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标准,养老院院长就是生产队长

作者:延婧

本文字数3134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前些年,标准与标准化还仅被当作工业生产的“专利”,近来却也转向支撑服务业发展。北京市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福利院”)作为机构养老践行标准化管理、服务的先行者,却也从中体会良多。从事养老行业已近10多年的李声才院长,看起来稳重、内敛,谈起机构养老的标准化建设,却滔滔不绝。

“养儿防老”到机构养老

“养儿防老”到机构养老的逐步转变过程中,如何用标准来规范服务一直是困扰福利院的问题。因为在我国,最初认识到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主要是在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领域,标准化在服务行业,尤其是养老行业起步较晚。

服务业的标准难,主要在于服务成果不好鉴定,不像工业产品可以严格按照数据指标来衡量。工业产品是有形的,服务产品是无形的,服务业这种无形产品的标准化只能是靠规范服务流程来完成,其结果则是规避风险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服务业标准化的推动,带来的将是服务提供方和接受方双方受益。

标准体系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万事开头难,建立养老行业标准体系,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很费劲。“养老服务标准化,北京市起步还是比较早的。机构养老最初接触标准化,是宋国建(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服务业标准部地方标准化管理处处长)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时带的头。要不是他推这个项目,估计养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有可能晚做,也有可能不做”,李院长说。

因此,李院长认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活动,是养老服务机构的“一把手”工程。因为标准可以制约很多随意行为,尤其是“一把手”。而从机构标准体系的建立来说,得到“一把手”的肯定,才能将此项工作重视起来。

“一把手”有了明确思路和目标,团队才能有决心、有信心,而且标准建起来后,才能得到运用,要不然“文归文,做归做”,那是一点价值也没有。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单位 “一把手”的理念不转化的话,标准就很难建起来,更不用提运行了。

李院长深有感触地介绍说:“有的'一把手’会想,养老服务为什么还要做标准化?觉得很麻烦。的确,前期是很麻烦,但标准化活动开展以后,'一把手’就会轻松地从一般事务中解脱出来。否则的话一个院的院长,或者是一个指挥官,就可能整天被埋在事务里面。随情绪化而工作,情绪好了事事有着落,情绪不好了,就事事搁浅。在没经过标准化管理之前,我这个院长当到什么程度?这院子里修缮保障、人员管理、服务质量,包括草地上的一草一木我都得管。工作没整体安排,把我天天累得不行,工作效率也不高。”说到这李院长还是一脸无奈。“没有标准,我觉得我更像一个生产队长。不该管的都管,该管的又没管着。”

“'一把手’不能事事亲力亲为,是你的职责不能推给别人,不是你的,不要越权。实际标准体系的作用是发挥每个岗位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标准的要求完成,再持续提高。考核也是按照标准化来的,按标准处理事件是对事不对人。实际上,标准化的运作是控制了'一把手’的情感因素。”

“中国现在老年人口这么多,实行养老标准化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转变。机构养老怎么规范,离不开这个服务标准化。标准化工作落到了实处,一切运行都在掌握之中。而且标准化使岗位的可替代性得到显现,就说我哪天不做这个院长了,新的院长也可以按照现行的标准正常管理全院工作。”

卫生间的小红桶

在福利院,每个卫生间里都会有一只小红桶。起初,我们以为只是为了盛水方便而设置的,之后听了李院长的介绍,也就不得不感叹其标准的细致。

李院长介绍说:“卫生间里按照标准的要求,每个地方都要有水。但真要发生险情,要接一盆水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每个卫生问都会配一个红桶,长期保证备用水。虽然在院里都是严禁抽烟的,但一旦有哪个老人或者家属抽烟不小心,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养老院怕火,就怕这个万一。那么,我们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的话,这一桶水就能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管理标准是决策层领导采用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服务标准的实施和运行是全员工作中的依据。福利院里住的80%以上都是行为半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真正自理的老人很少,服务难度大。如果没有严格、细致的服务管理,即便福利院敢接收,家属也不放心把老人留在这里。严格的服务标准化,除了保证高质量服务提供,还能够避免服务人员的过错行为,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在饮食进餐方面,标准包括饭前准备,涉及到老人的饭前排泄,卫生的处理和餐盘的发放。在进食过程中,要按照标准规范喂饭,还有专人观察老人的进食状况,防止老人噎食。

院子里还有100多位老人有糖尿病,对于糖尿病人的用餐,也是要特别安排的。医务室统计糖尿病人的名单,分别发一份在食堂和楼层。厨房在准备饭的时候,楼层在开饭的时候都能够清楚地知道哪位老人有糖尿病。做到定点、定人、定物。在预防突发病方向,也有相应的预案。老人心脑血管都是非常脆弱的,每个服务点都会配有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常用急救药,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有效的抢救。服务人员也要接受相关的急救知识培训。

老人的档案分为生活档案、医疗档案,包括老人的物品档案。所有老人的物品,都要记录在案。包括老人的衣服,送来的,拿走的。“有人说为什么这么麻烦,老人的衣服没人要。但我想,管理就是管什么要管细。也不是光记录,还得要对方确认。要不然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服务标准化带来优质的服务

李院长告诉我们,建立这个体系,刚开始就是让直接提供服务人员写下他们每天在生活照料、护理方面的工作项目,由标准化小组提炼、加工、汇编成服务标准。仅这个过程就用了半年。从服务标准完善后,又制定了管理标准,最后形成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

要保障标准体系有效运行,无论在管理方面,还是服务方面,文件形式的记录是重点。李院长说:“事实上,我有时候也觉得老人入院要签署的各类文件,工作过程中要记录的各种事项,定期要学习的各种工作规范,有时候真的是特别繁琐、枯燥。但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以及确保对老人的服务质量。”要保障标准体系有效运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样重要。

福利院的服务人员必须要持证上岗,还要定期进行重复的标准化服务培训,把随意性的行为变成规范行为。习惯成自然,服务水平自然持续提升。

要保障标准体系有效运行,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是重要保障。院内标准化工作小组除随时跟踪检查执行情况外,每年至少一次对标准体系实施全面评价总结,不断修正缺陷,实现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服务标准体系的科学建立和完美实施,让福利院取得了可喜成果,2009年,福利院获得了“北京市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的称号。标准能够约束、规范行为。标准长期的实施运行,无论是服务人员,还是服务对象就会形成一个基本规范、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纪律。按规范来,即便是有漏洞,返回来也是有据可查的。

“严格的管理,严谨的服务,规范的行为,自然会带来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服务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时间久了,这就形成了一个品牌效应。”李院长特别自信地说:“我不做广告,现在就有好多人把老人放心地送到这里,是因为我们福利院优质的服务被人们看重了,人们口口相传,慕名而来。”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标准化工作解决了“一把手”生产队长式管理的困境;对于机构来说,标准又是规避责任风险的重要技术手段;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来说,细致且落到实处的标准是工作的指南,优质服务的保证;而最重要的,对于服务的接受者——老年人来说,优质服务就是所有老年幸福的根源。而这一切,全部都得益于标准与标准化。

院长支招怎样看一个养老机构是否够“标准”?

① 通过电话了解情况。先是了解养老院基本的硬件情况,其次通过电话也能够感觉到养老机构管理是否专业。

② 签字多。入院前后的文件规范,需要家属签字的涵盖项目广,可以看出服务到位,管理严格。

③ 养老机构敢于大胆接待志愿者的,说明内在的服务是能够经得住考验。

在这里,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春芳:信息化助推养老机构跨越式的发展
张乃子: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务
我是一名90后院长,刚接手,院里的老人就说一个月内要赶走我,结果...
市社会福利院全面推行质量管理 精心打造服务品牌
喜讯!绍兴被列为国家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全省唯一一个地市!
民办养老院的春天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