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小时候省事的娃去哪里了?

以下主要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略有删改。

他自称常爸,是一位从耶鲁毕业,在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工作多年,目前在哈佛大学读教育学硕士的奶爸。

1

很多父母可能误解了自己对孩子的爱,根据北京市一份抽样调查显示,3000多名中学生在“你对父母的态度”一项中:

56.28%的受访者,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选择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这份调查可能会让大多数的父母大跌眼镜,辛苦养育十多年,到了青春期,只有不到5%的父母得到孩子的喜爱,和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实际好不好孩子说了才算)

但事实往往比数据更残酷,青春期的孩子发生极端事件的不在少数,我们的公众号也曾发表过类似的文章。


2019年4月,因为和妈妈吵架,上海17岁男孩跳高架桥,当场身亡;

2019年2月,因为和父母吵了几句嘴,郑州12岁的女孩跳楼自杀;

2018年9月,因为父母生二胎、学业压力大,广东佛山16岁少年跳楼自杀;

……


当父母看到孩子长到青春期,觉得ta已经是半个大人了,结果发现,孩子却是“行走的炸弹”,有朋友感叹,“小时候那个省心的娃去哪儿了啊!?”

的确,青春期的孩子从个头上,看着和成年人的确没多大差别。可是因此就把他们当成缩小版的成人,或者长大了的小孩,就真的是我们大人的一厢情愿了,而且对他们还很不公平。

2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常爸在上个月出差,去美国参加一个脑科学会议时,认真听取了Sarah Jayne Blakemore教授的演讲。

她在脑科学领域颇有建树,她是剑桥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教授,也是伦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名誉教授,发表过120多篇论文,获奖无数。尤其是在青少年大脑研究中,Blakemore教授绝对是翘楚级人物。

这次会议上,Sarah Jayne Blakemore教授的演讲主题就是青春期的大脑发育。

首先,从刚进入青春期开始,孩子的大脑就发生了巨变,任性叛逆?冲动?外加自制力差?真的不是他们自己想要那样的。

没有耐心的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看红色字体结论部分。

这是一张脑部发育图,分别代表了5岁、青春期前期(9-12岁)、青春期(13-19岁)、20岁人脑的发育情况。红色/黄色的区域代表尚未完全发育,而蓝色/紫色区域则代表完全发育成熟。

不难看出,从孩子出生一直到20多岁,大脑一直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而且各个部位发育的时间是有先有后的。正是这种发育上的不均衡,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常见的“情感”与“理智”间的矛盾。

首先,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发育得不平衡。

人类大脑的前额皮质,主要负责人的高级认知功能,包括做出决定、计划,抑制冲动,同时也和社交活动、理解他人和自我认知有关。它很重要,但发育却最晚,一直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

可就前额叶还在懵懵懂懂时,大脑的边缘系统就日渐成熟了。大脑边缘系统由海马和杏仁核构成,用于管理记忆、情绪和感受奖励。这部分一般在15岁以前就发育成熟。

下面这张来自ScientificAmerican的图很形象地说明了大脑发育的不平衡:

这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但却没有成年人那种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很难像成年人一样作出理性的决策。

说得更直白一点,当你和一个15岁的孩子处于同样的愤怒状态时,你可能可以抑制住抽对方一耳光的冲动,而那个15岁的孩子可能就要动刀子了;当你们同样难过时,你可能会理性地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那个15岁的孩子可能就想着要跳楼了。

所以,青少年确实爱冲动,但他们也真的是身不由己啊!

因为他们有着成人的情绪和情感,但管理情绪、抑制冲动的那部分脑区(前额叶皮质)还远未成熟,这是大脑的发育阶段所限,不是我们劝他们“别冲动”就能扭转的。

3

关于自己的一切评论,孩子都很在乎

曾经有一个父亲在网上大吐苦水,不知道该怎么和太过敏感的14岁女儿相处。他说自己一句无心的话或者无意的举动,女儿都会感觉很受伤。

不仅仅是父母,只要任何与自己相关的评论或行为都会引发青春期孩子的高度关注。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脑神经教授David Eagleman和助手就曾做过一个“橱窗实验”。

他们分别让成年人和青少年志愿者坐在商店橱窗里,拉开窗帘,接受路人的目光审视,通过测量皮肤电反应来判断被试的焦虑状态。(在焦虑的情况下,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表面汗液增多,导致皮肤的电传导增强。情绪平静时,皮肤电传导会降低。)


结果如何呢?


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个有些尴尬的情景下,成年人和青少年表现完全不同。

当一个成年人坐在橱窗里被众人审视甚至指指点点时,ta在表面上可以一直保持微笑状态,而测量皮肤电传导也显示,ta们的情绪处于稳定和较低的状态。这说明这样的尴尬并没有引起成年人太多的焦虑。或许可以用我们俗称的“脸皮厚”来解释。

而青少年的表现就完全不同了。被测试的这个女孩从拉开窗帘的那一刻起,一直紧张地抿嘴唇、眨眼睛或者往其他地方看,她皮肤电传导数据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有的青少年,甚至会紧张到发抖。

这说明,在被别人关注的时候,青少年的情绪反应非常强烈,焦虑程度也上升很多。


为什么差异如此大


Eagleman教授和众多脑神经专家的意见一致:

这与内侧前额叶皮质有关。

内侧前额叶皮质被称为“自我”的神经基础,当你想到自己,或者某一个场景对自己有情感意义时,内侧前额叶区域就会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在社交场合。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在15岁左右,人类的内侧前额叶区域在社交场合的活跃度会达到峰值。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比成年人更焦虑,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极度强烈。而成年人,早就习惯了这种“自我感”,面对其他人的审视也会淡然很多。

事实上,内侧前额叶在社交场合的活跃,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被排斥的恐惧,

在孩子眼里的伤害远大于成人

“你和我不会替别人顶罪,但他们会,他们还是少年。”

电影《少年的你》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仅仅因为义气?冲动?单纯?

事实上,这种决策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对社交排斥的恐惧。

Blakemore教授在演讲中提到“传球实验(cyberball)”。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脑游戏,三个人依次传球。

研究人员先告诉志愿者,另外两个传球的是和他们差不多的人。但实际上,那两个人只是被编好的程序。

一开始,两个电脑人和志愿者互相传球。

玩儿了一会儿后,两个电脑人就只单独传球,把志愿者排斥到游戏外了。

Blakemore找到的志愿者分为三组,一组为成年人,一组为青少年中期,一组为青少年早期。结果显示:

被接纳时,三组的焦虑水平都有所下降;

但当发现自己被排斥后,三组的焦虑水平都会上升,但青少年组要明显比成年人高很多,而且年龄越小,上升幅度越高。

这说明,青少年(特别是青春期早期时)对社会排斥非常敏感,尤其是和同龄人在一起时。

同龄人的观点、评价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让他们宁愿冒着高风险,也要选择去迎合周围人。

4

而当父母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特征后,也就更能包容自己的孩子了。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特质倾向也决定了,父母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只有父母学着成长了,才能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

基于帮助更多父母了解自己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想法,怀众心理特邀艾格老师,开办了一个专门为青春期父母准备的训练营,在这14天里,通过落地而灵活,可行而有效的行动,来改善亲子关系,给父母舒压,为孩子加油,欢迎你加入!

课程大纲

方式

内容

5/11


视频

直播

1.认知父母和孩子的情绪状态

2.初三孩子的四类状态

3.识别孩子焦虑过度的言行

4.父母如何根据四类状态进行针对性支持

5/12


行动

评估家庭的当下状况

制定14天改变目标

5/13


音频

课程

给父母舒压(一)

1.认知你的焦虑,深入理解和看见

2.探索焦虑的三大根源

3.帮助父母创设安全的支持环境

5/14


行动

探索自己的内在焦虑源以及调整方案

5/15


音频

课程

给父母舒压(二)

1.舒放焦虑的四种方式

2.远离焦虑源,改变思维模式

3.直接有效地舒放情绪

4.每日自我放松冥想

5.夫妻相互放松

5/16


行动

设计并开启专属自己的情绪舒放系统

5/17


音频

课程

给父母舒压(三)

1.青春期的家庭教育助力孩子未来的成功

2.犒劳自己与孩子的身体和心理

3.建设青春期的新亲子模式

5/18


行动

青春期的新亲子模式计划

5/19


视频

直播

答疑

5/20


音频

课程

为孩子加油(一)

1.保护孩子的学习动力

2.减轻孩子的焦虑根源

3.滋养关系,青春期父母必做的三件事

5/21


行动

父母行动改变1

5/22


音频

课程

为孩子加油(二)

1.父母如何改善孩子的偏差行为

2.案例分析:情绪化、厌学、沉迷游戏网络、考试焦虑

5/23


行动

父母行动改变2

5/24


视频

直播

1.答疑解惑+总结反馈

2.持续发展的亲子关系建设

导师简介




艾格,本名王茜。

20年教育培训经验,高级育婴师授课专家,心理咨询员培训导师,厦门日报教育板块专栏作家。

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在读加拿大教育硕士,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健康、思维训练及儿童教育指导,曾任亲子中心运营总监、教学主管。

跟随国际导师John Banme博士、林文采博士、Maria Gomori博士、Anna Maria Low等学习萨提亚家庭治疗,是美国临床辅导心理学博士《林文采亲子》课程的中国首批授权导师,“林文采父母大讲堂”全国巡讲认证导师。

2012年起首创“萨提亚模式父母成长团体”、“长期支持团体”、“情绪管理”、“教师自我关爱”、“个人成长“、”生命教育“、“亲密关系团体”、“性教育”、“亲子情绪绘本课程”、“儿童青少年人际关系营”、“绘本心理学”等课程和系列工作坊,累积了3000多个萨提亚模式家庭咨询经验。

专注于家庭心理咨询和教育咨询,为父母和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协助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

擅长原创,针对性指导,个案疗愈,关注于父母自身的心理滋养与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半数中学生极度讨厌父母!十年的良好亲子关系为何突然毁于一旦?
年轻人,咱们到底怎么了?
脑科学研究:大脑是如何应对压力的?
如何从大脑发育机制理解青春期,与孩子更高效地沟通?
为什么小孩子的情绪自控力会比成年人差很多?
做父母,沉住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