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考略】关公夫人考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近年来,笔者有幸前往关公故里散游拜佛,多次多方面听证了好多导游关于关羽夫人的传奇故事说,并且结识部分关公故里导游和官方关公网关公后裔关志杰建立的“关公文化进校园”网站里部分网友,倍让自己有兴趣有条件去探究关公夫人。特别是我村重修关帝庙以来,更使自己产生浓厚的兴趣。现将收集资料作一梳理归纳,敬请热爱关公文化的读者,随着我这支拙笔一同走进那洋溢着美妙的诗情画意、有着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中,领略一番关公夫人的美好景致。


关羽(约162220年),字云长(原为长生),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一个与日月同辉的名字,一个与山川永存的名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曾经活生生的人, 一个大义参天凛然正气的人,一个精忠惯日人格高标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在漫长的华夏史里,在一千七百九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不曾忘记,不会忘记。在中国,只有他,得到了尊卑上下贫富贵贱者一致的认可、共同的尊敬和永远的崇拜。他是华夏民族的至尊的神祗,他是中华人民的精神图腾。他身后的一切,或封号,或祭祀,或登峰造极的尊崇,或至诚至敬的膜拜,都是他伟大人生的必然获得和五十九年生命经历的当之无愧的回报。

关羽——一个不朽的名字。

关公——一个神话和被神话了的人。

关公精神,我们华夏古国的民族之魂。

关公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关公文化活动顺应时代需要,旨在弘扬关公精神,打造诚信社旗。在国家日益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强化文化自信的今天,弘扬关公精神,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有利于凝聚海内外华人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提升地方文化旅游吸引力发展地方经济。对于学生来说,弘扬关公精神,有利于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提高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正气浩然、济世利人的人。

关公文化在我国渐显天下,而与关公本人及其文化极为密不可分的关公夫人,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正是基于这个初衷,通过关公夫人的传奇故事说,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风骨。

《三国志》、《三国演义》与更多的史籍、小说几乎没用提到过关羽的夫人,现在能够看到的文字记述包括现代化网络很少,正史与小说中的关夫人均名不见经传,正因如此才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繁衍出杜氏说、胡氏说和曹氏说等说法。

第一,杜氏说,来源于《三国志·关羽传》援引《蜀记》中的一段记载,曹操与刘备围歼吕布于下邳,关羽三番五次向曹操请求欲娶吕布下属的妻子,曹操好奇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美人令关大英雄折腰,结果一看神魂颠倒,自然留着自己受用,据说那个美人就是杜氏。

第二,胡氏说,来源于明清流行的《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的“关索荆州认父”故事,故事描述了关羽杀死当地恶霸后逃难江湖,追随刘备行军打仗途中其子关索前来寻父,根据父子对话得知关羽的岳父姓胡。索入见关公,双膝脆下,垂泪曰:“儿三四岁时,见父不在家,常问于母。母道父亲自杀本处霸豪,逃难江湖……又值家贫,只依外公胡员外抚养长成……特来寻见。”更有趣的是清朝发现了一块关公墓碑,上面刻有“侯长娶胡氏”,也佐证了胡氏说。

第三,曹氏说,来源于淮剧《关公辞曹》,说曹操将义女曹月娥许配给关羽,关羽千里走单骑时曹月娥没有追赶上,自杀殉情。

在民间与野史中,都认为关羽早有妻室。前些年,曾发现明成化年间的说唱词话《花关索传》,里面便有关羽的妻子,名叫胡金定。当时,刘、关、张结义后,刘备恐关、张家有妻室,不能生死同心。张飞就与关羽相约,相互交换杀绝妻儿。张飞到关府杀家,心中不忍,便放走了关妻胡金定。胡金定当时已怀孕,后来生下一子,取名关平。在这里,胡金定有名有姓,并且卷入了“桃园三结义”的矛盾漩涡之中,似乎有根有据。特别在关羽的故乡,祖祖辈辈的传说中,关公夫人的事确实不少。

传说中关羽夫人是个很有文化素养与医药水平的医生,当年为关羽故乡的父老乡亲医疗治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极受尊敬。在关羽与其夫人身后,关羽夫人被故乡拜为医药与赐子之神。

      关夫人姓胡,此之说由很久。经考证在山西运城常平关羽祖庙中有块清代的石碑,其树碑年代为清康熙十九年,撰文者乃是解州州守王朱旦,碑文为《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碑铭》,其中有句:“……明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圣帝……稍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由此撰文可见,关夫人姓胡无疑,且原姓胡的老“学究”们说的名字也应无太大可疑。在研究历史、尊重现实的研判中,可以明确地讲:关夫人姓胡,名玥(也称胡金蝉、胡金定),河东解州人。

胡玥其父是“胡人”, 名叫胡斌,也称胡启中、胡守约。结合当地志书文记以及依照解州人的传说,当年“胡人”家居今解州一地,且是解州一地的文化名流。说胡家早年是匈奴人,祖上居住于今解州的大、小胡村,但胡玥的父亲饱学未仕,或干脆不仕,专一开馆授徒,文武双全,所以教出了关羽这样的文武全才,立名天下。

今称大、小胡村及其一地的文化老者讲,当地早年胡氏族人为关羽夫人盖过庙,且一致认为此地胡氏是外来的。在胡家人老辈子中,其中不少也是当地的学者名家,曾十分明确地讲述过,说胡家早年是匈奴人,再三强调其名为胡玥,,也讲了当年胡先生就居住在今日的风圣庙(即轩辕黄帝占蚩尤时,“三台”之上台的风后故里,其时风圣庙很大,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才全部拆光,当时“解县人民大学”即办于次庙院),关羽就在此地学文习武,且与胡玥青梅竹马,最终结为眷属。

胡先生仅有一女,十分珍爱。也许还由于匈奴人和汉人的传统观念不太完全吻合,胡先生对女儿自小教育即显示出其本人教育理念:文、武、理、医、艺等常识理念皆授,使女儿从小即受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教育。

关羽如何能到胡先生的书院里读书,有很多说法,如神人点化、风圣庙庙长安排等等,但较可信的还是由于胡玥而致。

传说,那时关羽已经十多岁了,还目不识丁。有一年皇帝更改年号,皇帝改元建号,不管是有什么内因外事,都会使地方表示庆贺,乡下人都到城里看社火热闹……。依据关羽生年,可查知是年为汉灵帝熹平年时,即公元172年,关羽已经十三岁了。

这天,即当年七月(灵帝改号之时月),关羽同村里几个小伙伴,约去城里看红火,当快入城,经过今社东村的风圣庙时,听到了一片读书声,看到那些孩子抑扬顿挫、似歌似唱、似说似道、摇头晃脑,或少数在舞弄拳脚,关羽慢慢地步入风圣庙院,虽听不懂什么意思,但终是被迷住了,正自失于其中,忽听到一声树枝折断与惊叫声,猛回头,身侧的一株大桃树上,一个姑娘正在掉下,关羽急忙跨过去张开双臂接住了姑娘。读书的孩子们也似乎看到了树上掉下人来,即有人喊:“师傅,师妹从树上掉下来了!”……

得救者是胡玥。

胡玥的父亲——书院的胡先生急忙跑出,看见女儿被人相救,两眼泪花,感动不已,陈表谢意。而与少言少语的关羽交谈中,深深感到这位目不识丁的乡下玩儿本质高尚,聪明伶俐,又看他思维敏捷,体魄康健,一时心动,要收他为弟子……

关羽未得父母允诺,不敢自专应诺,故胡先生亲自到关羽宅上,说服其父母,终于收得了关羽这个弟子,从此他开始学习《春秋》,练习武艺。胡玥对这个乡下飞来的学生十分敬重,更由于父母的看重,对关羽以兄长相待。在文化学问上,胡玥十分热心又耐心传授,简直成了关羽的专职“教授”。在武艺上胡先生更是倍加教习关羽,特别看重关羽人厚慈肠,将女儿列为关公的对手,配练徒手对打、单刀劈枪、单人夺枪、徒手夺刀等武打套路。分别传于二人对练,即使有所闪失或误伤,双方都不会记恨,也一定会练的更好。

那是关羽十七岁时春上,解州城位于西南方首山(今叫中条山)北麓,有一桃花洞。那儿漫山遍野是桃树,春时三月,桃花怒放,山泉喷涌,历为当地文人学士踏春会友的绝佳之处。

时至桃花盛期,但是很少人前去其地,原因是当地出现了一群山狼,早晚呼号,吓退了文人游兴,还伤及百姓。这消息传到了关羽耳中,他便决心去铲除此一群扫人兴致、害人性命的东西。

于是,他备好干粮携带刀、枪(长矛)几种武器,天蒙蒙亮就走出山门,直奔桃花洞。胡玥一身武妆,且挂弓荷箭,尾随而来,二人沿道而上,到山洞边即分立洞口,各把一边,向洞中投石,希望以此法达到惊动引出狼的效果。在此二人密切配合,迎战野狼,箭射矛刺刀砍打死十来只,在洞口取用“火镰”,燃起火把,被烧的狼肉香味四散,又有一只狼扑上来,欲抓扑关羽,也被关羽一枪刺中喉咙,在空中摇晃几下扔入熊熊之火,仅剩的几只狼哀号离去……关羽胡玥师兄妹二人带着胜利的喜悦挑着狼大腿,美食一顿。他们深知残余而去的狼只,至少一两年不敢再到这里来了,留在山洞边的气味,会让它们永远胆寒。随后进入洞中,发现这儿住过人,但人已早去,尘灰遍布,突然一大堆竹简映入眼帘,仔细看原来是“兵法十三篇”!胡玥听父亲说过,此兵法是风子遗作,他仅有四篇,是稀世珍宝。于是二人将“兵法十三篇”分作两捆,扛着下了山……

时隔不久,关羽胡玥又演绎出《好剑配宝鞘》的传奇故事。胡先生弟子们刻苦学文习武,关羽胡玥二人更是在帮学和练武中感情升华。在胡玥眼中,关羽穷而有志,少文而重礼,绝不是那些见利而忘义的苟且小人。但由于近期灯油常少,在学子中私下议论,说关羽家穷,怀疑他偷油。胡玥心里十分明白,虽然关羽家穷,可家父厚爱,不收分文学仪,这公摊灯油,冬天必用的柴火等,都概不例外,轮到关羽摊出时便早早准备好,由关羽按时交付大家知道,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说词?胡玥压抑,便告知安慰关羽。关羽也深知这是学友们的误解和讹传,可他心中不能完全放下,决定要抓住这个偷油贼,以证自己清清白白。

连着几天关羽不时在阴暗中出没观察,胡玥也常常尾随跟踪。这天半夜,胡玥听到教堂传出刀砍之声,很快提弓操剑赶来。二人见是一条蟒蛇急着追杀,蟒蛇溜得很快,急急从教堂爬出,直溜五里墩的烽火台下一洞,关羽用足力气,猛往外拉……。忽而一团烟气与火喷出,关羽拉出了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剑。胡玥从关羽手中接过剑来,对着一棵碗口粗的大树,一砍两段,又对着斗大的石头,一剑两片。木断石分,连声“好剑!好剑!”

胡先生持剑看了又看,会心地笑了又笑,掐指算了又算。说了句“好剑要配宝鞘才好”。是呀!神奇得来之剑,岂可无得体美鞘以配?于是,胡玥次日东方喷白之时,又赶到得剑的五里墩烽火台下,然而一切落空,扫兴地走回海隅风圣庙,这时集市以兴,人来人往,庙门口几乎水泄不通。只听的“卖宝剑鞘了,识货配合者分文不取,等闲浪子千金不与!宝货送与知人,好货配其知己!”

胡玥猛回头,一长者仙风神采,白鬓冉冉,双手挚一华美宝剑,向她微笑致意。她立即取剑试鞘,十分得体适合,兴高采烈,而持剑白发长者却悄然消失……

胡玥奇得剑鞘,胡先生高兴之际,当即起了一卦大笑,“女儿啊,剑和鞘,剑配鞘,此非寻常之遇,乃天赐良缘”!于是,胡先生即差学子请来两位同族好友,直言如此如此,请二人前往关羽宅上,说合婚姻……

有史料记载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六月初八,胡玥与关羽婚娶礼拜,成就大婚。胡先生送的陪嫁品让解州人至今称叹:胡先生将关公从山中取回的《兵法十三篇》重新整理与编排一新,以竹简与时兴纸张各为一套,红绸包裹。又将女儿所得剑鞘擦拭一新,用红、绿两色绸布扎好,挂于抬架“食盒”前边,让人抬着送到关公新房。

关公与胡玥结婚后,胡玥依汉民族大札,居住于乡下,侍奉公婆,相夫教子,而更多的时间,则发挥自己的医药学识专长,为远近百姓看病。

《关帝志》中有关公“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的记述。此时,十九岁的关羽已经耳闻目睹了朝廷的暗弱和百姓的疾苦,已经立下了报国安民的远大志向。当地有一豪绅恶霸,名叫吕熊,趁着社会混乱,官府腐败,勾结官员,胡作非为,欺男霸女,杀人害命。关羽怎能容忍如此罪行?胡玥早已看出丈夫心底的怒火,夫妻经过许久谋划,双方化妆成为董卓中军,进入吕熊府邸,杀害恶霸吕熊等一帮群凶……

官府到他家乡捉拿逃犯,他父母为免除儿子的后顾之忧,双双跳井身亡。事后乡亲们以井为墓,在井上建了一座砖塔,以示纪念。如今,这座砖塔还保留在常平家庙里,是关羽故里的重要遗迹。为避灭门之祸,胡先生便将胡玥和关平藏匿在中条山下一个小村五龙谷庄安居,胡玥母子初到此地,官府曾多次进村搜査。但是,每当官兵来到山脚下,原本晴朗的天空,即刻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飞沙走石,雷雨交加。又见山顶五龙飞腾、张牙舞爪,吓得官兵魂不附体,狼狈逃窜,屡试依旧之后,官兵就再也不敢进村搜査了,人们将此山谷称为五龙谷。自此后,再无人敢侵犯,村民们平安康泰,连虎狼野兽也未曾再进村,胡玥母子随后便平静安然地在这里住了下来。

胡玥安居于五龙谷后,主要是教儿子学文习武,其余更多时间仍是上山采药,为民解忧治病。由于胡玥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从小跟随父亲习学医道,搜集了不少民间验方,因而为了母子生计,她每天不辞劳苦上山采集药材,为百姓们治病疗伤。不管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半夜三更,只要有人请,她都不误时分出诊医病。大部分药物是她自己自采自挖,回来后在家切、炒、熬、焙、煅,再制成膏、丹、丸、散,往往不收分文。同时,她还不断为乡亲们传授中草药习性及治病药方,使当地百姓相继在自家宅院、田间地头种植药材,并将药材炮制后,经过集市交易,带来一定收入。胡玥关爱民众的一举一动,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胡玥娘娘”。

胡玥关平母子安居于五龙谷,得知丈夫关羽已安居荆州,初立其名,看儿子关平年长近二十,已经长大成人,便决定去寻亲认父。自然也放心儿子的武艺过人,足以自卫其身了。胡玥决定给丈夫带点补身益体的滋补药物,将自己多年积存下的乌梅、竹黄等整包让儿子带着,待相认后呈上,教其父浸煮饮用,以健身祛病。胡玥的用意很明显,乌梅健胃活血,竹黄清血益气,镇定安神,强筋壮体……

经儿几多奔波,关平找到了关羽,呈上母亲交与的实物后,关羽久久难静思绪,以诗句为竹叶,舒心明志,写出了一首五言绝句:“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将四言并为两幅图,分别画成风竹,雨竹,以叶为笔画,挥洒自如的笔触绘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书画。

关羽与儿子朝夕相处,更是思念妻子,于是又派几个亲兵,化妆成商旅,与关平一起回家乡接夫人归荆州,嘱咐儿子将风雨竹图一定呈示其母……

关夫人接风雨竹图后,泪如泉涌,千思百想……胡玥归心似箭,很快随儿子去了荆州,会见已别离十余年的丈夫,完满了后半生家庭生活。此时间大抵应在公元201年以后,即在刘表接纳刘备关羽一行,驻荆州的新野时期。

《中国关氏宗谱》第二卷圣配胡皇后中载明:“圣祖十七岁,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配胡氏。生三子一女,长曰平、次曰兴、三曰索,女曰银屏(一作娥)。”

长子关平,《三同演义》中曾说关平是义子,而《三国志》和《蜀记》中都称关平为“子平”;《关帝志》中也有关公“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的记述;《关公世系考证》还有“长子关平,宇坦之,少随父任事,躬亲矢石,临阵不离左右,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初七那日与关公同时遇难,卒年四十二岁”的记载;常平关帝家庙娘娘殿内更建有关平太子殿。由此证实:关平确是关公的亲生子,义子之说并无根据。

次子关兴,字安国。是一位少年才俊,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少已有名,蜀汉将领。关公死后,逃往蜀中,“少有另问”。年纪很轻就有很好的声誉,深得诸葛亮器重,以为他不同常人。二十岁时关兴就官拜侍中,中监军,是国家高级官员了,负责皇帝的政策咨询和安全警卫。关兴和张飞的儿子随刘备攻吴,杀死杀父仇人潘璋,很有战功。诸葛亮北伐时,出任龙骧将军、左护卫使,,斩将夺旗,建功立业。公元234年二月,关兴英年早逝,享年二十四岁。

三子关索,字维之。《全像通俗三国志传》记有关索的完整形象。关索七岁时因元宵节观灯迷路,被姓索的员外捡到收养,改姓为索。养到九岁时,索员外把他送到班石洞花岳先生那里习武,所以他身兼三姓:“关”是本姓,“索”是养父姓,“花”是师父姓,遂称“花关索”。民间还有这样传说:关索系关公在下邳时所生,逢战乱送给一花姓老者为义子,匆忙间没来得及为孩子起名,老人只知道孩子姓关,就叫他花关,花关长到六岁,就随一个叫索圣的高手练武,所以又有人叫花关索,这就是“花关索”的由来。关索自幼力气过人,喜欢舞刀弄枪,后从师学得一身好武艺。关索十八岁时,得知生父已在荆州被害,便辞别索家,入川寻父,跟随诸葛亮南征蛮地,后因中了瘴气,旧病复发,年仅32岁就死于云南。传说,诸葛亮南征时,关索担任先锋官。他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帮了诸葛亮的大忙。一天,一座大山挡道,关索下马带头砍树抬石,修筑道路。时至晌午,军士饥渴,而四周无水。他正在焦急时分,坐骑的马长嘶一声,并用前蹄刨地,刨出一股清泉。军士们用此泉水煮饭解渴,吃饱后很快开出一条山路。后来,这条路成了云南和贵州的交通要道,人们为了纪念关索,就叫那座山为“关索岭”,那泉叫“马刨泉”,还在山上建了一座关索庙。现在贵州的关岭县就是因地处关索岭而得名。

关公的女儿关银屏,又名关娥。据《三国名将》记载:关公女儿关银屏生得美丽聪慧,十八岁就学得一身武艺。诸葛亮南征时,启用了俞元(今澄江县)的李恢共同南征平叛。同时诸葛亮亲自做媒,把关银屏许配给李恢的儿子李蔚为妻。关银屏想到平叛是为了巩固蜀汉安全,便答应了这门亲事,并随李恢父子南征。

关银屏跟随李恢父子南征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事结束后,在俞元住了下来,一直和俞元人民相处得很好,还亲自教俞元人民纺织、耕种、读书识字,大家都很敬重她,称她为“关三小姐”。关银屏在俞元也常常想念自己的故乡,但又舍不得离开爱她的俞元人民,便在每天早上登上金莲山,一边仔细梳洗晨妆,一边遥望故乡。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关三小姐梳妆台,至今此地地名一直仍叫“梳妆台”。关银屏在俞元离世后,远近的人们都披麻戴孝,大家眼含泪水把她送到地喜欢遥望的梳妆台附近安葬,以后每年清明时节,仍有许多当地民众在关银屏墓前垒坟祭奠,烧纸焚香,敬献贡品,以表达他们的怀念敬仰之情!

关银屏的墓冢坐落在澄江县古城村的金莲山上,墓前有大石围砌的平台,拾级而上。墓前还有一块高四尺、宽两尺多的石碑,石碑两侧镌刻有墓联:“墓近圣人宫,父女相睽祗数武;神游荆襄界,魂魄长恨于千秋”。墓碑中央镌刻有“汉忠臣兴亭侯子李蔚、寿亭侯女关氏三姐之墓”碑文,有“宜统二年三月,阁邑士庶敬立”落款。当地老人讲,过去墓尾还有一副墓联:“有骨人间藏,万古香馨金莲土;随君天上去,一家同住斗牛官”。此墓是关银屏与夫君李蔚的合葬墓,当地人直称“关三小姐墓”,现为云南省玉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夫人一生以医道为主,在故乡的行为和开创的医药事业,影响之深远与广大。其传奇故事很多,更是精妙绝伦,妙趣横生,相映成趣。诸如:“风圣庙结心”“观音也学娘娘药用柳”“娘娘庙的传说”“大仙庙的说词”“娘娘边关寻关平”“传下柴胡医风火”“娘娘草辨析”“中条山黄芪列魁首” ……演绎着无数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胡玥娘娘靠采集药材苦度生涯,义务给百姓治病,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极受百姓尊敬,因而被誉为健康神、平安神和送子神(也称送子娘娘)。千百年来家乡人凡求子问病、祈求安康,均要请胡玥娘娘指点恩赐,极受百姓尊敬。

家乡人为纪念“胡玥娘娘”,在其原来藏匿居住过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庙,名曰“胡玥娘娘庙”,后来人们就只叫“娘娘庙”,这个村也随之叫“娘娘庙村”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这个庙会主要是药材交易集会,商贩主要来自河南、陕西,甚至有青海、内蒙古等地。商贾云集,很是热闹。同时,在这一天,人们除了进庙上香求药之外,还要请戏班搭台唱戏,连演七天。很可惜!原有的娘娘庙已毁于日寇败退前。近年来,当地百姓在中条山下解州一地又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娘娘庙。娘娘庙建筑别致,工艺考究,富丽堂皇。正殿中的胡玥娘娘塑像应是明末或清初年间的原塑像。胡玥娘娘一身皇后衣若,凤冠霞帔。皆因塑工手艺高超,其像做工精细,形象逼真,显得雍容华贵。特别是那塑像的双眼,灵灵似动。好像在与人交流感悟,又好像在悉心安慰若心灵受创的亲友们!娘娘殿院内东西配殿分别是关平、关兴夫妇殿。河南洛阳关林,也有一座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圣母殿(又称娘娘殿、百病娘娘殿),该殿主供关夫人胡氏以及两侧陪祀的爱子关平、关兴和女儿关银屏塑像。胡玥娘娘被尊拜为神医和赐子之神,娘娘庙信众游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十里八乡不断有人前去顶礼膜拜娘娘神灵。

为纪念胡玥娘娘,解州关帝庙内至今还保存有奉祀胡家族人的 “胡公祠”。胡公祠正殿塑有胡玥父亲胡斌先生像,胡公祠大门口立有胡斌先生嫡系后裔、唐代胡家族人唐振武将军、节度使、工部侍郎胡证先生的纪念碑。胡公祠为唐代胡家族人所建,清圣祖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建,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 失火被焚,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再度重建,庙宇恢复旧貌。 因胡玥娘娘的历史存在和功德,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明神宗万历皇帝追封关夫人胡玥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

胡玥娘娘的社会价值源自于关帝祖庙的广泛影响与胡玥娘娘自身存在的价值;源自于关公信众的虔诚膜拜与社会经济的日趋繁荣。同时,胡玥娘娘作为关公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和关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在老百姓中,胡玥的故事代代相传,愈传愈奇。传奇者,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胡玥在老百姓的眼里是太不寻常太不平凡了,太伟大太神奇了。传奇不是正史,但比正史更普及;传奇不能说都十分真实,但谁能保证正史就十分真实?在老百姓心中,传奇比正史更接近真实。胡玥的故事,一千多年以来,就这样口口相传下来;这就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代表着民族的认定,一万年以后,还会这样传下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一切都成为过去。白天,依旧一天云锦;夜晚仍然万颗奔星。往事如烟,历史如烟,而土地永恒。蓝天、白云、阳光在我们头上永恒。山峦、河流、大地在我们脚下永恒。在天之下,在天之上,一种浩然之气永远不会消散,而是永远充盈在华夏之邦,充盈在天地之间,充盈在我们的心中。

作者简介:白生亮,195146日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大严备乡九仁村。19682月初中毕业参军入伍,先后在晋南军分区、忻县军分区任战士、班长。19713月转业到太原八八四厂设计研究所工作,后碾转山西省艺术学校、神池县劳动局、神池县文化局、神池县教育局等单位工作、任职。20115月退休后被县志办聘为编委,参与县志编纂工作。

工作之余喜好书画,酷爱摄影,勤耕笔耘,经过二十多年的搜集整理,出版了《神池乡谣俗语》。2006年以来,先后执行主编出版了《教师硬笔书法》《神中五十华诞纪念册》《光辉的事业 崇高的师德》《走进新课程》等书籍。付主编出版《翰墨丹青》《神池纷呈》等书籍。许多作品多见于省市县各类报刋杂志,虽少有成就,却自得其乐。

*神池县城古坛庙探寻
*无名亭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文化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主编微信:sczb0972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 刚 || 东 关 帝 庙
关圣帝君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
关羽之家世
大地上处处有关羽的足迹
关公的女儿:关三小姐 (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