出生于丹江岸边的三里桥东侧。这些名人,为丹江平添了许多光彩。

优美的自然景观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顺阳川、淅川、板桥川等三川平原都被丹江湖所淹没,水域面积多达500平方公里左右。丹江水比长江水清,比桂林水深,冬不严寒,夏不酷热,一年四季,碧波荡漾,群山环绕,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库区水域最宽达20余公里。轮船在蓝蓝的水面上飘动,静静的,前不见岸,后不见山。呈现在你面前的,只是瓦蓝瓦蓝的一望无际的湖水。在轮船上观景,如同在平静的海面上观海。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无尽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位于丹江上游的荆紫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色景观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方十三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现存房舍2200余间,店铺700余间,山陕会馆、平浪宫、禹王宫等建筑,古香古色,古朴典雅,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代。“一脚踏三省”界碑亭中央有一块三棱石。一脚踏上,便瞬间同时踏入了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境内。法海寺的地形酷似一朵莲花。沿着绝壁栈道攀援而上,一座古香古色的寺院便突然呈现在你的面前,真可谓是“深山藏古寺,曲径通幽处”。

丹江小三峡是北中国自然景观中一幅难得的山水画卷,她由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组成。云岭峡峰峦叠嶂,山水相依;太白峡峭壁夹峙,斗折蛇行;雁口峡青山逶迤,平坦舒缓。游船在峡谷里行走,或奇峰突兀,或豁然开朗,让人的心舒了又紧,紧了又舒。特别是云岭峡的天然大佛,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梦幻世界,溶岩奇观。有“中州第一洞”之称的丹江八仙洞是一处融山水自然风光和地质溶洞奇观为一体、以科普考察和八仙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八仙洞形成于寒武纪,距今已经有5亿多年的历史。目前对外开放的溶洞有聚仙厅、蓬莱阁、瑶琳仙境、水晶宫、锦绣厅、洞天福地等6个溶洞,洞内的龟背八仙腾空而起,神态飘逸,若痴若醉;福禄寿画卷天生地造,惟妙惟肖;特别是大片大片的晶霜、晶毛、晶针、晶管、晶花依附在洞壁上,晶莹透亮、洁白如玉,宛如石头开花。据地质专家考证:这些石花的成因不同于一般的钟乳石,而是带有碳酸钙的非重力水附到洞壁上,日积月累,历经数亿年才形成的,非常罕见和珍贵,堪称“国宝”。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仙乐飘飘,乐不思归。

亚洲第一湖,丹江第一苑。丹江大观苑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民俗与地方文化融为一体,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保健、朝觐祈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景区。景区主要由情人岛、龟岛、鹿岛、鹤岛等诸多半岛组成。沿江长廊是丹江大观苑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全长20余华里,有“中国第一廊”之称;范蠡阁以范蠡文化为主题,生动展示了商圣范蠡与美女西施的凄美爱情以及“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的传奇;楚风楼是一处以演艺观赏和游客体验为主题的景点,在楚风楼内,听楚乐,看楚舞,赏楚风,做楚人,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南水北调纪念馆全面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淅川移民历史;让人最为震撼的是中原盛世观音,它采用声、光、电技术,定时升降,在动、静之间彰显着佛教的庄严与圣洁。在丹江大观苑感受湖光山色,徜徉于楚风汉韵之间,品味于丹江鱼宴鲜美之中,被游客称之为中原“最适宜休闲度假”的地方。

香严寺是一处以宗教朝觐和佛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景区。她历史悠久,在我国佛教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香严寺是唐代著名国师慧忠的道场,是临济宗的祖庭;她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州四大名寺”。唐宣宗李忱曾因躲避宫廷之乱而在此削发为僧。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公园。香严寺的石牌坊、韦驮殿、接官亭、大雄宝殿、宣宗皇帝殿、法堂、藏经阁等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结构严谨,雄伟高大。寺院前面的石牌坊为明宪宗朱建深赐建;巍峨的大雄宝殿是中原最大的木结构殿宇;接官亭和宣宗皇帝殿是国内寺院中少有的独特建筑;寺内的砖雕、木雕、石雕和壁画,被称为是“三绝一宝”;塔林内的颛愚谧禅师法云塔雕工精细,造型美观,为清代石塔中为数不多的精品。寺院内外古木参天,茂林修竹,可谓是“园中有寺,寺中有园”。大型实景剧《接驾》,场面宏大,气势磅薄,生动再现了唐宣宗李忱还俗登基的宏大场面,展示了这座皇封寺院特有的尊崇和高贵。

与香严寺毗邻的坐禅谷景区因香严寺历代高僧在此坐禅修炼而得名。她融山水文化、佛文化和古山寨文化为一体,具有“丹江明珠,山水精品”之美誉。坐禅谷内,泉涌瀑飞,山险石奇,洞幽林茂,步步有景。龙王泉涌珠吐玑,清澈见底,堪称中原流量最大水质最优的地质涌泉;佛光瀑是香严古八景之一,“彩虹随人走,佛光伴人行”的奇观让人惊叹;面壁崖是一个向外突起的绝壁悬崖,从悬崖顶端流下的水滴形成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绝妙美景;山顶的楚长城依山傍势,连绵不断,雄伟壮观。既是探险、科普、考古的理想之地,又是寄情山水、放飞心情的最佳选择。

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境内,中线输水干渠总长达1277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被称之为世界规模最大、距离最长、技术最先进、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大、移民最多的调水工程。这项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历时50余年,仅淅川县先后动迁移民40余万人,堪称“史诗工程”、“水工长城”。我们相信,以世界水科技和水文明为主题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必将展示历史、纪念当代、引领未来。

淅川美,美就美在丹江水。八百里丹江,舞动着优美的身姿,破千山,纳百溪,汇成浩荡巨流,形成了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丹江口水库,被誉为是“流动的黄金海”、“内陆的太平洋”、“中国的阿斯旺水坝”。自笔者发稿时,勤劳、智慧的淅川人民正在建设环丹江口水库旅游公路,打造丹江湖五A级景区。我坚信,美丽的淅川,大爱无疆的淅川,在丹江的滋润下,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此文刊发于2005118日《河南日报》(农村版),20054 27日、429日《南阳晚报》连载,笔者发稿时有修改。图片有淅川摄影家协会、光影中国网友情提供使用,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在淅川”饮食文化散文之四:品味淅川丹江鱼01 丹江,一方最适宜丹江鱼成长的水域
【散文】 薛斐/一路向北
淅川百科
淅川这么美 你还去哪里?《附视频》
楚国旧都,范蠡故里——中原地名探究之淅川
丹江大观苑景区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