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开展校园心理健康预防工作?以贵州晴隆学校为例 | 社工课
userphoto

2024.04.27 广东

关注

一、服务背景


为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部署;

根据大亚湾区对口扶贫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工作整体部署,在区委、管委会的领导及区社管局、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发挥大亚湾区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和经验优势,协助晴隆县制定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开展一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活动,为促进晴隆县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实现人才振兴带动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贡献大亚湾社工力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晴隆县民政局、晴隆县教育局的指导与协作下,根据晴隆县相关工作需要,大亚湾区派驻专业社工团队驻点晴隆县第六小学、晴隆县第六中学、晴隆县第三中学,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核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培育学生志愿队伍、活化美化学校心理咨询功能室、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心理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体检、团体辅导(学生、教师)、个案辅导等方面开展工作。

力求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系统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二、基本信息


(一)目标对象

学校老师、在校学生

(二)实施地点

地点:晴隆县第六小学、晴隆县第六中学、晴隆县第三中学

1、晴隆县第六小学前身为晴隆县三宝学校,为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省、州、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于2017年9月3日搬迁至晴隆县东观教育园区。

目前在编教师106人,开设六级36个班,在校学生2025人。校领导及各科任老师一直都非常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经建成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室一间,并引进了一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晴隆县第六中学于2017年3月从三宝乡搬迁三宝学校初中部到晴隆县第三中学内办学(借用晴隆县第三中学部分校舍),学校于2018年7月24日正式成立,定名为晴隆县第六中学。

晴隆六中于2017年3月开始建设,建设面积60亩,建筑面积27736平方米,基础建设总投资约0.9亿元,设施设备投资0.068亿元,2019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学校办学规模42个教学班,学生2100名。

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职教师68人,宿管4人,保安3人,食堂从业人员13人。

2020年春季有学生924名,19个教学班,七年级9个班级429人,八年级6个班297人,九年级4个班级198人。

学校服务半径为易地扶贫搬迁户随迁子女、三宝乡整乡搬迁随迁子女和县城划片招生区域内适龄学生组成,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就读占学生总人数的80%以上,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

学校现有一名心理老师,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晴隆县第三中学成立于2016年,是视教育为最大民生工程的晴隆县委县政府投资近2亿元打造的一所高品质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学校位于晴隆县城东观教育园区,占地144亩,建筑面积59150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按省级一类示范性中学的标准配备硬件设施,可满足3600余名学生在此就读。

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有塑胶标准篮球场7个,标准400米环型塑胶田径场、足球场和1栋室内体育馆,学生浴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目前已经建成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室一间。学校现有一名心理老师,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服务简介


本方案主要结合三所学校实际需求情况,结合各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以教师职工、学生为主要服务群体,是大亚湾区东西部协作社工帮扶团队依据专业理念和方法,聚焦共同性的问题和需求;

从团体层面的介入及辅导,用“社工学堂”的形式,力求提升学校识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调适情绪、心理减压、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采取“社工课堂”的形式,是社工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紧凑、学生安全责任重大等现实特点,小组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限制因素,比如跨班级组员的招募及时间协调等客观限制,因地制宜,对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了灵活变通及应用,发展出“社工课堂”的全新手法,以期用最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学校。

社工在帮扶学校中提供社工课堂服务,采取非持续性的形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针对特定主题,在一个班只开展一节或两节的课堂服务,以特殊事件或师生要求为契机深入班级开展的社工课堂。

比如师生要求提供社交培训,社工以“人际交往从我开始”为主题,设计相应的课堂主题。

第二种是在一个班级开展多次社工课堂服务,但是主题不同,各次活动之间并无关联性及连续性。

部分师生对社工服务比较信任和感兴趣,会经常主动邀约社工到班上给孩子们上一节课,预约的课程主题包括:“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未来规划”、“性别教育”、“压力释放”等,因此社工在个别班级开展的课堂服务多次,但主题各不相同。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理论基础


(一)社工课堂的定义

社工课堂是学校社工秉承社工理念,按照既定目标,协助班级成员,通过课堂互动、体验和班级成员相互间的支持,以及班级氛围的营造,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应付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帮助班级成员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二)社工课堂与小组工作的联系

社工课堂在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产生,是为了克服小组工作手法在运用到学校领域所面临的的限制,是对小组工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从活动形式而言,社工课堂和小组工作都运用了游戏、体验活动、讨论等丰富有趣的活动形式来开展工作;从目标实现方式而言,社工课堂和小组工作都是通过团队活动过程和动力进行分享、分组及相互支持,实现既定目标;从活动规模而言,社工课堂和小组工作所面临的的都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服务对象。

基于上述两者的相似之处,大亚湾社工认为,社工课堂从本质上来说是小组工作的衍生物,是小组工作与学校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即将小组工作纳入学校体系内,从而常规化的一种尝试。

因而,社工课堂强调通过小组动力来实现课程目标。

相较于传统的小组工作,大亚湾社工对社工课堂做了以下变通:

第一是时间跨度缩小。社工课堂将小组工作融入传统的课堂中,为传统的学校课堂赋予了新的意义,让课堂不仅仅是教书的主要渠道,更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社工需要对小组工作的内容进行“浓缩”,使活动更加紧凑、有针对性,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小组目标。

第二是小组规模扩大。班级人数平均为40人左右,最多可达60人,这对社工而言,在小组控制方面是很大的挑战。

例如在晴隆县第三中学面向高一年级开展“人际关系从我开始”这一主题课堂时,每个班级人数都在50人或以上,这对社工而言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三)理论知识在社工课堂中的运用

社工课堂是小组工作的一种变通形式,其理论基础与小组工作理论基础基本相符,大亚湾社工在开展社工课堂时,主要采用了以下专业理论。

1、需要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社工课堂在提升课堂积极性上主要依靠学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来实现。

社工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表达自己的机会,社工课堂传达的知识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的观点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回应,采用互动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得到很好的回应,从而学生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得到很大的满足。

学生尊重需要的满足使学生相信自己是可以的,特别是班级中的弱势学生,平时缺少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导致上课积极性不高,通过社工课堂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这部分学生的课题积极性得到很好的提升。

学生在社工课堂中也能够实现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学生的各种观点、回应得到社工的认可和赞赏,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提升,课堂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升。

2、小组动力理论

小组动力理论认为,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研究。

大亚湾社工采用综合的观点,即影响小组动力的因素应该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内容。

静态方面包括班级、小组特性、领导人的个人特点、小组成员四个部分;动态方面包括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气氛和凝聚力。

成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模式、小组的成文和不成文的规范、小组的决策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

社工课堂这一小组形式同样适用于小组动力理论,在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方面主要体现在动态的小组成员特性这一方面。

小组成员是指参加小组并最终从小组获益的人,他们是小组工作的对象,是小组过程的主角,是小组工作最基本的动力元素,小组是根据他们的需要而设立的,他们的改变是小组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所以在组建和设计小组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特点。

社工课堂整个课程都是在充分的需求评估基础上设计的,通过对学生和老师的访谈和观察,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真实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和喜爱的课程,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社工课堂,课堂积极性就有很大的提升。

五、服务目标


(一)目的

1、更好关注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识别能力,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风险事件发生。

2、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在工作小组机制保障下,形成“个别化辅导+团体辅导(分班级+分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体检(每学年)+全校心理健康外展宣传(知识普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完善学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二)目标

1、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社工队伍作为小组成员推动社工课堂的开展。

2、定期开展社工课堂,提高学校老师、在校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接纳程度,预防风险事件发生。

3、将社工课堂发展为学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形成“个别化辅导+团体辅导(分班级+分年级)+学生心理健康体检(每学年)+全校心理健康外展宣传(知识普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六、服务过程


(一)社工课堂的原则

1、需求为本。

2、尊重、接纳和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个学生。

3、有意识地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二)社工课堂的执行过程

大亚湾区东西部协作社工帮扶项目组进驻目标学校→和学校领导、老师开展联习会议→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梳理访谈结果→和老师沟通服务安排,并开放约课→接受约课,设计课程→开展课堂→评估成效

(三)社工课堂的开展形式

社工课堂的服务开展是根据目标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实施的,大亚湾社工的服务目标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他们面对的教学压力和教学安排均不相同;

如在晴隆第六小学,校领导会排出专门的空档时间,由社工在学校青少年宫为学生提供游戏互动为主的社工课堂;而第六中学和第三中学作为教学压力比较大的学校则主要通过授课老师预约社工的方式来开展社工课堂。

具体可分为嵌入式和常态式两种形式。

第一种:嵌入式

社工主动发现需求,并根据班级实际需求设计出相应的社工课堂内容,然后和相关老师沟通,或接受老师预约,协调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开展社工课堂,例如班会课和其他副课时间,例如在第三中学一般会利用晚课的时间开展社工课堂,在第六中学则会利用班会课的时间。

上述学校的班主任或其他授课老师,会就某些班级问题会主动需求社工的介入,并预约社工于某节课深入班级开展课堂服务,通常老师们会将班会课或自己所教课程的一节空出来供社工开展服务。

大亚湾社工在晴隆第六小学开展心理减压团辅

第二种:常态式

学校将社工课堂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定期安排特定节数的课程供社工开展课堂服务,大亚湾社工尝试在第六小学采用这种方式,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

在第六小学,学校领导、老手通过对社工服务的深入了解,发现社工课堂这一服务形式对学校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很有帮助,于是在该学期的后半程,为五年级个别班级专门安排了一些社工课堂的时间,社工以此为平台,对学生开展了以“人际互动”和“快乐成长”等为主题的课题服务。

大亚湾社工在晴隆第六中学开展人际交往社工课堂

上述两种形式的社工课堂服务,社工希望在未来能够持续运营,将服务常态化,和学校建立更多紧密的合作关系,让社工课堂服务能够惠及更多学生。

(四)社工课堂的一般过程

大亚湾社工开展的社工课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热身/引入游戏,主题活动,讨论分享,总结。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四个环节的内容设计都会围绕一定的目的的展开,同时,掌握环节的要点,结合服务群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1、热身/引入游戏


这个环节主要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活动主题。

大亚湾社工以简单易操作为原则,因为社工课堂面向的对象一般为班级全体成员,人数较多,在秩序控制方面对社工的要求较高;

同时,社工课堂一般的活动场地为班级教室,活动施展受到坐椅等硬件设备的现实;此外,社工所服务的群体为中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的特质。

基于上述考虑,在热身活动的设计上,以简单和已操作为原则,减少对活动场地的要求。

例如,在第三中学开展一堂主题为“认识何为青春期”的社工课堂,在课堂一开始,大亚湾社工为了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选择了“十指绕圈”这个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先分别用左右手的拇指绕圈,然后是下一只手指,如此类推,再从尾指开始,回到拇指。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易操作,随着手指的变化,难度会变大,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蕲艾,并且这个游戏也与课程中关于身体认识的部分契合。

大亚湾社工在晴隆第三中学开展认识青春期社工课堂

2、主题活动


这个部分是透过活动参与、游戏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互动、反思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获得课堂目标所期待的心得体会。

大亚湾社工根据学生的年龄、课堂压力等因素,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以活泼生动、有吸引力为原则,除了常用的游戏互动外,还会引用手工绘画、影视资料分享、情景剧等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目标的视线。

在中学开展社工课堂,大亚湾社工多会采用资料分享为主结合其他手法,而小学则会采用游戏互动为主。

同样引用第三中学“认识何为青春期”的社工课堂,社工会设计一些手工绘画的环节,让学生在绘画中完成对自我的认识探索,讲述自己在自己心中的模样。

大亚湾社工在晴隆第六中学开展情绪认识社工课堂

3、讨论分享


这个环节聚焦通过问题的讨论、感受的分享让学生的内在想法及价值观念产生课程目标所期待的变化。

在主题活动完成后,学生们将会就参与体验,内心产生对活动本身及活动以外的一些感受及心得体会,而分享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将心得感受表达出来,得到梳理,并且产生共鸣或碰撞。

讨论分享是社工课堂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社工课堂目标的达成,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享来得到清晰的引导和巩固,整个讨论分享都会围绕课堂主题来设计。

在第三中学的“认识何为青春期”的社工课堂中,在学生完成手绘画后,社工会分享自身经验,然后将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记录在绘画纸上,丰富整个思考和认识过程。

4、评估总结


在课堂最后,社工会对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课程效果。

因为时间关系,社工一般会在做最后结尾后,邀请每一位学生拿出笔纸,留下一句话,可以是关于心得体会,也可以是想对社工说的话。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坚持点出主题、简洁的原则,尽量引用学生的话来表述和记录。

社工在总结时引用类似学生的话语来点出课程目标,也可以收集孩子自己的话,这样处理,孩子们会觉得更好吸收和理解,社工也能做更多符合孩子特点的调整。

社工课堂后孩子们把对活动的思考写在日记里可点击放大图片查看)

七、服务成效


(一)服务产出

服务学校

课堂主题

服务群体

开展节次

备注

晴隆县第六小学

心理减压团辅

五年级学生

2

/

晴隆县第六中学

性格及情绪认识

七年级、八年级及九年级学生

4

/

被讨厌的勇气--思考模式认识

九年级学生

3

/

人际交往从我开始

八年级及九年级学生

3

/

心理减压团辅

九年级学生

2

/

晴隆县第三中学

被讨厌的勇气--思考模式认识

高一年级学生

2

/

人际交往从我开始

高一年级学生

5

/

心理知识观影活动

高三年级学生

1

/

心理减压团辅

高一年级学生

3

/

认识何为青春期

高一及高三年级学生

2

/

(二)服务成果

1、让学生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收获到一点不同


社工课堂不同于传统的小组工作形式,同时也不同于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是传授者,老师的任务是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课堂上学生们没有充分的互动机会,这样其实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社工课堂的大亚湾社工们,和学生的地位是基本平等的,课堂形式灵活,并不拘泥于教与学,而是更多地采取互动、体验的方式开展,因此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社工也有充分的机会去跟学生互动以了解他们的想法及听取建议。

在社工课堂实施过程中,一开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较高,但是慢慢地社工发现,每次回应或参与活动比较积极都是固定的一些学生,而其他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

随着社工课堂的开展,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教育处某老师对社工课堂有这样的一段反馈:“开始认识不清楚,感觉开展社工课堂必要性不大,后来经过向学生们了解,自己也来参与了一节课,这节课中的环节学生们很喜欢,参与面很大,自己感觉很感动,学生们很喜欢,课堂非常成功。”而学生A认为:“感觉上课很轻松,教我们如何自信。”学生B则说:“社工课堂很好玩,有意思,可以参加活动,学会和自己相处,和别人相处。”

2、能够给予学生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在社工课堂中,社工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社工将尊重、平等、接纳等社工理念融入课堂中,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陪伴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的困扰和烦恼。在社工课堂开展后,三所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来访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有了更多的孩子以更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和接纳心理咨询。

同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来自社工的一份支持、一份关怀,也许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就像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总会想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把自己拉出低谷。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努力去扮演这个角色,也就是社工专业术语中提到的“重要他人”,帮助孩子们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和人际困惑等。

这里截取了一部分学生给社工们的留言,孩子们真诚的分享,让大亚湾社工感到十分感动和欣慰。

我是一个心肠比较硬的人,但是上了社工老师的人际交往的课,不知不觉学会同情、理解他人。

社工课堂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谢谢社工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我喜欢社工老师来上课。

通过社工老师的课,我收获了自信,因为是你们带给了我自信,让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很快乐,因为以前我认为别人看不起我,我就真的这样想,为什么别人看不起我,我这么没用吗?自从上了社工老师的课,心情好多了,谢谢老师。

我通过社工课堂不但玩得很开心,还知道了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敢去面对,要接受自己,我平凡我快乐!

社工课堂后孩子们给社工的留言

八、服务反思


社工课堂是大亚湾社工在晴隆县开展教育园区帮扶工作的小组工作改造尝试,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

(一)班级人数普遍较多,纪律控制难度大


社工课堂一般人数都在50人以上,特别是面对一些比较活泼或调皮的学生,对于社工控场而言是非常有挑战的,特别是纪律性交差的学生,要完全控制纪律对社工的实务经验有较高的要求。

(二)课程时间较短,分享的深度和广度会打折扣


社工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在短时间内要把主题很深入地开展是很难的,即使我们尽量简化课程内容,但依然会感到课程的深入程度不够,课程之间的衔接稍显跳跃。且因为课程节数有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由浅入深的过渡。

(三)场地及设备限制了活动形式的丰富


在课室内开展社工课堂,桌椅都相对固定,对于一些活动的选择比较难,一些运动范围比较大的互动就不适合开展。

(四)需要引入更多工具帮助课程效果提升


在未来,社工希望可以开发形成完善的课本教材,让学生手上能够拥有专门的教材,让一些课程在上过之后,通过教材帮助学生们提升记忆效果,促进课程效果的延伸。

社会工作经典书籍

《社工技能手册》

给一线社工的技能工具书

看了就能懂,懂了就能用

扫码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效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价方案
昌乐二中的学习模式
赵丰平校长谈271高效课堂模式
【家长开放日】春光正好,我在盛湖等你!
可敬的后起之秀
单被试实验设计与循证实践的社会工作:多基线实验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