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画品红楼”2023年1月份征稿通知

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二、四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首先祝大家2023年万事如意!

“诗画品红楼”公众号征稿采用“双轨制”方式,来稿请确保原创
第一种方式:征集诗词
每月月初,本公众号发布本月征集诗词通知,提供2-3个《红楼梦》人物、场景或写作艺术的文字品评。擅长写诗词而不喜欢写文字的作者,可参考提供的文字品评及自己掌握的资料写诗填词,格律诗词为主,现代诗也可,月底前交稿。
20231月份征集的诗词,品评的场景是“秦钟情逝”,品评的红楼之谜是“一芹一脂”和“残缺之美”,场景、写作艺术的文字品评见本文附件《秦钟情逝:喝醒天下迷人一芹一脂:<红楼梦>的作者和批者》、《残缺之美:探佚已经成为一门学问
请作者参考提供的文字品评及自己掌握的资料写诗填词,于本月31日前将诗稿发至邮箱18600061515@163.com,或加微信swot01联系。
第二种方式:征集诗词+文字品评
既擅长写诗词,又善于写文字品评的作者,可以自行选择《红楼梦》的人物、场景写诗填词及文字品评,格律诗词为主,现代诗也可。要求诗文互补,把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写透、写活,文章字数要求分两种一般1500左右重要人物和情节3000左右。
稿件可随时提交,稿件要求及《红楼梦》主要场景100、主要人物100请查看链接《公众号“诗画品红楼”投稿须知》。
请作者注意:同一人物或场景已经发布过2次以上的,来稿如果没有独到的见解,一般不予采用。截至20221231日,已经发布和待发布的稿件统计数据(场景和人物)如下,请点击图片放大后查看。

请将稿件的word文档发至邮箱18600061515@163.com,或加微信swot01联系。
如果稿件被采用,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复您。没有被采用的稿件可能无法逐一回复,敬请谅解。
本公众号属于公益性阅读平台,为了鼓励投稿,刊用的诗词每首100元,文字品评每篇100元,稿酬在诗词和文章发布后发放。
附件
一、秦钟情逝:喝醒天下迷人
秦钟,表字鲸卿,秦可卿的弟弟,工部营缮郎秦业之子。秦钟是秦业于五十三岁上才生下的儿子,秦可卿是秦业抱来的养女,但秦氏却把秦钟看作她的爱弟。秦是“情”的谐音,秦钟是“情种”的意思。秦钟和秦可卿、贾瑞一样,都是《红楼梦》开篇不久就因情欲而死、转瞬即逝的人物。
第七回“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宝玉跟随凤姐到宁国府赴宴,贾蓉领秦钟来见凤姐,“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巧些,清眉秀目,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的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得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凤姐给秦钟“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小金锞子”作见面礼。
宝玉见了秦钟的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
秦钟见了宝玉的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富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宝玉问秦钟读什么书,秦钟因实而答。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因为秦钟,宝玉甚至主动提出去上学念书,不过是因为想要和秦钟时常待在一起。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秦钟和宝玉共进家塾上学。“自此以后,他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愈加亲密。又兼贾母爱惜,也时常的留下秦钟,住上三天五日,与自己的重孙一般疼爱。”论辈分秦钟应该叫宝玉叔叔,宝玉以俩人一样年纪,又是同窗为由,“以后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就是了。”
秦钟生性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怯怯羞羞,再加上宝玉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之人,所以宝玉和秦钟两人自然会引起同学的误会。一天,金荣欺负秦钟,众顽童大闹学堂,最终贾宝玉凭借着自己的尊贵身份,强行压了金荣一头,让他跪下给秦钟道了歉。秦钟将此事和“不干不净的话”告知了重病在床的姐姐秦可卿,让本就重病的可卿又生了一场闷气。
秦钟与宝玉同样是早熟早慧的少年。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在姐姐秦氏出殡之际,秦钟与水月庵智能儿眉目传情,幽期密约。出现了自宝玉初试云雨情之后的又一段性描写,虽然语言简略,却有声有色,再一次生动展现出秦钟这一人物的寓言性。
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秦钟与智能儿偷期缝绻,让这个秉赋极弱的少年,“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未免失于调养,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大有不胜之态,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智能儿进城寻秦钟,被秦业撵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老头秦业气得“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添了许多症候。
宝玉带人看望病危的秦钟,“见秦钟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三声,秦钟不睬。书中此时描写鬼判捉拿秦钟,有耐宝玉是个运旺时盛的人,震慑了鬼判放手秦钟返回阳界,秦钟向宝玉留下两句遗言:“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秦钟的经历和贾瑞是多么的相似,皆因情欲而死。
在《红楼梦》开篇不久的十几回,曹公似乎有意安排贾瑞之死、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告诫人们“戒妄动风月之情”,喝醒天下迷人。无论是警幻仙子安排妹妹可卿与宝玉缠绵,还是贾瑞与凤姐,秦钟与智能儿偷期缱绻,似乎都是在劝诫宝玉,希望宝玉能醒悟!
秦可卿临终托梦凤姐,说贾府的兴盛不过是一时的,要早早为以后的出路做好打算。秦钟临终遗言劝诫宝玉要好好学习,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荣宁二老借托警幻仙子的劝诫终成了一场空,秦可卿对王熙凤的嘱托也被当成了耳旁风,秦钟对宝玉的临终遗言也没有让宝玉醒悟,直至经历那切身之痛方才有所觉悟,真是可悲可叹。

二、一芹一脂:《红楼梦》的作者和批者
阅读《红楼梦》,不能不了解“一芹一脂”,“芹”指的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脂”指的是脂砚斋,他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
《红楼梦》作者是谁?程甲本《红楼梦》程伟元在序言中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红楼梦》作者的“候选人”已逾百位,胡适考证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目前争论最少。
近百年来,人们对曹雪芹家世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根据红学家们考证,学界比较认可的曹雪芹的生平如下:曹雪芹,名霑,谱名天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夏,曹雪芹出生在南京的江宁织造府;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212),曹雪芹病逝于北京西山,享年48岁。
曹雪芹祖籍辽阳,先世原为汉人,远祖曹世选曾任明朝沈阳的地方官,后来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攻陷沈阳,曹世选被俘成为奴隶,其子曹振彦编入旗籍,当了一名“教官”。后转入多尔衮统帅的满洲正白旗,任军中“佐顺”,官运开始亨通起来。清兵入关时,曹振彦屡立战功,后跟随多尔衮出征大同,并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大同知府及浙江盐法参议等官职。曹氏家族“赫赫扬扬,将及百年”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序幕。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是内务府包衣,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60年的岁月。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阔绰与权势。
曹家还是一个“诗礼之家”,曹玺“少好学深沉,有大志”,“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曹寅是康熙间著名学者和文人,他自幼聪慧,能诗擅曲,终生笔耕不辍,又喜广交当时名士,所著有《楝亭集》等。他还是有名的藏书家和校勘家,曾在扬州主持刊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重要典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病故,曹雪芹的父亲曹颙接任,不料曹颙短命,接任仅两年多,便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故去,曹颙死时,曹雪芹尚在母腹之中。康熙对曹颙的死很痛惜,便将曹寅弟弟曹荃的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曹颙,曹雪芹的唐叔曹頫就成了曹雪芹的养父。雍正上台后,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雍正5年(1728年),曹頫被抄家,当时曹雪芹十三四岁。
抄家之后,曹家的生活境遇可以是说一落千丈,由南京举家迁移到了北京,在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一带拨给了一些住房,得以赡养度日。曹雪芹在北京,曾在右翼宗学当舍夫,与其学生敦敏、敦诚结下深厚的友谊。
晚年,曹雪芹迁至北京西郊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山村,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生活困顿。曹雪芹工诗善画,可惜其诗画都已散佚。曹雪芹的当时的好友敦敏、敦诚、张宜泉、明义的有关诗篇,提供了曹雪芹许多生平资料,弥足珍贵。
“残杯冷炙有得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曹雪芹大约于乾隆九年(1744)前后,即大约三十岁时,开始写作《红楼梦》,初稿完成直到他逝世前,主要进行修改、整理工作。约在乾隆二十七年(1763),他因幼子夭殇,感伤成疾,加上贫穷无力请医,于是年除夕泪尽而逝
从曹雪芹的家世来看,《红楼梦》中的某些事件如“四次接驾皇帝南巡”、“抄家”等与曹雪芹的家世密切相关。《红楼梦》开篇说作者“因曾历经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实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曹雪芹如果没有亲身感受,绝对写不出这样伟大的作品。
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生长于南京,少年时代,曾经历过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曹雪芹从鲜花着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败之境,使他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无情,也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和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红楼梦》里。
“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敦敏《赠芹圃》)。”“秦淮旧梦”、“燕市悲歌”恰是曹雪芹心理定势的表露。所谓心理定势,就是一个人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悲遇合”——人生巨大的落差,激荡起人生的生命体验、艺术修养和情感的勃发、升华和表现。《红楼梦》的巨大成功,正是曹雪芹创作过程中心理定势和审美超越之互动的结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目前发现的十几个抄本,都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有脂砚斋批语的80回抄本被称为“脂本”。其中最早的三个抄本,甲戌本1754年,残存十六回)、己卯本1759年,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庚辰本1760,残存七十八回),在曹雪芹生前就已经在社会上流传。
脂砚斋是谁?他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红学界主要有这几种说法:有“作者化名说”、“兄弟说”、“叔父说”、“妻子说”(“史湘云原型说”)、“密友说”等。
从“脂本”评语的内容、口气、身份等方面审视,可以大致知道脂砚斋和畸笏叟非常熟悉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熟悉《红楼梦》创作过程,参与过小说的抄阅、对清等工作,可以说是与曹雪芹十分亲密的人。
一般认为,畸笏叟是曹雪芹的长辈,有人考证是曹雪芹的叔叔,即曹雪芹的养父;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同辈,有人考证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堂兄。脂砚斋在雪芹死后半年也相继去世。畸笏叟丁亥(1767年)即曹雪芹病死三年后的批语不少,可知书稿最后一直保存在这位老人手里。
“脂评”在红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1)“脂批”证实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开卷“作者自云”段中提出“石头”“情憎”“空空道人”等名字,给作品蒙上一重迷离恍惚的云雾,留下了否定《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的借口。而甲戌本脂评曰:“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又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2)“脂批”透露了作者家世,揭示了小说与原型背景即曹家相关联的内幕。第一回中癞头僧指着甄士隐大笑,在其所念的四句诗的第三句“好防佳节元宵后”,甲戌本有侧批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是提示当年曹家被抄没的往事。曹家正是在雍正六年元宵节前被抄家的。第十六回甲戌本有回前总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明点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在江宁织造曹家的事。
3)“脂批”明确揭示脂砚斋参与了小说创作,脂砚斋可以决定一些小说内容的增删。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之死,甲戌本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甲戌本回末又批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其)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非)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4)“脂批”透露了八十回后的一些回目和情节,如庚辰本第二十一回有回前总批:“……此回之文之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回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其他脂批中还透露了八十回后有甄宝玉送玉、“凤姐扫雪拾玉”、“惜春缁衣乞食、“卫若兰射圃”、茜雪狱神庙慰宝玉、“警幻情榜”等情节。

三、残缺之美:探佚已经成为一门学问
《红楼梦》的无穷魅力之一在于它的残缺性,也就是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或者是在曹雪芹残稿基础上修补完成的。残缺性增加了人们对八十回后“真故事”的想象空间,所以才有那么多续书出现。《红楼梦》的续作已达二百种,最近几年仍有新的续作出版。
程高本百二十回《红楼梦》,本来已经被读者接受了,可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俞平伯等人考证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甚至是伪作,从而引发人们对后四十回的百年争论,成为新红学的焦点之一。
“高鹗续书说”起因是胡适的一个主观判断,他认为程伟元是一个书商,出钱,高鹗出力,完成了后四十回。俞平伯则从文本出发指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矛盾之处,证明后四十回回目和内容皆非曹雪芹原笔。于是近百年红学界出现一个怪圈,谈《红楼梦》不再谈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周汝昌出版于1953年的《红楼梦新证》,把“高鹗续书说”推向极端,将这一说法坐实。并竭力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口诛笔伐,也就是对程高本彻底否定,进而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作者曹雪芹署名的后面第一次加上了高鹗的名字。
人们认定后四十回是续书并对其加以否定的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前八十回中的某些判词、谶语、伏线,在后四十回中未能得到照应和遵循;二是“脂批透露的八十回后的一些信息如甄宝玉送玉、“凤姐扫雪拾玉”、“芸哥仗义探庵”、“惜春缁衣乞食、“卫若兰射圃”、茜雪狱神庙慰宝玉、“警幻情榜”等在后四十回中没有得到体现。
上述现象确实存在,因此,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红楼梦》探佚,顾名思义,就是探讨《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的“迷失”部分,目的是“正本清源”,还曹雪芹原著全璧的真实面貌。1987版电视《红楼梦》即是“探佚派”成果的体现,吸引了众多红迷的眼球。周汝昌将“探佚学”与“曹学”、“版本学”、“脂学”并列,称为新红学的四大焦点。
“探佚”主要的依据是《红楼梦》文本(谶语、伏笔)和脂砚斋批语,但汉语的语言特点往往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探佚者对伏笔的肢解或过度诠释,就会导致对曹雪芹原著人物结局解释的众说纷纭,甚至走向误区。
探佚研究者的另一个通弊,是其目光仅局限于前八十回,而对程高本简单地视为“续貂”之作,因而不肯研究后四十回有可能掺杂的曹雪芹原稿。
“探佚”走向误区,还与当代红学中出现的“悟证法”对文本的过度诠释有关,某些探佚者,靠想象和猜测立论,牵强附会,有的的确太离谱。还有一些索隐红学、龙门红学、娱乐红学,什么《红楼梦》揭秘、探迷、戏说等,在浮躁和喧闹中,招摇过市,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是人的娱乐、猎奇心理在作怪。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最初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流传。据程伟元《红楼梦序》云: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这些传抄本,多有署名为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脂本。属于该系统的本子,历年来屡有发现,今可见者十多种。
其中有的本子在曹雪芹生前就已在社会上流传,主要有脂砚斋乾隆甲戌抄阅再评本《石头记》,通称甲戌本,残存十六回,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就底本而言,这是目前所发现抄本中较早的一种。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石头记》,通称己卯本,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己卯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据考,该本系乾隆时怡亲王府藏抄本,故又称怡府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石头记》,通称庚辰本,残存七十八回,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脂本系统中是较完整的一种。
以上三种本子,因离曹雪芹写作年代较近,对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较重要的脂评本,还有前苏联列宁格勒藏抄本,通称列藏本,残存七十八回,正文有接近庚辰本处,此本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传入俄国;戚蓼生序本,通称戚序本,因通行者有有正书局石印本,故又称有正本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邀同高鹗将自己历年搜求所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合成全帙,以木活字排印,此即通常所云程甲本。次年,程、高二人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对甲本补遗订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成为社会上颇为流行的所谓程乙本。程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为《红楼梦》的普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适、俞平伯等考证出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后,立刻就有人指出后四十回这不对、那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有许多关于续了的论证。譬如指责没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写的是“中乡魁延世泽兰桂齐芳等等。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对后四十回作了全面、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宝玉虽中举”,但“遁人空门”,“仍不能不说是悲剧下场”;贾氏泽皇恩、延世泽,结局仍是衰败,“树倒猴孙散”。后四十回写到此种境地,这是中国文学史空前的大成功”。林语堂认为,程高本“有体贴人微,刻骨描绘文字,似与前八十回同出于一人手笔”。
作家白先勇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他在《细说红楼梦》前言中讲到: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这两场是全书的关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两根柱子,把整本书像一座大厦牢牢撑住。《红楼梦》前大半部写贾府之盛,后半部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的需要,而非功力不足。
作家王蒙也有类似的看法:以小说创作的观点来说,续书是不可能的,不说续别人的书,续自己写的书都很难。”
《红楼梦》开篇写有“曹雪芹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说明此书在曹雪芹去世前已大体完成。脂砚斋的批语中也透露出八十回后的一些回目和情节,说明初稿基本完成。曹雪芹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增删五次”,如果只是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
大多数人认可《红楼梦》后四十回主体系续书但含有曹雪芹残稿。程伟元、高鹗得到过曹雪芹原作的散稿抄本,但残缺不全。高鹗的贡献是做了“修补”、“补订”之事,也就是说,后四十回是据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
残缺性增加了神秘性,如今《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其残缺性已经成为其魅力的一部分了。如果真的知道了曹雪芹后四十回是如何写的,那么,“为什么史湘云也有一个什么金麒麟?”“为什么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等一系列疑问都解决了,反倒减少了《红楼梦》的魅力。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之说,半个世纪以来,几乎被传播成了常识。但经过几代红学家的索根查源、据理力辩,终于清除阴霾,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所重校的《红楼梦》封面上面,标明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无名氏,百二十回《红楼梦》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第一次以学术权威机构的名义,明确地对程伟元、高鹗整理和出版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历史功绩给予了恰当而公正的评价。
后四十回标注“无名氏”,虽然不是什么理想的做法,但毕竟在拨乱反正的方向上迈开了步子。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使命,即如何把百二十回《红楼梦》作为一个气韵生动的生命有机体来看待,去解读它的叙事肌理、叙事结构、叙事脉络。尽管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某些地方存在着艺术的不统一,甚至矛盾,这是能在曹雪芹创作过程中找到合理的解释的。而问题的关键则是要回归文本的研究,而少些探佚、揭秘、戏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梅村是《红楼梦》原作者考辨
红楼论丛(2)
《甄道元〈红楼梦〉笔记》前言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伪及创作年代辨析
《红楼梦》导读
揭开曹雪芹的“面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