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索】尊重和民主,究竟还有多远?

2018年第91期

观点引用


一个团队有高层领导者,有中层决策者,也有底层执行者。一个团队的领导力更是核心力量,下面的执行者应该是有建议权的吧!

上面言论里的领导者,无比自信,对初出茅庐的新人或许是空有一腔热血的举动嗤之以鼻,试问,这样真的就好吗?如今的老总也有当新人的过去,这样的打击是让新人认识到自己很肤浅,没有发言的资格吧。新人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去执行。这有对新人起码的尊重吗?

如果高层决策正确,执行得力,结果成功,大家皆大欢喜!如果结果失败高层有批评底层办事不利的权利,底层执行者谁敢说高层的决策也有问题?

这就好比一部汽车,方向盘指挥轮胎,轮胎只有听从的权利,如果轮胎说我有想法,方向盘说,谁指挥谁,给我闭嘴!或许轮胎难以站在方向盘的高度来高瞻远瞩,但驾驶室里的方向盘也未必知道轮胎走过的路面究竟有多少坎坷

假如,一旦轮胎爆胎,无法前行,方向盘可以骂轮胎没用,轮胎心里自然会想,我不是按你的指挥走的吗?我再好的质量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呀,但轮胎只能在自己心里默默抱怨,轮胎,你有说话的权利吗?你能看多高?你能看多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听听轮胎的意见又何妨?驾驶室里看的高,望的远,但你知道路面的石头、玻璃是何其锋利吗?一个团队如此,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

小时候受了大人的责难,都梦想着长大后要做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甚至要当个好老师,长大后真的走到这一步,却忘记了曾经的童心和初衷,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会再次复制过去的模式来重蹈覆辙,制造下一批小梦想家。

大人多半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大人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其实很多时候是孩子选择了自己默默承受,孩子宽容的原谅了大人。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老觉得自己懂的多,我说的就是对的,我是你父母,你就得听我的

这样的狂傲其实是对过去的背叛,对初心的背叛,孩子慢慢长大自然会感觉父母不可理喻,无话可说。小的时候无法反抗,长大了你再说,我不听你能怎么样?尊重孩子,尊重底层,他们再无知,也没必要嘲笑,也没必要羞辱,他们终会在挫折中成长,他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愿他们成长后,不会以暴制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出处:原文见《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

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舟覆舟”便源于荀子、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故事。


历代王朝的兴替都在昭示:国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强调人民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一个团体,有何理由对底层执行者如此轻蔑?

若如此,唐太宗要对魏征说:你算老几?给我提这么多毛病?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后却如此说: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而那些自以为是,蔑视民意的统治者又有几人有好下场?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1.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2.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3.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4.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下五千年]魏征直言敢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之魏征
《修身养德篇》导学
皇后智语救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遇到的囧事
第二节 直言不讳,竭诚劝谏(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