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文尚书》不是伪书又一力证

《古文尚书》不是伪书之又一力证

 

何焱林

 

《古文尚书》被疑为伪书,源于历史上的一种传说,所谓《古文尚书》魏晋间只藏于秘府。晋室八王之乱,边地民族大举进入中原,迫使晋室南迁,秘府藏书随之散失,《古文尚书》亦随之消亡。至东晋元帝间,有所谓梅赜献《古文尚书》事。南宋吴棫、朱熹始疑其为伪作,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举“一百二十八”条,指斥《古文尚书》为伪书,其论亦为近代不少人所采认。

  阎氏之论,他人之论,需要一个前提,即《古文尚书》魏晋间唯藏于秘府。如果《古文尚书》不只藏于秘府,而是流传民间,则无论晋室东迁南迁,甚至灭亡,《古文尚书》也不会散失,众多书籍并未因朝代更迭消亡便是明证。既未散失,何来伪作?何敢伪作?

  《古文尚书》魏晋间不只藏于秘府之一力证,便是贾岱宗之大《大狗赋》。

本文作者贾岱宗,为曹魏人或元魏人?初唐武德年间,以欧阳询为主,编写了一部《艺文类聚》,将贾岱宗之名排于傅玄后,傅玄为晋人,由此推定,贾为元魏人;盛唐开元年间,由徐坚主持,同样编了一部类书《初学记》,将贾岱宗排在傅玄之前,则贾岱宗为曹魏人。近重读此文,有新的发现,可以确证贾岱宗为曹魏人,也就有力证明《古文尚书》魏晋间一直流行于民间,并未唯藏秘府。  

由于《大狗赋》字多通假,生辟,甚至为作者臆造,如扬雄在《蜀都赋》中造“”二字一样。故历来注家皆趋避,爱好者读来也感困难。故本文分两部份,一、试注《大狗赋》,二、从《大狗赋》行文中找出贾岱宗为曹魏时人之证据。

 

一、魏贾岱宗《大狗赋》今注

 

    余生处大魏之祚政①,遭王路之未辟②;进不得补过之功③,退不得御国之册④。帝曰畴咨⑤,迸在朔易⑥,越彼西旅⑦,大犬是获⑧。

 

注释

①祚政:祚:福、禄、位,祚政:此指魏之皇统。此魏或为曹魏(220356),或为元魏(386534),元魏为鲜卑人拓拨珪所建立,亦称北魏、后魏。

②王路:仕途,通向朝廷之路。《后汉书?袁绍传》:“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人。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

未辟:不通,未开辟。

③进:仕进,做官。

补过:此指补过拾遗,即为朝廷补阙拾遗之臣。《汉书?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④退:功成身退。御国之册:进入国之典册、史籍。

⑤帝曰畴咨:此用《尚书》事,帝:尧。《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后以“畴咨”为咨询、访求之意。《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⑥迸在:迸通屏,借作平。《大學》:“迸諸四夷。”《朱注》:“屛、迸古字通用。”平在:蔡沉集传:“在,察也。” 孙星衍疏:“史迁作便在伏物。平亦作辨。”故平在有辨别观察义。

朔易:朔易即朔改,岁末年初,时序、政事除旧布新,有所改易。其实。本句即有改正朔,易服色,改朝换代意。《书?尧典》:“平在朔易。”蔡沉集传:“朔易,冬月岁事已毕,除旧更新,所当改易之事也。”平亦有平安和谐意。平在朔易:顺利地改易正朔。

⑦西旅:西方古国名。《书?旅獒》:“西旅献獒。”孔传:“西戎远国贡大犬。”孔颖达疏:“西方之戎,国名旅者。”《蔡沈集传》:“西方蛮夷国名。”

大犬:獒犬,蔡沈《书经集传》:“犬高四尺曰獒。”蔡沈所言为宋尺。

 

  其头颅也,不可论以尽;其骨法也,不可辨而释①。傞俄(亻亮)蹴跄②,雄资猛相,亢然高八九尺,形体如箭镝③,象貌如刻画,毛逾紫艳光,双肩(眉)如白璧④。时频伸而振迅⑤,若应龙之腾掷⑥。爪类刀戈,牙如交戟⑦。

 

注释

①骨法:骨相,骨骼结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对曰:‘贵贱在於骨法,忧喜在於容色,成败在於决断。’”

辨而释:意其骨法奇异,不可以常物辨说解释。

 

②傞[suō]亻亮:何按:亻亮字康熙字典及近代字、辞书不载,音义未明。从整句看,或为傞、俄、踉之讹。傞傞或傞俄均有醉舞不止貌。《诗?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蹴跄[cùqiàng]:跳跃腾拿貌。    傞俄(亻亮)蹴跄:扑跌跳跃不止。

③亢然:高亢貌。

④箭镝[dí]:镝为箭头,意为狗之形体如箭锋般锐利。

意为双肩如白色玉般莹润修整。肩一作眉。

⑤频伸:欠伸。打呵欠,伸懒腰。《礼记?少仪》“君子欠伸”郑玄注:“以此皆解惓之状。伸,频伸也。”陆德明释文:“频,本又作嚬。”狗闲暇时伸懒腰。

振迅:即振讯,抖动。《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毛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南朝宋鲍照《舞鹤赋》:“躑躅徘徊,振迅腾摧。”

激励;奋起。《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汉何休注:“将入嫌於废之。

故以振讯士众言之。”

⑥应龙:翼龙,《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鼋媟[xiè]之。”吕延济注:“应龙,有翼之龙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腾掷:跳跃、飞起。

⑦交戟:犬牙交错,锋利如戟。

 

  闻林兽之群争,欻断锁而龁石①,逆风长厉②,野禽是觅。鼻嗅微香,眼裁轻迹③。盻瞪(耳攀、目攀)而奋怒④,挥霍而振阋⑤。譬天梁折,地柱劈。倒曳白象挫其腰,啮制六驳折其脊⑥,拓索熊罴破其匈⑦,捹抄兽头断其衇⑧。爪处如剑剺,牙创似铍刺⑨。视其未死之间,血泉涌如箭射。于是駈麋鹿之大群⑩,入穷谷之峻厄。走者先死,往者被击;前无孑遗,后无一只。然其所折伏,敬主识人。昼则无窥窬之客,夜则无奸淫之宾。通听百里,夜吠狺狺

 

注释

①欻[xū虚]:忽然。断锁:挣断锁链。龁[hé何]:咬嚼,啃。

②逆风:迎风。长厉:厉:疾飞:《汉书?息夫躬传》:“鹰隼横厉。”此借作奔跑。意为迎风疾奔。风送鸟兽之气息,故逆风长厉。

③裁:判断、裁夺。《管子?地形》:“裁大者众之所比也。”注:“断也。”

轻迹:轻小细微之痕迹。

④盻[xì细]瞪:张目怒视。金雷渊《会善寺怪松》诗:“刍荛急薪槱,坚悍空盻瞪。”

何按:瞪字《四库全书》等作耳旁加攀或目旁加攀,字、词书均不载,更未收“盻目攀”等词。无音无义,不知何解。《四库全书》编于《康熙字典》成书后,理应按其所选定之标准字书写。可见纪昀等总撰官亦未严格要求。致使此文不入格之字太多。窃以为,此字当是瞪之讹。因为攀有登意,《崔駰?达旨》:“攀台阶,窥紫闼。”即登台阶。且“攀登”常连文。故或人书写时将登讹作攀。又或之讹。读樊,目美貌。但用于此不如瞪洽。

⑤挥霍:迅捷,《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李善注:“挥霍,疾貌。”

[xì细]:此处作恨、怒解。《尔雅?释言》阋恨。《注》相怨恨。《扬子?方言》:“宋衞之閒,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阋。”

振阋:振奋怒啸,呜呜作声貌。

⑥啮[niè聂]:咬。

六驳:猛兽,省称“駮”。《尔雅?释畜》:“駮,如马,倨牙,食虎豹。”晋左思《吴都赋》:“蓦六駮,追飞生。”《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州,忽有六駮食之,咸以化感所致。”

⑦拓索:拓有张开、拉开义,吴广成《西夏书事》:“(张)浦见士皆拓两石弓有余力,大骇。”拓索:扒开树林丛莾搜索。匈即胸。

⑧捹[bèn]抄:捹之本意为手乱,此处为狂奔抄袭意,实奔之借。衇:同脉。

⑨爪处:爪作动词用,即爪着处。

[lí离]:划开,割开。

[pī丕]:双刃刀或长枪。

⑩駈[qū区]:同驱。

峻厄:厄:险隘。峻厄:穷谷险隘。

[shé]服:敬服、佩服。

窥窬:觊觎、企图,《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桂阳失图,窥窬神器。”吕向注:“窥窬,谓欲有篡逆之心也。”

奸淫之宾:用《诗经》章句。《诗?召南?野有死麕》第三章:“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郑笺》:“贞女欲吉士以礼来,脱脱然舒也。又疾时无礼,强暴之男相劫胁。”

尨吠:《毛传》:“尨,狗也。非礼相陵则狗吠。”孔颖达《正义》:“非礼相陵,主不迎客,则有狗吠。”意为狗防夜,可阻止奸淫之徒。

狺狺[yín]:犬吠声。

 

若乃蛮夷猾夏①,列士异操②,轻榇单集③,人马衔枚④,猛犬先觉,音声正摧⑤;竦耳侧听则恒山动⑥,南向嗺嗺则霍山颓⑦;眈精直视则曾邱⑧,虓嚇奔突则重闉开⑨。非吾畋猎之有益,乃可安国家卫四邻者也。昔宋人有鹊子之誉⑩,韩国珍其大卢,弥明振之于巨獒。槃瓠受之于蛮都,沦百代之名狗,敢余犬之能俱,绝驷铁之猲獢,云何卢令之足书                                                                                         

 

注释

①蛮夷猾夏:《尚书?尧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注》:“猾,乱也。夏,华夏。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在外曰奸,在内曰宄。”《尚书大传》:“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则责之司马。”从《注》看,则指蛮夷乱夏。《尚书大传》用其意。此赋亦用其意。

②列士:此同烈士,有建立功名事业之意者。异操:不寻常之作为。

③轻榇[chèn]单集:榇之本义为内棺,所谓亲身棺。但此地借为栈,意为轻车。栈:《说文》:“竹木之車曰棧。”柩車亦謂之棧,《仪礼?既夕》:“既夕宾奠币于栈。”柩即棺,与榇同义。故以榇代栈车。

轻车单集:示行军或运辎重轻车单独行走,以免造成巨大声响。

按:有人释榇为棺,释单为多。须知古人远征,携武器给养之不及,而一棺之重,至少与人等,其体积则更庞大,以十分之一计算战死者,十万大军则须抬一万具棺材同行,是何景象?不仅古代运输工具简拙办不到,即使现代战争,也不抬棺随军。古人以马革裹尸为军人之荣,用棺何为?当然,也不是绝无置棺随军者,季清左宗棠西征,即置一棺于大帐,以示不平疆乱,死不回师。但仅左氏一人有棺而已,若有数万只棺随军,则左氏之棺,能示何信于众?

④衔枚:枚:短竹棍或木棍,衔于口中,避免出声。

⑤摧:至,到。《诗?大雅?荡之什?云汉》:“先祖于摧。”《毛传》:“至也。”音声正摧:音声正好到达。

⑥恒山:即五岳中之北岳,横亘于山西、河北间,主峰在河北,高2000余米。

⑦嗺[zuī]:《集韵》释曰:一作嗺颓,口动貌。此处作南向张嘴而吠,则霍山为之颓败。

霍山:一在今山西霍县东南,《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一为今安徽六安之霍山。

⑧眈精:集中精力,专注。又《韻會》:“精同睛。”

曾邱:邱即丘,曾丘即层丘,高丘。[wěi]:本义为众石聚积貌,此处借为萎,即萎缩、颓败。

⑨虓嚇[xiāohé肖河]:虓为虎啸,嚇为怒斥,此处借为狗怒吠。    奔突:奔跑、冲撞。

重闉[yīn]:数重宫门或城门。

⑩鹊子:即宋鹊:春秋时宋国名犬。

大卢:即韩卢,战国时韩国名犬,色黑。

弥明:提弥明。《左传?宣二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正义引》《尚书传》:“獒,大犬也。”又引《尔雅》:“狗四尺为獒。”

振于:此处振同震,即震惊于。

槃瓠:即盘瓠。传为帝高辛氏犬,其毛五彩。时犬戎侵暴,帝募能得犬戎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后盘瓠衔其头来,帝即以女配之。盘瓠负女入南山石室,子孙繁衍于南方山地。事见《后汉书?南蛮传》。

沦:此处有沦于下位之意,即百代名犬与大狗相比,皆处下风。沦或亦论之借或误。

驷铁:驾一车之四黑马。《诗?秦风?驷驖》:“駟驖孔阜,六辔在手。”班固《东都赋》:“历驺虞,览驷铁,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整仪,乘舆乃出。”

猲獢[xiēxiāo些肖]:短嘴狗,猛犬之属。《尔雅?释兽》:“短喙猲獢。”周处《风土记》:“犬则青骹[qiāo]白雀,飞龙虎子,猲獢五鱼,狼牙锯齿。”

绝:超绝,快过。

卢令:黑色猛犬。《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二、贾岱宗为曹魏人

 

    贾岱宗为曹魏人、元魏人?史传未载,迄无定论。唐武德年间,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将贾岱宗排在《走狗赋》作者傅玄之后,傅玄为魏晋间人,从而定贾岱宗为北魏时人。唐开元年间,另一部重要类书,徐坚编撰之《初学记》将贾岱宗排于傅玄前,则贾岱宗当为魏晋时人。

    今人曹道衡先生(19282005,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第一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副主编,第二版主编,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文史》杂志学术顾问,《文学遗产》编委。)据《古文尚书》为伪书,而论定贾岱宗为后魏人。

  傅玄(217278)为魏、晋重臣,跨两个朝代,享年61岁或62岁,在当时可称长寿。其在曹魏政权下生活了45年,见证了曹魏政权之建立与灭亡。贾岱宗名排其后,不能断定贾一定不是曹魏人。即使贾岱宗于魏黄初元年生,咸煕末年死,他也在曹魏政权下生活了45年,完全有能力写出一篇赋来。贾岱宗后于傅玄而生而先于其死,按惯例,须将贾排句于傅后。问题的是人们有一个先入之见:认为《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献伪书,《大狗赋》中有“越彼西旅,大犬是获”之句,西旅一词,出自《尚书?旅獒》篇。《旅獒》篇古文《书》有,今文《书》无,故贾氏所读之书,为《古文尚书》,为“梅赜伪书”,由之断定贾氏为北魏人。

  然而,正是《大狗赋》中所引之《尚书》章句,强有地证明贾岱宗为曹魏人,而非北魏人。《大狗赋》在叙述完“余生处大魏之祚政”等四句后,笔锋一转,写下与《尚书》有关之四句:“帝曰畴咨,迸(平)在朔易,越彼西旅,大犬是获。”如果说:“越彼西旅,大犬是获”是在用西旅献犬事,与大狗相关;引自《尧典》之“帝曰畴咨”、“迸(平)在朔易”用在此处便显得十分突兀,不可理解。昔人解此,亦不得要领。然而,正是此四句,透露出一大消息。

  注已说明,朔易有改易正朔义。改正朔、易服色,为改朝换代同义语。如果说“朔易”二字,在一般情况下指“冬月岁事已毕,除旧更新,所当改易之事也。”结合西旅献獒事,必指改元易服,建立新朝。《尚书?周书?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底贡厥獒。”即周武王伐纣克商,建立周朝,四夷既贡献方物致贺,亦表示奉周正朔,臣服周朝。献獒遂成开国致贺及归诚之典。由此不难说明贾岱宗为曹魏人而非元魏人。

  一、220(夏历庚子)年,曹丕受汉献帝刘协禅,建立魏朝,无论当时或后世,均认为魏继汉室,是为正统。一则魏中断了刘姓政权,结束汉室,取而代之。故曹魏代刘汉是改朔易服,改朝换代之举,有类武王克商。再则魏朝地处中原,势力最为强大。当时虽东南有孙氏吴国、西南有刘氏蜀国,但都是偏安一隅之小朝廷,不足以称正统,且晋继魏统,结束三分。所以公认的历史的传承世系是秦、汉、魏、晋。

 

二、《大狗赋》中之魏不是北魏。

 

1、北魏之前身为代,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坚伐代,代主拓拨什翼犍战死,代灭。苻坚淝水之战败后,前秦势力随之瓦解。386年,什翼犍之孙拓拨珪乘机恢复代政权,同年四月改称魏,是为北魏。此时之魏不过是复国,改国号。称不上是改朝换代。因而贾岱宗称此时北魏“平在朔易”毫无意义。更不会有远人献犬致贺归诚之举。

2、北魏初建,不过撮尔小国,其时尚有前秦(苻秦)、后秦(姚秦)、后燕、西燕、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夏、北燕等国在。何况东晋尚在,在汉人眼里,甚至在五胡所建立之诸国人眼中,晋室才是正统。北魏当时势力远未达到甘、凉等地,何论“西旅”?即使西旅愿献,也轮不到献给北魏,即使愿献北魏,也因西来路上,多国梗阻,道路未通,不能达至。不可能有“越彼西旅,大犬是获”之说。即使用典,也太不伦。曹魏则不同,曹魏虽三国之一,但国势最盛,国力最强,淹有从青、徐、幽、燕到甘、凉之广大地区,“西旅”献贡,道路通畅,完全可达京师。

3、从所描述大犬所处这位置看,不当在北魏。赋中有“竦耳侧听则恒山动,南向嗺々则霍山颓”之句。北魏初定都于盛乐(今内蒙呼和浩特市之和林格尔县)恒山、霍山在其南;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恒山、霍山仍在其南。按一般文理,不当两者皆说南方之山。且狗既南吠,必南向,听恒山不是侧而是直。曹魏建都洛阳,恒山在其北,六安之霍山在其南。方有可能侧听恒山而南吠霍山。北魏到493年拓拨宏始迁都于洛阳,已在其称魏百余年后。虽然这是作文,不必尽皆实指,但也不能差之太远。

4、从姓名上看,贾岱宗是汉人,是读书人,当知严夷夏之别的道理。若其生处北魏,必是北魏初年,未入朝做官,不可能尊北魏为正统。其时东晋犹存。称北魏易朔,易谁之朔?只有曹魏代汉统,方能称易朔。

  三、贾岱宗写《大狗赋》非为文而文,玩文字游戏,而是另有用意。从“余生处大魏之祚政,遭王路之未辟;进不得补过之功,退不得御国之册。”来看,此赋分明是自荐文字。“帝曰畴咨,平在朔易。”颇有用意。“帝曰畴咨”出自《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意为选举贤才,起而登用。“迸在朔易”即国家初创,改朝换代之时,尤须注意人才启用。从而荐己之才,堪为国用。

“越彼西旅,大犬是获。”既写西旅献獒,祝贺大魏新造,远人来宾。亦写大犬之功用,“非吾畋猎之有益,乃可安国家卫四邻者也。”其意若曰:吾非只玩玩笔杆,作文学侍臣,亦能安国家,卫四邻,为朝廷栋梁。

时北魏初创,不过为一军事集团,主政者为鲜卑旧人,多不通汉语汉文。不在意于文事。北魏初几无文献传于后世便是明证。直到孝文帝拓拨宏(471500在位)才大力推行汉化国策,文事方兴。甚至到了东魏、西魏时,鲜卑旧人,仍有说鲜卑语之旧习。贾岱宗不可能于北魏初年通过献赋荐己于朝廷。甚至若此赋在北魏初年写成于北地,一定传不下来。故贾只能荐己于曹魏。

  四、从文风上看,此赋仍为汉、魏间人笔意,如多用生辟字、假借字,自造字。而与东晋、齐梁间兴起之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之骈赋甚不相类。

  五、“蛮夷猾夏”之说,更不能用于北魏。北魏为鲜卑人所建,此语不啻指着和尚骂秃颅,犯北魏之大讳,不仅求官不成,命将不保,贾岱宗如此不识时务?

  以上诸点证明,贾岱宗为曹魏人无疑。则《古文尚书》在魏晋间广为流传无疑。认为《古文尚书》魏晋间唯藏于秘府之论可以休矣;《古文尚书》为伪书之论可以休矣。用种种方法“证明”《古文尚书》之“努力”可以休矣!

  顺便说一句,傅玄之《走狗赋》也有庆贺晋受魏禅,“平在朔易”,改朝换代之意。“既乃济卢泉,涉流沙。逾三光,跨大河。希代来贡,作珍皇家。”也以西国贡犬,为受禅之瑞,远人来归之兆。

  两代受禅,两代受西国贡犬之贺。两代皆有猛犬之赋,何其相似乃尔。用一句《三国演义》之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呜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贾岱宗《大狗赋》及傅玄《走狗赋》看《古文尚书》之流传 - 读书心得 - 国学论坛
狗年读狗赋 大狗赋
第134讲 《古文尚书》是伪书吗?
孔子编著的儒家经典《尚书》——真伪考证
古文解读:《木兰辞》全文
《尚书古文疏证》以《授时历》法推《尚书》时日全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