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单、规范和爱

简单、规范和爱


  陈智勇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
  看关于美国的新闻报道,不时会曝出美国校园有学生开枪打教师的,有教师与学生关系暧昧的,但这些都不是美国师生关系的主流。根据我在美国学习教育以及女儿在美国读书的经历,我将美国师生关系总结为:简单、规范和爱。
  
简单
  美国学校学生不用打扫卫生、做班务、擦黑板(白板)、收发作业;教师也不用管收钱、买资料;班级之间相互独立,不做任何比较和评比。教师和学校当然也要管理班级纪律,但当出现有打架、毒品、枪支等问题时,学校立马就把这些问题交给警察处理。因此,美国学校的师生关系很简单,就集中在上课期间“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女儿上小学时,除了体育、计算机课要出教室由别的教师教外,其余都是由一位教师包班执教,教师教学和办公都在教室里。上初中时,虽然各科由不同教师教,但教室专用,学生上不同的课到不同教室。而一到放学时间(小学大约下午2:30,初中3:30,高中下午4点左右),教师和学生都各自回家,学校就空了。因此,美国学校师生的接触基本就是在教室里,其它时间师生之间几乎没有接触。
  美国学校一般一学期开一次家长会,通常是家长带着孩子单独与老师面谈。一到家长会,孩子们可高兴了,原因就是老师们注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潜能,对孩子都能给予积极的、正面的鼓励,并会提出切实的发展计划,这里没有分数,没有名次,只有每个都有自己光明“未来”的孩子。每学期学校也会举办各种表彰会,那简直就是欢乐的海洋,孩子和家长都很兴奋,原因很简单,奖多面大,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不好吗?
  我女儿在美国读书时,每个老师都喜欢她,她也从不厌烦老师。作为一个外国学生,老师和同学从不歧视她。每个老师见了我们家长都说你女儿聪明,把她夸得晕乎乎的,弄得她天天想上学。
  当师生交往主要集中在课堂,集中在教与学,没有别的事来干扰,那师生关系就简单多了。
  
规范
  在选拔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到美国中小学交流的项目中,曾经有一位中国教师被退回。美国学校的通报中认为该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行为不当,违反了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甚至有危害儿童安全和健康的可能。
  美国学校举了两个例子:
  例一:在给特殊教育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汉语时,这位教师要学生陪她练英语,帮她解释几个英文词汇。学生对此感到自己的受教育权利受到损害,于是向学校汇报,要求她改正。另外,该学生也反映这位教师给他出的题超出了辅导范围,他不会做这些题,造成他的成绩不好。对此,家长表示不满,要求学校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
  例二:一位家长在电子邮件中反映,在一次晚会活动中,有一位女教师(就是这位来自中国的教师)走上前来,问她的孩子要个人信息,如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家长的手机号码等,这位教师甚至还让学生用她妈妈的车“搭”她回家。该学生吓坏了,没有给这位老师任何信息,而是找了一个借口溜出来。她妈妈告诉她不用担心,对她遇到此类事情的谨慎处理深感骄傲。这位老师的导师指出,要学生个人信息是不恰当的,教师也不应与学生一起坐学生家长的车。违反这个规定,有可能被认为危害儿童安全。
  在美国学校,师生关系的要求很规范,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必须按法律和规章认真执行,否则,被学生和家长指控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上述例一就是美国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保障受特殊教育的儿童能够得到公正和合理的教育,为此,学校要给他们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特殊教育教师要对他们提供法律保障的帮助和辅导,辅导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否则,他们有权提出申诉,乃至告上法庭。而例二也是很严重的违规,特别是沾上“儿童安全”,学校校长不紧张才怪。
  为什么美国学校对规范师生关系的相关法律和规章特别在意?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特别强烈。美国的家长一旦自己孩子在学校里哪怕只是受到一点不公平的待遇,都会有强烈反应。学校对此也是相当重视,因为一旦家长控诉到学区,或最终告上法庭,学校的麻烦就大了。
  笔者朋友的孩子2005年在纽约皇后区一所初中上学,班上有白人、非裔、拉丁裔和亚裔移民。教数学的老师恰好会英语和西语。在一次教学中,她用英语讲课,拉丁裔的学生基本没懂,于是她就用西语给这几位学生又讲了一遍。其他学生大叫不公平,纷纷要老师用他们各自的母语给自己讲一遍,中国学生要她用汉语,非洲裔学生要她用他们的非洲语言,这老师哪会呀?没办法,老师只好向这些学生道歉,保证以后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爱在其中
  美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无论从收入和职业声望来说都不高,要当教师,主要就是因为热爱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不喜欢,完全可以辞职转行去从事别的有更多收入、更高声望的职业。所以美国的教师流失率比较高,特别是第一年的新教师,流失率大约在50%左右。一般有5年教龄的教师就可以说基本上会继续教书了,所以,美国好些州对有5年教龄的教师会提供资助,让他们在职读教育方面的研究生,这既是对他们的奖励,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因此,最后选择留下来做教师的大多是喜欢孩子,爱与孩子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美国学生没有中国学生那样守纪律,那样爱学习,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得靠老师经营好课堂,给孩子们一个公正、公平和讨他们喜欢的学习环境,而不能靠管、卡、压,否则师生关系好不了。所以交流项目的美国评委来中国选教师的时候,他们特别怕中国所谓“管得严”的老师。下面就是三个面试中的小情景:
  情景一:一位老师在面试时说她遇到学生纪律不好时会发火,或毫不留情地批评。虽然她在其它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但一位美国评委对“发火”一事看得很重,最后这位女教师未入选。
  情景二: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她带班,她首先要定班规,比如课堂上不准嚼口香糖,不准吵闹,不准随意走动。一位评委说她的课堂肯定搞不好,她的规矩一定会被打破。
  情景三:国内校长在推荐信上给老师写弱点时,一位校长写道:该教师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太宽容,有时会让人觉得她对学生的要求不太严格。美国评委看了这条评语,反而表示会优先考虑这位教师。
  在中国,班级管理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在美国,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正因为这样,美国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更为重要。一位交流教师说,在国内备课讲究环节,要求特别多,在美国学校也有环节,但在备课中一定要更多让孩子动一动,要将活动和练习结合起来。另一位老师说,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来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与教学有关,有时就是要考虑纪律,让孩子稍微动一下,活动活动,否则课堂纪律会难以控制,就像菜市场。
  因为教育的传统,加上没有统一考试的压力,美国教师对自己课堂有很大的自由度,想什么就可以去试,试了不行,就换另一种方式。正因为有这样的自由度,美国孩子在课堂上什么都问,问题很多,也很怪。本来老师也许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点,通过孩子这一问,就知道了,你给他们一讲,他们就喜欢,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也和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这些建议老师和家长最好看看!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美国教育的陷阱与误区
请不要叫我们 “英雄”
教育话题,莫以师生矛盾为噱头
切莫让教育变得不知所措
师生与恩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