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第193讲 颜渊第十二 第19节

National Day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内容简要:

季康子在国家治理当中,有很多人偷奸耍滑,季康子就想着如何对付他们,想着如果把这些无道之人都杀了,慢慢就会有人害怕而变得趋于有道。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把这些不遵守规则的人杀了,让他们害怕,从而逐渐地向有道靠拢。就,靠近。

子为政,焉用杀?

孔子说,你为政,治理国家,何必用杀的方法来做呢?

从这个回答当中思考,我们在管理当中有人不按照规律来做,是不是用罚的方法,开除的方法就能使别人改邪归正呢?

如果靠罚就能让所有人都改邪归正的话,你只需要把法制定的越来越严苛就可以了。

事实上当法律制定的越来越严苛的时候,犯罪的人反而越来越多。

用非常严苛的制度把人框的很死时,人的创造力会慢慢消失,就不会从内心当中升起一个是与非的拷问,不会用良知去判断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的。

就会想着如何不触犯法律,如何不被惩罚,当这种逃避惩罚的心升起之后,就意味着法律没有规定的事情都是可以去做的,只要不被法律抓到的事情,哪怕再坏也是可以去做的,这就是孔子说的“民免而无耻”。

他会千方百计的逃避这个制裁,而不会产生羞耻心。

孔子说,你治理国家,为什么一定要用杀的方法来呢?这不是根本的方法。

子欲善,而民善矣!

只要您开始去实行善的行为,你的百姓、文武大臣也会慢慢地向你靠拢,因为当你用善的行为领在前面的时候,你没有用非常严苛的制度,没有用残忍的手段让别人害怕。

这时候人的良心就开始复苏了,开始思考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人的行为只有发自内心的拷问才会刻骨铭心、根深蒂固。

季康子治理自己的封地靠严苛的法律时,如果执行法律的人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可能还行。

一旦执行法律的人自己作奸犯科,就没有人维护公平公正了。

事实上,人性是丑恶的,人性在巨大的权利面前极易腐化,当给到这些司寇绝对的生杀大权时,他们那种内在私欲的膨胀会把他们的人性迅速侵蚀。

这种力量如果不是非常中正之人是很难抵挡的,就会造成严苛的律法和酷吏这两者合二为一,国家出现危机。

这就是为什么德治和法治这两者要结合起来,而且结合的时候要以德治为主,德要引导,占主流,法是托底的,法是在对你有非常多的正确引导之下,你依然作奸犯科,是不可以的。

因为仁爱而让你破坏规则,这时候就告诉你法律是存在的,规则是存在的,这两者的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够只取其一,德、法都要具备,德是主导,法是底线。

人的行为准则一定要以内在的良知为主,要激发人的良知,这样才有可能让人长久的处于自性与改善的状态。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吹草动,风吹过去了,草跟着风的方向走。

君子倡导德行之时,小人自然而然也就跟着德行的方向去前行,这是很正常的。

一个领导人到底在遵循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并且他是真真正正实施出来的,这时候给到别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当中存在一个整体意识的问题,如果像季康子这样把法律制定的很严苛,用杀的方法让别人害怕。

但是害怕之后,你的国家如何长治久安?你用罚的方法使人害怕可以,那么你的组织如何长治久安?

要想长久,一方面要有严苛的法律,要有尽忠职守的执法人,有防止漏洞的东西,还要有激发别人内驱力的东西。

另一方面,你用德行去引领大家,用良知去做评判,法律作为必要的底线,这两者哪一个更适合?毫无疑问,是第二者。

草上之风,必偃。

人在做,天在看,领导在做,员工在看,要让大家形成一个长治久安的状态,一定是靠着德行的引领,而非严苛的刑法。

德治与法治如何去交融,如何去配合,以及到底怎样才能够实现长久的治理,孔子已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用这么一句简短的话论述了。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的文化核心
孔子的关于“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刘非:改变自己,就能改变环境!
论语注释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霍韬晦讲《论语》之八:儒家的政治智慧
什么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