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伏从哪天开始算?



        现正值小暑节气,和小寒、小雪节气的“小”意义一样,所谓小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要小试牛刀,为最热的大暑架桥铺路。“三伏天”也将在小暑大暑之间翻滚而来,未来一段时间,炎热将是最为常见的关键词。民间自古有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然“伏天”有三,分别为:头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那么,到底什么是“伏”呢? 
           
  “伏”字其实是一个会意字,由“人”“犬”组合而成。犬在家畜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在的地方,犬总伏处其旁,所以“伏”字的本义即是趴下。关于“伏”字最早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的秦德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6年。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学说。根据五行学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的更替,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春之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这三个季节的更替都遵循五行相生原则。古人认为夏日属火,而干支纪日法中的庚日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夏至三庚数头伏”。“庚”日在五行中也属金,既然相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样,到了金气旺盛的“庚”日,金就只好隐伏潜藏,避过火气,所以每个“庚”日数伏。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通俗讲就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夏至与立秋之间如有四个庚日,中伏为10天,若是五个庚日则为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10天),总称三伏。古人认为,炎热的夏季,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故有伏天之说(一说夏天人为了避暑,总躲藏在家中,故称伏天)。因此,“伏者,隐伏避盛夏也”的解释非常形象。这样看来,“伏”是热的结果,为了躲避热才“伏”的。 

         另外,“伏”也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庚日”是“甲子记日”,和夏至等节气的时差不定,这就会出现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今天的文章内容有些复杂烦乱,大家请静心领会!!

● 附注:

2018年伏天一共有40天,即从2018年7月17日到2018年8月25日。具体2018年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2018年初伏:2018年7月17日到2018年7月26日,共10天!

2018年中伏:2018年7月27日到2018年8月15日,共20天!

2018年末伏:2018年8月16日到2018年8月25日,共10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日小暑,16日入伏,为何今年中伏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廿四节气 | 小暑:薰风愠解引新凉
2021年辛丑“三伏”,解析3个疑惑
“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夏至过后,今年何时入伏?具体时间如何推算?今天,老农告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