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分析---读《石油的时代》(四)

一,国际石油价格的5次大波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这两次大轮回又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即国际石油价格的5次大变化。

20世纪的国际石油价格,我们以较长时间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标准原油的沙特阿拉伯腊斯塔努拉港离岸的API 34度阿拉伯轻油为例,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形势大变动的最主要油价走势如下。

第一次油价大变动发生在1973年10月,其具体表现是国际石油价格从1973年10月16日以前的每桶2.89美元上涨到1974年1月1日的每桶11.651美元。

第二次油价大变动发生在1978年年底至1980年年底,其具体表现是国际石油价格从1978年第4季度的每桶13.335美元上涨到1980年年底的每桶41美元。

第三次油价大变动发生在1986年年初至1986年10月,其具体表现是国际石油价格从1985年年底的每桶28美元下降到1986年10月的每桶6.8美元。

21世纪的国际石油价格,我们以目前国际石油市场通行的标准,即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和英国布伦特原油为例,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形势大变动的最主要油价走势如下。

第四次油价大变动发生在2004年—2008年7月11日,国际石油价格由2004年年初的约每桶30美元上涨到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位。2008年下半年出现短暂的暴跌之后,国际石油价格从2009年年初的每桶30多美元又开始上涨,2014年6月20日上涨到每桶114.81美元的最高点后开始下跌,历史上最长一轮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到此结束。

第五次油价大变动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和2014年下半年,进入21世纪后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在2008年下半年出现短暂回调后,从2014年下半年真正开始回调,2016年2月11日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为每桶26.21美元,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国际石油价格又回到了21世纪初的水平。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在每桶50美元上下徘徊。

二,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大变化与石油形势的大动荡

石油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变化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大变化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形势大动荡的内在的、最主要的原因。

(一)世界经济的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形势所发生的大动荡都可以看作是石油地位的变化,石油一次又一次地被推上了浪尖和抛下谷底。过去50多年国际石油形势发生大动荡,其最根本原因是当代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是造成石油形势大动荡的最主要原因。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地位一如既往地重要。正是不断强化的石油地位造成了国际石油形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大动荡;而石油地位一次又一次地被强化,正是由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的。

1. 国际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高度依赖是造成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主要原因

2. 中国的崛起和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石油进口大国是推动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国际经济的能源效率不断提升和能源、石油供应的多样化造成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的油价下跌

美国页岩油气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实现,它不但造成了21世纪国际石油价格的暴跌和持续低油价,而且已经并将持续改变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

(二)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当代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为20世纪70年代国际石油形势的大变化准备好了充足的内在条件,但石油形势的大变化是在一定的世界政治形势下或者说是在一定世界政治形势的影响下发生的。

1.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打破了国际石油市场高度垄断的格局

美国的石油公司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国际大石油公司占主导地位,但是美国众多独立石油公司纷纷挤进了国际石油市场,与大公司争夺势力范围。正是这一特点为以后产油国对各个石油公司实行各个击破打下了基础,也是这一特点使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油国有可能逐步夺回对石油资源的主权。

2.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推动产油国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自身的作用

3.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的高度分散化促使国际石油价格更加动荡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政治形势逐渐趋向缓和,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出现了美国一家独大,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局面,世界政治高度分散化。表现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这种高度分散化的世界政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二,苏联解体后,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苏联国家成为国际石油市场新出现的重要供给者。

第三,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和80年代初的油价下跌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出现分歧。

第四,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使美国从高度依赖进口的传统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并成为左右国际石油市场形势的重要力量。

(三)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存在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国际石油市场不仅仅是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通过认真分析和细致梳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工业的有关统计数据,我们认为,国际石油市场还存在油价上涨下跌的时间周期、石油输出国组织市场份额和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三个核心指标参数,这三个核心指标参数都有具体的临界值,当其临界值来临时国际石油价格就会上涨或下跌,国际石油形势就会出现周期性动荡。

1.石油价格上涨的10年和下跌的20年时间周期

 1970—2016年国际石油价格变动中的三个周期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7–underpinning–data.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石油市场中看到,石油价格从上涨到高点之后差不多10年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就开始过剩,这与也正好与石油生产的实际基本吻合。

典型的石油上游勘探开发时间周期也基本上是10年左右,即一个典型的石油勘探开发项目从筹备、勘探、打井到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所耗费的时间差不多需要10年。

2.石油输出国组织市场份额与石油价格的波动

1970—2016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供给中所占的比例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7-underpinning-data.

1970—2016年的47年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份额超过50%比例的,只有两年时间,分别为1973年(51.2%)和1974年(50.6%),这一时期正好是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证明了为什么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禁运能够奏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47年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份额变化,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基本吻合的。

从统计数字可以直观地看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份额如果在42%以上,国际石油价格就处于上涨之中,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就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份额如低于42%,国际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就较为缓和,国际石油价格就将面临下跌的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42%可以视为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紧张与否的临界点。

3.石油输出国组织剩余生产能力与石油价格的波动

石油输出国组织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与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EIA. 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June 2017

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与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之间存在较为直观的负相关性,即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低,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就高,反之亦然。

仅从进入21世纪后的17年统计数据看,我们认为每天100万~200万桶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应该是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关系转折的临界点,即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处于每天100万~200万桶之间,国际石油价格就将面临上涨的压力,当其大于每天200万桶时,国际石油价格将面临下跌的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20世纪70年代及其后期的国际石油市场情况与进入21世纪后的相一致,即高度紧张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将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甚至发生石油危机,而日益过剩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不可避免地将带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甚至暴跌,其临界值应该为每天100万~200万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汽油价格的组成部分
美元石油黄金的关系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发展史简述
国际石油定价机制
未来国际石油形势浅议
石油价格不过是一种国际经济的博弈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