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南坠子

起源背景

河南坠子和大多数曲艺剧种一样,因其起源于民间,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关于其起源也是“有史无记”。[13][14]
20世纪30年代,张履谦在开封市相国寺对河南坠子艺人进行调查采访,认为河南坠子由道情演变而来;因其唱词的字是一个字坠一个字,故名“坠字书”。1948年,戏曲研究家傅惜华在其所著的《北京曲艺概论》中也认为河南坠子起源于道情,主要是因为河南坠子初期艺人使用的乐器、崇奉的祖师和道情一样。[15][16]
1950年,河南大学张长弓教授提出河南坠子是由莺歌柳和道情结合而形成。后张长弓又进一步提出河南坠子是由莺歌柳书、道情书、鼓儿词几种民间曲艺形式结合而形成。[16]
1963年3月,河南郑州举办坠子名老艺人座谈会,许昌市坠子艺人孟治法表示:河南坠子创始人是乔治山,乔治山从小跟随师父学唱三弦书,演出之余把三弦改造为坠子弦,由原来的拨弹改为拉奏。乔治山出师后,开始改进唱腔和伴奏方式,这一表演方式开始在豫东、皖北流传,大量道情艺人纷纷改行演唱。[16]又因乔治山经常自拉自唱《玉虎坠》,人们便把这种演唱形式称为坠子书。[2]后来,开封市曲艺专家王元伦经过采访调查,乔治山改三弦为坠子的说法得到证实。至于张长弓所说的莺歌柳,实为三弦书的一个分支。[16]
综上,因为莺歌柳是三弦书的分支,所以“河南坠子起源于道情、莺歌柳、三弦书”和“河南坠子起源于道情、莺歌柳”两种说法均能成立。[17]

发展历程

形成

河南坠子起源于清道光年间,由于其新奇生动吸引了不少其他曲艺剧种艺人加入,使河南坠子的唱腔、曲目等得到大量丰富。[14][2][18]
河南坠子于清光绪初年由豫西南和安徽的颍、亳二州传入豫东各地,后又传入豫北濮阳一带。在这一时期很多原唱道情和三弦书的艺人受其影响而改行。[2]清末民初,坠子在河南发展迅速,农村庙会的坠子书棚盛行,1912年,开封相国寺二殿前,坠子、道情书棚约有十余座。在这一时期,坠子艺人全为男性,表演地点以农村庙会地摊为主,唱腔和表演都比较简单,主要靠坠胡模仿人声来吸引观众。[2]

发展

1914年,河南坠子首批女艺人开始在开封相国寺登场。初期,河南坠子的女艺人多为男艺人的家人,均拜男艺人为师,表演形式为男拉女唱,多唱小段。由于社会认可、听众的欢迎和经济收入增加,促使更多的男艺人支持女眷从事坠子演唱,使得坠子女艺人越来越多。在继承男艺人的唱腔和表演基础上,女艺人开始广泛的借鉴其他曲艺剧种的音乐唱腔和表演身段,使河南坠子的唱腔和表演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了增加艺术魅力,女艺人的装扮也由原来的生活装逐渐发展为淡抹脂粉、身穿旗袍或彩衣。[2]
女艺人阵容的扩大,演唱技艺的提高,使得其影响不断扩大。据统计自1933年至1937年,各大唱片公司为河南籍坠子女艺人共灌制87张双面唱片并发行全国,极大的提高了河南坠子在全国的影响力。在这一时期,河南籍女艺人也开始走出河南,前往京津地区献艺。[2]
自1937年,河南接连遭遇灾害,不少灾民开始习唱坠子以糊口,众多艺人逃往外省躲避灾害,使河南坠子队伍迅速扩大并在全国广泛传播。在这一时期,河南坠子逐渐形成中路坠子、东路坠子和北路坠子三个地域分支。[2]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河南坠子的女性化倾向更加突出,一些女艺人在演出小段的基础上开始演出中长篇书目。新乡的刘明枝,中牟的刘桂枝和登封的刘宗琴,先后在郑州献艺,被誉为“郑州三刘”。此时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琴师,如张志学、薛永祥等。[2]

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的河南坠子艺人被纳入体制内的曲艺院团,出现了许多反映新时代的曲目,如赵铮演唱的《摘棉花》、王桂荣演唱的《歌唱黄河》,为河南坠子表现新生活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刘宗琴演唱的《李逵夺鱼》为河南坠子传统曲目整理和改编提供了经验。[2]
为了适应新的演出场地,河南坠子的音乐唱腔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革除了部分拖沓重复的唱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强调表现人物的感情和时代色彩。河南坠子的伴奏也开始加入二胡、三弦、扬琴、琵琶等乐器。这一时期,曲艺院团的坠子演员以女性为主,多唱小段;城乡个体和半职业坠子男演员,仍以演唱传统中长篇书目为主。[2]

停滞

1964年下半年开始,传统书目被禁演,知名演员被转业或下放劳动,部分演奏员和民间艺人相结合,进行业余演唱活动。直到1972年后,部分专业院团才开始陆续恢复演出。[2]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河南坠子自身的局限性、表演形式单一性和社会变化,学习河南坠子的年轻人锐减,年轻的观众也在急剧减少。老艺人只会唱,不会记谱、记词,好多传统经典段子都在急剧消亡,急待扶持与保护。[1][14][18]

艺术风格

唱腔音乐

河南坠子的唱腔采取上下句板腔体结构,可归纳为起腔、平腔、落腔、尾腔四个部分。[9][19]
起腔用在唱段开始部分,其旋律性较强,句尾常有拖腔。平腔是河南坠子的基本唱腔,也是河南坠子使用最多、变化最丰富和最具有特色的音乐板式。在演唱长篇书目时,常会在平腔中插入一些话白。落腔用在小段结尾处,由上下句组成。尾腔又称作快扎板,用在整个唱段结尾处,其特点是速度较快,突然一个甩腔停止演奏。[19][20]
河南坠子在主体唱腔进行中,可根据唱词句式的格律,使用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拙十字、寒韵、滚口白等不同唱法,产生节奏和旋律的变异,表达不同的情感。[9][17]

表演方式

河南坠子最初坐唱,男艺人一人自拉自唱,后有了专门的演奏者,演唱者不再自拉自唱。随着女艺人的加入,河南坠子表演形式变的多样化,出现了男女捧口坠子、三人捧口坠子、群口坠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坠子演员登上舞台演唱,开始把一些戏曲、歌舞的动作融入到表演中,唱、念、做逐渐规范化。[2]

伴奏乐器

河南坠子的专职伴奏者使用脚梆和坠胡伴奏,演唱者使用简板、铰子、矮脚书鼓与醒木等伴奏。其中,由道情改唱河南坠子的艺人多使用简板击节;由三弦书改唱河南坠子的艺人多使用铰子击节;由大鼓书改唱河南坠子的艺人多使用矮脚书鼓;醒木则多在说唱长篇书目时使用。[1]

艺术流派

地域流派

河南坠子按照地域流派可划分中路坠子、东路坠子和北路坠子[21]
中路坠子也叫西路坠子和上路坠子,活动地区主要以开封、郑州为中心,包括许昌、洛阳、信阳等地。中路坠子是三弦书艺人改成坠子后,吸收河南梆子、曲子、越调、二夹弦等剧种唱腔而形成。[22]以硬弓大调、字清梆稳、高亢明朗、朴实雄壮见长。[23]
东路坠子又叫下路坠子,活动地区主要以商丘为中心。东路坠子多是道情艺人改唱坠子后吸收琴书的唱腔而形成。[22]具有柔美、缠绵、细腻、善于抒情的艺术特色,唱腔和唱词道白富有豫东的乡土气息。[24]
北路坠子在东路和中路的基础之上,吸收了梨花大鼓的曲调而形成。[6]主要流行于新乡、安阳等地。[22]在唱腔上北路坠子多用小碎口和花腔,善唱民间生活和风趣的段子,具有俊俏、娇媚、纤巧而又健壮的艺术特色。[25][26]

个人流派

乔派坠子乔清秀开创,主要传人有乔月楼郭文秋文爱云等。乔派坠子主要形成于天津,曲调和山东梨花大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借鉴和吸收兄弟曲种、戏曲和流行歌曲的音律和曲调,吐字轻盈,演出风趣,委婉动听。[27][28][29][30]
董派坠子董桂枝开创。董桂枝自小在山西长大,其唱腔受到了山西迷糊腔的较大影响,将悲音哭调融入到了自己的唱腔中,形成了质朴深沉的唱腔风格。[16]
程派坠子程玉兰开创。程玉兰利用自己嗓音宽、厚、亮的特点,形成了大腔大调、气势磅礴的程派坠子。程玉兰虽在演唱时使用纯正的河南腔,但在吐字上却与其他河南坠子演员不同,她的吐字更有“艮”劲,使其唱腔更富有弹性和韧性。[30]
赵派坠子赵铮开创。赵铮将三路坠子唱腔之精华集于一身,并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营养,丰富坠子的唱腔,形成了清新、活泼兼又雄厚、奔放的唱腔旋律。在表演上以人物性格所需为主,由曲传情。[31]

演出书目

河南坠子书目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三种,早期书目主要从道情、三弦书、山东大鼓、琴书等曲艺中移植继承而来,后又创作演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书目,约有300余种。[7]
河南坠子书的书目以“回”为单位,长篇书目由若干“回”组成,称为正本书或连本书。[8]在表演时,长篇除说、唱外还附带形体动作,中篇有说有唱,短篇以唱为主。[4]
长篇书目有《包公案》《刘公案》《一百零八侠》《瓦岗英雄传》《杨家将》《大红袍》等。[8][10][9]中篇书目有《花园会》《打蛮船》《陈三两爬堂》《王金豆借粮》等。[9]短篇书目有《小黑驴》《拾棉花》《偷石榴》《借髢髢》《黛玉悲秋》等。[9][10]

传承保护

发展困境

河南坠子以说唱为主,表演形式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当代观众群体。随着各种艺术文化形式的不断丰富,河南坠子逐渐被人们冷落,很多河南坠子艺人和学生为了生存而转行,导致老一辈艺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因无人继承而逐渐消亡。[32][33]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逐渐开始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河南坠子从业者可依靠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对河南坠子进行宣传,让大众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了解河南坠子和欣赏河南坠子。同时,应加强河南坠子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河南坠子继承者。[33]

保护

为了保护传承河南坠子,河南省文化局1980年在郑州首次举行“河南坠子中长篇青年演员精修班”,1982年在河南省戏曲学校开设曲艺班招收坠子学员。2006年5月20日,河南坠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2019年11月12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临漳县文化馆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河南坠子保护单位。[3]

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宗琴宋爱华马付芹陈胜利[34][35][36][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地方戏-河南坠子》[MP3][RMVB]
河南坠子史略(一)起源
楚风汉韵--南阳文化瑰宝
拥有百年历史的戏剧:河南坠子经典曲目
郭永章河南坠子《吹牛》
阜阳民间曲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