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裂变,才是科举产生的土壤
 / 子

科举考试保证了王朝中枢永远有新鲜血液补充进去,既保证了优质人才的递补,也打破了阶层的壁垒,保证了王朝的稳定,这才是让华夏文明能够传承下来的神器。

但是,科举制度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绝对是历史裂变催生的结果。

商周是传统的贵族社会,不管是庙堂还是军队,主体永远都是贵族,而且,在宗法制度的保驾护航下,贵族完全是对优质资源世袭的节奏。

在精细化生活的沃土中,贵族的素质只会断崖式下降,当春秋战国争霸的序幕强势拉开之后,贵族们的能力根本无力应对剧变的时代。

所以,为了应对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诸侯们只能将人才的选拔范围进一步下沉,从贵族圈层延伸到了士族群体,这才是管仲、百里奚、商鞅、李斯等人能够拔尖的核心原因。

同时,重用士族也有利于国君对贵族的打击。士族由于没有家族势力的捆绑,这些人肯定会将自己的利益和国君深度绑定,双方联合起来打击贵族势力。而国君也不怕给了士族权力之后对方会坐大,因为,国君要想对付一个没有庞大的家族势力作为后盾的人还是挺容易的,就像秦惠文王只是稍微用了下力,商鞅就告别了历史。

所以,竞争的需要,诸侯个人的需要,让长期沉淀在底层的士族、庶族有了上升的通道,这是普通读书人打开向上攀爬阶梯的开始。

到了汉朝,由于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强大的军功阶层的存在,所以,汉帝国上到庙堂下到地方,所有的坑几乎都被军功派所填补,士族、庶族很难有上升的空间,即使汉初汉文帝、汉景帝已经落实了从民间征召贤良文学之士的政策。当时,能够走进大汉庙堂的士族也毕竟只是少数。

更有甚者,即使有人侥幸挤进了庙堂,也会被军功派所排挤,贾谊就是最好的案例。

到了汉武帝时代,由于军功派以及其二代的基本湮没,朝廷终于可以将人才的选拔范围延伸到底层的士族和庶族群体。于是,征辟和察举就成了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汉武帝将包括公孙弘、主父偃、朱买臣等一大批底层精英吸收到了帝国的庙堂。

▲帝国庙堂  图源/网络

但不管是征辟还是察举,初步筛选出来的人都要参加统一的考试才能被皇帝择优录取并授予相应的官职。

这已经是科举制的开端了。

是的,汉代的征辟和察举也是皇帝为了给庙堂换血和摆脱军功阶层、外朝丞相的考虑

但是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这个制度还是变了味道,由于贵族对察举制的全面渗透,人才的选拔又在世族圈层中循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已经彻底成为了贵族的天下,袁绍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典型案例。

虽然曹操进行了各种努力,但在他去世之后,曹魏又成了被世族垄断的局面。魏文帝曹丕为了得到世族的支持,于是拿出了“九品中正制”的方案作为选拔人才的新机制。

由于中正官本身就是出自世族,所以,曹魏也就成了贵族的天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进一步确立了世族对天下的主导地位,西晋王朝真正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格局。

但这也成了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由于庶族上升的通道被堵塞导致这些人在八王之乱时都将自己投入到了天下的乱局中,想通过洗牌的方式获取地位的跃升,于是就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司马家族南渡之后继续在江南复制专为世族量身定制的“九品中正制”。没办法,晋元帝司马睿是凭借以王导为首的琅琊王氏才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所以他必须得保证世族的利益。

同时,世族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还以编写家谱、与豪门联姻的方式优化基因、强化家族势力,结果只能是,世族不断坐大,皇权越来越衰弱。

此后的东晋、刘宋、萧齐、萧梁本质上都是世族主导一切的格局。但是随着世族的不断腐化以及对资源的继续垄断,南朝为了应对和北朝的军事竞争只能将人才的选拔面进一步延伸,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庶族补充进庙堂,梁武帝时的陈庆之、朱异都是这么上去的。

同时,国君为了压制世族,除了设计亲王典兵的格局还以重用庶族的方式来架空世族。那些年,世族虽然身居高位,但掌握实权的永远是那些品级不高的中书、典签等群体。

也就是说,世族只有富贵得到了保障,但身居高位的他们已经失去了权力。而国君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将那些庶族撒在中书、典签的位置上,肯定得通过考试来筛选。

对,科举的萌芽正是产生于南北朝,是随着官制的变迁以及世庶矛盾的升级而产生的,其土壤正是历史的裂变。

随着侯景之乱的毁灭性打击,建康和江陵的世族基本上被团歼,以陈霸先为首的庶族逐渐填补了南朝的权力空白。这是历史的大事,南朝世庶矛盾的消弭也意味着南北的统一即将到来。

北朝由于是胡人的舞台以及王朝更新速度的频繁,所以,庶族向上流通的通道还是比较畅通的。而且,北魏虽然还是以九品中正制为模板,但却要对选拔上来的人才由吏部进行统一考试,只有品级在“中上”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做官。

但当宇文泰设计了关陇贵族这个集军政于一体的贵族集团之后,关陇的庙堂也被关陇集团所垄断。

▲关陇集团  图源/剧照

武帝宇文邕灭掉北齐之后,贵族垄断资源的局面渗透到了整个北方。怎们说呢,宇文家的北齐和杨坚的隋朝其实都是门阀为主导的贵族王朝,关陇集团能将杨坚扶上去,那么也一定能将他拉下来

为了杨氏天下的千秋万代,杨坚肯定要改变这种局面,来摆脱关陇集团的束缚。杨坚的突破口正是九品中正制,将其废掉,然后改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并且规定: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吏部任命,六品以上的由尚书省任命

隋炀帝即位之后又进一步增加了进士科,加大力度稀释关陇集团对资源的垄断。

很明显,科举制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历史问题,是历史裂变期的产物

可以肯定,如果隋朝没有二世而亡,科举制绝对会在隋朝逐步推广开来。但随着关陇集团站队唐国公李渊建立了唐朝,贵族势力再一次成为主角。后来,唐高宗李治以废立皇后为导火索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打败之后,科举制才渐渐发挥了其为朝廷提供优质人才的作用。

怎么说呢,武则天的基本盘就是通过科举制的换血功能打造积累的

瞧,科举制的发展还是伴随着历史剧变

随着唐末五代的洗牌,世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才得以全面铺展开来,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自然盛开在初步统一天下的宋朝。而且,赵光义为了尽快打造自己的基本盘,进一步扩大了科举的录取范围,庶族开始大范围向庙堂流动。

据统计,宋朝考中进士的人有一半以上是出身庶族阶层,这才是宋朝产生范仲淹、欧阳修这些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原因。

▲范仲淹  图源/剧照

是的,这是贵族时代的结束,是赵光义打造天子门生心理的需求,总之,还是历史变迁结出的果子。

此后,科举制的强大作用进一步被现实验证,到了明清,已经是大盛的局面,明朝考中进士的人有三分之二是出身庶族,帝国的庙堂再也没有出现过被贵族垄断的局面,而且,皇帝的手中永远是与自己切身利益深度绑定的新鲜血液。

天子门生,不仅有利于皇帝个人,更有利于天下的稳定

但科举制却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萌芽、成长、继而大盛的过程。事实证明,这是一项能覆盖大部分矛盾的制度,直到1905年才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是的,历史大事,科举而已。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王朝的核心永远在军队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脉络之10、铁器时代:大秦到大唐人才选拔的往事
你所厌恶的论资排辈,可能是古代最有效合理的晋升途径,不信你看
寒门庶族对决关陇贵族,以科举制壮大寒门,女皇主政而获胜
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形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外历史悠久,为何只有中国实行科举制
浅谈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