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农业大学报
三尺讲台写春秋 兢兢业业育桃李——记国家教学名师沈其荣教授

    弹指间,二十年的韶华在指缝间悄悄地流逝。二十年来,沈其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用汗水播种着希望,用赤诚浇灌着教坛,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衣带渐宽终不悔
    1978年3月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沈其荣考入我校土壤化学系。十年寒窗攻读,他先后获得了我校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1月,留校担任讲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学、研究生涯。1994年和1998年,他以高级学者身份分别赴英国London大学、Reading大学进行为期1年或半年的访问; 2001年7月-2001年10月,以高级学者身份访问德国Kiel大学;2007年2月应邀赴美国OHIO州立大学讲学10天。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他长期担任本科生“植物营养学”和研究生“高级植物营养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大学的课好教,但要教得好、教得精彩却不容易。听过沈其荣讲课的学生说:“上沈老师的课,紧张、活泼,能学到不少东西。”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把每一节课都讲授得很精彩,沈其荣着实费了不少心思。在准备一节课的内容时,他不仅要考虑上下逻辑关系,还要设计好什么时候提问,什么时候插个小故事,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安排、设计的很周密,没有空隙、没有漏洞。这样,一节50分钟的讲课,他往往课前要花上3节、甚至5节课的时间来准备。
       大学的课程一般都有教材,大部分内容学生自己都能看懂。如果照本宣科,无法吸引学生。沈其荣在教学实践中摸出了一些小道道:给学生的上课内容,除了一小部分定义和基础理论外,大部分内容学生无法在教材中找到,通过增加大量的图片和最新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更让学生了解当前研究动态与趋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如在讲到钾离子陪伴硝酸根长距离运输内容时,沈其荣收集了19张有关这二个离子在木质部导管的行为特征的图片,使学生加深了植物体内电荷平衡和阴阳离子正交互作用的理论。
      沈其荣是我校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老师之一。刚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没有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为此,他自编讲义,自己打字,经常一打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使双语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他就花3-5倍的课堂时间来备课。开设双语教学的第一个一学期内,每堂课的头天晚上,他先在自己的录音机上录音,然后,对不准确的发音和表达进行矫正。这个工作量非常耗时,但他坚持下来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学生们听完课说:“沈老师完全可以担任我们的英语教学了”。谈起这件事,沈其荣至今也非常自豪,他自信地说:“我对植物营养学课程内容涉及的英文发音几乎能达到100%的准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一次次掌声、一束束鲜花慰籍了沈其荣多年来付出的汗水。他主持的“植物营养学”课程被列入2004年江苏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高级植物营养学”课程获2006年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硕士研究生论文获得“国优”、“省优”。他本人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称号。
                                             春风化雨细无声
      沈其荣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要爱得深沉,爱得真切,爱得全面。这样,老师才能与学生真正沟通、互动。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沈其荣总结出了"三心"的做法:在行为规范上正面诱导,做学生的知心人;在教学上无私奉献,做学生的有心人;在生活上热忱关怀,做学生的贴心人。
      沈其荣说,要当好一名老师,首先要严以律己,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道德情操、行为准则等方面都要做出榜样。为了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沈其荣会抽出时间参加学生的篮球比赛。一次,一个学生看沈老师老是抢不到球,就主动把球递送到他的手上。沈其荣打趣地说:“不能这样‘孝敬’老师啊!”在场的学生都会心地笑起来。
      植物营养学课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来理解。如养分离子的跨膜运输机制是植物营养学课程中最难理解、但又最重要的内容,由于过去研究进展不是很大,在过去的课程教学中没有完全阐述清楚。为了让学生彻底理解这部分内容,2001年开始,沈其荣用自己节余的科研经费,通过邀请英国洛桑实验站著名电生理专家Tony Miller博士来学校组建、演示和讲学,在国内第一个建起了测定植物根系细胞膜电位和活体细胞中硝酸盐活度的电生理实验室,让学生进实验室亲自测定植物根系细胞膜电位和活体细胞中硝酸盐活度,然后通过计算,来理解什么是养分离子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反映,对教材中的概念有了深刻理解。
      在生活上,沈其荣关心所有学生,尤其照顾那些贫苦学生。这几年来,他通过科学研究为企业做贡献,利用这个关系,他千方百计说服企业为资源环境专业设立奖学金。目前已经有企业在该专业设立了3个奖学金,还在与1个企业磋商设立应急特困资助金,专门资助特发性事件的困难学生。最近几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了一本美国本科生的教材,由于本科生既要买原版英文教材,还要买中文教材,所以,他就自己拿出钱给本科生补贴一半的原版英文教材书费,学生们感动地说:“如果我们再学不好,首先对不起沈老师”。
      沈其荣还经常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在科研社交活动中经常为他的学生游说,已经累计为学生就业介绍了100多个岗位,受到学生和校友的好评,学生经常对他说:“沈老师,您对我们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不会忘记您”。
        沈其荣用他真情的教诲,真心的关怀,真诚的奉献润泽了他的每一个学生。 为此,他2004年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勇立潮头唱大风 
      教学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大学课堂,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沈其荣说,他的教学秘诀就是:把书本上的基本理论与新的进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实验证实理论,让学生感到如果他缺课一次,就很难通过看书来弥补,这样学生就不会逃课,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沈其荣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他科研的“拔萃”。沈其荣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植物氮素营养和有机肥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主持的利用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研制的微生物有机肥料和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填补了国内外有机(类)肥料研制的很多空白,研制的有机(类)肥料产品远销海内外,并且有利于解决湖泊水富氧化的问题。他主持申报建设的教育部“资源节约型肥料工程研究中心”,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从事有机肥研究与开发的工程研究中心。受农业部“948”重大项目的资助,他联合了国内外18家单位对“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开发”项目开展研究与攻关,其研究进展在2007年农业部组织的中期评估中名列前茅,最近,他的研究项目又被农业部列入行业科技专项,获得2267万元的经费资助。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曾获多项省部级奖励,获得专利成果6项。
       经常有人问沈其荣,你的科研任务那么重,还要上那么多课,你是怎么处理好的?而他的外国来访的朋友简直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面对外国友人疑惑的目光,沈其荣常常半玩笑半认真地说:“我们的工作时间几乎是你们的2倍,再加上中国人智商至少不比你们低嘛”。
其实了解沈其荣的人都知道,他在工作中确实是一个“拼命三郎”。他目前是我校副校长,国家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科点负责人,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SCI源刊物《PEDOSPHERE》副主编,《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这些公务都要占用他大量的时间。为此,他不得不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20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寒暑假,更没有周末和节假日。
      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笑着问他:像你这样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你的生活有意思吗?沈其荣说:“习惯了。对我来说,科学研究和教学是主要的工作,而帮助研究生修改或撰写SCI论文就像你们工作之余的放松!”
       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快乐,这就是沈其荣。
(2008-10-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116集教学视频
食品营养学课程优化教学
课标和教材很重要
选择教师 我无怨无悔-名媛-搜狐博客
为大学语文注入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被指“五宗罪” 教学质量不均内容陈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