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大清真正的掘墓人。

他是大清王朝真正的掘墓人。自甲午战争溃败后,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从权力巅峰跌落,与此同时,另一个人正在快速崛起,接替了李鸿章成为了晚清头号重臣,他是清末新政的总设计师,从政治,司法,经济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试图挽救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清,可实际效果却恰恰相反,正是他的这些努力加速了大清的灭亡,他就是张之洞。

早年间的科举之路,张之洞绝对可以说是开挂男主一般的存在,各种考试基本都是第一名,直到最后一轮殿试,由于张之洞的策论针砭时弊、锋芒大盛,阅卷大臣觉得此人太过狂妄,将其列为三甲最后一名,本就是张之洞头号小迷妹的慈禧看到他的卷子后,二话不说,直接提升到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从全国第360名变成了全国第三名。

这一年是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接近覆灭,为了制衡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手握重权的地方督抚,慈禧便大力扶持朝廷中的清流派官员,张之洞作为老佛爷钦点的探花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翰林院并慢慢成长为清流派的领军人物。到了1882年,张之洞空降到了山西担任巡抚,当时的山西情况非常糟糕,刚刚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之一'’丁戊奇荒'’,不少农民都逃荒去了外地,连地都没人种,人口也是爆减。张之洞上任后,立马弹劾了前后两任布政使,也就是今天的省长,他们一个是满清八旗亲贵,另一个是曾国藩的心腹,在山西的势力也是根深蒂固,然后张之洞又带头废除了巡抚衙门所有的公费,严禁各级政府向下捞钱,从源头上根治了吏治腐败。

针对没人种地的问题,张志东下令,所有的荒地,任何百姓都可以自由耕种,并且三年不征税。穷得连地都种不起的,,政府还可以提供耕具和种子,在这样的政策下才吸引了大量已经出逃的农民又回到老家种地。

最后一个就是鸦片问题,当时山西省据说有 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毒瘾,张之洞就一方面将农作物改为粮食,另一方面设立戒烟局,帮助上瘾的人戒烟,一年多时间就基本肃清了鸦片。

正是张之洞凭借着治理山西的这些成就,才改观了当时朝廷中清流官员只会空谈误国的看法。也是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张之洞发现了,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只靠儒学是救不了中国的,如果按照传统儒家士大夫以经术治国的话,是绝对不可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要想和列强对抗,必须重视洋务。

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越南向宗主国大清请求支援,李鸿章认为一旦开战,一定会带来更多麻烦,便主张放弃越南。但张之洞的看法不同,他认为法国的根本目的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即使舍弃越南,最后仍免不了一战,于是接连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派一个像李中堂这样德高望重并且还能打仗的人前去督办军务,结果李鸿章认为自己去守边简直是大材小用,最后慈禧决定,由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并且负责和法国作战。

张之洞本来也是拒绝的,打仗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自己只不过才干了两年巡抚,没有经验不说,更没有李鸿章和左宗棠那样一套文武具全的幕僚班底,但老佛爷开了口,只能硬着头皮上,结果却在1885年,打出了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战争的唯一胜利,也就是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并直接导致了法国内阁的倒台。因为法军元气大伤,高级将领也死了好几个,张之洞本来还想乘胜追击再收复河内,结果在李鸿章的主张下,张之洞收到了停战议和的懿旨,也正是这件事气得左宗棠说出了那句,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尽管张之洞一再请求朝廷不要一味地对法国人妥协,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清政府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意味着失去了越南这个藩属国。这也是为什么中法战争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这样的说法。

此后,张之洞继续留在了两广总督的位置上,在广东创办了不少洋务产业,比如水陆师学堂、广东制造枪弹场等等,不过这些产业规模基本都不是很大,发展也比较缓慢。直到后来调任湖广总督,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张之洞的影响力才大幅提升,很多过去不被采纳的建议都得到了重视和支持,先后在湖北创办了大量矿厂、枪炮厂、火药厂等等,不过从结果上看,张之洞的这些产业都算不上特别成功,其中比较著名的汉阳铁厂也是连年亏损。除了有选址上的失误、原材料不行等技术问题外,还有国外垄断资本压迫之类的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想创办出一个经济效益高又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企业,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在军事领域,张之洞意识到,大清军队战斗力弱,装备不是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近代化军事体系,为此制订了一整套涵盖士兵选拔、装备管理以及日常训练的完整方案,创建湖北新军的时,在文盲占据绝对多数的晚清,张之洞招募的士兵则大部分都是识字的人,甚至还有不少秀才,并且在军营里设立阅报室,鼓励士兵在日常训练之余,多看报增长见识,改变了曾国藩与李鸿章那套兵为将有的体制,不强调士兵对将领个人的忠诚,而是鼓励士兵要为国家效力。

1898 年,张之洞发表了著名的劝学篇,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不过这种两头不讨好的观点立刻引发了巨大争议,保守的清流派指责张之洞是在迎合维新派,而维新派又反过来指责张之洞是在阻碍变法。

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被迫开始改革,张之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奏了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开启了清末新政,为此他设计了一套套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在内的全面改革方案,希望能够起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效果,但在清末这种半殖民半封建的体制下,一切皆是徒劳,在他所有的改革方案中,也就只剩下教育还具有可行性了。于是张之洞在1906年离开湖北,进入军机处,亲自负责新设立的学部。为此张之洞顶着欺师灭祖的骂名,配合袁世凯一起废除了科举。在全国范围树立起一套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乃至职业教育的体制。还在 1909 年亲自编写了一套简易识字课本,哪怕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仍在不断致力于扫盲运动。

并且张之洞也是晚清外派留学生最多的官员。根据日本的记录, 1904 年一共有3000人去日本留学,其中有800人是张之栋派出的。在担任胡广总督期间,还曾规定所有候补官员在到任前都要出国考察一次,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再回来当官,从清流到洋务,再到主张改革,张之洞不断改变着自己拯救大清的方式。到了清末新政这一步,他才终于意识到,大清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张之洞的许多措施已经不是在救大清,而是在救中国,比如他大力呼吁废除满洲人特权,这实际上就已经是在破坏满清政府执政的基础了。

并且张之洞创立的大量新式学堂中,例如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南京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等等几十所学府,这里面培养出了大量具有现代思想的青年,在那个缺乏新式工作岗位的封建社会中,新青年们自然更倾向于革命。因此湖北也成为了晚清革命党最为活跃的地方。最终在张之洞去世后的第二年,张之洞培养的湖北新军,联合培养的学生一起,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彻底葬送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孙中山与一众起义将士提起张之洞时曾说;以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或许这句话就是对张之洞一生最好的评价。

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张之洞自己不推翻满清,其实在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出逃下落不明期间,张之洞曾有过非常短暂的造反想法。日本明治时期的间谍头目宇都宫太郎在1900年6月28日的日记写过,张某曾有言,天子蒙尘既久,清国处无政府之际,不得已,欲联合南部二三总督于南京成立一政府。除此之外,他还派过自己的长子张权去日本到处活动,采购武器。直到后来慈禧回到紫禁城重新控制政权之后,才让儿子回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录片:张之洞对决李鸿章之清朝掘墓人
张之洞(三)
搞搞洋务打打仗的张之洞
清朝向11国宣战,南方各省却跟列强议和互保,这属于汉奸行为吗?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召集各省勤王,张之洞等人为何拒不执行?
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张之洞对慈禧见死不救!为何没受到追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