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30

述而第七

三十

陈司败问(1)“昭公知礼乎(2)”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3),曰:“吾闻君子不党(4),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5),为同姓(6),谓之吴孟子(7)。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8),人必知之(9)

【注释】

(1)陈司败问:陈,陈国.司败,官名,即司寇.

(2)昭公知礼乎:昭公,即鲁昭公,鲁国的国君.

(3)揖巫马期而进之:揖(yī),古代拱手行礼.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孔子的学生.进之,使之进,请他走近.

(4)吾闻君子不党:党,偏袒,袒护.

(5)君取于吴:君,国君.取,通娶,男子结婚叫娶.

(6)为同姓:鲁国的国君是周公的后代,姓姬;吴国的国君是太伯的后代,也姓姬.按照当时的礼法,同姓不能结婚.

(7)谓之吴孟子:吴孟子,鲁昭公的夫人.春秋时代,称呼国君夫人一般是以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本姓.鲁昭公的夫人来自吴国,姓姬,本应称为吴姬.但是称为吴姬的话,就标明了她和鲁昭公是同姓,明显地违犯了同姓不婚的礼法.为了掩盖真相,便不称吴姬而称为吴孟子.

(8)苟有过:苟(gǒu),如果,假使.

(9)人必知之:知,让知道.

【译文】

陈国的司寇问道:“鲁昭公懂礼吗?”孔子说:“懂礼。”孔子走后,这位司寇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说:“我听说君子不会偏袒任何人,难道君子会有所偏袒吗?鲁国国君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他们是同姓,于是称呼这位夫人为吴孟子。鲁国国君如果是懂得礼,那谁又不懂礼呢?”巫马期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幸运啊,如果有过错,别人一定会指出来。”

【感悟】

孔子曾经说“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这就是说,根据礼法,你住在这个城邑,就不非议管辖这个城邑的大夫。
这就不难理解,当陈司败问鲁昭公是不是懂得礼法的时候,孔子会回答说“知礼”了。以孔子的学识,他当然知道鲁昭公娶吴孟子为妻,是违犯了“同姓不婚”的礼法,可是,作为追求君子操行的孔子,首先要坚持的肯定是“居是邑,不非其大夫”的原则。
但是,当其弟子巫马期把陈司败“君子不党”的话转告给孔子的时候,孔子毫不含糊、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且感叹自己的幸运。这就是孔子伟大的所在。首先,虽然孔子知道鲁昭公娶吴孟子为妻有违礼法,又要坚守“居是邑,不非其大夫”的操行,但是他并没有像惯常的套话那样说“不知也”;其次,回答“知礼”,既维护了国君的尊严,更启发了提问者的思考和检验了弟子的品性。如果只是简单地回答“不知也”,便没有这个作用;第三,当提问者和其弟子纠正了孔子回答的错误后,孔子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借自己的幸运赞扬了陈司败和巫马期;第四,这样的情节,等于是善意地说出了鲁昭公有违礼法的事实。这就是孔子鲜活的君子形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学论语#7.30【2017-1-1】
论语: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7-31)
论语139节:说话时,要考虑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
【第174期】音频学《论语》孔子因何代人受过?
《论语》【 7·31】------闻过则喜
【辉光日新1456】(昭公知礼乎)躲避、退出,有时候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