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弯风研究

四弯风ZY/T001.8-94

  四弯风是因禀性不耐或脾虚湿盛所致。好发于四肢弯曲处,以皮肤干燥肥厚,抓破流津,瘙痒无度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相当于异位性皮炎。

  四弯风(西医病名:异位性皮炎):指肘、膝关节曲侧窝之湿疮。出《医宗金鉴》卷七十一。多因风邪夹湿热之气袭于腠理而郁结不去所发,以儿童为多见。好发于两侧对称之肘窝、腘窝、踝关节内侧等处。初起,见患处皮肤渐显红斑,继则见有丘疹、水泡,自觉瘙痒,若破溃则糜烂流水,浸淫蔓延,时轻时重,日久则局部皮肤变厚而粗糙,迁延难愈。治宜祛风利湿之剂。内服可选散风苦参丸,或用三妙丸。外用麻油调三石散敷擦。相当于慢性湿疹,或异位性湿疹。

1.诊断依据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剧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血清gE增高,血象嗜伊红细胞增高。

2.症候分类

(1)血虚风燥:皮肤干燥肥厚,瘙痒抓痕血痂。食后腹胀,便秘或溏。舌质淡胖,苔白,脉滑。

(2)风湿蕴肤:皮肤潮红,瘙痒剧烈,抓之可糜烂渗出。伴神倦,便溏。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一·胫部·四弯风

四弯风生腿脚弯,每月一发最缠绵,形如风癣风邪袭,搔破成疮痒难堪。

【注】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法宜大麦一升熬汤,先熏后洗;次搽三妙散,渗湿杀虫,其痒即止,缓缓取效。

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O1.8-94)。

(1)皮损特点为干燥、粗糙、肥厚苔藓化,可有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样发作。自觉瘙痒。

(2)皮损好发于肘膝关节屈侧,亦可见于小腿伸侧及面颈、口周围等部位。

(3)可有婴幼儿湿疮的病史,反复发作持续不愈。

(4)具有遗传过敏倾向,家族或本人常有哮喘、瘾疹等病史。

(5)可有血清gE增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Wams诊断标准(英国特应性皮炎协作组于1994年制定发表)。具备必要条件,同时至少满足3个辅助条件:

必备条件:瘙痒。

辅助条件: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可见的屈侧皮炎(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1)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

(2)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为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

(3)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

(二)证候与方药

1.心脾积热证:脸部红斑、丘疹、脱屑或头皮黄色痂皮,伴糜烂渗液,有时蔓延到躯干和四肢,哭闹不安,可伴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指纹呈紫色达气关或脉数。本型常见于婴儿期。

治法:清心导赤。

推荐方药:三心导赤饮加减。连翘、栀子、莲子心、玄参、生地黄、车前子、蝉蜕、灯心草、甘草、茯苓等。

2.心火脾虚证:面部、颈部、肘窝、腘窝或躯干等部位反复发作的红斑、水肿,或丘疱疹、水疱、或有渗液,瘙痒明显,烦躁不安,眠差,纳呆,舌尖红,脉偏数。本型常见于儿童反复发作的急性期。

治法:清心培土。

推荐方药:清心培土方加减。淡竹叶、连翘、灯心草、生地、白术、山药、薏苡仁、钩藤、牡蛎、防风、甘草等。

加减:皮损鲜红酌加水牛角、栀子、牡丹皮,瘙痒明显酌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眠差酌加龙齿、珍珠母、合欢皮。

3.脾虚蕴湿证:四肢或其他部位散在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或指纹色淡。本型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反复发作的稳定期。

治法:健脾渗湿。

推荐方药:小儿化湿汤加减。苍术、茯苓、炒麦芽、陈皮、泽泻、滑石,甘草、炒白术、炒薏苡仁等。

加减:皮损渗出酌加萆薢、茵陈、马齿苋;纳差酌加鸡内金、谷芽、山药;腹泻酌加伏龙肝、炒黄连。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片)等。

4.血虚风燥证:皮肤干燥,肘窝、腘窝常见苔藓样变,躯干、四肢可见结节性痒疹,继发抓痕,瘙痒剧烈,面色苍白,形体偏瘦,眠差,大便偏干,舌质偏淡,脉弦细。本型常见于青少年和成人期反复发作的稳定期。

治法:养血祛风。

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加减。黄芪、生地、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何首乌、白蒺藜、荆芥、防风等。

加减:皮肤干燥明显酌加沙参、麦冬、石斛;情绪急躁酌加钩藤、牡蛎;眠差酌加龙齿、珍珠末、百合。

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等。

(二)外治法

1.针对红肿、糜烂、渗出的皮损:(1)可选择清热解毒收敛的中药如黄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水煎作间歇性开放性冷湿敷。湿敷间隔期可外搽5~10%甘草油、紫草油或青黛油;(2)可选用收敛燥湿散剂如祛湿散或青黛散香油调和局部外涂。

2.针对潮红、丘疹、丘疱疹或散在水疱而无渗液的皮损,可选用清热解毒止痒的中药水煎,待冷却后外洗。

3.针对干燥、脱屑、肥厚苔藓样皮损:(1)可根据临床实践选取养血活血、润肤止痒中药进行熏洗治疗;(2)可选用冰黄肤乐软膏,或青鹏软膏,或5~10%黄连软膏,或复方蛇脂软膏,或其他润肤膏外搽或封包治疗。

(三)推拿治疗

临床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推拿治疗,推拿治疗尤其适合于12岁以下小儿,可指导患儿父母为患儿进行推拿治疗,涂抹润肤剂后,辅予以按摩手法。

基本手法:

发作期:清天河水(天河水,穴位名,又名天河。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于“总筋之上曲池之下”成一直线(出自《厘正按摩要术》)。清天河水操作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到肘横纹),揉中脘,沿两侧膀胱经抚背;

缓解期:摩腹,捏脊,揉按足三里。

加减:疹红,渗液明显者,加强清天河水;皮肤干燥者,揉按三阴交;瘙痒明显,揉按曲池、风池、三阴交;眠差,猿猴摘桃(双手的食指与拇指从耳垂部位逐步向上(如猿猴摘桃状)重复摘的动作,摘至耳尖);便溏,揉脐,加强摩腹;大便干,揉天枢。临床可根据症状、体征选取相应的穴位及手法进行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急性期皮损处不宜进行推拿。

(四)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用体针、耳针、穴位贴敷(包括敷脐疗法)、梅花针叩刺、灸法等治疗。

(五)健康教育

1.合理洗浴,清洁皮肤。

合理洗浴,一般用温水(27~30摄氏度)快速冲洗,约5分钟,洗澡后2分钟内立即涂抹润肤剂,以避免表皮脱水。此外,还应避免使用碱性洗涤剂清洁皮肤。

2.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

食物过敏多发生于婴幼儿患者,部分儿童和青少年成人患者也可能发生食物过敏。常见的过敏食物包括鸡蛋、鱼、贝类、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等。在日常食谱的基础上采用逐步添加食物或者逐步限制食物的方法有助于发现过敏的食物品种。一旦发现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过敏食物,防止诱发和加重病情。吸入性过敏物质与特应性皮炎也有关,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是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常常引起青少年和成人的病情加重,应加以避免,同时亦应避免皮肤接触刺激性纤维,羊毛,粗的纤维纺织品等。不要使用过紧,过暖的衣物,以免出汗过多。避免接触烟草。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3.合理的生活起居。

避免熬夜和精神过度紧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大便通畅。

4.坚持合理治疗。

医患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互信关系,坚持合理治疗和护理,使疾病得到长期的缓解。可根据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自拟方治湿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1-10-13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他病,如肾炎、肝炎、溃疡病、习惯性便秘,日久耗伤阴血,或在此基础上过食荤腥发物;或因接触剌激物(动物、植物、化学原料等过敏物质);或外感风寒而诱发。

  本病根据年龄分为成人湿疹与婴儿湿疹,根椐病程则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一般急性者根椐湿与热的偏盛分治,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或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亚急性者治以清热凉血,健脾利湿。慢性湿疹者治以健脾利湿,养血润肤。但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笔者自拟香薷天竺黄饮治疗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偏热型收效甚捷。

  方剂组成:香茹12克,天竺黄10克,蝉蜕10克,杭白菊10克,防风8克,黄芪15克,银花15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水牛角15克,石决明10克,陈皮6克。

  功能:宣发透郁,凉血解毒,熄风止痒。

  加减:发于上部者,加桑叶、野菊花、银花;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黄芩;发于下部者加车前草、泽泻;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赤芍、川牛膝;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红热甚者,重用生地、赤芍、丹皮。

病案举例

  储成宗,男,45岁。2005年6月2日初诊。患湿疹4年,逢冬季消退,至春季辄发。每发不能外出劳动,痛苦非常。内服药物或用药外洗患处效果均不佳。诊见面部及两手前臂、大腿部满布鲜红色红斑、丘疹,但无水泡,水肿明显,瘙痒甚剧,灼热感明显,兼有口渴,便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治以清透湿热,凉血解毒,熄风止痒,益气御风。处方:香薷12克,天竺黄、蝉蜕、杭白菊、丹皮各10克,防风8克,生地20克,黄芪、银花、玄参各15克,水牛角丝20克,石决明10克,陈皮7克。7剂,水煎服。服药3剂,疹消痒平。服7剂基本痊愈。后以上方稍有出入续服5剂,顽症治愈。

  按:风寒或风热闭郁玄府,汗液闭蒙,故聚郁为毒,发疹发痒。香薷为透汗祛郁之第一要药。张山雷云:“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本草正义》)天竺黄凉痰开窍,得香薷之达,无络不通,涤痰而疏络,蝉蜕、杭菊、熄风止痒,兼透风热;生地、玄参、丹皮、水牛角凉血解毒;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防风屏风御风;陈皮和胃制生地、玄参之腻。值得一提的是香薷、天竺黄二味,香薷透汗祛郁毒,外开汗孔而逐寇;天竺黄涤痰而疏络,内疏万络而揖盗,为治疮的对之剂。

四弯风的针灸辨证论治

一、风湿蕴肤

  症状和体征:常发于四肢肘膝关节的屈侧,以丘疹、疱疹为主,骚痒剧烈,抓之可糜烂渗液,皮损部潮红,伴神疲、便溏,舌淡,苔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风邪外袭,首犯太阳,从皮毛而入;又肺经“入肘中”,足太阳经“入掴中”,故常发于四肢肘膝关节屈侧。脾虚湿盛,湿性粘滞,故皮报以丘疹、疱疹为主。风湿、热邪相搏,郁于肌肤,不得外泄,故皮损潮红、鹰痒剧烈、抓之糜烂渗出。脾胃素虚,运化失司,故见神疲、便清。舌淡、苔薄腻、脉弦滑,为风湿偏盛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祛风止痒。以足太明牌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

  处方:商丘、阴陵泉、足三里、肺俞、曲池。

  随证配穴:便溏者,加天枢。发于肘窝处,加尺泽、曲泽。发于掴窝处,加委中、曲泉。小儿患者,加脾俞、大都。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商丘、阴陵泉、足三里运脾和胃,祛风化湿一利肌肤。肺俞疏风清热,透达肌表。曲池既清利胃肠湿热,又疏泄在肌肤的风湿。脾经大都配脾俞,以补脾虚助水湿之运化。

二、血虚风燥

  症状和体征:皮肤干燥肥厚而病痒,皮报表面有抓痕、血痴和脱屑,伴食后腹胀、便秘或便溏,舌淡、胖嫩,苔剥,脉细弦。

  证候分析流津日久,反复发作,耗伤明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皮损干燥肥厚、疫痒剧烈及皮损表面有抓痕、血痴和脱屑,小儿尤甚。久病则脾胃更虚,运化传导失常,故见食后腹胀、便秘或便清。去谈胖墩、答剥、脉细弦,为气阴两虚、血虚风燥之象。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以足太阴牌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嗝俞、血海、三明交、脾俞、足三里、曲池。

  随证配穴:腹胀、便秘或便请者,加天枢、气海。剧痒者,加部门及皮损局部叩刺。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

  方义:膈俞、血海、三明交均用补法,以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脾俞、足三里外用补法,能健牌和胃,补益气血。曲池用泻法,活血祛风止痒。

  此外,四弯风发于腕、踝等部者,应根据病变部位所涉及的经脉,以近部选穴为主,酌远部选穴。

其他疗法

  1、耳针神门、肺、肾上腺、心、脾、皮报相应部位。毫针刺法或压丸法,左右耳交替治疗。

  2、皮肤针于皮损局部重叩,以微出血为度。适用于血虚风燥型。

按语

(1)四弯风针灸疗效较好。

(2)本病有过敏倾向,应嘱咐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灰尘、皮毛制品等,忌食鱼、虾、牛羊肉等发物,以及浓茶、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食品。

(3)若伴有哮喘或瘾疹、过敏性鼻炎等,治疗应兼顾考虑。

黄俊玉老师治验小儿四弯风一例个案报道

0 引言

  湿疹是小儿常见皮肤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四弯风是湿疹的一种特殊类型,笔者有幸跟随黄俊玉老师门诊诊治小儿四弯风一例,效甚佳。现将具体病案资料及诊治经过归纳总结如下,以便于临床参考。

1 临床资料

  黄俊玉老师为四川省中医院知名中医儿科专家,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50余年,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习黄师,遇治验小儿四弯风一例,疗效甚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病例临床资料,归纳总结其治法方药,以便临床参考学习。

  “四弯风”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特应性皮炎基本相似,因皮损多发于肘、膝屈侧而得名。《外科大成》云:“四弯风,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脓。”黄俊玉老师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四弯风一例,效甚佳,具体报道如下。

1.1 个案资料

  患儿某女,1岁2月,因“手腕、脚腕皮肤粗糙、肥厚1+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俊玉老师门诊就诊。患儿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腕、脚腕部皮肤肥厚、粗糙,初起时见局部皮肤轻微粗糙,后症状逐渐加重,伴瘙痒不适。1+年间患儿家长曾于多处儿科及皮肤科就诊,期间曾查过敏原提示牛奶、鸡蛋及多种食物过敏。主要口服及外用西药治疗。效不佳。后辗转就诊于我院。

1.2 诊治经过

  黄俊玉老师采用中药治疗,具体诊治经过如下:

  初诊(2017年9月17日):四弯风年余.其症见:手腕、脚踝皮肤肥厚、粗糙,皮损处皮肤色暗,伴明显瘙痒不适,偶见散发丘疹,有少量渗出。精神、饮食尚可,大便时有粘滞不爽,小便可,纳食一般,舌淡,苔白,指纹淡红。辩证:血虚风燥。治法:养血祛风止痒,清热燥湿。方药(免煎颗粒):制首乌20g,生地黄20g,防风10g,白芷10g,白土苓15g,地肤子10g,千里光10g,川牛膝10g,砂仁12g,炒苍术10g,盐黄柏6g,生甘草6g。2剂,1格分两次开水冲服,嘱一日四次,饭后半小时温服。禁忌鱼虾、辛辣。

  二诊(2017—9—24):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处肥厚、粗糙皮肤稍显光泽有弹性。舌苔、指纹同上。故效不更方,上方酌加黄芪10g,一则健脾益气,以助苍术、黄柏燥湿,一则助川牛膝行血,助药达病所,共4剂。用法、禁忌同上。

  三诊(2017—10—15):手腕、脚踝处皮肤较前明显细腻光泽,仍感瘙痒不适,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患儿脾虚湿困表现明显改善,故去砂仁、黄芪,加桑枝10g,以通利关节,且能祛风止痒,使四肢血运调达,血行风自灭;酌加刺猬皮10g,加强全方解毒止痒之效。共4剂,服药方法及禁忌同上。

  四诊(2017—10—22):患儿手腕、脚踝处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皮肤瘙痒不明显,舌苔、指纹同上。继服上方4剂。服药方法及禁忌同上。

  五诊(2017—10—29):患儿患处皮肤红润、光泽,娇嫩富有弹性,未觉皮肤瘙痒不适,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患儿体内风、湿、热邪已祛,小儿脏腑娇嫩,久服苦寒燥湿之品,恐伤及气阴,故方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益气养阴,固护正气。处方:北沙参12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生甘草6g,砂仁6g,姜厚朴10g,建曲10g,黄芪10g,五味子6g,麦冬10g,酸枣仁10g,共4剂,用法同上。

  六诊(2017—11—5):患儿皮肤红润、光泽,未再诉皮肤瘙痒不适,纳眠可,二便调。继服上方8剂,进一步巩固治疗。经随访,患儿全身皮肤未再见皮疹、瘙痒及局皮肤肥厚、粗糙。患儿家长诉自病愈以来陆续试探性给予患儿牛奶、鸡蛋等食物,患儿未出现过敏现象。现患儿营养良好,生长发育状态佳。

2 讨论

  四弯风,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特应性皮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对本病的论述已与现代医学所讲特应性皮炎相近。研究表明,相比较健康儿童而言,特异性皮炎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应充分引起重视。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尚无确切定论,近几年较为推崇“outside—inside”假说,该假说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是皮肤渗透屏障缺陷结合异常的免疫应答的结果。

  在治疗上,目前主要采用外治疗法,如他克莫司软膏、复方松馏油糊(“金黄音联合糖皮质激素”、“咪唑斯汀”、卤米松乳膏等外用药局部涂擦以及局部物理疗法1。但是儿童用药的操作及安全性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充分探索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特色在儿童尤为重要。

  本例患儿患病1年余,皮损主要表现为手腕、脚踝部皮肤粗糙、肥厚,伴明显瘙痒。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诊疗经过,四诊合参,辨病属“四弯风”,辨证属血虚风燥证;故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随法遣方,选四物消风汤加减。方中制首乌补益精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共奏养血润肤息风之效;再加防风、白芷祛风止痒。《外科大成·卷之四·诸痒》认为“风甚则痒,……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李林”教授认为,皮损肥厚多属湿阻较重或血淤经脉,故选用川牛膝活血通经,使血运调达,四肢得养;艾儒棣”教授认为瘙痒起病,多“内风”与“外风”相合。诸药合用,息内风祛外风而止痒。湿疹发病,多为湿热蕴肤,故选炒苍术、盐黄柏清热燥湿;禤国维”教授认为,湿疹发病多与脾虚相关,故用砂仁化湿醒脾,一则助苍术、黄柏加强清热、燥湿之效;再则脾气健运,则津液输布调达,湿不内生。白土苓、地肤子、千里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生甘草调合诸药,且能清热解毒。全方共奏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之效。患儿复诊时已初见成效,效不更方,继续守方加减用药,四诊后患儿已基本痊愈,给予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十余剂,益气养阴调护正气。

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98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黄莺,61007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因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种类繁多,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20%,在皮肤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此类皮肤病的发生多属先天票赋不耐,或因表卫不固,汗出当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因湿邪内阻、蕴结化热,拂郁于肌肤而发病。肺脾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诊治预防等方面关系密切。本文对98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从肺脾辨证论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8例患者均选自1999年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24±7.6岁。病例入选按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据中医辨证分属风热犯表证27例,风寒束表证20例,湿热蕴结证37例,脾虚湿蕴证14例。

2、方法

2.1风热犯表证:自拟过敏汤,药用:银花、连翘各20g,野菊花、黄芩各15g,荆芥、防风、僵蚕、蝉蜕各10g,赤芍、丹皮各12g,甘草3g。水煎取汁,150ml口服,每日三次,7d一个疗程。

2.2风寒束表证:方选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化裁,药用:炙麻绒、杏仁、桂枝、大枣、僵蚕、蝉蜕、苍耳子各15g,白芍、白术、黄芪各15g,生姜6g。水煎取汁,150ml口服,每日三次,7d一个疗程。

2.3湿热蕴结证:方选茵陈蒿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药用:荤蘑、黄柏、赤芍、丹皮、泽泻各12g,土茯苓、车前草、苡仁各30g,白术15g,甘草3g。水煎取汁,150ml口服,每日三次,7d一个疗程。

2.4脾虚湿蕴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组方,药用:泡参、云苓、苡仁、黄芪、乌稍蛇各30g,白术15g,桔梗、赤芍、丹皮各12g,砂仁、防风各10g,甘草3g。水煎取汁,150ml口服,每日三次,7d一个疗程。

3 结果

  风热犯表证27例,其中瘾疹9例,湿疮8例,四弯风2例,土风疮8例。除四弯风2例用药四个疗程有效外,其它25例均在7d内显效或痊愈,一周内总有效率达92.6%。风寒束表证20例,其中瘾疹13例,湿疮5例,四弯风合并哮喘2例,二周内总有效率为90%。湿热蕴结证37例,其中瘾疹10例,湿疮15例,紫斑5例,漆疮1例,土风疮5例,四弯风1例,二周内总有效率达86.5%。脾虚湿蕴证14例,其中四弯风8例,瘾疹3例,紫斑2例,温疮1例,四周内总有效率为71.4%。

4 讨论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肺脾关系密切。肺脾主司皮毛肌肉,开窍于口鼻咽喉。变应原主要通过吸入、食入、注射和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机体,这些部位均为肺脾分主区域,从而肺脾成为外邪入侵首犯之脏。肺失宣肃,脾失健运则易产生瘾疹、湿疮、土风疮等疾病。因而临床运用荆芥、防风、蝉蜕、僵蚕、苍耳子等疏风宣肺之品,意在“风能胜湿”。肺脾主司后天精气,分主化气行气功能,“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外邪侵犯人体引起的肺脾失调,初期主要表现为营卫失调,后期表现为营卫两虚。临床以调和营卫和补肺益脾法,方选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多收奇效。肺脾失调,导致湿热蕴结而发瘾疹、湿疮、紫斑、漆疮,方选茵陈蒿汤合荤薢渗湿汤意在清热除湿、健脾益肺。肺脾生化营血、主司行血统血功能,如紫斑的病理基础即是肺脾气虚,营血化生不足,卫外不固,脾不统血。这也是湿疮、瘾疹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勿忘补益肺脾及调节气机升降,方选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临床果然收到奇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季湿疹的耳穴调治
「知识科普」从藏象学说论湿疹病因病机
沈绍功教授皮肤病的论治经验
艾灸温通血海、曲池治疗皮肤病4则
小儿湿疹宜内外兼治
慢性湿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