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在惊蛰到来时
userphoto

2023.03.05 山西

关注
一声春响,万物长苏醒。九九已尽,气温回暖。蛰伏了一冬的花虫鸟兽,自此开始萌动,意为“惊蛰”,今年的惊蛰是从3月6日4时36分开始。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其在雨水与春分之间,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也是农历卯月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说的是冬眠的小动物在冬季的时候要冬眠,于是蛰伏在土壤当中,而到了春天的时候,听到雷声响的时候,冬眠的小动物惊醒了,开始活动,所谓“春雷惊百虫”是也!然而实际上,土里的虫蚁蛇鼠并不一定能听到雷声,之所以醒来主要还是温度变化的结果。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惊蛰到,雷始鸣,雨水开始下,万物就要复苏了。今年惊蛰交节在凌晨4时36分,正值一天中的寅时,而寅时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候,天气寒冷。而惊蛰本应该是变暖的,今年惊蛰交节在最冷的时候,也预示着今年春季会出现反常的,比如说出现局地倒春寒天气等。

​ 在一年24个节气中,恐怕最让人会最不舒服的节气就是惊蛰了。在惊蛰节气里,人的体质应该是最差的。为什么这么讲呢?人之所以健康的活着,需以正为本,以内为本。而在惊蛰时节,阳气升发外泄之力甚猛,特别容易导致阳根下拔。若冬天再有各种折腾,各种耗阳,各种熬夜,没有让阳气好好闭藏,到了春天阳气升发时,至惊蛰阳气临近于地面,就最容易让人感觉不适。记得去年冬至前后,全国疫情放开,正是大家都“阳”的时候,本来该好好收藏的时刻却不得不“发汗解表”,不得以失眠,不得以放血等各种折腾,这样也就使得今年的惊蛰变得更加不比寻常,君不见最近惊蛰临近之时,就有太多人因此而感到如失眠、烦躁、精神差、易怒等诸多不适症状,甚至还会引发不少“旧病”或者诱发新的病症!比如此时节就有不少皮肤病(如湿疹、痒疹、牛皮癣等)容易病情反复。由此说,在惊蛰的这个节气里,大家一定要减少阳气的妄耗。比如,减少性生活,避免熬夜,勿剧烈运动,不要暴饮暴食以及酗酒,不乱发脾气……这些都有助于阳气内旺,从而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惊蛰时节,阳气上浮,人气亦上浮,因此,当顺应天地气机的变化,适当地动起来。不能再像冬天一样猫在屋子里,应走出屋子,多晒太阳,多与亲友交流,多做些户外运动,散步或慢跑最好,使周身汗出津津,有助于升发阳气。这都可以抒发心气,通畅阳气,使人体气机与天地同步。此时饮食也当注意温饮温食,忌食寒凉;饮食少油腻,多清淡,多吃时令绿色蔬菜最好,绿色应于肝,最能平衡肝气;晨起可以喝点生姜红糖水,以助升发阳气;少饮酒,以免动火伤肝;避免太过急躁,别为小事生气动怒,尽量保持心境平和。此时节最迟晚上11点前就应睡觉,尽量早起,不能赖床,以顺应太阳的活动规律;中午要午休,可使阳气归根,使精力充足;运动不可过度,循序渐进,不必大汗淋漓,否则亦是耗阳;天气乍暖还寒,注重“春捂”,特别是下半身及颈椎和腹部要保暖,以免受寒;为助阳气温升,可适当吃点辛辣,比如时令的韭菜、洋葱、蒜苗、小葱等,但勿过食煎炸、烧烤、辣椒、火锅等,以免扰动阳气。

​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万类生命由静转动,由伏藏转为生发。所以说,惊蛰是生命活动的转折点;且这段时期天气温差变化很大,乍暖还寒,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另外,我观察到,近多日发烧咳嗽的病人明显增多颇多。分析其原因,一则天气骤然变化,忽冷忽热,稍不注意即易感受风寒,正邪交争,表现为发烧或咳嗽,当以辛温解表之法;二则惊蛰前后,木气升发,若疏泄太过,木火上扰,则为发烧,咳嗽,咽痛诸不适,当酸以敛之,兼以清热。与此同时,惊蛰时节要特别注重养阴,比如可以多食用一些诸如百合、怀山药、莲子、雪梨、茵陈、生花生、蜂蜜之类的食物。民间不是一直流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嘛,旨在用梨来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当然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但梨子偏寒,老人一次别食用过多,否则反伤脾胃。如脾胃虚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则更要少吃生梨。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蛰
评说十二辟卦与二十四节气
春雷响,万物长
【今日惊蛰】大地回暖,春雷始鸣!
惊蛰 | 拒绝用初雷“套路”我
惊蛰--二十四節气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