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映潮听评课标准

1

听评课议课的标准

30个字是评课议课的标准之一

1.思路明晰单纯:
2.提问精粹实在:提问是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综合素养的表现,提问越多,教师素养越差,没有提炼,没有进行有效训练的能力训练点,所以到处问。
3.品读细腻深入:欣赏语言表达之美,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内容。2011年新课标,第一次给语文的课程下定义: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定是跟课文的思想内容有关的。
4.学生活动充分。强调学生观,学生的有效活动充分。实践活动充分,不是浮于课堂表现的,有力度的训练性、积累性的活动。
5.课堂积累丰富。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收获。“积累”二字在初中高中课标中几十次出现。十年来的课标培训专家们居然没有关注到“积累”二字。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没有课堂积累,还是文盲,积累是青少年成长的园地。 以上30字课堂设计的标准,也是评课标准 。

“好课”理念是评课议课的又一标准

一、充分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有效训练活动。教材是美丽的语言、思想、能力的海洋,教材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书,教材是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什么是有效的学生训练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在训练活动中经受了困难、克服了困难。

二、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为什么强调单位时间,就是因为很多地方不讲究单位时间,比如导学案,耗费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再如展示课,一个组一个组地展示,那种熟练的程度、有序程度,不是课堂上所能见到的灵活多姿的生成的,是排练好的,时间用的是课外时间。要看课内一个教师怎样带着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的当堂生成。 

三、既关注语言教学又关注能力训练--这是一条铁的标准

如果没有这两条,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就没有。紧扣课标要求,关于语文,关于精读的评价。精读训练--文意概括,思路分析,层次划分,字词品味,手法欣赏等。没有这样的就是读一读、议一议,谈一谈,基本没有训练。

四、得体的教学,得法的教学。得体:体其体裁,诗歌要有诗歌的味道,教师要用诗歌的术语进行教学等。得法:讲学方法,讲语文学习的方法,讲究高雅体面的方法,讲究灵动艺术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很好的活动。就是看这个教师能不能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年的课平均值仍然没有达到2007年的让学生安静3分钟的要求。《春酒》让学生辨识线索,这就是散文的教学,让学生发现。

五、着力于思路清晰,着力于提问简洁。思路清晰是一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表现,提问简洁是课堂执行能力的表现。问题是提问太多,如何降提问量,就是设计学生活动,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让他们写作。

六、内容集中深入,学生集体训练

内容集中深入关系到教材处理,竞赛课特别讲究教材处理,必须要有选点的意识,考查的是选手的高素养,凡整篇进行教学的都会有很大麻烦。知识点、能力点、部位点。知识点:什么是文意理解,什么是线索,什么是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能力点:概括、阐释、等。部位点:在文意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来精读。进行多角度反复的能力训练,而不是解读。

集体训练:很多地方只有小组没有集体,小组活动不等于合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所有学生读8遍,都读都背。抄写,诗中精美的有哲理的语段,抄的时候想有什么用,吟诵背读。写作,微型演讲稿,百字左右,一定要用上诗中的一个句子,为引用手法,为学生的思想表达指一个方向。集体训练的威力远远大于小组合作,避免差生。 
七、注重时间效益,注重综合效益。
单位时间内要做更多的更有意义的事。综合效益,学生的训练是多角度、多种能力的,不是线性的。为什么板块式?每一个板块都是一个微型课,都是是一个有训练角度的课。每一板块的角度都不同。远远大于线性、平面的教学。
八、讲求教师素养;讲求教师的教学技艺
教学技术是素养的一部分。教师培训从来不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

2

评课议课的10种对象

1.日常听课评课
2.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观察
3.教学展示活动的评课
4.教学竞赛活动的评课(评课和获奖是两条线,这种评课有严格的分析过程,弘扬、纠正,指导大面积的教学)
5.说课活动的评价特别是口头评说,即席评课,每一篇课文要读10遍,要录音,反思自己说的好不好,清楚不清楚。
6.从科研角度出发的评课从正向反向研究课堂细节。如听10节课,探究什么是无效活动,进行专项研究。对教研员的思维和技法都是一种训练。
7.案例比较式评课(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必须有专人进行评课,通过比较提炼出优秀的技法,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素养。
8.名师案例分析
很有科研价值。案例研究的最高层次就是大师案例研究。经过很长时间的揣摩,品味细节,进行提炼。余,提炼出100课例,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
9.大赛活动关于“课”的综述一般大赛是先综述,再分述,再总结。综述要有大赛所有课的专项数据。 
10.书面评点式案例评析 
案例:黄厚江《孔乙己》
环节一:你认为最能表现孔光彩的点是什么?
这个环节开门见山,看似不经意,其实有重要的目的。这叫作选点切入,于是迅速地进入了课文。由于有了“手”的话题而形成学生阅读思考过程中的“静”(给时间让学生研读、思考、揣摩)
小说是怎样描写孔的手呢? 这里是“起”,“人物的手”,是贯串全课的教学的线索,这是很有修养的教学语言艺术。(我以为还有这样几个地方--很有修养的教学语言艺术)“我以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描写”写他的“手”是哪几方面表现的?
这里是“承”,教师进一步调控内容。显现品读的重点内容。这个教学环节极有层次。 哪几方面?哪个最能表现人物个性?从个性性格角度讲,哪个动作最形象?从人物命运讲,哪个动作最深刻?
评:这就叫作活,这就是多角度。 
环节四“转”
鲁塑造了孔,你认为哪个地方还可以写?
运用了类似于“主问题”的教学设计手法。学生写,交流,形成集体活动,形成学生的“静场”。使用了高妙的课堂教学设计手法: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一读一写,表现了教师教学思路的艺术递进。 情感的浸润就是通过这样的精妙细节表现了出来。 
环节五“合”
收束课文教学,把课文品读教学,手折射了他的悲惨命运。是什么造成了孔的悲惨命运呢?真正的课堂对话,非常巧妙的迁移。还渗透了文学的常识。首尾响应,留有余味。最重要的地方是,对孔的命运作了自然而又辩证的分析,这一点,极其值得我们思考。
教学构架、教材处理技巧(选点)、布局谋篇技巧(设问)一问就是一次活动、活动设计技巧,教学调控技巧(圆润)、教师背后的功夫(研读教材,研究技巧)
这样的评课一定会对大面积教师有正向引导作用。 

3

评课的重点

1.课文的处理与运用  
 课上得不好,质量不高主要是两个地方出问题一是课文处理不好,二是学生活动设计不好。
如果没有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充分、扎实、多角度的利用,“课”一定是肤浅的、低效的。
2.教学思路的策划
教学思路清晰表现着语文教师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水平。 
3.看学生有效活动的设计
不设计学生大量的课堂实践活动特别是精读活动,在理念与手法上都是不符合课标要求的。
新课标里重要的一句话,表现了上层对语文教学的忧虑与指正:提倡学生合作地学习,但要防止用集体的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体的阅读。
4.深入文本,深入语言
这样才能精读,才能训练,不然就是泛泛而谈
指导学生进行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词句品析、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语文学习活动,是语文课质量的基本保证。
5.品析训练,精读训练。
凡是没有精读训练的课,一定都在二等以下。没有精读的训练,便没有阅读教学的质量。只有精读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很多人并没有思考研究什么是精读训练。 
6.教学细节
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
通过看细节,可知一位教师应当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细节虽然不能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但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 主要看8个细节:
是不是碎问不断(限制在20个以内的就已经很优秀了) 是不是教学流程无切分、无过渡、无示例、无小结
是不是让学生占有大量有效活动的时间(大赛课一定要让学生有深刻思考的时间) 是不是有活动形式与角度的变化
能不能表现出文学作品的教学特点(特别是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的课)
是不是语言罗嗦,评价语重复单调,语言板滞(背教案的语音,无论是对谁评价语都一样,教师的说话质量低于学生。学生说的,教师要有自己的观点,要跟学生交流,特别是高中教学,一定要有对话)
课件是不是无层次、太花哨、很喧闹。(字体字号、内容有层次,朴素一些) 是不是预习过分,是不是预伏过多(这个一定要扣分。打八折) 小组活动是不是过于频繁(把语文教学搞得没有文气没有雅气)


4

实践不同的评课形式

在不同难度中提升自己的水平

评课需要恰切地评理念,评手法,评思路,评活动,评效益,评教师素质;评课也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形式一: 这个课案:

一至几处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个需要讲课教师注意的问题 一条修改的建议 

形式二 这个课案:

教学过程略述及流程的表达作用分析 突出的亮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形式三 这个课案: 过程分析

谈理念,议手法,说课文 再来看教学过程的优点与弱点 

形式四 这个课案: 总体感受 亮点阐释 弱点指正

提出一个完整的与此不同的教学方案

形式五 这个课案: 优点

关注点(需要他、大家、我) 细部弱点

课文教学资源分析

提出一个完整的新的教学创意 

形式六 优点

引发我们思考的“关键词” 

建议新的教学创意 

形式七一批课案 综述

分节点评(优点、弱点,建议一个完整的新的教学创意)

 综述教师群体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形式八 一批课案 综述

每个课运用一种评课方法 

再综述

形式九(庄重场合用) 一批课案 

综述

一两个优秀案例美点 其他课例的弱点指正 

形式十

单个案例的书面评点 总说 分层点评 总评

(每一个环节都讲究技巧,都讲究给我们的启迪)

5

评课议课的高层技能


教研员的工作是发展自己,带动大家。 高层次评课水平的五个要素 :
1.能够即席评课
非常讲究听课笔记的记法,一定要有一块详细记录是时间的统计,一定要在思路的关键词上做显眼的标准,显示教学思路;按讲课顺序写出其优缺点,很快整理;写出你的教学创意。说课的即席评课,要很好地倾听,记下关键词。
2.能够从理念与手法上分析课例
能给讲课老师和听课人很大的益处,让大家学到很多东西。
 3.能够深谈课文的教学价值
4.能够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点拨 
5.能够提出中肯可行的新创意

6

河南省课堂教学大赛案例评说

《木兰诗》有充分朗读活动、学生感悟活动。弱点是深度不够,“我从  中仿佛看到了  ”这就不是品析语言,是说感受,指向上引导上有偏差。
余设计:背景材料(以朗读为线索)
文意概括(多角度,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给每段加个小标题等)自读自讲(让学生做,师做一下难点突破的工作,挑几个难句子)美句赏析(每个学生赏析一个句子即可) 
《故都的秋》差
没有教学视点。教师改写原文,横生枝节。比较郁达夫与老舍的牵花,也是横生枝节。读的少,没有欣赏,文体的教学视点不行
余设计:文学欣赏课,话题讨论式:六个角度,每个角度都是一节课。情感基调欣赏,意象意境欣赏,景物描写欣赏,章法结构欣赏,抒情手法欣赏,作品语言欣赏。(如果想大赛制胜,选章法结构欣赏)
从全文行文布局的角度来欣赏 从文章首尾安排的角度来欣赏 从主体部分结构的角度来欣赏 从画面节奏变化的角度来欣赏 
什么是画面节奏的变化,作者写故都的秋,先是一段一段的写,像《春》的结构。但写到雨时就变得散了,整段与散段的变化,有节奏变化的美。
语音高亢, 不适合教故都的秋。教师的教学语言、语调要随课而调整。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课文利用不够了,没有读懂课文。
尤其是乡愁,用六七分钟,它没有千变万化。还有大量的画面与音响,课文本身的韵律与能力训练点没有找出来
教学创意:段的品读 从课文的段看逻辑顺序 从课文的段看课文层次 从课文的段式看作用效果 从课的段看表达之美 
《动物游戏之谜》 创意:实用文能力训练
概括能力训练(从四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概括,文体、内容、表达了什么等,提取关键词,概括文意)     
阐释能力训练(阐释什么?请你阐释第一二三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阐释课文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论析能力训练(提炼课例研究提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全员教师展示课活动总结
余映潮老师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学语文主题教研
“读”出语文课的精彩
创新的记叙文课堂阅读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