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说《论语》:季氏篇(二)

一、原 文 
季氏第十六

16.0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二、释 解 

老师说:“天下和谐有道,政治清明之时,君臣各尽其职行王道之政,弘'仁之为人’的文德之道,则礼乐的制定和征伐的决策都来自于天子;天下混乱无道,政治昏暗之时,君臣离心背道行霸道之政,礼乐的制定和征伐的决策来自于诸侯的篡政擅动。这种出自诸侯擅政越权的,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大夫擅政争权的,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失去的。陪臣争权篡政把持国家政命的,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天下政治清明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旁落到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有道,一切都依仁德道义的规则而行,社会安定,百姓安宁,民众自然也不去议论国事政事了。”

 三、释 字 

《说文》:出:进也。象艸木益滋,上出达也。凡出之属皆从出。尺律切。

《玉篇》:出:尺述切。去也。见也。进也。远也。又尺季切。

汉字“出”从凵从止。“凵”,坎穴之形;“止”,会足从坎穴走出之意。古人穴居,字形像人离开穴居的坎穴,会走出之意。本义是从里面到外面(跟“入”相对),引申为离开、发出,又引申指拿出、交纳、出产、生产、产生、发生、出现、显露、超出等义。

《说文》:陪:重土也。一曰满也。从𨸏(阜)咅声。薄回切。

《玉篇》:陪:步回切。贰也,随也,加也,助也,益也,家臣也。

汉字“陪”从阜咅声。“咅”为“倍”的省文,有重出成倍之意。本义为重阜,即阜上有阜之意,《说文》:“陪,重土也。一曰满也。”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陪之言培也,谓增益其土也。许训重土,取重叠义。”引申泛指重叠之义,又引申指辅助、增益。本章陪臣即为臣之贰也,即臣之臣之意。

 四、素 说 

前一章从“季氏将伐颛臾”开篇,通过老师的“相夫子”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教导,让人们把握家臣事大夫之职责和担当,体悟家臣的行仁弘道的本分在“均、和、安”的守本、修文德的勇为担当之中。本章承接前章大夫专权、征伐无道的现状,通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教导,期望在位的君子能从“天下无道“的现实乱象中觉醒,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弘道扬善,践行“仁之为人”的“均、和、安”的礼乐秩序,回归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文明。

老师说:“天下和谐有道,政治清明之时,君臣各尽其职行王道之政,弘'仁之为人’的文德之道,则礼乐的制定和征伐的决策都来自于天子;天下混乱无道,政治昏暗之时,君臣离心背道行霸道之政,礼乐的制定和征伐的决策来自于诸侯的篡政擅动。这种出自诸侯擅政越权的,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大夫擅政争权的,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失去的。陪臣争权篡政把持国家政命的,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天下政治清明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旁落到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有道,一切都依仁德道义的规则而行,社会安定,百姓安宁,民众自然也不去议论国事政事了。”

本章需要注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并不是孔子有什么大一统思想,主张什么中央集权和天子的专权。本章孔子强调的是君臣各尽其职,各守其道行王者之政,所谓的“大一统”、“大同”和“集权”是后世学者为“霸道”之行的借口。从逻辑角度来看,孔子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在“天下有道”的前提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从这里并不能推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天下有道”。与此等价命题是:“礼乐征伐不能自天子出,则天下无道”,在这个命题中,“天下无道”包含了“臣子的作乱篡政”和“君上的无能不义”两个方面。同样,“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在“天下无道”的前提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并不能得出单一 “诸侯”“无道”的结论,其中也包含“天子”自身的“无道”。因此,本章文本中孔子没有“霸道”、“集权”思想,只有各尽其职之意。崔栢滔《论语大义》中说:“天子立政,诸侯行政,所以圣王垂手而天下治。天子以礼乐征伐作为手段,修正诸侯之政,保证天下整体行于正道。天子居于正,自正正人,行礼乐彻伐以正诸侯天下,则天下自然归于正道。天子不能行此正,则诸侯也可以辅助天子行政,正己正人,帮助君主归之于正,诸侯自正。如果天子不能行正,诸侯不能辅天子之正,不以天下之中心为中心,而是以诸侯一同自身为中心,动用天子的礼乐征伐的手段,维护自身所处位忧之正,以天下之大,谋求一国之利,这样就使天下失其正了,局部侵害整体,天下重心发生偏移,产生离心力,政治失去正确轨道。”崔的意思很明确,践行“仁之为人”的“均、和、安”的礼乐秩序,回归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文明,是需要君臣上下同心合作、相互制约的,并不是单一方面能够实现的。另外本章的“十世”、“五世”、 “三世”并不是具体的实指,而是概约之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德义论语解读—季氏篇第十六(2)
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九
论语: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6-2)
礼乐征伐自谁出?——《论语》乱谈之九
16-2季氏篇。
论语注解,第一六.二章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