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知识的教学


历史知识在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觉得棘手的教学点之一,其主要问题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教什么。《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知识点散而多。让老师有一种“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再加上教师自身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自感不能准确把历史知识教给学生;二是怎么教。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定位,准确、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首先应当领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用意,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仔细研读一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安排历史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通晓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而是要立足于品德教育,将历史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将《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教学落在实处。

对《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知识的教学有两点建议:

第一步,走进历史,感受历史。

历史离学生是遥远的、难以理解的,小学生如何走进历史?那就是——感动。如果历史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学生就会融入历史、理解历史。什么能打动学生?那就是——人性。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历史是人创造的,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鞭挞,无不浸透人的情感。所以,老师要让历史事件中的人站出来,从幕后转到台前,让历史人与学生心灵相会、情感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学生才能感受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奋斗与追求,体验到他们的苦与乐、悲与喜。

历史中,人的言行举止、思想情感是最能打动、感染学生的,也是最能体现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细节所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能准确把握、挖掘,达成德育目标。

第二步,回归生活。

历史是面镜子,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培养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必然要作用于当今社会,作用于儿童的生活世界,接受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检验。脱离现实,就历史讲历史,违背了品德课目标。因此,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切近于现实,给学生提供分析现实社会的借鉴,做到时代感和历史感的交融,也就是说,要使学生通过教材、教学所学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等。这就是鲁洁教授所指出的:品德课教学要实现归宿性回归。品德课中的历史知识教学最终也要回归生活。

认识到了战争的罪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小规模战争不断发生。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并进行引深:如果这样的战争任其发展下去,这样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结果,学生对战争的批判、对和平的渴望水到渠成。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德育目标基本完成。

 

《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知识教学还有许多内涵与方法,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与体会,愿与更多的老师一起探讨、研究、学习,共同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共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美好明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品德教学中中“生活化”的实践探索【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2011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四)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尹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