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判断伤寒传变的脉证

第56条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课前思考:

1.“脉若静”是一种什么状态?

2.“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各自代表什么?

第56条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在14条时分析过,《伤寒论》中几日之说不是计日传经,而是六经发病的潜伏期。太阳位于人体最表层,卫气营血最先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相对来说,潜伏期最短,故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受之”有两层意思,一、接受,如受之有愧。二、被控制,如受制于人。外感风寒之邪,太阳被邪气控制,几乎没有潜伏过程,一天之内就出现症状,马上进入症状明显期,或是打嚏喷流鼻涕,或是恶寒发热身疼痛。

“脉若静者为不传”,脉象是体内气血运行的外在表现,如果脉象没有大的变化,说明邪气不盛,正气不虚,体内气血没有急剧变化,邪气没有内传。多喝热水,多休息,盖上被子睡一觉就自愈了。太阳本寒而标阳,若感伤寒本气,脉象浮紧,发为太阳病伤寒证。若感标阳之气,脉象浮缓,发为太阳病中风证,此不为传,“传”是传入六经中除太阳之外的其他经病,“不传”就是没有传入其他经病。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是分别从证候、脉象上分析邪气内传的三种表现。

“颇欲吐”,颇是很、甚的意思,欲是想的意思,就是很想吐。有注家说“颇欲吐”是邪犯少阳,我认为观点偏颇,六经几乎都有呕吐的症状,无非是轻重程度不同。太阳病“呕逆”,阳明病“温温欲吐”,少阳病“心烦喜呕”,太阴病“腹满而吐”,少阴病呕吐的证候很多,如“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厥阴病也是如此,如“厥而呕”、“干呕、吐涎沫”、“食入口即吐”、“呕而发热”等。太阳伤寒虽有“呕逆”,但这种恶心的感觉很轻微。在伤寒初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都是病情入里的表现,需要根据伴随证候辨证论治。

“若躁烦”,“躁”是手足躁扰,手足无处安放或走来走去,是有动作的症状。“烦”是心烦,是自觉症状。张隐庵说:“感少阴阴寒之气则躁,感少阴君火之气则烦”。不论是心烦还是躁扰,都不是太阳病会出现的症状,而是少阴病的症状。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如果患者心肾亏虚,就会直中少阴,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躁扰,心血不足,阴虚内热则心烦。

“脉数急者,为传也”,“脉数急”就是脉不静,脉数为热,脉急通脉疾,如“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疾是异常急速,比脉数跳动更快,脉数一般每分钟跳动一百次左右,脉疾相当于每分钟一百五十次以上,多因阳热极盛,阴气欲竭所致。也就是说,虽然刚刚外感风寒之邪,但由于素体内热,寒邪外束,郁热更盛,故曰传也。这种情况下,应该外解伤寒,内清里热,表里双解。“传”是传经,《灵枢·海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经脉经气,都是由内达外,外邪侵袭,正气节节抵抗。病在太阳之表,方言营卫不和,病在太阳之里,就是邪气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传入太阳之里,或是蓄水证,小便不利,或是蓄血证,下血乃愈。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同样如此,都是通过本经经脉内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让人痛苦不堪的疾病其实来源于一场又一场没有治愈的感冒。感冒,你治对了吗
邪气就这样一步步进入你的身体-今日头条
《伤寒论》将世间的疾病分成两种:发热的伤寒,不发热的杂病。
上条微博说了说病因,我再接着说说传变 传变是《伤寒论》学问里的一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篇(【3】【4】【5】)
太阳中风证论治(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