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SCO 2020“取经”——结直肠癌专场登场 精华一网打尽

9月24日,2020年CSCO学术年会的第六天,结直肠癌专场隆重登场,众大咖共话结直肠癌诊疗。

此前,《黑豹》男主博斯曼罹患结肠癌过世;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大肠炎恶化辞职……事实上,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致死率,在全球癌症排行榜上一直榜上有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也是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本次结直肠癌专场,邀请了我国重量级专家学者分享肠癌领域的关键性成果、交流临床实践中宝贵经验,从大咖论道、聚焦热点、精准诊疗三个环节展开,涵盖丰富、内容详实,让我们为您一一盘点!

一、开幕式掠影

首先,由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随后,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发表了云端致辞。

二、学术报告环节精粹

环节1:大咖论道

本环节围绕临床实践中备受关注的基因检测、专病中心的建设以及辅助治疗三方面展开。

(1)张苏展教授: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商业NGS前 要明确4大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苏展教授,分享了基因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的要点,就结直肠癌基因检测的解读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张苏展教授强调,临床医生在为患者选择商业NGS前,要明确4大问题:1,检测的目的是遗传、诊断、治疗靶点还是研究?2,标本的来源是来自肿瘤体细胞、胚系细胞、cf-DNA还是CTC-DNA?3,检测的范围是基因范围还是变异类型?4,在对报告进行解读时,不要盲信公司结论。

(2)蔡三军教授:大肠肿瘤诊治中心的建设与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三军教授,分享了“大肠肿瘤诊治中心的建设与思考”的报告。

在报告中,结合所在医院经验,蔡三军教授对肿瘤防治中心在大肠癌预防中的病因、发病、诊断、计划、治疗、随访、关爱;治疗中的新辅助、手术、术中、辅助、姑息和临终;医教研全面发展中医疗的数量、质量、费用,学生教育、医学再教育以及基础、转化、临床研究给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引。

(3)刘云鹏教授: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精准之路谁该做?做多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分享了“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精准之路谁该做?做多久?”

刘云鹏教授分享了CRC辅助化疗从5-FU/LV时代、到5-FU+奥沙利铂时代、再到IDEA时代的历史演变。

刘云鹏教授指出,基于CEA和ctDNA动态变化的预后分类价值已经明确,相应的化疗强度和密度,尚需进一步确认;虽然目前组织分型的预后价值得到认可,但方法学和普及性需要推广;而免疫分型和基因分型将是未来热点。

环节2:聚焦热点

(1)章真教授:直肠癌的治疗——ASCO 2020改变了什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分享了“直肠癌的治疗——ASCO 2020改变了什么?”

章真教授指出,化疗在新辅助治疗阶段时间、空间与放疗的组合提高pCR、DFS;放疗后巩固化疗器官保留率提高;概念成立,仍需优化方案,获益人群选择是关键,需要新技术指导。

此外,章真教授指出,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模式,微环境的研究将是重要方向。

(2)张涛教授:免疫治疗时代直肠癌放疗的思考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进展、免疫治疗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局部晚期直肠癌“武汉协和数据分享”三方面,分享了自己对免疫治疗时代直肠癌放疗的思考。

张涛教授指出,短程即刻、长程、短程延期放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疗的主要方式,长/短程放疗+新辅助化疗是TNT下新趋势。

(3)张卫教授: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的思考

上海长海医院张卫教授,从4方面对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的思考做了报告。

这4方面分别为,新辅助放化疗后治疗方案的选择路径、nCRT方案和WATCH AND WAIT(W&W)实施、W&W安全性及主要风险、W&W患者获益及生活质量以及W&W研究及展望。

张卫教授期待,未来能进一步实现精准治疗,将目前的机会型治疗发展为计划型W&W。

环节3:精准诊治

本环节主要涉及基因检测和相应的靶向药物。

(1)袁瑛教授: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袁瑛教授,分享了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袁瑛教授指出,HER-2阳性患者是结直肠癌中的一个小众群体,变异率约5%,抗HER-2药物对HER-2过表达或扩增的患者,显示出初步疗效,目前已初步得到认可,并被CSCO和NCCN指南推荐,期待未来更多临床研究的支持。

(2)李健教授:免疫治疗进入MSI-H肠癌一线治疗成为必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健教授,分享了“ASCO 2020后MSI-H结直肠癌的治疗有什么改变?”

李健教授指出,免疫治疗进入MSI-H肠癌一线治疗成为必然,免疫一线治疗同样带来很多新的疑问需要回答,未来需要探索。

(3)张俊教授: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俊教授,分享了“BRAF突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张俊教授分享了BRAF突变在结直肠癌分子标签中的预后/预测价值。他指出,不是所有的BRAF突变都是一样的。BRAF突变作为druggable target的抑制策略,BRAF抑制后EGFR的反馈性上调,为BEACON们的研究打开了新思路。BRAFI+MEKi有无可能做到BRAF V600的同病异治。BRAFmt CRC患者MSI发生率高,联合免疫药物的空间值得探索。

当前,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中晚期比例更高,且发生转移者较多,给治疗和预后带来挑战。

希望更多学者,群策群力结直肠癌诊疗,造福更多患者!

(环球医学编辑:常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 CSCO 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要点:重新解读直肠,更新治疗方案
张苏展教授: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 CSCO 2019
专家共议结直肠癌化疗及靶向治疗进展
80岁老人肠梗阻体重骤降原为晚期肠癌,全程管理满足保肛意愿|深圳大学总医院MDT病例
大师笔记 | 结直肠癌的药物治疗,从研究数据到临床实践的距离有多远?
最新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发布,权威专家解读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