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血糖高病机的思考

        中医治病必求其病机,张介宾注《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言道:“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机”字繁体为“機”,由“木”与“幾”组成,在《说文解字》中“機”的解释是:“主发谓之機,从木,几声。”本义为弓弩上的发箭机关,蕴含事物的关键、枢纽、时机、征兆之意。任何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都有具体相应的病机变化,惟有对其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研究,方能有效的指导临床实践工作。

       消渴为传统医学病名,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的综合症状。消渴日久,病情失治则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肾衰水肿、伤口不愈、中风昏迷等症。现代医学检测其主要特征一般多为高血糖及尿糖。

        血糖高,表现的是结果,而非发生血糖高的病机。

       我们的《黄帝内经·素问》已经明确指出消渴的病因病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张景岳则进一步说:“消渴病,其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变,酒色劳伤之过,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古今录验》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特忌房劳。”或肺燥、胃火、肾热并见,或有侧重而成消渴,缺一“热”而不成此证,后世三消之分类皆溯源于此。

       对血糖高的理解,可喻为血液布输供给糖分的列车因相火旺(火性急速)而高速行驶,车上赈灾物资满载,日夜运转却就是难以停下来卸货投放,而路旁两侧饥肠辘辘的人群(人体脏器细胞)翘首以盼却不得。“壮火食气”,壮火是亢烈之阳,属病理之火,阳气亢盛,耗损阴精,能消蚀人之正气,故血糖高患者所现气虚诸证之因如此。血液中糖分高,而人体脏器细胞却处于饥饿状态,因此,滋其阴、清相火,以缓性而正其道,恢复其正常布输供给之能,使人体处于饥饿状态之脏器细胞得养、血糖也必自降,则其诸症亦将会远矣。

       传统医学对于治疗消渴的文献记载不胜枚举,盖诸家之言,多成两端,一曰清热,一曰润燥而已。如《景岳全书·三消干渴》指出:“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火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董宿原《奇效良方·消渴门》载言:“夫渴本乎热也,而热有内外虚实之分。若传经之热,热甚耗液而为渴者,气分而受邪也,当与寒凉淡渗之剂,速清其热,热去而阴生,阴生而渴止矣;若胃虚亡液,阴亏而为渴者,血受病也,当与甘温辛酸之剂,滋益其阴,阴生而燥除,燥除而渴已矣,岂可一概而治哉!” 程国彭《医学心悟·三消》称:“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大旨。

       大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消渴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叶桂则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消渴愈后,孙真人亦明言:“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我们传统医学的最高经典《内经》诫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即不断总结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变,是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从而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温馨提示:

上文所载药方、治疗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擅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谈胰脏(全文)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糖尿病与瘀血(绍奇谈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瘀论治
消渴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消渴
消渴(糖尿病)笔记
中医防治糖尿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