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七)

现在开聊的应该算第二部分了,换一个封面以示区别。感谢各位读者捧场。

(紧接上期)

                            各怀鬼胎的关东联盟

        关东联盟中最早起兵的是曹操。曹操出逃洛阳之路艰难坎坷。当时的豫州牧黄琬奉董卓之命追捕曹操,曹操改名换姓,边躲藏,边逃亡。经成皋(今河南荥阳)出虎牢关,在这里留下一段至今仍然众说纷纭的公案,就是杀父亲昔日好友、也是推举自己为孝廉的吕伯奢一家八口之事,并且留下了那句为世人所诟病的“宁我负人,无人负我”的话。

        此事真相如何,不得而知,现在多数研究者认为有可疑之处,属于小说家言。

        途经中牟县(今河南中牟)时又被当做流民关押。幸亏县功曹认识曹操,并且知道曹操的身世背景,认为大乱之世拘押英杰不是明智之举,劝县令释放了曹操。

        逃出中牟往陈留途中遭遇了一场劫难,差点命丧黄泉。缉拿曹操的官兵将曹操堵在好友秦邵之家,秦邵挺身而出冒名顶替,追兵不认识曹操,将秦邵带走杀害。后来曹操为感激好友救命之恩,收留了秦邵的儿子秦真,改名曹真。(有说曹操是为袁术兵所追杀,但此时袁术还没和袁绍翻脸,怎么会追杀同一阵营的曹操呢?)

        189年底,逃亡三个多月的曹操躲过追杀,历尽艰辛来到陈留郡己吾县(今河南宁陵县)。从洛阳到己吾约250公里,就算一天只走25公里,也只需要十天,曹操却走了一百多天,可见路程之艰辛。

        陈留太守张邈是袁绍奔走之友之一,也是曹操的朋友,曹操终于可以安心地留下来了。

        曹操虽然在逃亡途中险象环生,但在陈留却撞上了大运陈留孝廉卫兹不光在口头上鼓励曹操起兵反董,还散尽家财资助曹操组建起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在己吾拉起了董大旗,是第一个公开武装讨董的人。

        曹操第一个举兵讨董的功劳有一大半应该是卫兹的。有史家评价卫兹为深见废兴,首赞弘谋,十分精准。汉末时与此相似行为还有糜竺资助刘备,周瑜资助孙策等。

        袁绍本来可以早于曹操起兵反董,但却迟迟未动,原因何在呢?

        他在等一个吉兆或者说吉利的日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得从袁氏家族所学的儒家经典说起。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汉代为官者必须通儒学,至少要精通一门以上的儒家经典,然后以此传家,世代为官。

        提起袁氏家族,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四世三公,许多人不知道袁氏家族潜心钻研儒家经典的历史远远长于四世三公。从第一个做到三公的袁安的祖父算起,到袁绍兄弟时最少七世。

        袁氏家族赖以起家立家的就是对儒家经典《易》的学习研究,所学流派为“孟氏易”。袁安祖父袁良因为“孟氏易”学得好,在汉平帝时以明经被举荐,官至成武县令(今山东成武县),开启了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仕途。

        孟氏易学派是西汉人孟喜所创立的研究儒家经典《易》的学派,影响深远。《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就是孟氏易学派的人。三国时期的吴国虞翻的家族也是世代研究《孟氏易》。(汉末另一个四世三公家族,杨修所在的弘农杨氏家传儒学为《欧阳尚书》)

        袁绍兄弟深受家学影响,对《孟氏易》深信不疑,对图谶、五行、三统、阴阳、八卦等也深信不疑。

        神奇的是袁绍还真等到了个吉兆。前面说过,董卓废少立献后,自以为搞定了皇帝、军队、百官,天下初步平定,改年号为初平,而袁绍字“本初”,都有个“初”字,袁绍认为这年号和自己的字相契合,这才起兵。

        这也算历史的诡谲之处吧,要是董卓另外起一个年号,不知道袁绍会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吉兆来起兵?

        盟军分四个集团军从北、东、西南、南四个方向逼近洛阳。

        北部以袁绍、王匡、韩馥部为主进驻河内(郡治今河南武陟县)袁绍居中,王匡为前部,直达河阳津,与洛阳隔河相望。韩馥负责后勤保障。张杨、南匈奴单于於夫罗(灵帝时为征讨张纯叛乱向匈奴借兵,王子於夫罗领兵而来,不料国内发生内乱,使其有家难回,一直带兵在中原游荡,先后依附过白波军、袁绍、袁术、曹操。是前汉皇帝刘渊的祖父)作后备屯于漳水。

        东部进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县)主要有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曹操。这里集结的部队最多,诸侯结盟的地方也在此,所以也把反董联盟称为酸枣联盟。

        西南部进驻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以孔伷、李旻为主。

        南部进驻鲁阳(今河南鲁山县)以袁术、孙坚为主。

        有没有发现发现南部集团军里少了两员大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此时他们被同伴孙坚杀了。朝廷因此派刘表为荆州刺史,引发了后面刘表在荆州坐大的故事。

        东部盟军还在酸枣搞了个盟誓活动。由广陵功曹臧洪主,发布盟誓,主要内容是:一、起兵理由。还是说董卓篡权,里面有汉朝皇纲失统和董卓祸加至尊的话。二、起兵的人。罗列的东部盟军人员。三、发誓共赴国难。有违反的断子绝孙。

        会盟各方遥推袁绍为盟主,这几乎是唯一的人选。袁绍的政治声望和家族优势无人可以比拟。

        现在有种说法这些诸侯都心怀各异不愿意主盟,推最低级别的臧洪来主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古代诸侯会盟时,都是以最低最弱者主盟。

        关东联盟看似庞大,却是一盘散沙,对董卓并没有什么威胁。有两个原因导致这个局面的出现:一是袁绍虽为盟主,但驾驭不了众人,不光如此,自身还受到韩馥的掣肘,难以有所作为;二是各路诸侯都想保存实力,期望在今后的逐鹿行动中成就一番事业。

        曹操的《蒿里行》一诗里,前面部分准确地描述了关东联盟的情况: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后面部分写的是袁绍兄弟二人希图称帝给天下带来的巨大灾难。

        整个联盟里真正带兵出战的就曹操和孙坚这两个愣头青。一败一胜,后面再聊

                                董卓的忍耐

        此时的董卓羞愤交加。自己如此屈身于士大夫,他们不但不领情,反而忘恩负义地背叛自己。这个巨大的羞辱让董卓怒不可遏。

        但是他眼前还只能强压怒气,眼睁睁地看着关东联盟招兵买马,集结布阵。因为他有心腹之患。与远在关东的盟军相比,近在肘腋的危险更让他担心。

        袁绍布下的一枚棋子侍御史郑泰为了给盟军创造更多的筹措时间,不失时机地给董卓吃了一颗定心丸(前面说过郑泰因劝阻何进招外官进京弃官而去,现又复职)。

        董卓听说关东起事后,立即召集御前会议,准备兴兵讨伐。郑泰洋洋洒洒地列举了十条关东盟军不如西凉军的地方,最终目的是说盟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用不着无事征兵以惊天下。

        董卓居然相信了,还以郑泰为将军统领凉州军攻打关东盟军。经别人提醒郑泰有可能是袁绍间谍,不能让他领兵,才收回任命,改任郑泰为议郎。

        董卓顺水推舟卖了郑泰一个人情,其实是有难言之隐。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隐患让董卓不敢贸然兴兵东向。

        一个是左将军皇甫嵩此时带着三万多兵马驻扎在扶风(总部在槐里,今陕西兴平市)。而早前阎忠曾经劝过皇甫嵩起兵反抗朝廷,自立门户,被皇甫嵩拒绝了。现在又有人在劝说皇甫嵩,是谁呢?就是奇人京兆尹盖勋。

        盖勋从来就瞧不起董卓,也从不惧怕董卓,反而是董卓比较惧怕盖勋,不知道是不是两人过去在凉州时有过较量,董卓输了而一直对盖勋心存忌惮。

        董卓废少立献,杀太后时,盖勋就给董卓写了封信,直接说董卓是个小丑,不得善终。董卓专权后,盖勋就去劝说皇甫嵩举兵反董。

        董卓做过几次皇甫嵩的副将,知道自己不是皇甫嵩的对手,但也知道皇甫嵩的弱点,也知道盖勋的弱点,就是愚忠。

        于是先在扶风设立汉安都护,统管西部军事,削弱皇甫嵩的军权。接着又以献帝之名,征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盖勋为议郎。

        皇甫嵩的长史梁衍识破了这是董卓要害皇甫嵩的奸计,劝其不要应征进京,直接起兵,与袁绍东西夹击董卓,一定能够生擒董卓。皇甫嵩还是不听。要劝说一个愚忠的人反叛简直比登天还难啊。

        皇甫嵩进京后,立即被陷害下狱,面临生命危险。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与董卓私交一直很好,就在董卓大宴群臣时叩头流涕为父亲求情。在座的人都被感动了,一起离席为皇甫嵩求情。董卓才释放了皇甫嵩,并拜为议郎,后迁御史中丞,死于李傕、郭汜乱政期间。

        盖勋也被征召为议郎,但从不跪拜董卓,最多就是作个揖,还多次顶撞董卓。董卓也无可奈何,还不敢委任他做拥有较大实权的官员,经常把他的官职换来换去。

        第二年在长安病逝,遗命不接受董卓的馈赠。董卓却给了他高规格的葬礼,上表朝廷赠其东园葬器,陪葬于汉惠帝陵寝安陵(真是一物降一物)。

        另一个是黄巾军余部,由郭太、杨奉、李乐、韩暹、胡才等人统率的白波军,主要在河东郡内活动(今洛阳西北,山西南部),随时有切断董卓与其大后方凉州的联系。

        董卓从做并州牧开始就想剿灭白波军,此时又派自己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前往河东,保护与凉州联系的通道。谁知牛辅在与白波军的交战中失利,大败而回。通往凉州的道路还是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幸运的是,白波军没有南下渡过黄河骚扰洛阳,而是向东而去。

        解除了心腹之患后,董卓立即腾出手来对付关东盟军。

        首先,清除袁绍安排在身边的间谍,当然是已经暴露了身份的间谍,杀了周毖、伍琼。其次,让郎中令李肃毒杀了弘农王刘辩,从政治上根除了盟军起兵的合法性。最后,准备迁都长安,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凉州的通道可能被截断的危险。

        同时派中郎将徐荣率兵东出,拦击进攻洛阳的酸枣盟军。

                              双方交战

        酸枣盟军里只有曹操带兵出战。曹操进军时,张邈派卫兹带了一部分人马支援曹操。鲍信、鲍韬兄弟感于曹操的勇气,也率兵同行。

        部队渡过汴水后在荥阳与前来拦击的徐荣相遇。曹操所带之兵确实是帮乌合之众,不是徐荣正规军的对手,苦战一天,被打得落荒而逃。

        鲍韬、卫兹战死,鲍信、曹操人、马都受伤,幸亏曹洪让出自己的战马给曹操,曹操才得以和鲍信一起乘船渡河逃走。

        曹洪的这一行为给自己换来了终身富贵。曹洪是个酒色之徒,贪财、吝啬,放纵门客为非作歹,与同时代的曹姓、夏侯子弟相比,品行最差,能力最弱,却深得曹操夫妻宠信。曹操死后,曹丕称帝想收拾曹洪,被卞太后制止,理由就是曹洪对曹操的救命之恩。卞太后甚至不惜为此威胁曹丕的郭皇后,对她说:“假如曹洪今日死,我明天就敕令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

        曹操虽然败了,但因其所部的激烈抵抗,给徐荣造成了错觉,认为酸枣盟军都是这样勇猛,难以对付,就撤退回去了。曹操以其英勇无畏的勇气吓阻了徐荣的进军,酸枣盟军因此躲过一劫。

        曹操败退回酸枣后,看见诸侯天天饮酒欢宴,高谈阔论,丝毫没有率军出击的意思,就给这些人提了个建议,让袁绍带领河内的兵马封锁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封锁轘辕、太谷两个关口,占领全部险要位置;让袁术率领南阳的兵马驻扎在丹水和析县,派兵进入武关,威胁长安。各军守住险要,给董卓施加压力,等待其内部生变,找机会消灭他。

        曹操提出的是个三面合围,坚壁清野,迫使董卓选择战或逃的计策,在当时确实也是个可行之计。可惜曹操位卑言轻,没人听他的高见。

        曹操没兵了,呆在酸枣无任何意义,就带着家将、亲兵离开酸枣,往丹阳募兵。

        东面的曹操败了,南面的孙坚却一路凯歌,率军推进到距离洛阳只有九十里的大谷,兵峰直指洛阳。(孙坚与董卓的拉锯战时间较长、次数也多,不一一列举,有兴趣的朋友可参阅本号《孙坚:最正宗的瓜娃子 最勇猛的愣头青》,共四篇)

        董卓曾经与孙坚在西征边章、韩遂时共过事(期间孙坚曾建议主帅张温杀董卓),对孙坚十分了解,很忌惮孙坚的猛壮。曾经对长史刘艾聊起过孙坚,说:关东军都怕我,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唯独孙坚比较勇猛,颇能用人,告诉诸将注意提防。还表示“只要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然会服从我!其他讨董牧守根本不被董卓放在眼里。

        此时董卓见武力不能克制孙坚,就用软的一手来拉拢孙坚,派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并许诺安排孙坚的亲属子弟出任刺史、郡守。没想到孙坚硬的不吃,软的也不吃,回答说: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不诛杀他三族,把他的人头悬示四海,我死不瞑目,岂能和他和亲?

        孙坚本来有机会歼灭董卓,却突然临阵脱逃,放了董卓一条生路,这是为什么呢?曹操、孙坚都在努力讨董,身为盟主的袁绍在干吗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次神奇内战,双方四十万大军云集中原,最后却打成小规模接触战
详解董卓讨伐战,曹操、袁绍、孙坚、董卓是如何加速了三国的到来
董卓进京述论
结联盟臧洪歃血,举关东袁绍主盟——董卓(十三)
[人物传记]历史上真实的董卓是怎么样的?专横作死但绝非庸才
为何董卓也是挟天子,却令不了诸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