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学语文吟诵 | 《论语》


述课内容:《论语》

主 持  人:郑忠青

述课教师:代继霞

点评专家:朱畅思

文字整理:立红

音频整理:立红

述课时间:2019年12月29日

论语

郑忠青,山西阳泉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古诗文吟诵和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

代继霞,贵阳市花溪区第四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朱畅思,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

【郑忠青】

论语 来自吟诵教学 00:00 28:26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又相约在周日“21点语文吟诵教学”课堂,今天晚上我们活动的主题是《论语》。

今天为我们述课的是代继霞老师。代老师是贵阳市花溪区第四小学语文高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语文专业硕士国学校外实践导师,首师大国学教育吟诵初级讲师,孔学堂中华吟诵推广中心副秘书长,2018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专家团成员,贵州省贵阳市市级骨干教师,贵州省普通话水平测评员。

下面有请代老师!

【代继霞】

大家好!我是贵阳孔学堂代继霞,我现在开始述课。今天分享的是小学《论语》教学,严格地说是《论语》整本书的阅读教学。

我把《论语》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学阶段。初学《论语》兴趣是第一,采用吟诵中的诵读法,一个学期完成《论语》整本书阅读,读准字音,读好虚字,读通句子,了解大意,用趣味的人物故事引起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是精读《论语》阶段。精读《论语》,内化是第一,采用“虚实重长”吟诵法,一个学期完成《论语》的精读选篇。按照先一对一、个性教学,再集体分享教学。用这样的模式来开展精读教学,用“虚实重长”的吟诵法,贯穿整个中华文化精神,做到有的放矢、精读成倍,内化性格。

接下来我先说一下《论语》整本书阅读当中的第一课,也就是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实操,我略述一下就可以了。

开学第一课非常重要,第一步我通过课件使学生了解《论语》的时代背景、历史、人文、地理、生活,甚至是百姓的衣着、饮食,尽量给学生一个整体观,让学生对这个时代充满了好奇,也由此引出对《论语》的好奇。

第二步,了解《论语》这个时代的文化,引出孔子及其弟子,引出《论语》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它为什么是国学核心经典。

第三步,我用趣味对比法,第一,现在的学生和孔子的学生对比,现在的学生我就不讲了,孔子的学生是,他门下的那一帮弟子是不好对付的,有的跟老师顶嘴,有的跟同学吵架,发脾气、发糊涂、拿怪问题刁难老师的,都有。挨老师骂的,挨老师批评的,经常被敲打的,也还有一个差点被开除学籍。反正跟我们班上一样,只是没有谈恋爱的,因为孔子那里没有女生。全是男生就更不省心了,何况这帮人里面有楞头青,也有机灵鬼,有乖孩子,也有死脑筋,把他们拢在一起不容易,不过,抬杠归抬杠,骂人归骂人,基本上不影响感情。

这个是第一个对比,第二个对比是现在的课堂和孔子的课堂对比,第三个是课文吟诵和朗读的对比,我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读完之后,我来吟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接下来我具体讲一下,关键的就是《论语》实操的课堂。我以《论语》第二课的课时为标准,来说一下教学实操。

我先说教学目标:

1. 用诵读法完成“学而第一”1-7章节,读准字音,读好“曰”字和虚字,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 用趣味故事和漫画图片形式让人物走近学生,增加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是:

1. 熟读学而一第1~7章节;

2. “曰”字的读法和虚字的读法。

教学流程:

一、出示人物谜语:

通过有趣的一个人物谜语,孩子们非常有兴趣,他们有的说是子路,有的说是仲由,还有说是阿由,等等,答案有好几个。这时候我公布了答案之后,就告诉大家,子路就是仲由。

二、接下来我就引导姓和名。姓和名是很重要的,要分清楚“仲”是姓,“由”是名,“子路”则是他的字。古人的名和字是分开的,功能也不同,名是卑称,字是尊称。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老师称学生,自己称自己,都要称名,不能称字。所以,孔子管子路叫“由”。编辑《论语》的人则叫他“子路”,这就叫“礼”。

三、出示子路图片,开始讲有关子路的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小混混成长记”。

这个故事很关键,就在于《论语》中所有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不是用说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的,需要感性的一种体悟。那么只有让人物走进学生,让学生用他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他会对整个《论语》的兴趣有大步的一种提高,还有故事的讲述形式,适合孩童天性的图片,无疑是引起兴趣的一种最好方式。

四、学习课文“学而第一”1-7章节:

 1. 自读课文原文,读准字音,注意加点字的读音。齐读。比如说“说(悦)”“弟(悌)”“矣”等等,读好了这些单个字,然后再齐读。

 2. 了解勾画神奇的虚字。

第一,我让学生对比读。黑板上出示去掉虚字的第一个小章节,比如说“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章节,让学生去掉虚字后该怎么读?然后我请一个学生起来,读去掉虚字的,学生会读“学时习,不亦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然后我请另外一个学生,用加上虚字的读法来读这个章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就问学生,一个“乎”字,你感受到孔子的那种感慨了吗?他不是在教训你说“学习后要时常(定时)复习,它是很快乐的”,用这种教训的、这种严格的要求来说,不是这的语气,而是用和蔼可亲,甚至自言自语地、自己跟自己说的一样发着感慨,我说这样的语气才是孔子真实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从孔子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当时的一种无限喜悦。

接着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好这一句。

第二,认识虚字符号,勾画虚字,教师指导1-7章节的虚字的读法。

《论语》中这样的虚字非常多,都包含着孔子及其弟子们的神态和样子,我们一边读,一边可以想象他们当时的说话的神态和样子。这就是我用的学生课本,上面教孩子们怎么样来勾画虚字。

第三,让学生再次诵读,读好虚字,读通句子,读出语气。黑板上出示第一段,让孩子们找出上面有个特殊的红体字“曰”,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曰”字应该怎么读?孩子们会按照朗读的方式把“曰”字读得很随意。我就跟孩子们讲,我说你们来听听,其实它不是这么读的。我发了几个“曰”字的读音,然后对孩子们说:它为什么发这么短促而有力的声音呢?这和它最初的含义有关系。

第四,字理识字“曰”。接着我就出示“曰”字的甲骨文和楷书。“曰”字在古代是入声字,这个字上古时期可能代表着神器初打开的样子。

所谓神器就是巫师们卦用的罐子,里面装满了沙土,摇晃罐子,沙土会形成不同的形状,打开罐子,巫师会告诉你神的旨意。开罐的那一刹那间一定是很神圣的,开罐的声音低沉短促,“曰”的读音就能很好地表现这个特点。《论语》和许多经典中都用到“曰”字来引出圣贤们的语言,可能,这里我强调了,可能也是表示隆重和深刻吧。我用的是朱畅思老师的理解,这也是徐老师倾向于我们这样去理解的字。

接着我就会指导“曰”字的读法,读好“曰”字是体会《论语》语言的关键,而它会使孩子们打开《论语》书的那一刹那就饱含着一种庄重,以非常严肃、尊重的一种态度来读《论语》,让学生养成读《论语》的一种良好习惯。

第五,用诵读法“左读右看”来自读。我之前我发了张图片,那上面左边是课文的原文,右边是译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左读右看”,读第一节原文,看一节右边的解释。这样对比来读,读通大义,同时也可以做圈点和提出你的疑问。

第六,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分享见解。以学生读为主。

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课文有疑的地方我才进行讲解,一般我很少讲解。熟读,你通过他读的语气可以感受到他有没有读通这个句子,有没有理解这个句子。

第七,小结。

最后我在结束课程之前,我会问孩子们,我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就是我今天的述课,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很因为比较仓促,请大家谅解。接下来我给大家推荐要教师用书的一些主要参考书目。

教师用书主要参考书目:

1. 《论语》徐健顺副主编 ,吟诵教学用书。

2. 《《论语》别裁》南怀瑾著述,通俗易懂用于当下生活。

3. 《《论语》新注新译》杨逢彬著,用于基本考证。

4. 《《论语》应该这样读》杨逢彬著,给了实用的阅读方法。

5. 《《论语》故事》易中天著,主要有风趣幽默的故事讲解和可爱又不失严肃的漫画图片。

6. 《《论语》新解》钱穆。

7. 《《论语》译注》杨伯峻。

8. 《孔子诗传》辛龙。

学生学习用书:《《论语》课本》孔海钦 译注。大字、译文、注音。 

【郑忠青】

谢谢代老师的授课!刚才听了代老师的授课,感受很深。

其实我们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体悟和理解反应是不一样的,也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41章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就是说上等的人听闻大道,他就会勤勉地把它付诸实践;中等的人听闻大道,若有若无;那么下等的人听闻大道,他会大笑。就是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本经典,比方今天代老师述课的《论语》,她的体悟和反应当然也是不一样的。读同一本经典,比方说《论语》,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他的所得也是不一样的。

我想起了张潮在《幽梦影》这本书里面讲的读书的境界,他是怎么说的呢?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就是说少年的人读书好像是在门缝中去看月亮一样,因为他阅历不足,也受了很大的局限;到了中年人读书的时候,因为阅历不断增加,所以好像是在庭中望月一样,能够看个究竟,但是也受着一定视野的限制;那么人到了老年读书的时候,由于经受了人生很丰富的一些经历,就好像是台上玩月,一览无余。

那么我们读《论语》也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人读《论语》,有不同的新的体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读《论语》也有不同的心得体会。今天我们代老师或是图片,或是吟诵,或是故事,或是识字,把她在小学是如何开展《论语》读书的,给了我们大家的引导和启示。比如《论语》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代老师在教学中不是说教,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孩子们感性的一些体悟,让学生走进人物,去找到找到学生乐于接受《论语》的一种方式。你看她有的时候用故事的讲述,还有很贴近孩童天性的图片这种形式,还有一些识字的、科学识字的这种方法等等,去引发孩子的读《论语》的兴趣。

再次感谢我们的代老师,今天我们的点评专家依然是大家非常喜欢的朱畅思老师,大家对朱畅思老师已经很熟悉了,我就不多介绍了,反正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下面有请朱老师!

【朱畅思】

我现在来点评一下我们代老师的这节课。其实我看到许多人在讲《论语》,我们发现大家无论是如何讲《论语》,很少有人从声音的角度去出发,徐老师也反复说过这个话题,《论语》很有可能是古代的一个诵读本,也就是说,无论是说它是被汉代人改过的,还是说我们也可能会在出土当中发现了哪一个时期的《论语》,其实我们都能够发现它是用来读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用来看的,就这么简单。所以如果哪一个《论语》课重点不在读上,不在声音上去传法,那在传《论语》的精神当中,传儒家经典当中,还是差了一些的。

我们反复在讲,我们要用我们的古代经典去传教化,去行教化,诗教啊,文教啊,总之我们要承担这样一个内容,要传达一个精神,通过内容去传精神。如果不去分析声音,那么离我们要传的精神总是隔了一层,像是隔着靴子去搔痒一样的感觉。所以我每当看到一节课,没有去进行声音的分析,就是字面的分析,当然也是非常好的,也很不错了,但如果没有声音就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我们可以拿佛经,佛教里的大和尚诵经来做一个类比,我们就发现了,虽然说中国人从来不管我们的儒家叫儒教(外国人总愿意管我们的儒家叫儒教,也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固定思维),但是它也具有相似的这个特征,就是它要传的是一种精神。你看,无论传的是宗教的精神,还是传我们儒学的精神,总之传精神的时候都是要诵读的,而诵读的时候是声音不断在感染。一节语文课讲到儒家经典,不诵读,不在声音上去指导学生,无疑是遗憾的。

我们看到代老师这节课,她就是强调了,比如说虚实的重长,比如说强调了入声字的短读,比如说单独对“曰”字进行一些解读,强调把它的声音跟意义去联系上,这样的课其实才是正宗的教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最核心的一点,我们要一在声音上进行传承。

代老师这个课让我很开心的是什么呢?回归到了我们的一线教学上,我上次就曾经说过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明白了,我们要用吟诵去教学,我们要关注声音。这个是从理论上反复强调吟诵教学的重要性,但现在我们回来说“教学”这二字。教学是非常现实的一件事情,绝不是坐在研究室里想象就能得来的,所以我非常敬佩徐老师的就在这个地方,就是徐老师他拿出了东西之后,他希望我们去论证,他希望我们去讨论,他需要拿到一线去检验,他很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法。

我们发现代老师这个课她就有“法”在里边,这是我特别敬佩代老师的一个地方,听到了介绍的活动、游戏,或者说引入、借助什么。我们在细节上可以进行讨论,相信群里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每一位老师所提出来的教学手段进行探讨,给出更好的建议,可是最为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法则带给孩子们。

我现在看到很多老师,比如说研究生毕业的人,或者说学历很高的人,他知识储备没有问题,甚至对每个知识的表述都非常得严谨,但他就是没有“法”,他就是没有“法”去传,就直接给了小朋友。小朋友根本就不听,也不理你,他不接受,老师就会陷入一种很生气的状态,说:你为什么不学?然后回来很懊恼地说,孩子不好教。不是说我们站在老师的角度认为,直接给孩子,孩子就应该接受的。这样当老师就不好了,还是要想方设法设计一些很可爱的表述,很可爱的一些话题,可爱的一些引入,可爱的例子,让小朋友去接受。根据他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的低段还是小学的高端?是初中阶段?不同的年龄段会被什么样的东西所吸引?不同的年龄段会用什么样的手法更合适,这样的研究,然后就转化《论语》。

也就是说,比如同样的一则《论语》,在初中我会怎么讲?在高中又会怎么讲?在小学会怎么讲?它所要传的道肯定是这一个。我们吟诵这个方法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你用什么样的手段,你开展一个什么样的游戏,你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联系一个什么样的现实,玩一个什么样的玩法才能把传出去?这是我们一线特别应该考虑的问题,否则就是我们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学生。

代老师说,孔子的学生也会有跟他吵架的,也会有什么的,她一下子就把好像离我们很远的儒门弟子,跟小朋友的现实生活拉近了。这一点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经常会把它联系到现实生活当中,就是老师要保证信手拈来,保证我现实经历的事情,马上就拿来跟这个事情做类比,我们不要认为好像这样是把孔子拉下了神坛,是不是降低了?你把孔子放在神台上,学生不接受,那也根本就没用,你根本不是一个师者。你可能拉下了神坛,然后孩子亲近他了,亲近他以后,你再把孔子摆回神坛,孩子可能就跟着他回神坛了。如果你不把他拉下来,孩子跟他永远是两张皮,你的教学永远是无效教学。所以这一点上真的是代老师的亮点,这是我们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所以,今天就从这两点来看代老师的课,一方面就是声音在里面,吟诵在里面,而且解读了声音,让我们对于经典学习、儒学的精神学习有了一个更感性的方式,而且完整了,也有对字的解读,这个就非常好了。另一方面,清清楚楚地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教学法和亲近的一种教学的手段,让孩子能够很容易地进入老师所营造的一个氛围里面去,这也是非常好的地方。希望大家能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郑忠青】

非常感谢朱老师的点评!朱老师反复强调,读书要从声音当中去揣摩,要在声音上去感染学生,没有从声音中去领悟、去感染孩子们无疑是一个缺憾。朱老师还强调在不同的学段,用什么样的“法”去读《论语》,这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去探讨、去研究的。而且朱老师肯定了代老师用贴近孩子们的语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拉近与孩子们读《论语》的距离,这样一个方法给予了肯定。再次谢谢朱老师!

大家可以根据代老师的一线教学经验,在小学开展《论语》教学,她刚才也进行了实操,说得很详细。大家可以针对小学、初中,或是高中的不同阶段,如何开展《论语》的教学展开探讨,还可以用普通话去尝试吟诵《学而·第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李秋菊 《〈论语〉十二章》课例对比分析
学习兴趣
孩子要怎么读《论语》?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公益课⑬
论语日课099:“发牢骚”的正确打开方式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五分钟论语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