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斌||黑豆散记

黑豆散记

文/张 斌


晋北有句童谣“炒黑豆,黑豆香;卖生葱,生葱辣;造宝塔,宝塔尖,戳破天;天呀天,地呀地,三拜城隍老土地;土地公公不吃荤,两个鸭子囫囵吞。”这首童谣勾起我对黑豆故有的情愫。童年的记忆最为深刻,偶尔能吃到香喷喷的炒黑豆,比现在小孩子们吃得小零食都金贵,总是舍不得吃完。为了填饱肚子,每逢放学,我们结伴总喜欢去牲口圈看牲口,不顾那臭气扑鼻的牛马羊粪味,趁大队饲养员忙碌看不到,抓几把喂羊羔子的煮黑豆,手上、嘴上满是黑豆的黑红颜色,十分滑稽可笑。有时饲养员大爷看见孩子们饿得可怜,也不会呵斥。 

每年过了正月十五,大队社员就开始用糜谷等庄稼颗粒的外壳(俗称支籽)覆盖在冻粪堆上点火只冒烟消冻粪,我和小伙伴们偷几把黑豆,放在粪堆底下冒过大烟的柴灰里烧黑豆吃,回味当时的情景也乐趣无穷。正儿八经能吃上炒黑豆,就是腊月初一“嚼杂病”那天,这是晋北家乡的一个习俗,据说吃上炒货,来年不会得病。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吃炒黑豆、大豆、瓜子之类,特别是炒黑豆的香气最浓,弥漫了寒冷的小屋子。每到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晚上,母亲洗净做饭七号铁锅,抱上柴火,在灶膛小火烧着,否则会炒焦的,大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出锅了,不等凉冷,我抓一大把炒熟的黑豆放在口袋里。夜幕降临,尽管煤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也丝毫不会减弱我们吃炒黑豆的兴趣。母亲把炒熟的一升子黑豆,对着煤油灯的火苗,给我们姐弟四人分开,自己老是舍不得吃,弟弟吃完我们还分给几粒。那时慢慢咀嚼着每一粒黑豆不过瘾,最好拿七八颗放在嘴里嚼,那香味最浓郁。香喷喷的炒黑豆使我至今难忘,总怕吃完,一连装上好几天。有时,孩子们口袋里装满了干炒大豆、瓜子、葫芦籽,总喜欢交换品尝。

我的家乡赵官庄村立冬就嚼杂病,而县城冬至才嚼。吃炒货过了冬至,昼渐长、夜渐短,新年、腊八、春节也接踵而至,节日气息渐浓。日子在无情地飞逝着,如今对母亲的记忆只剩下那把炒黑豆,黑豆的香气和母亲的灵魂化作无限的思念,在百里之遥的家乡飘逸着。黑豆作为五谷豆类之一,在晋北最熟悉不过的一种杂粮。黑豆别名“乌豆”“黑大豆”,其颗粒大小像黄豆,但没有黄豆饱满,略微有点扁平,色彩漆黑。一层薄薄的的黑皮,裹着黄黄的豆仁,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豆腥味。其品种分为黄仁黑豆(黑皮下的仁是黄色的)和青仁黑豆(黑皮下的仁是青色的),二者都可用作食物,而青仁黑豆更被中医药界拿来入药。 

俗话说:“高粱老黑,十年九得”,尽管黑豆产量低,乡亲们每年还要种上三五亩。去年春旱,改种黑豆的也不少,种黑豆再赖也会有收成的,不至于遭下年馑。黑豆在晋北种植历史悠久,家乡种黑豆一般不叫种,叫刭黑豆,牛马拉犁就能刭种了,技术含量没有耧种糜谷、胡麻那么高。一般选择一些贫瘠和坡度较大的山地刭种,要注意倒茬,特别是二、四、六、八年不能再刭种了,豆苗不发旺,肯定要减产的。“瓜茬豆茬山药茬,种上糜黍收到家”“豆茬谷享大福,麦茬豆饿破肚”可见茬口对种植庄稼有多重要,老乡们当然对这些大多烂熟于心,否则会劳而无获,还会赔上籽种和肥料。农历小满开始刭黑豆,下犁要浅,垄子稍宽一些,一人掌犁,一人在后挎着粪笸箩,粪里拌着黑豆籽子,两手分开,先后一撮一撮往墒口里扔,每亩大约需五六斤籽子。刭完后,十来天豆苗就会先后出土都是一簇一簇的。黑豆幼苗最容易被野兔、路虎子(昆虫)、沙耗子吃掉一些,乡人很揪心,只好再补齐苗子。一月后就可以锄了,“豆锄三遍颗粒圆,山药三遍蛋成串”,黑豆也要至少锄两遍,头遍深锄,第二遍豆苗开花就可以浅搂了,把土壤搂到豆苗附近以便保墒。到了秋天,黑豆角角由绿变黄,一串串金角角在秋风里唰唰......作响,秋风阴雨天正好挽黑豆了,当然也可以用镰刀砍,可是不如手挽得快。秋天收黑豆时也是一苗苗连根拔起,摔打去根上的土,扎成大捆背回场上晒干碾打。有句民歌“九月里来九月九,连成哥哥帮我来收秋,掐糜子,挽黑豆,我看连成哥的巧手手。”挽黑豆要趁闷声雨,黑豆角角才不扎手,姑娘们细嫩的手要戴上手套套,男人们手上老茧厚用不着,这首民歌里道出农村年轻男女在秋收中约会的爱情场面。黑豆是农村低产作物,过去生产大队时期亩产百十来斤,现在二百五六十斤左右,地膜黑豆产量会更高。农村公社时期,黑豆是缴纳公粮主要品种之一,且每年保持在10万斤左右。据《神池县志》记载,神池黑豆种植面积一度突破5万亩。当时由于大部分上缴任务粮,剩余的也不够多了。当地有句俗话“神池人不可一日无豆”之说,神池豆腐远近闻名,豆香十足、久烩不烂,是每日神池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神池黑豆便是主要原料。黑豆可以磨成豆渣,做成豆腐,临近村庄也没几家豆腐坊,一般在农闲时间开坊经营,也给乡亲们来料加工豆腐。当然能够吃上豆腐也是幸事,看到那淡黄油皮的豆腐冒着热气,时而流着浆水。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大多数人见过掂豆腐的场景,砌一个大灶台、安一口大锅,下面红炉大炭,只见豆腐师傅在烧开的大锅里,搅动豆渣,往进舀几瓢浆水,豆腐糯像云朵飞扬,逐渐紧抱成团,然后用豆腐包撑满,就开始掂豆腐了,这可是个技术活,没三五年做不好,有的十几年的老师傅也有时做得不尽人意。掂好豆腐就能装豆腐巢了,沿街吆喝“豆腐......卖豆腐.....”声音特别粗犷,也是特别淳朴的乡音。豆腐渣子可以喂猪喂牛,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每一个县城乡村都有几位出名的豆腐师傅,也是一种荣耀。九十年代以前村里人去十里八里临近的集市赶集,花两三块钱吃上一碗炖豆腐,浑身顿时暖和起来。豆腐荤素兼宜,可以做成豆腐干、豆腐丸子,心灵手巧的乡亲们可做成系列美味佳肴,无论盐汤凉调,猪肉烩菜炖豆腐,品尝后都有一种过把瘾的感觉。春节前夕,几乎家家户户喜欢炸豆腐凡子,那浓浓的胡麻油味香飘小山村。

来源:神池冬梅-快手视频

黑豆又可酿造老黑酱,八十年代以前几乎家家自酿,而今神池县城老宣的老黑酱最为有名,一度走进鄂尔多斯,那纯纯的、香香的儿时味道,想起了母亲做家常便饭的情景;还有黑豆豆芽,新人结婚时要将黑豆豆芽撒在婚车上和新娘包袱里,寓意着生根发芽、不断繁衍生息。寒食节和七月十五,姐姐可喜欢捏寒燕和面人人,捏得栩栩如生,寒燕、面人人的眼睛安上两颗黑豆,上笼蒸熟,然后还要悉心彩画,用线串起来,一串串挂起来,特别好看,至今想起姐姐的手真巧,做啥像啥,那时白面特别金贵,干了以后我们当干粮吃。逢年过节家乡人总要生豆芽,有黑豆芽、黄豆芽、绿豆芽、豇豆芽......其中黑豆芽最好吃,一斤黑豆能生七八斤豆芽,那黄橙橙、脆生生的豆芽,夏天凉拌细粉条,狼吞虎咽直到盆底朝天。每年腊八,家里也杀猪了,母亲早早起来做腊八粥,俗称红粥,然后再做猪肥肠炒豆芽,年味渐浓,笼罩着家乡的每一座村庄。过去听老人们说,少吃没喝,用黑豆、小米做“钱钱饭”十分耐饥。这是一种用当地硕大饱满的黑豆煮熟后,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煮熟的钱钱饭,汤色金黄,钱钱浅黄,一色渐变,米香中搀着豆香,豆中又几分米香。吃时一般会加点盐,更能勾起香味儿来。豆钱钱是家乡独有的美食,当地人特别有精神气,就是从小吃豆钱钱饭。有句民歌“煮了些钱钱下了些米,大路上搂柴瞧一回你......”

黑豆一般不磨豆面,因为黑豆油气大,磨出的面容易黏在磨盘、面罗上,当地磨豆面一般用豌豆,而不用黑豆。家乡当年做炒面,用炒熟的黑豆和莜麦一起磨,最使我难忘的还有黑豆炒面,一般把莜麦、黑豆选好,用簸箕搧掉尘土、拣去小土坷垃、砂砾等杂物,然后用温水淘出,使其稍微膨胀一些,晾晒半天就可以上炒锅炒了,莜麦、黑豆炒得稍变色就好,然后晾凉就能去磨坊磨面了,笨重的石磨很快被淘汰,电机钢磨效率高,面粉又很细,炒面里一般莜面多,黑豆面少一些,不过由人们的口味搭配。这已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我念初中母亲每周用自己缝得白布袋装两碗炒面,其实当时家里也没多少,只有一小纸瓮子。就是这些香喷喷的炒面伴随我在普明山下的贺职中学度过了初中生活。据有关资料记载,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战士们冻饿难熬,中央动员国内磨炒面,这黑豆炒面也是无名无分,而今很少人知晓。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要想长寿,常吃黑豆”的谚语,在中医看来“豆乃肾之谷”,而根据中医五色入五脏的理论,黑色入肾,所以常吃黑豆,黑豆是营养价值最高、且最具保健作用的粮食之一,优质蛋白大约比黄豆高出1/4左右,居各种豆类之首,被誉为 “豆中之王”。黑豆在我国古代时候就大受推崇,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的谚语。可是当年在生产队黑豆的用途不是供人们食用,而是被当做喂牲口的精饲料。

黑豆也是牛、羊、骡马最上膘的料豆,春耕、秋忙期间,饲养员总要拿着黑豆袋子,给牲畜槽的草料中添加,大牲畜上料上膘,拉车耕地特别力气大。俗话说,一个小小的马蹄钉便可以决定一场战争,而小小的黑豆看似不起眼,但却是“马背上的大清国”所必须的粮食。黑豆在大明朝喂猪可能都不稀罕,但到了大清朝却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上万战马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黑豆喂养。而且黑豆除喂养战马之外,对于运送物资粮食的骆驼来说也是美味的食粮。当年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路经神池驻跸义井,附近乡绅就为军马、骆驼提供了大量黑豆,康熙欣然留下“塞上商贾、义井最佳”的美誉。雍正七年(1729年),在一次作战当中,负责运送粮食的骆驼竟因没黑豆可吃,在未赶到军营之前便死去一大半,使原定的物资没能够成功运送到军营,极大地影响了士兵的战斗力。西北作战、京城战马、运送物资骆驼、驿站马匹都需要黑豆,因此黑豆采购事务就成为流油的肥差。当近代主战场由陆地转为海洋,朝廷战马大量消减,黑豆的用量也大福下降,才回归到正常的谷物行列。

关于黑豆还有一则凄楚的故事,清朝咸丰年间,山西遭年馑,崞县当然也不例外。崞县城出现过“针穿黑豆沿街卖”的凄惨境况。晋北二人台中“走西口”有段唱词——“咸丰整五年,山西遭年馑。有钱人粮满仓,没钱人实可怜。”山西素有“十年九旱”的历史,那年恰恰遭的是涝灾。正逢立秋时节,高粱灌浆,谷子秀穗,糜黍豆类都长得不错,尤其黑豆、小豆、绿豆都已能摘角收割了。谁知道一直下了半个月雨还不停,老百姓家中做饭用的引火柴点不着了,牲畜的饲草也弄不回来,院子里和城周围的蔬菜都泡烂了。古城内的两座桥,平定桥(蛤蟆桥)和永安桥下,整整淌了一个多月的长流水,城外滹沱河、南北桥河两岸都成了汪洋水泽。人们说寡妇在院子里栽上捶敲可以止雨,寡妇栽了捶敲也无济于事,县官、州官、巡抚着急无措,把灾情上报了朝廷。墙倒屋塌无数,庄稼臭在地里,马棚里的牲畜蹄子也沤到了肉里。一个多月的秋雨连绵,使山西大部地区颗粒无收,崞阳更惨。翌年的灾荒年里,相继出现许多好心人。有一个聪明人,用黑豆和芝麻磨成粉做成梧桐籽起名“度荒丸”,每天在街上发放。但是,也有心术不正的想发荒年财。有一天,崞阳街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叫卖的:“谁买豆,一文一个。”听到的人感到奇怪,过去一看,原来他用针串着一串黑豆卖。

家乡每年腊八这一天,一大早家家户户要做腊八粥,给粥上色的杂粮有高粱、豆类等,用铁锅煮熟,就可以用杂粮的红汤子了。过去家里用黄米做粥,现在多用浆米做,今冬腊八,妻又做腊八粥,头一天就早早煮好高粱、黑豆浸红汤,约煮上个把小时,那高粱、黑豆水煮得黑红黑红,给粥上色很重,色香味俱全。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里再加红枣,食用洒上白糖就特别可口了。听长辈们说解放前和解放初这煮黑豆水大有用场,可用来做染色剂,那时土布需要染色,工业染色原料缺乏,就用土办法。在唐宋时期,煮黑豆又可作天然染发剂,宫廷和民间富家女子常用来染发。

就是这小小的黑豆滋生了农耕文化、美食文化,还有民间故事、民歌、民谣、快板、相声等民俗文化。我曾经看了宋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启发很大。说的是文彦博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一代名相。还有“半碗碗(那个)黑豆(哎呀老命)半碗碗(那个)米,世上的(那)人儿(哎呀老命)谁也不如你。”“黑牛黑马黑犁头,种下黑豆大丰收。没等黑豆打下来,黑女生下个黑丫头。”等民歌,“白手巾儿,包黑豆儿,滴滴拉拉撒一路儿……”的民谣,“量一升麸子、二升小米儿、三升黑豆去了黑皮儿、饱草饱料喂你一顿儿......”的快板《小寡妇上坟》。小小黑豆并不卑微,在岁月的长河里,家乡人不仅享尽口福,还丰富了精神生活。

节选发于2021年《青年文学家》

作者简介

张斌,笔名:涔榆,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香港诗词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忻州分会会员。由于酷爱文史、诗词、散文等文学,曾在《诗刊》《语文报》《中华诗词》《山东散文》《青年文学家》《华北作家》《光线》《二月文学》《暮雪诗刊》《永川诗苑》《齐鲁文学》《五台山》《忻韵》等刊物发表360余篇(首)作品。2010年“绽放智慧之花装扮网络家园”获中央外宣办征文铜奖;2015年“山槐”获得中铁三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最佳作品奖;2019年“五台山杂咏”获诗词百家杂志社第四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黄鹤楼寻春诗会”征文金奖。写作观:自得其乐,怡悦人生。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张斌||父亲的背影

张斌||莜麦散记

张 斌||山药蛋散记

张斌||我的农民母亲

张斌||心若无尘,天亦有情

张斌||我的农民父亲

张斌||秋登金山梁

张斌||芥菜散记

雁门魂

叩问明长城

宰相窊虞氏家族探究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色养五脏 五豆补五脏
【高定存新作】白兔奴奴吃黑豆---天地生五谷之六
夏吃豆,胜过肉!中医告诉你,你的体质最适合吃什么豆?
贺赵丁:老翁忆旧11——​ 毛毛豆
吃饭去
春季吃豆胜吃肉,想不得癌,就吃这5种豆!错过再等明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