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学求是>再求是》—— 李慎三伏暑证

衣庄李慎三兄,庚辰七月请诊。(是年大运金太过,太阳寒水司天而太阴湿土在泉。七月为四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厥阴风木。气候特点是湿气过旺,阳气难升。)病见发热甚重,而不恶寒。症见上焦阳气不敛,而非下焦阳气不升。患者应素体阳气较旺或营热较盛,甫受外感,孔窍初闭,即见营郁热发。)自服苏梗、姜、糖而大泻,(此应为热泻。梗、姜辛而升,而糖助中湿,又因原已上阳不敛,上焦壅塞,是以升之不升而反见下陷,症见为泻。)脉象沉数有力,(阳郁不达之象,与气候特点一致。)右尺独大。(此为三焦相火泄于膀胱。必见“溲黄”之症。)缘是年夏令,天无酷热,汗孔常闭,寒水司天而金运太过,故气候如此。)是以秋病卫郁其营,而见但热不寒,(“卫郁其营”,非必“但热不寒”;“天无酷热”,患者亦未必“汗孔常闭”。其理宜如上释,乃患者“素体阳气较旺或营热较盛”之故)与春温之症相似。(春温之证,木火久已内焚,外感表闭,确是常见营郁热发之症。)然热甚不渴,究属秋病夹湿,与春温不同。(“夹湿”之说,原属荒谬。人之六气,存于六经,气盛者则外现,何必用“夹”与“不夹”之说惑人耳目?而“渴”与“不渴”,则并非春温与秋病之本质区别。“渴”者,相火旺而刑克肺金,肺燥是以口渴耳。只是,有中湿之证,初起因体内之湿尚在,手太阴肺得以从足太阴脾化湿,是以多数不在初病之时出现“肺燥”之“渴”症而已。)询其腹不痛而气坠肛门,(“腹不痛”为乙木不下克己土,与“不恶寒”之象一致。“气坠”则究因上阳不敛导致下阳下陷。亦三焦气陷,与“右尺独大”之机理一致。)泻时直喷而出。用白头翁汤,增入二陈,佐以滑石、薏仁之类,(处方非尽善。白头翁汤,药用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可治热利,其中白头翁味辛,有升达乙木之力;滑、薏清泻下焦湿热,治其必见之“溲黄”;陈皮理气,半夏降逆。但是,表气未用药开之、胆气未用药敛之。至少宜加紫苏叶开表、芍药清热敛胆。然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此证之病机,尚有一种可能,即其“发热甚重”之“热”,非前述注文所称之“营热”,即非少阳相火之热,而是三焦相火泄于膀胱经之热,亦乙木下郁之热。《四圣心源·淋沥根原》:“膀胱之热涩者,风木相火之双陷于膀胱也。”二者的区别,一是相火上炎之热,乃上焦有热而下焦无热,症见两足冷;膀胱经之热,乃一身尽热,如外脚踝偏上而靠后,膀胱经所行位置,均热。二是相火上炎之热,通常有唇红、舌红之象;膀胱经之热,通常有溲黄、尿涩之象。如果其热是膀胱经之热,则原文将此证与“春温”之证作对比,相去远矣。虽白头翁汤亦清下焦郁热,但翁、秦毕竟走肝胆经,乃清泻营血之热,伤寒论用之治厥阴热利者也。肝胆同气,而仲景先生尚且将清泻少阳热利之黄芩汤与白头翁汤分开,那么,清泻三焦泄于膀胱之热,岂可径用白头翁汤代替?依理,清泻三焦泄于膀胱之热宜丹皮、栀子,不考虑三焦而径清膀胱则宜滑石、萆。)因素体有痰湿也。亦一剂而诸恙悉平,明日即请调理。

夫白头翁一方,每利于春温。因春温发热ロ渴,木火内焚,火先犯肺,大肠为肺之腑,肺急而移热大肠,是以见热泻之症。

今诊秋病,见其但热而不恶寒,热邪亦移入大肠而用之,佐以渗湿利窍诸品,究与春病有别,同中实有不同也。

予谓习医者,于熟玩成方之时,将方中药味ーー精求其性,再参悟所列症情,前人因症立方之义,至临证时深究病情,察脉视色,因症用药,求其针孔相对,并不知方之所由来,症自速愈。若并未明至理,但知拘执成方,见比等医方,反以师心自用,未按成法,可慨也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焦病
中医基本功之三焦辨证歌诀
三焦乃为元气、水谷之通道 正确处理三焦之火
背部专业知识83
中医前辈赵绍琴--《温病浅谈》(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