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4正文及【附释一】Nous[理性]统治世界,思想统摄一切

——小手

一点——

(全文约2000字)

一、§24正文

§24这一节的主旨是说,我通过哲学“后思”思想到的是事物的实质,这种事物的实质虽然是“我的自由的产物”即“主观自由自由”,但就它确实排除了任何主观的、特殊的意见而言,它又可以称之为“客观思想”。

“自为的我”所思想到的“客观思想”所含蕴的“概念”虽然具有形式逻辑所谓的主观性意义,但就“让事物的实质当权”而言,概念真正说来乃是“客观思想”或“事物实质”自身的概念——客观概念,客观概念乃是超越了形式逻辑主观概念的“思辨逻辑”范畴,它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能够表达事物的本质性的”,故这样的客观概念乃是普遍性的“具体概念”,个别性、特殊性、普遍性这三者共同构成“概念”的三个环节。

“因此逻辑学便与形而上学合流了。形而上学是研究思想所把握住的事物的科学,而思想是能够表达事物的本质性观点的。”形而上学所把握住的事物是存在论、本体论的事物,而逻辑学(思辨逻辑)则要在此基础上以“发展论”的形式让事物的实质以客观思想、概念的形式在自身运动中自身呈现出自身的真理来,犹如《精神现象学》所做的那样。

二、§24【附释一】

在§24【附释一】中,黑格尔将视角从“我”转向到了“自然”和“世界”。试图说明“思想统摄一切并成为一切的基础”,然后再回过头来强调自然界所含蕴的“Nous”(理性)如何在人这里得到了自觉的意识,以及“我”在世界中的地位。

为“客观思想”正名。“客观思想”不是说自然事物也是有意识的、能思想的,而是“必须说自然界是一个没有意识的思想体系,或者象谢林所说的那样的,自然是一种冥顽化的(Versteinnetre)理智”。

“自然”在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中乃是排在“逻辑学”之后的“自然哲学”所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简言之,自然是理念的外化,自然在自身的演化中才进入第三部分“精神哲学”中的人类意识中才实现了理念自身的“自我意识”。

所以,黑格尔为了避免将潜在的东西说出现实的东西的误会,“为了避免误会起见,最好用思想规定或思想范畴以代替思想一词”——据前面所说,逻辑的原则一般必须思想范畴的体系中去寻求。”

从《哲学全书》三部分的编排关系来看,黑格尔的逻辑学可以类比为创造世界之前的“上帝在思想中进行的世界规划,所以“在这个思想范畴的体系里(即是说,在理念里——引者注),普通意义下的主观和客观的对立是消除了的”——普通意义是就“人”说的,逻辑学意义是就“理念”说的;自然哲学可以类别为上帝在实际行动中的创造世界和伊甸园;精神哲学可以类比为上帝创造人类并让人类自己发展(赶出伊甸园)。

也就是说,黑格尔是要从“能动普遍的”、“后思的”、“自由”、“纯粹自身联系”的“我的思想”,转入“客观思想”,并从“客观思想”转入自然界“潜在的”思想规定或范畴,最终完成从外界事物、感性认识(表象)、理性认识(客观思想)到客观理性(Nous)这样的“客观唯心主义”蜕变。

明白了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看出,无论黑格尔是拉来谢林的“冥顽化的理智”,还是拉来阿那克萨戈拉的“Nous”,或者拉来斯多亚学派的作为有机系统整体活的世界的“世界灵魂”,这些都是“障眼法”,其实质是要为自己的“客观思想”、“思想规定或思想范畴”、“理念”寻找哲学史上的依据,以满足自己“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主观需要。

我们只有需要明白,黑格尔是在为他自己的“绝对理念”寻找哲学史上的根据就行了,从而也就可以为他的“绝对理念”在哲学自身的“自在性”开端中找到Nous(理性)的逻辑学根据了。如此,黑格尔就可以将古希腊哲学的“Nous(理性)统治这世界”转化为自己的理解了:“——或者用我们的说法,理性居住在世界中,我们所了解的的意思是说,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的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或者说,理性是世界的共性。”

共性是普遍性的一个环节,而普遍性又是概念的一个环节,言外之意,理性作为“理念”还只是自在的、潜在的,唯有在逻辑学的“概念论”阶段,理性才能真正历经存在论、本质论并在概念论中达致自觉的自在自为性,实现理念对于概念和存在二者的统一。然后再外化为自然界。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黑格尔在提到“客观思想”时,伏脉千里地想到的是理念。

至于,【附释一】中的其他要点主要是关涉“我”这个“自为存在者”的普遍性问题的。

唯有下面这句话还有点新意。“自然界不能使它含蕴的理性(Nous)得到意识,只有人才具有双重的性能,是一个能意识到普遍性的普遍者。” 但这又是“自然哲学”部分的内容,不便详述。

其他:

“思想不但构成外界事物的实体,而且构成精神性的东西的普遍实体。”

思想统摄一切。人的一切表象活动背后都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在在活动。

“一切皆为我而存在,一切皆保存其自身在我中。每一个人都是诸多表现的整个世界。”

“我不是单纯抽象的普遍性,而是包含一切的普遍性。

等等。这些在前面的文章中多少都已经论述过了,兹不赘述,请大家对照图示和【附释一】自行理解吧。

 

作者简介: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
柏拉图与老子,理念本体论与元气本体论,中西智慧的巅峰对决?!
上帝死后,黑格尔却又创造了一个新的“上帝”
黑格尔关于否定之否定的论述和列宁的评论
走进黑格尔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