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到孩子双相或抑郁的根源是“叠加性心理创伤”后,家长该怎么办?

随着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诊疗技术不断迭代,对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高效康复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和父母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可“精神心理障碍的根源主要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个来源于我们临床实践的理论,给予了我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但目前我们机构的接诊能力有限,不少患者家庭虽然对我们高度信任,但得知治疗位置排队时间较长后,担心耽误孩子的病情和学习,只好放弃前来就诊的打算。还有一部分家庭则出于经济、距离等原因等,也只好暂且打消念头。

我感到惭愧且无奈,这也鞭策着我和我的团队更加努力,加快团队培养步伐,尽快形成更强大的医疗资源,为更多患者家庭服务。

因此,对于这部分信任我们、但因种种客观因素无法前来就诊的患者家长,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建议和步骤。

稳住心情,不必过于担忧

无论在国内外,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确诊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以后,由于对该疾病缺乏认知,再加上大多精神科医生的面诊时间短,解释比较仓促,家长往往会通过网络作进一步了解。

当父母看到诸如“双相预后不良”“需终身服药”“属于重性精神病”等信息时,往往感觉晴天霹雳,十分焦虑甚至恐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那么担忧。

按照国内外现行精神障碍诊疗标准,双相情感障碍确实被归为重性精神病。但父母也要意识到,“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诊断属于症状学诊断,并非病因学诊断,即精神科大夫仅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搜集临床症状而下诊断,并不追寻背后的病因。

这意味着,双相情感障碍只是精神医学的一个标签,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青少年,表面表现为认知、情绪、意志力和行为等方面出现问题;但实际上,除了精神医学外,还涉及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尤其是心理和高效学习,因而,不要被精神医学一个领域的诊断或者观点而蒙蔽。

关于这一点,我在此前的不少文章曾详细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回看:免于恐惧,父母帮助双相孩子康复的7个关键点

而且,所谓的“预后不良”、“终身服药”,这往往是不专业的平台照搬教科书而已,对于个体患者、家庭而言,这并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另外,随着我们对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本质了解得越来越深入,我们发现很多传统的精神医学理论有较大局限性,比如在病因方面过于强调所谓的“遗传因素”等,后续有机会我再详细阐述。总之,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盲目对号入座,自乱阵脚。

主动学习,加强反省

家长应理性地了解和学习关于精神心理障碍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如上文所说,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部分带有夸大、误导性质;但同时我也非常感谢这个互联网时代,让大众能够更容易跨越知识鸿沟,接触到相对专业的意见和信息。

我向家长、患者们推荐目前3个精神心理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平台。

第一个是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张进老师创立的微信公众号“渡过”。张进老师曾罹患重度抑郁症(实际上是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现在临床治愈后,他致力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知识宣传和资源整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

“渡过”汇集了国内部分知名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从多个角度提供专业意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还有大量的患者、家属在此公众号上分享求医经历,心路历程,患者家庭能相互交流、鼓励,降低焦虑。

第二个是苗国栋教授创立的微信公众号“精神科专家苗国栋”。苗国栋是一名德艺双馨的精神科专家,在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现在他在广州创业,对于珠三角的患者家庭来说就医十分方便,选择药物治疗时,可以考虑找苗国栋教授。

第三个是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的微信公众号“晴日心身医疗”,详细介绍了我们对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本质的理解、理论、治疗技术,真实案例等等。家长能从中领悟到孩子患病的原因,特别是我们提出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理论,有助于家长更深入理解孩子精神心理变化过程,有助于消除恐惧,另外还有家庭教育中的常见问题等知识。

后续,我会专门撰写专业文章深入探讨我们对“叠加性心理创伤”的理解。在此之前,如果对心理创伤的理论有所认可,家长可以先阅读以下两本书籍:

第一本是《创伤与复原》,是美国顶级心理创伤疗愈专家朱迪思·赫尔曼的作品,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进行了详细介绍。


另一本是《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是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Bessel van der Kolk M.D. (范德考克)的作品。范德考克通过充分而真实的证据,证实了心理创伤对大脑、躯体、情绪、心理和精神造成的巨大影响。

只有多看,多学,多对比,多思考,家长才能对孩子的疾病和心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找到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法、自我反省、为孩子提供有利康复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先利用药物和物理治疗稳定病情

虽然我一直强调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可高效治疗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但我并不反对药物及物理治疗,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误解。相反,我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药物、物理治疗是进行心理干预前的必要准备。

就算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是心理创伤造成的,但如果孩子情绪波动大,明显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甚至有自杀行为、攻击他人等危险行为,或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时,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不是首选,而应第一时间送医,控制病情。

家长应选择名气较大的、权威的公立精神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或者从三甲医院出来创业的精神科专家,谨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目前,一般来说,精神科的临床治疗措施对于缓解孩子病情的效果还是明显的,如精神科药物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改良电痉挛治疗(又名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等等。

其中,对于MECT家长应加以注意。该治疗技术对精神心理障碍的作用原理并未完全查明,但根据临床经验,其机理之一可能是令患者对创伤性事件的记忆暂时减退、或遗忘,从而令情绪有所稳定。

但很多案例表明,MECT的作用可能是短暂的,当记忆力恢复,创伤性事件的记忆会重现,患者的病情容易再次波动。因此,如果接受这种治疗方案,必须在病情稳定期内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此外,MECT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短暂的记忆力下降,甚至丧失部分记忆,对青少年的学习效率会造成重大影响,导致或加重学习障碍,患者和家属必须对此做好心里准备。

另外,如果患者的情绪非常剧烈,有攻击他人或自残、自杀行为,不排除精神科医生将采取保护性约束。

这种措施是必要的,但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甚至二次伤害。家长应多与医生交流,在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之前,家长宜先孩子进行沟通,尽量减少此过程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病情稳定后,寻找合适的心理治疗

通过精神科系列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会慢慢稳定下来。患者必须在精神科医师的指导下继续药物治疗,逐步调整药量,切不可自行停药。如擅自停药,不仅可能会引起病情的波动,之后若再次使用该类药物,疗效很可能明显降低。

在药物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家长和患者可寻求其他治疗方式,如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治疗等,令孩子的康复更全面,速度更快。上述第二点中家长主动学习、反省,便是为家庭治疗打下好的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心理学流派的选择上,父母一定要谨慎。我建议选择认知行为治疗、正念疗法、催眠认知行为治疗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

但是,父母要清楚一点,这些心理流派的方法通常适宜用来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消除学习障碍等较简单的问题,只要使用得当,往往有较明显的作用;但不适宜用这些方法直接处理创伤,否则可能导致二次伤害。

治愈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我多次强调,不建议青少年患者群体考虑。(详细分析可回看文章:为什么说精神分析不适合青少年患者?)。

另外,推荐《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著名心理学家、认知疗法最重要的发展者之一戴维·伯恩斯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临床验证有效的、非药物治愈抑郁症的疗法,帮助人们识别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从而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家长和患者都可以认真阅读、学习,利用这种认知疗法掌握控制情绪的技巧,令康复更加顺利。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也可以结合营养疗法和运动疗法等,多鼓励他们去户外运动,这对病情的康复都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家长应注意,运动疗法必须建立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上,一定不要强迫、念叨孩子。很多孩子患病后在心理上有逃避现实,退缩的心理,如果再施加压力,反而令病情恶化。

择机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

我在公众号文章里已多次阐述,青少年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根源往往是叠加性创伤,再加上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有过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

“心理创伤”的内涵丰富而复杂,有待日后展开分析。家长们可简要地理解为,所谓的“心理创伤”就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孩子出现了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以及错误的、扭曲的认知。

心理创伤的来源除了涉及学校、社会、互联网信息外,更与家庭密切相关,家长要反省自己的教育中犯的错误。

孩子所承受过的心理创伤,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暴露。尤其是孩子情绪激动时对父母的抱怨、提及的一些成长经历,父母一定要重视,这往往就是孩子的重大心理创伤之一。

家长要避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合理的,一味地解释;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不满和痛苦。如果时机合适,对孩子造成过伤害的家人可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往往可令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一定释放,是抚平心理创伤的开始。

不过,负性情绪得以初步释放,并不代表创伤得以修复,实际上,孩子的负性情绪体验往往还会反复出现,尚存错误或扭曲的认知。父母或亲人可在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尤其是开心的时候,解释大人们当时的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不注意鼓励,反而经常责骂,比如成绩不好的时候说孩子“笨得像猪一样”。这些话很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父母不但要郑重、诚恳地道歉,还可以在孩子情绪较好的时候多加解释。如,“爸爸妈妈只是一时生气,口不择言,说出去就后悔了”,或“我当时是想通过激将法,激起你的学习动力”,“总之,在我心目中,并不是真的认为你蠢得像猪一样,否则我们是你父母,这不是骂我们自己是猪吗?!”。

孩子在正性情绪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信息,对父母说的话也就容易听进去。父母多次利用机会解释、沟通,孩子的错误认知可慢慢得以纠正。

我曾说过,我们晴日心身医疗只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心理创伤修复方式和更系统化的治疗,但心理创伤的修复有很多方式,比如时间(俗话说,时间是最好的疗愈,这有一定道理,只不过,青少年往往无法等待太久时间来康复)和充满尊重、关爱、理解、温暖的生活环境。

如果父母能积极、诚恳、到位地做到以上这些反省和引导工作,我相信孩子大部分来自家庭的、较轻的心理创伤都能得以逐步修复。

两点提升:婚姻和格局

还想提醒各位父母做好两点提升。

第一点是提升婚姻质量,必要时可寻求婚姻治疗。如果父母相爱、和睦,三观一致,那么孩子往往都不会出大问题。家庭的氛围就像是土壤,孩子就像是幼苗,若土壤是良性的,孩子必定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避免向孩子倾诉夫妻双方的矛盾冲突。有些父母可能已经离异了,但彼此之间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互相诋毁和恶性否定,这对孩子而言,是巨大的伤害。

第二个提升,是父母要扩大认知边界,从而提升自己的格局。

我曾经读过一句话——“人的格局取决于认知边界”,我认为这非常有道理。数字星球时代,孩子往往了解的知识和信息比父母多很多,如果父母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孩子很容易嫌弃父母,认为父母“无知”“愚昧”;加上创伤的存在,更是无法听进父母的建议。

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们,不能固执己见,固守于自己经验,应以开放、积极的心态接纳新社会、新知识、新信息,积极了解整个社会、国家,甚至世界的发展趋势。

只有父母的格局大了,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不会太过于焦虑,更加从容;也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引导孩子成长,帮助孩子塑造逆商,培养越挫越勇的性格,有一颗坚定的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渡过磨难,晴日归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的抑郁症一直治不好,很可能因为家长的第一步就做错了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24.6%,这是患者家庭的共同困境和秘密
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抑郁了,我该怎么办?
天坛医院心理专家:如何识别并对待青少年心理问题
【自我探索】这是家长能帮到孩子的前提条件 || 渡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