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吟诵 | 《论语·学而第一》

小学语文吟诵教学

《论语·学而第一》

主持人:立红

述课教师:章珊珊

点评专家:朱畅思

章珊珊,北京海淀实验中学。

朱畅思,北京市教育学会吟诵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

论语 来自吟诵教学 31:19

【立红】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收听我们今晚的“小学语文吟诵教学”直播课程。

今天晚上,在北京东方书院寒假吟诵初级班的培训课上,也有一场述课正在进行中,郑忠清老师正担任着现场述课的主持,因此就不能主持我们微信群的述课了,临时由我代为主持,让我们对郑老师道一声“辛苦了”!

今天晚上,线上述课和线下述课同时开展,交相辉映,我们的吟诵教学可谓如火如荼,相信吟诵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前几周章珊珊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论语》吟诵教学课的精彩示范,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在珊珊老师的课堂上,她是如何尽意挥洒地引领着学生们在奇妙的吟诵声中,遨游在《论语》这部千秋经典中;如何透过古文的吟诵规则去体会脉动的文气,近乎身临其境般地去还原孔夫子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和一位和蔼和亲的邻家爷爷对话情境中,轻松地聆听到他老人家的循循善诱。那么,这样有声有色的吟诵课,就能抓住学生们的心,孩子们就会很容易地领悟到原本晦涩难明的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听珊珊老师的述课非常享受,很多老师都表示意犹未尽,因此我们今天再次邀请到了珊珊老师为我们继续分享《论语》的部分章节。

大家对珊珊老师已经很熟悉了,她是来自北京海淀区实验中学的一名优秀教师,也是首都师范大学吟诵初级班的讲师。她的吟诵课例多次获得教育部和北京市的奖励。她的吟诵微课《咏梅》获得了2019年全国“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优秀奖。下面有请章珊珊老师为我们述课!

【章珊珊】

各位老师晚上好!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走近孔子及弟子《论语·学而第一》讲座的后部分内容,今天给大家补述一下。

在述课之前,我先给大家发一段视频,我儿子在六岁半的时候,在小区的一个公益《论语》班里教大家吟诵,读《论语》的场景。

为什么要发这一段视频呢?因为上次几个星期前讲《论语·学而》篇的时候,是基于北京市中考要考《论语》前五篇,可是,就在本周二,北京市海淀区就已经正式发布取消《中考说明》,而《论语》前五篇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只考课本上的《论语十二章》。基于此种变化,孩子们高中之前学习《论语》的意义何在呢?那么像上面视频当中,刚刚六岁多的孩子就已经能够带着大家读《论语》,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重建十策》中提出了一种观点,就是要认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所谓国家意义,就是指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和民族利益。所谓的教育价值,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与科学技术、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论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最核心的经典,必然是学校开展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通过《论语》加强中学阶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丰富当代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塑造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已经不是智力,而是德行、心理这些非智力因素,因此学习《论语》,既可以提升文言文水平,又可以提高作文立意,最重要的是可以曲线救国,提高学习动力和提升精神境界。

其次,学习不是功利的短期行为,初中学习为高中做准备,高中的《论语》就是必考名著。我的很多学生现在已经通过“一加三”提前到了高中,老师是要求背诵《论语》前五篇的,这些本校过去的学生就很占优势,因为他们已经通过吟诵背诵过《学而》篇了。

这张图片是去年暑假孩子有机会面见了李山教授和韩星教授,孩子在几位大师面前侃侃而谈,还是表现出很不错的素养的。李山教授还说:“孩子学习《论语》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早。”

《论语》全文一万六千字,不重复的字一千三,我儿子六岁前已完整诵读30遍,他已经做到了:1、轻松认识一千多字;2、熟悉了近三百成语;3、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所以,既然中考不要考《论语》前五篇,那么,退而求其次,初中生重点学完一篇《学而第一》管中窥豹也是非常好的。

上次课我们分享了孔子和子贡的人物分析,今天我们讲孔子的另外三个弟子:曾子、游子和子夏。郑老师要求我多带着老师吟诵《论语》,也麻烦老师们积极参与互动。

第三个人就是孔子弟子当中被称为“子”的曾子,“子”如果在前面,就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子贡、子夏;“子”在后面,就是对老师的尊称,如孔子、曾子、有子。我们先讲曾子,有很多关于曾子的成语故事,比如说“曾子避席”“曾子受杖”“啮指痛心”“曾子杀猪”等。我在这里特别给学生吟诵了“曾子避席”,也就是《孝经·第一篇》:

曾子避席(尊师重道)曾子受杖、啮指痛心、曾子杀猪、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 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吾日”,“”是入声,强调每天要三省吾身,一刻也不能放松还有“为人谋而不忠乎”,什么叫“忠”?“忠”是一个会意字,就是中心我的老师以前在东北有个邻居信佛,在自家设佛堂,水泥地铺了四层,每次要等水泥干到一定程度再铺一层,所以一夜守着没睡。老师见他铺地这么认真,就请他去铺一个工商银行外面的台阶。想着他晚上要守在银行,就去给他送夜宵。结果人不在,给他打电话,人回家睡觉了。问睡觉了这水泥台阶怎么铺四层,人家说:一公家的玩意,铺一层就够了。老师说,这个人就是为人谋而不忠啊,佛祖又怎么保佑他呢!些人不就是这样吗?自己家洗碗洗七遍,到饭店洗碗洗一遍。可见,做到太重要了。所以就用了一个“而”,“为人谋而不忠乎”,表示转折,为人做事而要做到“忠”很重要。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容易理解,然后“传不习乎”,为什么不说“传而不习乎”?在这里“传不习乎”去掉拖长的虚字“而”,加上入声字“习”,所以有个“不习”,口气就非常得严肃,因此知道这是曾子最重视的事情,就是“传”。曾子师从孔子,积极传播儒家思想,他作了《大学》,曾子最重视师传,所以他是传人,就像我们现在要传播儒学、传播吟诵一样,要“传不习乎”。

孔子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给父母送终很重要,子女在四海八荒都要赶回来。曾经有新闻说一个在东莞工作的小伙请了七天假回湖北给父亲送终,可是七天快过去了,父亲还不咽气,小伙子急了,父亲看在眼里计在心里,趁人不注意喝农药自杀了。儿子草草安葬了父亲,就急匆匆回东莞了。这样连父母的丧事都草草处理,还能指望他怎么在公司尽职尽责呢?因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是不合常理的,也是不能“民德归厚”的。古人父母去世要放多久假呢?是要放三年假守孝的,李商隐、苏轼都是母亲去世,回老家守孝三年。三年很可能影响仕途发展,但是民德归厚啊!所以,原来清明节不放假,后来就放小长假祭祖,因为意识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为什么有子会这么被重视呢?有子有一句语录:

这口气和孔子一模一样,“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鲜矣”是百分之几呢?是零。因为孔子之前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鲜矣仁”就是没有一个人,就是零,这样的口气是一样温婉,态度是一样坚决。孔子唯一一个看似不肖的子孙就是宰我,因为宰我曾经质疑守孝三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如果三年去守孝的话,那么就会礼崩乐坏。这是宰我这样认为的,他对守孝是质疑的,所以他是犯上作乱,他在齐国和田常谋反叛乱,被灭族。所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和平稳定,和平稳定的根来自于孝悌。

礼导致疏远,所以中和为贵。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一个学校、一个年级纪律是要严明的,但是又要给孩子们发挥个性的空间,这就是以和为贵。比如我们各种文艺汇演的节目现场,很多都是全程现场直播,所以既要求安静有序,同时又要显示出精彩纷呈,这样才能够显示出素养非常得高。

这一则讲的就是守信与谦恭固然是美德,但是绝对不可以绝对化。信,须视义而行,所以孔子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这就好像古代有个人叫尾生,尾生与美女约着在桥底下见面,结果河水暴涨,美女没来,尾生想着约在桥底下,不能失信,河水淹到脖子了,还死死地抱着桥墩,最后淹死了,这种人就是“硁硁然小人”。所以说,“信”只有“近于义”,“义”就是指的“言可复也”,要么就是不可以“复”。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就是说谦恭也不可以过度,否则就会沦为虚伪、献媚、招致耻辱。就像秦王长痔疮,很多人排队给他舔痔疮,舔一次能够得车五乘,一乘就是一车四马。有个叫曹商的人,他就得了一百乘,还到处炫耀,以为很荣耀。

现在也有舔痔疮的人。当时在讲这个的时候,正好是中美贸易大战如火如荼之时,大家都同仇敌忾,但是有几个移居美国的汉奸就大放厥词,说要趁早向美国投降,现在投降还能站着举手投降,到将来就逼着跪着挨打投降了。这些人替美国人舔痔疮就能够得到一车四马,但是能够得到尊重吗?殊不知这样会招来更大的羞辱,所以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远耻辱也”,四个字都是上声字,如果两个三声连读,头一个字就要变成为第二声。上声有很猛烈的感觉,“高呼猛烈强”的意思,所以感觉很强调,一定要“恭近于礼”,才能“远耻辱也”。

最后一个是子夏。子夏才思敏捷,是孔子年轻一代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论语》中保留了他的许多著名的格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中考要考的,还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子夏到晚年的时候,因为丧子而哭得失明,并且离群索居。

《学而第一》的第七章就是子夏曰:

子夏这个人家里比较贫穷,所以有一回孔子想要跟他借伞,但是又考虑到子夏可能舍不得,因为借一回伞就损耗一回,所以孔子就说不要去跟子夏借伞,这样会让子夏为难的。

子夏这么贫穷自然应该是娶不到漂亮老婆的,也不能够让父母吃饱、住安心,所以他就开导自己,老婆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够尽心竭力就行了;仕君能豁出性命就行了,即使不学道,这也算是学习了。确实,一个高学历的不肖子孙不如一个低学历的孝子贤孙。

这样我们五个人物就都讲完了。最后还是要总结一下《学而第一》里面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上回朱老师所点评的,因为我们都是奋战在第一线的,是为中考服务的。殊途同归,我们读任何书、任何语录、任何道理,都要能够看到道理后面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有感受到活生生的人的性格品质,才能够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的述课就到这里,下面就有请朱老师,又要受累给我评一下课。另外也请老师们把自己《学而第一》的吟诵发一下,我们进行交流。

【立红】

感谢章珊珊老师的述课,让我们又一次得到了吟诵教学的启发。下面就进入我们的点评环节。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点评专家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朱畅思老师,朱畅思老师已经是我们这里的常客了,大家对朱老师都非常熟悉,大家也多次提到,朱老师为全国各地老师们吉他伴奏吟诵的班歌广受欢迎。那么朱老师在吟诵教学方面也是经验老道,下面我们就有请朱老师对珊珊老师的述课进行点评。

【朱畅思】

抱歉,各位老师好!刚刚在录制一组音频,我们时隔几日之后,再次听到了张珊珊老师《论语》的教学。我上次也特意说到了,就是我们的《论语》教学当中用声音去诠释的情况比较少,我们大多数见到的是从字面的意思来解读。但是从声音上来解读,可能能更好地来还原《论语》本来的面目。我几次听到张老师的讲解,觉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很能诠释徐老师的想法。

我们章珊珊老师课的几个优点。我很同意用吟诵去展示孔子的弟子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比如,其实曾子这个人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中,司马迁就用过一个字来形容他,就说孔子认为曾子“鲁”。“鲁”大概的意思很有可能就是说他比较直爽,比较直接。所以我们总说跟曾子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或许会有一点担心,或者说生活压力很大,每天会问你,你反省自己没有?所以《论语》当中记载曾子的时候,就会用很多的入声字,包括语气上的或句式上的一些不同,还是通过吟诵就更好地理解曾参这个人。

《论语》当中为什么这么多曾子的内容呢?徐先生老师曾经开过玩笑说,《论语》的主编是曾子,要满足主编的需要,所以第一章当中很多曾子的话。虽然这是一个玩笑,但能知道曾子对于传播孔子文化的重要性。虽然今天很多人在说,《论语》是不是能够反映孔子思想的一本书,但是如果没有《论语》,我们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所以曾子意义很大,把这个人物的形象立在那里,通过入声字、通过句式、通过口气——徐老师总会用的话,去展现这样一个人物,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我觉得会更为重要一些。

我就不再跟大家一一去细说,章老师对于有子的分析,我们都已经听得很清楚了。我想章老师在开篇的时候也说到一些情况,我们的中考在进行变化的时候,我们也要想明白不变的情况是什么?今天我们发现教育改革大潮很大,一年一变,或者怎么在变,也许考试院的人有很多的心思,有很多想法,我们在一线的是要跟着走的,没有办法。但是当我们去解决眼下问题的时候,也要回来想一想,我们不变的初心是什么?所以我上次可能更多地是强调了一下,我们要跟随大潮,我们要跟随一线的教育,我们必须得对孩子负责,所以我们吟诵教学才能有生命力。但是如果说阴阳这两道是互相消长、互相支持的话,那么我们这种做法就更加现实,我们更加明白我们眼前需要的东西。如果是阴的话,就是不得已。我们说说阳的那些,也就是我们心底必须得有的东西,我们需要知道,到底要传给孩子什么?

其实国学并不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任务。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大家认为语文老师是最方便、最直接去教国学的老师,那么当我们在做语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想明白,语文考试不考《论语》的几章了,它考什么了?我们此时此刻在传递国学精神,也就是说,只有语文老师才会考虑这个问题:语文大纲改变了,我们还要不要教《论语》?但是如果说阴阳这一层,那么如果我是个音乐老师,我是个美术老师,能不能教国学?我当然可以教了,这完全是我可以承载的任务。如果我是一个选修课老师呢?如果我是一个专门教国学的老师呢?

所以语文的教育大纲的改革,语文的中考说明的改革,它不能完全左右我们心中的那颗初心。要把国学精神传递给孩子,所以《论语》还是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是应该利用吟诵的方式读《论语》,给孩子滋养的内容。尽管《论语》,中考说明作了改变,但是回到语文考试功利上来说,多积攒些内容,无论是大作文的表现,还是阅读的表现,都会更加精彩一些。

我想说,一方面我们跟着时代跑,我们让孩子们能够应付眼前的考试,另一方面还得知道初心是什么,有了大智慧,才能够让孩子最终立于不败之地。无论从阴,还是从阳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用吟诵这种正确的方式去教传统文化。因为章老师一直在一线不断打拼,不断跟现实做一些周折上的顺应、调整等等事情,非常有借鉴意义。只有在一线才会知道有许多的困难,而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所以章老师的许多做法特别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思考。再次表示对章老师的敬意,给大家祝福,大家都能够在新的一年里更好的利用吟诵来教学,来教传统文化。

【立红】

非常感谢朱老师的点评!《论语》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生存智慧,今天珊珊老师涉及的孔门弟子,都是深得夫子精髓的儒门佼佼者,他们“皆有圣人之一体”,而传统的吟诵是我们传承经典最好的工具,我们也深感使命重大!

再次感谢珊珊老师和朱老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王君:世界乱,书桌不乱(之一)
中高考热点人物 | 今天我们来谈谈孔子的四个学生
我这样让经典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国学课程开发与教学,你需要这份完整指导!
【杏坛撷英】一粒种子,满园春色——丁惠臻老师“说话接龙”开发历程及课堂教学揽胜
国家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