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体寒+痰湿怎么办?

一旦气温变化,寒湿侵袭,许多人都会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脾阳不足,导致体内湿气和痰湿聚积。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介绍脾阳不足引起的痰湿问题,并提供一些调治思路和饮食调理方法。

第一个案例是,我朋友单位的一位老同事,他经常在办公室里咳嗽、吐痰,声音沙哑。据了解,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脾阳不足,他容易生痰湿,加上气温变化后,容易外感寒邪。因此,就更容易咳嗽、痰多了。

遇到这类问题要如何应对呢?

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准备干姜、茯苓、桂枝水煎服即可。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补食物如姜、葱、羊肉等。

第二个案例是,有一位上了年纪的患者。他告诉我,自己最怕的就是秋冬天的寒冷,要是春季里,气温变化太大也比较担心。因为一旦受寒,就会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经过检查,发现这位患者舌苔白腻,脉象滑,整个人佝偻着背,似乎直不起来。这是因为他体内有湿气和痰湿聚积,导致阳气不足。

遇到这类问题,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准备粳米、干姜适量、茯苓适量、桂枝适量、红糖适量。将干姜、茯苓、桂枝三味中药加水煎煮取药汁,再将粳米加入药汁中煮成粥,最后加入红糖调味即可。这个方法可以温暖脾胃,祛除湿气和痰湿。

以上两个案例都说明了脾阳不足引起的痰湿问题。脾阳不足的人容易生湿气和痰湿,导致身体不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暖,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补食物。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身体,如干姜、茯苓、桂枝等。这些中药都有温阳祛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驱除湿气和痰湿。

总之,阳气不足,痰湿缠身。只有通过调理脾胃,增强阳气,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痰湿问题。

温阳除寒湿,干姜、茯苓、桂枝的好处

天气一天冷一天,很多人开始感受到了寒湿的困扰。这时候,干姜、茯苓、桂枝三味药材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它们搭配起来,既可以温补散寒,又可以化湿利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热、证属痰热蕴肺的人不能使用,比如说痰黄稠的肺病患者。

干姜、茯苓、桂枝三味药材都有助于气化和化湿的作用。同时,它们还能上入心肺,对化散上焦寒湿之气也有帮助。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寒痰蕴肺的疾病,可以使用桂枝来温扶脾阳来化湿行水,还能温肾阳来祛除湿气。而干姜和茯苓则可以用来改善脾湿和温肺散寒化饮。茯苓这个药材专门针对水湿问题,非常有效。

干姜、茯苓、桂枝三味药材可以说是温阳除寒湿的好办法。其中,干姜入脾肺二经,既能温脾阳化湿,又能温肺散寒化饮;茯苓则有利水渗湿的作用;桂枝则可以温扶脾阳来化湿行水,还能温肾阳来祛除湿气。这三味药材搭配起来,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功效。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外,在日常,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学大师南怀瑾老先生的脐疗法。说起脐疗法,给大家推荐一个同款好物,同仁堂肚脐贴。用它,也可以达到温阳除湿的目的。

选用脐疗法,是因为肚脐处的神阙穴,历来就受医家的重视。而同仁堂肚脐贴,又是以温经活络的艾绒。以及祛湿,祛寒,补右肾命门的花椒。和养心安神的桂圆肉,再加入养血安神的酸枣仁。和补益肝肾,益精养血的枸杞,将之作用于肚脐的神阙穴处。这就好比,在中焦脾胃的阴寒之下,燃起了一簇火苗,慢慢地,炙烤着中焦的寒湿浊邪,从而达到升发阳气,健脾祛湿,温补阳气的目的。

总之,上述所提的方法,都是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温阳除寒湿的方法。在温差大、天气变冷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这些方法来改善身体状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饮汤治疗阳气不足,寒饮凝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患
国医大师推荐一个减肥的方子,把体内湿气祛了,人就变瘦了
千古第一祛湿方,只需4味药材,就能从根上断绝湿气!
千古第一祛湿方,只需4味药材,就能从根上断绝湿气!(苓桂术甘汤)
阳气少了,痰就多了!三味药,行阳气除寒湿,实实在在的小方子
行阳气、除寒湿的三味药:干姜、茯苓、桂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