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罗马风格建筑

古罗马建筑风格

 

1.历史背景

 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5世纪起实行共和政体,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人统治着东起叙利亚和埃及,西到北非、西班牙、高卢(即法国)和不列颠的辽阔区域。罗马城已经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供水和用水设施,成为一个新的建筑亮点。公元前30年起罗马成为帝国,历任罗马皇帝竞相用建筑来展示自己显赫的地位和巨大的功绩,由此开启了一个大规模的、不断创新的建筑时代,建筑的高潮一直延续了400余年。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在5世纪中叶灭亡,东罗马帝国在一千年后也走向灭亡,这些历史的演变也同时被建筑风格的转换而忠实地记录下来了。

 

2.古罗马的新建筑类型

古希腊的粱柱结构在跨度和高度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两个立柱之间的跨度极限为5-6米,立柱最多只能支撑2层楼房的压力。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柱式技术的同时,独创了拱券结构,从而获得更加宽阔的内部空间,建筑物也因此朝着更加宏伟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神庙和剧场之外,还建有大型的会堂(巴西利卡)、公共浴场、角斗场、高架渠(图1)、多层公寓大楼、凯旋门,等等。

图1 尼姆城的高架渠(Pont du Gard, Nimes,公元前2世纪)。水道架在三层叠起来的连续券上,该高架渠横跨戛合河谷,现存长度约 300米,最高达49米,最大券跨度为22米。尽管没有任何装饰,但建筑结构表现出来的美感更具震撼力。规格一致的半圆券是采用预制模架的产物,专家还发现了支撑模架的突出物(T)。

 

3.古罗马建筑的新柱式和柱式组合

古希腊建筑中的三种柱式均被罗马人所继承,其中科林斯柱式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此外,罗马人还发展了两种新的立柱:一是托斯卡柱,它与古罗马建筑里的多立克柱相似,不同点在于柱身上没有凹槽,而且多了个柱础(更加简洁实用);另一个是组合柱式,就是在科林斯式的柱头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克式的涡旋(变华丽为奢华)。   为了适应多层或高大建筑的需要,罗马人还在柱子的使用方面做出了2项重大发明:一个是叠柱法(图2),按楼层自下而上分别采用多立克(或托斯卡)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壁柱;另一个叫巨柱式,以一种巨大的柱式贯穿二层或三层建筑(这项技术在千年后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才被大量运用)。

 

图2 左图为罗马城内的角斗场(Colosseum)外墙。叠柱法既满足了结构的需要,又极具美感,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右图显示角斗场的内部结构,大量筒形拱构成的复杂通道。

 

4.圆拱和十字拱结构

拱顶结构很早就被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所采用,但其价值的真正发现则是由罗马人来完成的。古罗马建筑的门头多为半圆式,或楣梁式,窗头也多为半圆式或弓形式,对构成拱形部分砖石的形状和排列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处理(图3),使建筑的结构性部件同时还具有完美的装饰效果。

 

图3.1-3 石结构。1 楔形石垒成的双层罗马券;2 突出券心石,楔形石与构成墙壁的石块完全吻合;3 券柱式结构,半柱多用以装饰。4-6 砖结构。4 平直的过梁券在半圆形减压券之内;5 过梁券之上砌半圆减压券;6 顺平直的过梁券上缘再砌一券。

半圆形拱顶在古罗马的大型建筑中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构成半圆券的砖、石块皆成楔形,它们被拼成半圆券时相互的接触面呈放射状,其延长部分正好相交于半圆的圆心(因此,又称为半圆状的放射形券或罗马券)。这种半圆券沿着轴向伸展下去就构成筒形拱。筒形拱把建筑物自身的重量部分地分解为向两侧外推的侧压力。为了防止建筑物因测向压力过大而跨塌,罗马人用厚厚的墙壁(作为扶垛)来加固。

罗马人又把券脚直接加在柱式的檐部上方,从而创造出了券柱式结构(图3-3)。这种券柱结构的横向组合又进一步发展成为连续券,一排的柱子就托起了其上连续的拱券。相对于梁柱结构而言,这种券柱式结构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物的跨度,从而创造出更加宽阔的内部空间。

公元一世纪,古罗马人又进一步将两个筒形拱正交,从而创造出构成一个十字拱顶。这种十字拱顶可以相互平衡侧推力,只要在四个角上设支柱即可,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由此更为开阔。将一系列十字拱组合使用,就可覆盖任意大小的矩形面积(图4)。这样,把几十个十字拱、筒形拱和穹隆组合起来,就能够覆盖复杂而巨大的内部空间。古罗马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建造了可同时容纳三千多人的巨型公共浴场。 

 

图4.1,筒形拱示意图; 2,二个筒形拱正交,构成一个十字拱; 3,罗马的戴克利提乌姆浴场(Thermae Diocletiani, 公元306年)主厅和次厅都用十字拱覆盖,只有墩子承重,内部空间流畅,装饰十分富丽。

 

5.混凝土和穹隆顶

 罗马人在意大利中部还发现了一种火山灰,它同水混合后能凝固得同岩石一样坚硬。将这种廉价而丰富的水泥同碎石混合就能成为牢固的混凝土。与此相配套的工艺如浇筑、大理石贴面(用于贴面的大理石板材的厚度竟可小于2.5厘米)等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混凝土的运用大大促进了古罗马拱形结构的发展,使罗马人得以创造举世闻名的万神庙(图 5),其穹窿顶直径达43.3米,这在当时是一项世界记录,而且这项跨度记录保持了一千八百余年,直到钢材用于建筑以后才被超越。

 

图5. 罗马的万神庙,建于公元118-126年。科林斯柱式,但柱身无凹槽,与建筑的浑圆特点相吻合。万神庙的水平和纵向内径都是43.3m。为了透光,顶部留有直径8.9m的圆洞。为了抵消穹隆顶的侧推力,墙壁厚度达6米。

 

古罗马建筑的创作领域极广,它在结构方法及建筑技艺等各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颠峰。罗马共和盛期和罗马帝国盛期以及希腊盛期的建筑又被统称为古典建筑。

图6 建于公元81年的铁托(皇帝)凯旋门,中上部为复原图。详细内部浮雕等可参阅:http://www.geocities.com/Athens/Pantheon/9013/Titus.html

图7 哈德良皇帝的离宫(建于125-134),残存的券柱式结构仍很清晰。该图源于http://www.greatbuildungs.com/。更多精美图片可参阅: http://www.aniene-tenuta.com/attraction/hadrians%20villa%203.jpg

图8 罗马古城废墟。

图9 复原的罗马古城中心广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历史总结2
【AT】'拱'之情·形
【水】建筑|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一)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经典的古罗马建筑艺术
古罗马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