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李兴柏/母亲的搅面馅饼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李兴柏

在农村老家,母亲做的搅面馅饼皮薄如纸,色泽金黄,入口化渣,皮不露馅,绵软味醇,满口流香。乡里乡亲、亲朋好友吃后都赞不绝口。虽说没有传奇色彩,但也令其他食品甘拜下风。

搅面馅饼是怎么做的呢?小时候了解不多,只觉得好吃。后随着年龄长大,才逐渐明白了母亲做这一面食的艰辛。

馅饼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最要紧的是面好。先说搅面,一般蒸饺子面,要和得软一些,如果是蒸饺,面要和得硬一些。但这搅面比蒸饺子面要软多了。搅面时左手拿着装有温水的水瓢,右手拿一双竹筷子,水要慢慢地倒入,而筷子要不停地搅动,这可是个力气活,我搅时都有些胳膊酸疼,直搅到没有面疙瘩,没有干白面为止。这时的面才算搅好,可放一旁饧会儿。

再说拌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家里当时只有盐、油、味精、花椒面、葱、姜。而各种调料所用的比例,母亲掌握的恰到好处,尽管“盐是百味之王”,但太咸压味,太淡没味。

还得说说包、烙。先将面团捋成一长条状,手上沾干面,然后揪大小基本一样的剂子,但不用擀面杖,而是用手拿着简单把剂子按扁,馅装进包严后双手拿起,上下来回拍,直到拍合适时为止,保证不露馅。母亲一边烧火(不能用大火),最好是草类柴火,如茅草、稻草。一边用抢刀来回翻。这种面食要勤翻个,待两面鼓起像馒头时,馅饼烙好,装进盘内上桌。烙好的馅饼呈金黄色,饼边呈乳白色。这种搅面馅饼,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鲜美和质朴。烙好的馅饼,屋内弥漫着香气,此时配上醋、蒜酱等调料,味口大开,令人难忘。

1988年,与父母无亲无故的老乡“老舀子”患癌,病危时与别人说:“现在就想吃二婶做的搅面馅饼” ,母亲听说后买肉搅面,当把热气腾腾的搅面馅饼送到“老舀子”躺的炕头时,“老舀子”用颤抖的双手接过搅面馅饼,趁热夹起一张,咬上一口,边嚼边说“二婶,俺依足了,想了多日的搅面馅饼进嘴了,俺是个快死的人,没想到二婶不但亲自做好,还亲自送来,好人啊!”说着,两眼湿润了。

家中三叔李绍宽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生前与他人常唠起母亲的搅面馅饼,他说:“在村里我吃过很多家的盘菜,也没少进城下过馆子,但印象最深,就是六嫂(父亲排行老六)的搅面馅饼香” 。

以前每逢过年,母亲招待娘家客人,婆家客人时,不但要做上一桌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还必须做搅面馅饼,供客人食用。不管怎么累,就是制作搅面馅饼,从来不做米饭招待。时到今日,亲属们见面,还经常讲起母亲给客人做搅面馅饼的往事。

2013年母亲因病去世,我们无限悲伤。但当年母亲剁馅邦邦声,搅面唰唰声,烙饼铲子与铁锅摩擦声,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李兴柏简介

LIXINGBAI  JIANJIE


     李兴柏,满族,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于洪区文联副秘书长。作品散见全国各级报刊。部分作品获全国、省市奖励。已出版个人作品集《从文履痕》。

《悦读时代》杂志是由河南阅读学会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月刊。主推时代人物、名人故事、重大历史事件,并刊发优秀文学作品,为读者、作者打造一个互联网、传统媒体联动的全方位立体交流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兴柏丨母亲的为人
郑玉超│稻麦之上(散文)
#李锦记#葱头猪肉馅饼的做法
怎样和馅饼的面?很多人错在加水这步,牢记2点,出锅皮薄大馅
馅饼这样做百吃不厌,从调馅到和面,一看就会,比买的好吃多了
蒙古族馅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