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淫邪气下篇,那些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怎么就成了邪气? (学辩证之:病因辩证)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黄帝内经》: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病因辩证,尤其是外感六淫辩证,是整个辩证体系中比较简单的,一般通过问诊就能得出结论。为什么我们还要花这么长的篇幅,来详细介绍呢?

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处于底层的逻辑,使用率就越高。这些看似只与外感病相关的内容,其各种邪气特点却与以后的内伤杂病的辩证息息相关,内邪,跟外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知识是用来打基础的,就像金字塔的底部,最不起眼,用料却是最多。

上篇和中篇,我们分析了六淫邪气中的风邪、寒邪、暑邪、湿邪,下篇我们来聊燥邪、火邪。如果没有阅读上篇的,建议先读,更有利于理解今天的内容。

我们先将表格放上,大家可以点击放大阅读,先大致了解一下六种邪气的特点:

燥邪: 

想象一下,当一个物品过于干燥时,它的体积会缩小(收敛),水分会丧失(伤津......

总结燥邪的特点:干燥、收敛,容易伤津液。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

燥为秋季的主气,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发为凉燥。

【临床表现】

温燥: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口渴心烦,干咳痰少,甚或痰中带血,皮肤及鼻咽干燥,舌干苔黄,脉象浮数。

凉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咳嗽,喉痒,鼻塞,舌白而干,脉象浮;

温燥多因燥热迫于肺里,故见类似风热表证的现象。

凉燥多因燥邪与寒邪合而致病,故见类似外感风寒表证的现象;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甚则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

火邪:

设想把自己置身于火灾现场,火势汹汹,火苗上窜(升腾);人在其中必然躁动不安(扰神),上蹿下跳,急欲逃生(动风);口干舌燥(伤津);最后逃生,伤痕累累(动血、疮痈......

总结火邪的特点:炎热升腾、燔灼急迫,常见全身或局部有显著热象,容易耗伤阴津,使筋脉失于滋润而动风,亦可迫血妄行而出血。

火为热之极,当热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是火邪。火邪四季都有可能出现相对来说,夏季更容易感受火邪的侵袭。火邪导致的上火或热毒,与暑邪导致的伤暑或中暑,区别在哪里呢?简单来说,暑邪引发的是全身性的出汗、津脱、气虚甚至气脱,而火邪引发的是局部的红肿热痛,比如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等。

相对于其他邪气,火邪更多来自于人为而非自然界,比如工作环境过于火热,如厨房、锅炉房等;比如突然置身于火灾现场,人体受到强烈的火热侵袭;比如大量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烧烤类,都容易感受火邪而发病。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心烦,汗出,或烦躁谵妄,衄血,吐血,斑疹,或躁扰发狂,或见痈脓,舌质红绛,脉象洪数或细数。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燔灼、升腾,致人体阳气偏亢,“阳胜则热”,故发为实热性病证,临床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火性炎上,火热之邪易侵害人体上部,尤以头面部为多见。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口苦咽干,牙龈肿痛,头痛眩晕,耳内肿痛或流脓等。

火热与心相通应,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

火热易伤津耗气,一方面迫津外泄,使气随津泄而致津亏气耗;另一方面则直接消灼煎熬津液,耗伤人体的阴气。故火热之邪致病,常伴有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阴亏的征象,以及倦怠无力,少气懒言等一派气虚之象

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津液,劫伤肝阴,筋脉失于濡养,易引起“热极生风”的病证。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动血”,指火热邪气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火邪易致疮痈,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由火毒壅聚所致之阳性疮疡,其临床表现以红、肿、热、痛为特征。


教科书中,还有一块关于“疠气”之邪的内容,这里简单说一下:

疠气也可以理解为传染性外感病邪,比如我们经历过的“非典”、“新冠”这些。“戾气”学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说明疠气是有别于六淫病邪的。

在战乱时代、贫困地区等恶劣环境下,比较容易出现“疠气”,但若国家安定,且注意卫生防疫工作,则发生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多么庆幸,我们生活在大中国,生活在这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关于“疠气”,就不多展开了吧!相信祖国的力量,做好个人的养生,多多学习中医知识,坦然面对各种天地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淫……火邪
中医中的六淫指什么?
中医基础--六淫
第46 讲 病因:外感病因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火邪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6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