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网友探秘日本大隅级运输舰
  据日本NHK报道,北京时间15日早上7时左右,日本濑户内海广岛县附近海域,海上自卫队“大隅”号两栖登陆舰撞上自家渔船,被撞渔船倾覆,4人落水,救起时2人已经死亡,大隅号的损伤情况暂时不明。防卫大臣长小野寺五典表示,立即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次事故。这次事故也引起了网友对日本两栖战场主力大隅级登陆舰的关注。

 
  日本防卫省将在2014年财年预算中下拨2000万日元(约合19万美元)用于该项改装研究。为了能搭载英国生产的AAV-7A1两栖突击车和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M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此次研究项目将重点集中在3艘“大隅”级登陆舰的升级工作。
  该三艘“大隅”级登陆舰分别是1998年服役的“大隅”号,2002年服役的“下北”号和2003年服役的“国东”号,它们拥有可搭载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的船台甲板和可搭载多辆登陆车的车库甲板,通过主甲板上的升降机或右舷的跳板舱门可抵达。主甲板分割出多个空间供停放更多的登陆车,舰岛后方的尾部还有一个大型直升机停机坪。升级工作将在预订的维护期内进行,“下北”号的预定维护期在2016至2017财年,“国东”号在2017至2018财年,“大隅”号在2018至2019财年。
  在2014财年,为了改善飞机着舰和离舰打滑的状况,3艘登陆舰的船尾坡道上将使用防滑涂料,这项工程造价在5000万日元。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欲耗资1.4亿日元购买多用途集装箱,以提高LCAC气垫登陆艇的运输能力。为了能搭载“鱼鹰”运输机,日本国防部计划在飞行甲板铺设耐热层。对于AAV-7A1两栖突击车,国防部将考虑替换船尾跳板舱门和增强其开关能力,提高主甲板和车库甲板之间的升降机的最大载荷,并提升船台甲板的排水能力。
 
日本大隅级运输舰的改造计划使其野心昭然若揭,通过部署AAV-7A1两栖突击车和MV-22“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大隅级运输舰的两栖攻击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自2006年以来,日美已举行多场“夺岛”演习,“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第1空降团等精锐部队受益极大。在这些演习中,美方刻意安排参演的日方官兵搭乘运输机、两栖舰艇远程机动至陌生地域,意在锤炼自卫队从本土向偏远离岛投送兵力的能力,而在实兵演习阶段,美军则手把手地传授特种立体登陆作战技巧,主要方式是乘坐橡皮艇和高速气垫登陆艇潜入离岛,对敌展开实地侦察与情报搜集,为下一步出动空降兵力夺占离岛打下基础。
 
美军手把手的培训,也让日本拼凑出执行“夺岛”任务时必需的装备。尽管没有专用的两栖攻击舰,但海上自卫队已经装备3艘标准排水量8900吨的“大隅”级运输舰,该舰采用类似航母的全通甲板布局,160米长的甲板上可停放40辆卡车和2架CH-47SD大型直升机,内部还能装载主战坦克和其他车辆。可执行空降作战的运输机部队则包括最大载荷8吨的国产C-1运输机26架、最大载荷20吨的美制C-130H运输机16架。此外,防卫省还仿照美海军陆战队的模式,正推进在2013年度预算中追加4辆水陆两栖突击车的计划,共计25亿日元。
日本防卫省在2013年12月11日公布的今后5年“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明确写入将组建“水路两栖部队”的相关内容,并已“水陆两栖部队”的名称来取代“海军陆战队”这一敏感名称,隶属于陆上自卫队。据悉,“水陆两用团”的组建将比照美海军陆战队,防卫省计划于2015年开始,首先以专门负责离岛防卫的陆自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部署于长崎县佐世保基地)的700名自卫队员为对象展开训练,并在未来逐渐将人数将增加至3000名。
 
日本在此时又提出升级大隅级两栖运输舰的计划,并不是单纯的巧合。在不久的未来,大隅级运输舰的作用可能不仅仅是运输,更有可能成为日本“水路两栖部队”的搭载平台,其作用类似美军的两栖攻击舰,成为两栖战斗的敲门利器。
 
大隅级登陆舰资料------大隅级的设计于1992年提出,1993年获得通过,并于1993年10月与三井重工的玉野造船厂签下首艘大隅级的建造合约。海上自卫队最初预计建造六艘大隅级,分成两批各三艘,不过至今只建造了第一批三艘。第一艘本级舰大隅号(LST-4001)由三井重工玉野厂承造,1994年10月开工,1995年12月安放龙骨,1996年11月下水,1998年3月服役;第二艘本级舰下北号(LST-4002)则在1999年开工,2000年11月下水,2002年3月成军;第三艘国东号(LST-4003)于2000年开工,2001年12月下水, 2003年2月成军。依照日本海自的命名规则,身为输送舰的大隅级采用岛名作为命名准则(大隅群岛、下北半岛、国东半岛)。
 
大隅级登陆舰资料------大隅级的设计于1992年提出,1993年获得通过,并于1993年10月与三井重工的玉野造船厂签下首艘大隅级的建造合约。海上自卫队最初预计建造六艘大隅级,分成两批各三艘,不过至今只建造了第一批三艘。第一艘本级舰大隅号(LST-4001)由三井重工玉野厂承造,1994年10月开工,1995年12月安放龙骨,1996年11月下水,1998年3月服役;第二艘本级舰下北号(LST-4002)则在1999年开工,2000年11月下水,2002年3月成军;第三艘国东号(LST-4003)于2000年开工,2001年12月下水, 2003年2月成军。依照日本海自的命名规则,身为输送舰的大隅级采用岛名作为命名准则(大隅群岛、下北半岛、国东半岛)。
 
大隅级的外型设计经过隐身考虑,舰体、舰岛的线条与金刚级驱逐舰、村雨级护卫舰一样力求简洁、单纯化,并采用倾斜的表面以降低RCS。本级舰舍弃了日本造船界偏好的传统式四角格子桅,改采向上渐缩的合金制全密封式主桅,能降低RCS。由于主桅内部常常有人上下进出,因此主桅上一切雷达位置的后方都装有电磁防护装甲,以维护人员的健康。
 
动力系统方面,大隅级采用三井(Mitsui)重工制造的16V42MA柴油机,航速达22节;此外,舰艏设有一个辅助推进器。由于抢滩登陆并非需求,大隅级的舰首由原先预定的开口式改为一般的传统式以利于高速航行。本级舰舰岛总共有四层,其中03甲板最前端是舰桥,02甲板后方左侧则是直升机管制室(日本称之为直升机起降管制所)。
 
大隅级最主要的自卫武装是两门分别位于舰岛前后方的MK-15密集阵,此外本级舰还配备日本自制的雷达、电子战系统与美制MK-36 SRBOC干扰弹发射器。由于本级舰大量引用最新科技,自动化程度甚高,故全舰仅编制135名官兵,比起以往同等级舰艇至少250名乘员相比减少甚多。
 
大隅级的全通甲板长120m,宽23m,总面积达3604平方米,最多可并排停放6架直升机,不过只在舰尾规划了两个直升机起降点,因此只能同时供2架CH-47运输直升机或CH-53运输直升机进行作业,与美国塔拉瓦级两栖突击舰、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一次可同时让九架直升机操作的能力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此外,大隅级并没有下甲板机库以及相关的直升机支援维修设施,所以无法让直升机常驻舰上(只能暂时停放于露天甲板上),也无法为降落在舰上的直升机进行维修保养。前两艘大隅级仅在直升机甲板铺设防滑表面,将车辆停放于甲板前半时遭遇了不少困扰,所以本级舰从第三艘国东号(LST-4003)起在整个舰面甲板都敷设防滑表面。
 
大隅级内设有一个舰尾坞舱,长60m、宽15m,可容纳两艘LCAC,其进出则经由一个与美国两栖直升机突击舰类似的向下开启式大型舰尾坞门;由于大隅级不具备让舰体下沉使海水进入舰内坞舱的泛水能力,因此就只能操作LCAC气垫登陆载具,无法让传统排水登陆艇进出坞舱。舰岛末端装有一具大型起重机,作为登陆载具的物资吊运装卸之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输舰还是轻型航母?全通甲板设计的日本海自大隅级坦克登陆舰
日本装备志——大隅级登陆舰
盘点全球著名船坞登陆舰
日本对直升机航母的牛刀初试——大隅级两栖登陆舰
“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
圣安东尼奥级(LPD)船坞运输舰如何诞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