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唐三藏圣教序》蕴含的佛教思想内容

一、前言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由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撰写,应玄奘法师请求,为其所翻译的佛经所作的总序。全篇781字,该序写成后,很快就有僧人怀仁将序文内容集二王真迹上石,敦煌文献中,也出现抄有太宗序文的手卷,可见此序一经写成,就在佛教圈内广泛流传,影响很大。


该序首先讲述了太宗对佛教的肯定:“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然而“佛道崇虚”,在当时,佛教世界迫切需要一位佛教徒站出来将纷繁复杂的佛学思想做一个梳理来使佛理变得清晰起来,而这也是太宗皇帝乐意看到的,他希望当时的国家可以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意识形态。


因此他对当时佛法传播混乱状态的细致描述:“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玄奘法师完成了这一壮举,太宗在文中不吝溢美之词来形容玄奘:“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同时对他翻译佛经,梳理佛法的壮举进行了颂扬:“总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布中夏,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除此以外,序文中所牵引出来的佛教理论,笔者认为大体上可以反映当时佛教的主流思想内容。


二、初唐时期的佛教政策

在中国的整个封建体制中,儒家思想始终居于统治地位,来自于天竺的佛教和土生土长于中国的道教只能说是古代中国封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唐时期,统治者所采取的宗教政策则是崇道抑佛,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李唐王朝希望借助老子李耳的力量来提升皇族李姓的门第名望,另一方面佛教发展到隋末的时候,自身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武德年间,皇帝李渊颁布了一条禁佛的诏令,其中关于当时佛教弊病的内容有:“乃有猥贱之侣,规自尊高;浮惰之人,苟避徭役......驱策田产,聚积货物......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徒长轻慢之心,有亏崇敬之义。”文中提到佛教徒对于佛法之理的不再锐意进取并且对国家的土地和税收制度有所僭越,这就使得初唐时期的前两位皇帝对佛教的态度比较冷淡。

由于佛教发展到隋唐时期,僧徒众多,想要一下子禁止佛教在本土的传播已无可能。《旧唐书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李渊颁布《沙汰僧道诏》后,“事竞不行。”

三、唐太宗与玄奘

玄奘由天竺返回大唐时,他的境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据《三藏法师传》记载,贞观十九年(645)春正月,此时距《圣教序》写成三年时间,百姓官员们沿着事先规划好的路线,站在在朱雀大街至弘福寺的道路两侧,欢迎玄奘的归来。

玄奘


玄奘归来后首先居住在弘福寺内,但他并不满足于驻锡弘福寺,不久后他赶赴洛阳拜见太宗,太宗在洛阳宫仪鸾殿接见了玄奘。

玄奘表示希望在嵩山少林寺翻译佛经的,遭到了太宗的当场回绝,对于翻译佛经,皇帝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淡。对于作序之事,玄奘的第一次请求,太宗并未理会,后玄奘借《西域记》修成之际,再次上表请求,结果再次遭到拒绝,仅对《西域记》表示出兴趣云:“新撰《西域记》,当自披览。”


第三次是在玉华宫,当皇帝见到玄奘后重提旧事劝其还俗,最后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斡旋下,玄奘重提赐序之事,这次才得到太宗的答应。序文制成之时举行了盛大的聚会,皇帝亲临庆福殿,弘文馆大学士上官仪当众宣读了序文。


收到赐序后,玄奘上表向太宗致谢,太宗作答。太子李治作《述圣记》,玄奘再次致谢书,李治回答书,如此往复,赐序事件达到高潮,佛界沸腾。玄奘致谢太宗的内容是:“伏惟陛下玉毫降质,金轮示天,廓先王之九州,掩百千之日月,广列代之区域,纳恒沙之法界。”


四、《圣教序》体现的佛教思想内容

1.隋代天台宗思想理论的延续

天台宗成立于陈隋之际,是中国最早创立的宗派。因智者(智顗)大师驻锡天台山修持法华三昧,弘扬教观法门,所以以地为名,称为天台宗。又因以《妙法莲华经》为依据而建立思想体系,所以又称为法华宗。

又因为以止观法门为本宗修持的根本,所以又称为止观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一句反映了天台宗的一个最主要的思想,即“一念三千”之思想。


这个思想,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也就是智者大师所提出的,最早见于他在陈太建元年(569)于瓦官寺讲说的《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二上“游心法界者, 观根尘相对, 一念心起, 于十界中必属一界。若属一界 , 即具百界千法。于一念中, 悉皆备足。此心幻师,于一日夜, 常造种种众生、种种五阴、种种国土。所谓地狱,假实国土, 乃至佛界,假实国土,行人当自选择,何道何从。”


不过,这只是“一念三千”思想的雏形,正式提出,是在开皇十四年(59 4)农历4月26日智者于荆州玉泉寺讲授《摩诃止观》时, 灌顶记录的《摩诃止观》卷第五上中。

就笔者的理解,“一念三千”思想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人们的一念心中潜在的无限因缘,既受到前事之影响,又会使未来出现变化。抛开个体,那么整个宇宙的因果,似乎也是如此。


太宗序文中对天台宗教义之引用,表明在初唐时期,佛教天台宗仍是当时整个佛教世界的一大宗,尽管国祚很短的隋朝,出现的佛教宗派,并不止天台宗一宗。

太宗的那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佛教在当时的传播,已经含糊不清了,佛教中人,没有人能够再将佛理阐释的很清楚,故“不镜三千之光”了,所以太宗觉得有必要为玄奘法师写下此序文,让佛教尽快振兴起来。


1.《圣教序》中使用的一些佛教概念

《大唐三藏圣教序》中,亦包含了很多佛教的基本概念,如:“空有之论,或习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时而隆替”等。大小之乘,及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它们都是由部派佛教演变而来,大乘讲究渡一切众生,小乘讲究渡自己。“空有之论”即空宗和有宗,空宗即中观派,有宗即瑜伽行派,有宗是对空宗的批评和发展。


结语

唐太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对于初唐佛教而言无疑是佛教徒们的福音,意味着佛教的地位将得到提升,佛教即将再次获得一次大的发展。事实也确实如此,此后,玄奘创立了唯识宗,成为唐朝的第一个佛教宗派。而这篇序文,不论从其内容所反映出的佛教思想,还是从社会政治意义来看,都是佛教在初唐由衰而盛的一个转折点。

(作者:木从,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枞阳,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太宗高度赞扬了玄奘法师的取经事业,认为玄奘法师是法门领袖
王羲之書法之《懷仁集王聖教序》(高清晰版)
关于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来历
香港中文大学藏利氏“北山十宝”碑帖珍品(四)
实用 | 事半功倍:高清集王圣教序单字练习版
毕罗| 初唐佛教与书法之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