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日志
农村乡镇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难,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学老师更难。要想教好科学课,科学老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科学课知识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太多,教学活动不好组织。可以说,科学课要求教师具备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下面罗列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1、缺乏资料:许多教学内容没有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和说明,结论性的东西没有答案参考,也没有确定标准,教学中缺乏客观性,带有很强的个人倾向,如动物的省力工具、克隆的利与弊。 2、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大。 在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并设计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教学容量太大,课上时间根本无法完成,虽然布置了课外活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往往使很多活动流于形式。而且有许多活动是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即使研究了也是模仿教材提供的参考实验事例。如研究吊车上的轮子、研究另一种轮子。学生只能是模仿性活动。有些活动已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有些活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开一个矿的活动。 3、教学活动战线过长,而且活动集中,学生很少长期坚持活动。如种茄子、养小鸡、小动物的生长、观察毛毛虫的一生变化过程、研究动植物的遗传与变异等,学生很难同时完成这样的活动。学生有选择的观察一种已很不容易了。 4、教学活动里学生生活太远。如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试管婴儿、山脉变化、溶洞里的钟乳石、沙洲的形成、常见矿物等,教师掌握的资料少,学生掌握资料更少,教师讲述多于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枯燥。我的做法是:尽量给学生搜集视频资料,作为课上教学使用,但内容有限,学生看录像资料的接受能力远比教师的讲解更为直接。 5、许多内容需要学生收集教学资料,如生命从哪里来、寻找进化的证据、恐龙灭越原因的资料、新生命的诞生、但由于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同时由于时间和网络原因,学校机房并不能经常对学生开放,使学生搜集资料相当困难,由于学生没有资料,学生活动很难展开。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活动。 6、科学课许多内容紧跟科技前沿,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借助多媒体演示。教学缺少必要的资料,同时缺少多媒体设备,许多内容学生理解困难。 7、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语文数学课那样重视,越到高年级这一现象越严重。虽然课上给学生准备课上活动的记录单,让学生在课堂上又动手书写的机会。但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课前准备的难度,并不是每节课都能这样做。 8、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课上时间浪费严重,短时间很难扭转这一局面。 9、仪器配备与科学教学不相适应。仪器短缺,分组实验无法展开,如天平、量筒等。综合以上种种原因,除上观察课、实验课、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内容等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教学效果较好外,其它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实际的效果,很多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长期如此的结果是,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越来越低,唯一的一点兴趣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0、另外,学生迷信色彩、暴力倾向浓重。学生的很多想法脱离现实,这在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中有较突出的表现,也很难改变,凭课上一时也无法说服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是它的课程性质,科学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想、良好心理品质等。这些在《科学》课中都有所体现。
《科学》课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身边发生的一些小的事情,从中发现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想方法解决问题。许多教学内容明显的体现出这一优点,让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内容,制订研究计划,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写好研究报告,在班里进行交流。这样从学生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再从制订研究计划到自己寻找答案,最后由写好研究报告到班里交流,整个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只负责在学生拿不准研究对象的时候给提一些建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体现。
《科学》课关注问题的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课与《自然》课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学》课在关注问题的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科学》课注重课程的开放性、灵活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的开放性、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和评价等方面。学习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和教师都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去学,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去教,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科学》课注重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研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正是《科学》的最大特点。这样学生在这个自由的空间自由的发挥,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进一步的提高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除了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外,它也不可能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足。就教材内容设计而言,科学课中设计许多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的确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如对天气的观测,对动植物的饲养和研究。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科学习惯,锻炼学生的耐心,同时又可以通过写日记、绘制图表、分析事物发展过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与语文、数学学科的整合。问题是教材活动内容容量太大,活动太多,同时课时不够,对学生课下活动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很多学生活动很难持续的开展下去。如养小鸡、养金鱼,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多数学生养几天就死了,在饲养过程中他们体验到的不是成功,更多的是失败,许多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有少数学生能长期坚持。又由于学生还要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这些活动同时开展学生几乎无法顾及。这些活动在教材当中如此安排感觉不太合理。
科学课课时的安排不合理。科学课教学内容容量大、密度高,课时安排少,这样一来教学任务很难完成。有些课的内容含量过多,而且教学重点不突出,这就造成了用一节课的时间讲不完一课内容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与仪器配备不同步的矛盾,也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实验室三棱镜、天平只有一个,很难谈开展分组活动。
有些活动的安排也并不恰当。例如《植物的生长》和《小动物的生长》,这两个单元都是要求学生要长期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和连续的记录、研究,给人感觉这样的课在这书里安排的有些过多。就我校的现状来讲,这些活动很难展开。
又如《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将混合后的物质恢复到混合前的状态,三种变化都是化学变化,让学生想办法分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是大人也没有这个能力,这种教学活动设计我想不到对学生能起到什么作用。又如玻璃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几乎都没见过,而很少有学校有能力带学生到玻璃厂参观,玻璃器皿的加工工艺并不想教材图示那样简单,让学生对照图示描述玻璃的制作过程对学生来说未免过于苛刻。同样,关于农业的调查和对未来农业技术的畅想,学生最基本的农业知识都不了解,没有感性认识,这样的活动根本无法在教学中体现。教材显然把学生素质估计过高。
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一是对教学仪器的使用,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是否要求规范操作也值得研究。在四年级教材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几乎囊括了自然课小学阶段所使用的所有重要仪器和重要实验,如酒精灯、温度计、烧瓶、天平、量筒使用方法以及过滤、加热实验、溶解、热胀冷缩等操作方法。在自然教学中,这些仪器和实验都要求规范操作。对于教学仪器的使用,新教材内容安排过多,有些内容是自然实验教学的翻版,但对使用仪器的要求远没有自然课那样严谨,一堂课容量太大,很难形成规范操作。而且又由于科学课倡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课堂教学的精力大多集中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而教材中对教学仪器的使用常常被忽略。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是不是可以忽略对教学仪器的规范使用。学生课上设计实验,需要知道利用那些材料,教师为学生准备的仪器,是不是学生都知道是什么,是不是学生都会使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分组中个别学生操作,其他同学并不一定掌握,操作中学生看似明白,但操作和理论根本不是一回事。由于课时紧,实际上每个实验都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又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又由于时间紧,很多教学环节往往被简化,特别是学生的实验操作常常流于形式。
另外就是教学面向全体的问题。小组内的讨论建议、评价对小组成员的学习就有促进作用 ,但对某项活动,小组内个别学生的成功或个别组的成功,是否就代表全体学生的成功。科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内容的发散性和多解性,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在教学中,个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往往被教师渲染而代表了全体学生的水平。所以作为科学课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另外,教学中是不是要教师给出学生正确答案。如何面对教材中的错误,教师是否需要给予必要的解释。在崇尚探究教学的科学课上,是不是一味让学生探究,如检验人体是不是导体,不同颜色的光的混合等学生难以解决的难题,是不是还需要教师自制教具的支持?
科学课 倡导“以探究为核心”,是不是说只有运用了“探究”的科学课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科学课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时,是不是所有的问题一定要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要由学生自己展开,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得出,才算科学探究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体现,什么情况需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什么时机介入,指导到何种程度,这些问题在教学中都难以操作。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尊重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这是正确的,但重过程并不等于教师盲目跟着学生走,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正确的观点。小学生在学习中有他自己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和已习得知识基础上的,我不否热学生有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特见解,但我认为不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神化,科学探究并不是科学课教学的唯一方法,况且学生也没有那个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不是用“无反馈”的形式走过场,教师也要进行作为主导者应做的归纳。教材的编者把学生估计得过高。相对应的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角色被淡化。教学中崇尚学生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追求教师的“无为”,感性化地将学生“神化”,盲目相信学生“能学好”。然而,面对我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教师的“导”仍将占据课堂教学很重的分量。教法以学法为基础,学法又必须与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缺乏的不是“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而是适合当前学生和教学现状的教法。面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我认为教师还应进一步凸显其主导者的地位,在教学中,还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科学课教学要求教师对教材有充分理解和把握,这就对教师科学素养、教学水平有相当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师怎样做才能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我认为教师教学中既要有尊重教材又要有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较强的应变更能力,而应变能力是建立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的。科学课内容繁杂,设计知识面广泛,错误不足在所难免,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照搬,在使用教材时要加以甄别,科学教学对科学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教师的自身学习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职责一:小学科学教师岗位职责
科学论文
小学学年实验工作总结大全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标解读
谈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