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开国(二):大战鄱阳湖,朱元璋扫平陈友谅

元末乱世群雄纷争,各路势力互有攻守,逐渐形成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等几大势力。其中,朱元璋所占地盘在今皖南、江苏西南以及浙东一带,虽然地盘不小,但与张士诚、陈友谅两大势力相比仍处劣势,且处于他们中间地带,时刻面临着被夹击的危险。

面对这种形势,谋臣刘基献策:“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朱元璋采纳之,决定“先攻陈友谅、后取张士诚”。

龙湾之战

1360年陈友谅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陈汉政权。此时的陈友谅,其“国土”扩展到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境和安徽、浙江、福建的部分地区,是江南地区最强大的一方势力。

年,陈友谅出兵池州,朱元璋深感威胁,遂派徐达、常遇春等人往攻池州,常遇春生擒陈军三千余人后将之坑杀。为了报仇,陈友谅出发讨伐朱元璋,绕过池州,猛攻太平(今安徽当涂),朱元璋手下猛将花云战死,之后陈友谅一鼓作气挥军直逼朱元璋“老巢”应天(今江苏南京)。同时,陈友谅派人知会张士诚,请张士诚予以配合。张士诚选择坐山观虎斗,既不援助陈友谅,也不帮朱元璋。

朱元璋召集属下商量对策,有人建议趁机收复太平,有人劝说弃守应天,还有人建议投降。对此,谋臣刘基力主“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并建议:“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在此举矣。”朱元璋信服之,遂采纳。

于是,朱元璋设计令陈友谅老友康茂才写信骗说愿作内应,引诱其速来。陈友谅果然上当,率十余万大军顺江而下赶到应天郊外龙湾镇(今江苏南京城郊),龙湾之战爆发。

朱元璋先是下令攻打陈军先锋立于龙湾之营栅,诸军无不奋勇争先。正在激战之际,陈友谅亲率大军赶来,朱元璋命人擂鼓,早已准备多时的多处伏兵一起杀出,内外合击,陈军阵脚大乱。由于龙湾地势狭窄,陈军又大多处于战船上,大军无法展开,已经登陆的陈军不得不回到船上,准备调整之后再战。恰此时潮水消退,船只被迫搁浅,一时动弹不得。结果一战下来,陈军被杀和淹死者不计其数,仅被俘者就达两万多人,陈友谅乘小船逃至江州(今江西九江)

龙湾之战,可以说是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战争的转折点。此战不仅使得朱元璋转危为安,收复了不少被占领的城池,而且使得朱元璋地盘迅速扩大,为最终消灭陈友谅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都保卫战

龙湾之战后,1361年,朱元璋乘胜追击,出兵西征陈友谅。八月,朱元璋船队溯江而上,攻下安庆,长驱小孤山,防守小孤山的原徐寿辉部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之后,朱元璋再分兵攻下蕲州、黄梅、广济、抚州等地。1362年,朱元璋以书信劝降陈汉政权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成功,占据龙兴(今江西南昌),改龙兴为洪都,临江、吉安等地相继归属,今江西大部归于朱元璋。

1363年四月,陈友谅趁朱元璋主力部队去驰援安丰之际(1363年,张士诚率军围攻安丰,最终破城,刘福通战死,朱元璋只救出了韩林儿),调集大船来攻洪都,其“舰高数丈,外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橹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橹箱皆裹以铁”。据记载,陈友谅特地制造了数百艘这样的大船,带着家眷、百官,是“空国而来,以兵围城,其气甚盛,号六十万”。可以说,陈友谅这次是拼了老本要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洪都位于赣江之滨,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向东可以到达苏浙等地,向西可以到达湖南湖北,向南顺赣江可以到达五岭,可见其地理位置之重要。

四月二十三日,陈军登陆包围洪都城,这时的洪都城由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驻守。四月二十七日,陈军开始进攻,首攻抚州门,城垣被毁三十余丈。朱文正督战各将死守,边反击边修复城池,将士伤亡虽然严重,但城池依然握于手中。五月八日,陈军开始改为进攻新城门,结果被守将主动出击击退。六月十四日,陈军调整进攻战略,对宫步、土步二门展开猛攻,守城士卒殊死抵抗。几轮进攻下来,双方互有伤亡,疲惫不堪。朱文正眼见洪都被困已久,兵力和物资耗损严重,遂派人向朱元璋紧急求援。七月六日,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十六日到达湖口。

从四月二十三日到七月十六日,陈友谅大军已经在洪都与朱文正守军反复争夺了八十五天之久,却没有取得什么明显的战果,士气较为低迷。在得知朱元璋增援后,陈友谅撤出包围洪都之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大战鄱阳湖

为了把陈友谅困在鄱阳湖中,朱元璋命令各部分兵把守各处出口,防止陈军逃走,自己则亲率主力进入了鄱阳湖。七月二十日,两军在鄱阳湖内的康朗山(今鄱阳湖内康山)遭遇。

陈友谅的巨大船队列阵出战,朱元璋见这些大船首尾相连,进退缓慢,就将水军化整为零,编为十一支独立作战小队,配备了大小火器和弓弩,并制订了“远者先以火器进攻,再以弓弩杀敌,近者短兵拼杀”之战术。二十一日,双方交战。朱元璋兵分两路主动出击,一路先将陈友谅先头部队击败,缴获一艘大船,歼灭敌人一千五百余人。另一路趁势开炮放火,焚毁陈友谅战船二十多艘。陈友谅也奋力逼近朱元璋所在之旗舰,继而迫其搁浅遣军围杀,朱元璋旗舰之将士死战不休,幸好有其他船只赶来援救,才杀退陈军。

七月二十二日,朱元璋调整作战部署,再次与陈友谅决战。这一次,陈友谅还是将大船连结一起,摆成巨阵,据载陈军“旌旗楼橹望之如山”。而朱元璋军之小船难以正面进攻取胜,双方僵持不下。朱元璋手下大将郭兴献计火攻,朱元璋命人制作满载火药的战船,利用黄昏时分天色转暗之机,冲向陈友谅船队,趁东北风顺势放火,风急火烈,转瞬间鄱阳湖上一片火海。朱元璋趁机攻击,陈军措手不及,死伤过半,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等人均被烧死。

战至二十四日,陈友谅船队已被朱元璋水军逐一分割包围,弹尽粮绝,士卒疲惫不堪,多员大将投降,陈友谅被迫夺路而逃。陈友谅本打算率余部逃往武昌,结果又被朱元璋提前部署的伏兵堵截,只好转向。当他逃到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时,又遇到朱元璋大将郭英、廖永忠的伏击,陈友谅头部中箭而死,余部五万余人投降。陈友谅之子陈理逃至武昌继位,1364年二月,朱元璋攻破武昌城池,陈理投降,陈汉覆灭。

鄱阳湖之战,一场原本实力悬殊的大决战,结果却如赤壁之战一样,朱元璋以少胜多取得完胜。数天后,朱元璋在滕王阁举行庆功宴,朱元璋踌躇满志,赋诗一首:“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 1364年,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奉韩宋为主,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之名义发布命令。因1363年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66、朱元璋西征灭掉陈友谅
陈友谅比朱元璋差在哪里?
朱氏历史名人故事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故事:朱元璋大战鄱阳湖
龙湾之战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怎么取得胜利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