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区别心中结痛与结胸证的心下痛?
第78条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伤寒五六日,为什么要大下?根据《外台秘要》:“华佗曰: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至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入胃则可下也”。在汉唐以前,伤寒五六日就是可下之期,严格的说,在当时是符合诊疗规范的。如果按照伤寒论的诊疗规范,这是误诊误治了,可能是一个高热的太阳病患者,恶寒不明显,被医生当成阳明病用了承气汤。
“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身热不去”,说明攻下之前就有身热,但是用了下法,仍然身热,从而推导出可能误治了。“心中结痛”,说实话,这里是个难点,结胸证也有短气躁烦,心中懊憹,心下痛,如果单从文字上分析,一个是心中结痛,一个是心下痛,完全不一样,但是在临床上,如何区分是栀子豉汤证的心中结痛还是大陷胸汤的心下痛,非常重要。结胸证的心下痛,是有形之水结,按之石硬,不发热。本条的心中结痛不完全是症状,还包含病机,结是无形之热结,心中痛是一种感觉,没有实质性的按压痛,也不硬满。由于邪热没有完全内陷,所以仍有表热,身热不去。
“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大下之后,如果身热去,心胸宽畅,就是欲解,现在身热不去,表证未解,所以是“未欲解也”。吴谦说:“心中结痛,过下里寒也,故曰未欲解也。但此表热里寒之证,欲温其里,既碍表热,欲解其表,又碍里寒,故惟以栀子之寒,干姜之热,并举而涌之,则解表温里两得之矣”,所以得出结论,应该用栀子干姜汤。我认为是错的,热结心中才会烦,才会心中懊憹,如果用干姜,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葛洪在《肘后方》中,用淡豆豉治伤寒,主能发汗,在本方中,栀子散内热,豆豉治外热,而心中结痛是无形之热结,用栀子豉汤,有火郁则发之之意。
第79条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课前思考:
1.心烦,卧起不安与心中懊憹反复颠倒一样吗?
2.下后的腹满与66条汗后的腹胀满有何区别?
3.栀子厚朴汤证是实证还是虚证?为什么不用豆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栀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78伤寒五六日 大下之后 身热不去 心中结痛者 未欲解也 栀子豉汤主之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77、78条)
伤寒论.第78条
​四十七、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是一种支结而痛,由胸中窒塞不通进一步发展而成。)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易演伤寒论》对伤寒论原文·太阳中风结构病论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