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藻与味精

人类在味觉知识领域能有重大突破,还得归功于海藻。

它为世界带来一种备受争议的食物添加剂——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

海洋植物几乎全都归入藻类。

这个生物类群有两万多种,称霸各水域长达10亿年,孕育出一切陆地植物,人类取食几百种,包括我们赖以为生的植物种类。

在全亚洲沿岸各区、不列颠群岛,还有冰岛和夏威夷这些非常特殊的地方,藻类向来都是特别重要的食物。

海藻多半带有浓烈的甘味,令人想起海洋。事实上,我们在海边闻到的味道有一部分就是来自海藻的香气。

日本人拿海藻来包裹食物,也用来做沙拉、煮汤;华人把海藻当蔬菜;爱尔兰人把海藻捣泥,拿来煮粥、让甜点变浓稠。

许多海藻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含有大量碘与其他矿物质。

干海藻的蛋白质含量可达三分之一。海藻数量庞大,在1-2年的生命周期中很快就能重生,而且很容易以干燥法保存。

日本从17世纪开始就开始培育海藻,因为包裹寿司而栽种的海藻价值,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水产养殖,包括鱼类和甲壳类。

1000多年来,日本人都拿褐藻海带当汤底熬制高汤。

日本最先发明了味精,取名“味之素”。

关于味精的发明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傍晚,池田菊苗疲惫地坐在饭桌旁,太太端上一碗用海带做的汤,他尝了一口若有所思,立刻跑进实验室。半年之后,味之素就出现了。


事实上,最早的味精取自小麦面筋。

1866年,德国化学家雷特豪森(Leopold Ritthausen)从面筋里发现了新化合物“麸酸钠”,如今通称“谷氨酸”。当时池田菊苗在德国留学,老师是雷特豪森。

西方料理与东方饮食不同,雷特豪森不懂何为“鲜味”,也不知谷氨酸有何用。

池田菊苗用东方人的味觉和眼光抓住了老师忽略的东西,开始深入研究谷氨酸,他发现,这种物质会在干燥海带的表面结成晶体。

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宣布发现谷氨酸钠,并指出谷氨酸钠会带来一种不同于酸、甜、苦、咸的独特的甘味感受,即“鲜味”。还表明肉类和乳酪等其他食物也都具有这种滋味。

一年后,池田取得专利,日本开始创立公司大量销售“味之素”。如今,味之素已经成为一家大型跨国食品公司。

味之素最大的消费群体是华人。直到1923年上海生产出“天厨牌味精”,才把“味之素”挤出巨大的中国市场,"味精”的名字才流行。

天厨味精

味精制品很快流行起来,日本和中国的厨师先行采用,全世界的食晶制造厂纷纷跟进。

其实关于味精的“鲜味儿”,西方科学家们不解了许多年。

一直到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祖克尔,才和同事一起提出最终定论:人类和其他动物确实拥有针对谷氨酸钠的特定味觉受器。

个中原因和饮食文化有关,鲜味儿只有东方人懂,也只能被东方人发现。

陶文台先生在《中国烹饪概论》中最早论述鲜味时,曾引用过日本研究者的话,把鲜味定义为“对于蛋白质的感觉”。

从化学上看,只有蛋白质才会发出鲜味。

可古代华人早早就知道高汤、笋汤、海带汤特别的鲜,就是没法儿让它现形。

这一定义推广到植物也一样,只有少数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才有鲜味,最突出的是竹笋、蘑菇、豆芽。恰好这些都是华人的独有嗜好。

清代李渔最早认识到笋汤有鲜味素的功用,他说不管做什么菜肴都可以拿焯笋的汤来提味。

南北朝时,人们发现煮骨头的汤汁鲜味浓度特高,便开始把骨头砸碎了煮,提取鲜汤。

这种骨头汤又要撇油又要澄清,因为要拿它当“鲜味剂”。从此有了中餐烹调主角的“高汤”。

今天人们了解了味精对身体不好,讲究的菜馆高厨仍旧坚持用高汤或肉冻调鲜,避免多吃味精。

关于味精对身体不健康的传言也有,事实上,味精和鸡精都是只调味品,对身体无过多危害。只要不过量,都可放心食用。

问题在于,味精和盐都会刺激人的食欲。为什么重口味的人容易发胖?多油多盐刺激你的味蕾,越吃越多啊~

所以味精和盐一样,都得控制摄入量。两者加起来的量应该每人每天不超过6g,是比较健康安全的食用方法。

古泽公章、洪光住《论日中鲜味科学进展》、

《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1年,第121页

日本味之素公司编《女灶神》

1991年第8期。

身体与饮食

听听心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里短说“味精”
东方人的「鲜味」崇拜
池田菊苗发明味精
关于味精,这些真相你应该早点知道
有没有什么天然的植物可以代替味精?
味精是“害人精”?不如自制一包试试看-今日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