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善晋美(十九)——地平线下的古村落

都说中国有两个村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天上的郭亮村,我早几年已经去过了,这次山西之行返程时特意来到河南三门峡的陕州看地坑院。


地坑院因形而名,“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对地坑院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古人“天地相融,方圆共存,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4000多年前,陕塬先民道法自然,遵循八卦,融天地人和水土命为一体,在黄土塬上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依穴而居,世代繁衍,薪火相传,形成了“地平线下古村落”,造就了“人类穴居活化石”。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与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陕北窑洞并称为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也许有人会奇怪为什么好端端的地上不住,偏要住地下呢。一是因为这里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抗压、抗震作用,地下水位也较低。二是这里属于半干旱性气候,十年九旱,降雨量偏少,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干燥和坚固,四季温差大,地坑院有冬暖夏凉的优势。三是这里缺乏资源,建造房屋难度很大,而地坑院结构简单,所用建材少,建筑成本低,只需要劳动力,这是地坑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当地农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晾晒需要占用面积较大的场地,这种地下住人,地上打场的建筑,很受欢迎.可谓他们的最佳选择。


“山有去脉,水有流向,土有层纹”,营造地坑院要与山脉、水势、地气相融合,要以五行八卦和主人命相来定方位,是风水学、建筑学、人文学的绝妙结合,是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现实体现。

地坑院的建造受传统文化八卦的影响,村民修建窑院前必请阴阳先生察看,根据宅基地的地势、面积,围绕阴阳鱼的八个方位,按易经八卦决定修建那种形式的院落。

确定好方位和院落样式之后,则按照"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的步骤进行地坑院的建造,一般需要一家人连续干两三年才能完成,耗费的时间、人力巨大。


地下建筑,防水是关键。地坑院的防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地面沿坑口砌一圈“拦马墙”和青瓦房檐,既阻挡积水流入院内,又防止小孩和牲畜掉入坑院,还兼具装饰美化作用。



二是坑院的地面铺设青砖、窑洞的墙基砌大约30公分的砖墙,防止雨水的渗透,稳固地基。三是院落中央采取下沉式,低于窑洞水平面,这样雨水不会倒灌进窑洞。



四是院中都
挖有渗水井,井底铺上厚炉渣,用于蓄积雨水和排污水。古朴的地坑院是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


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必不可少的。而种树是有讲究的,要“前梨树,后榆树,当院栽棵石榴树”。因“梨”与“利”同音,榆树称为金钱树,石榴多籽(子),均取吉祥之意。门洞旁栽一颗大槐树,谓之“千年松柏,万年古槐”,寓意幸福长久安康。

古树与古井的巧妙搭配也是传统古村落保持永久生命力的象征。“唯有闻声不见村,风送炊烟缭绕飞。待看地坑如天井,嬉笑源于穴居人”,形象地概括了村庄古槐翠绿遮阴,地坑院设计精妙,村民享乐无穷的生活气息。


窑洞的门窗墙壁大都以剪纸为装饰,这些大红的剪纸充满民间的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荒凉贫瘠的土窑洞增添了色彩和盎然春意。


那住在地坑院的人们是怎么出行的呢?通常是在院落一角的门洞窑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穿过长长的通道进入地下的院子,整个空间充满了明暗、虚实、节奏的对比变化。这样的方式对习惯于地面生活的来说,不失为一次奇特的体验。


那住在地坑院的人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地坑院内的各个窑洞根据不同的功用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和门洞窑,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他们做饭用的穿山灶。


穿山灶,又叫火龙灶,是一种一炉多灶、灶心相通的独特火灶。在一头烧火,热量可穿过灶膛到达各个灶台。人们根据不同灶炉的火势,进行蒸、煮、炖、焖、保温等操作,灶台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做成饭菜的速度,因而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说。穿山灶,设计巧妙,结构合理,节能环保,成为陕州一奇。


地坑院建造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搏跳动,置身院中,抬头仰望,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环视院落,质朴自然,和谐共生。有多少生老病死曾在院落窑洞里上演,人间烟火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延续。

地坑院虽然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等优点,但也有通风采光较差、潮湿、汽车无法入内等缺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不少农户搬出了地坑院,就近盖房居住。一些地坑院亦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荒废坍塌。


现在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是将22个地坑院从农户手中收购过来,修葺一新,集中表现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展示豫西地区的民俗风尚和传统技艺。各个院落相互串通又各自独立,穿行其中,犹如在迷宫中行走。但对我而言,有人居住的原生态地坑院更有吸引力。


地坑院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国民居建筑领域的精彩篇章。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也记录着更多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和信息。


但愿,地坑院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建筑,不会成为遥远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坑院赋
地平线下古村落
「年度散文推荐」陆渴望|地平线下古村落
地坑院里大天地
【AT】见树不见屋,闻声不见人一一中国最神奇的千年地下古村
中国有2个神奇的村子: 一个在天上, 一个在地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